為什麼中國有核動力潛艇而還沒有核航母?

冷劍心259117943


網友可能納悶,我們有了核潛艇,為何不能儘快造出核動力航母,一句話,涉核必謹慎。如法國有“凱旋”級核潛艇,其核動力航母卻大有問題,1座150MW的K-15反應堆,卻推不動4萬噸的“戴高樂”號。法國如此,英國亦然,擁有“機敏”級核潛艇,不得不使用MT30燃氣輪機來驅動。向英國出口第3代核電站技術的我國,也早就擁有核潛艇,但在核動力航母發展上,態度謹慎。據公開報道,先在一艘核動力破冰船上展開實驗,待其工程化應用成熟以後,才會用在自己的航母上,不能不說,發展核動力航母,我們慎之又慎,畢竟核安全是第一位的。

我們的發展

四代核動力,技術關不好過,不好過我們也過了,擁有了自己的“華龍一號”。“華龍一號”是我國完全自主的民用技術,要實現軍民融合發展,技術上許多共同共融。核反應堆小型化,我們早就有了實現,正在在海上開展移動式發電站實驗,也在破冰船上進行技術驗證,過不了小型化這道關,不只發展不了核潛艇,核電小型技術工程化應用,如航天核電池,都大有關聯。經過潛心幾十年發展,有了如今成就,進步巨大,是以不用擔心,核反應堆小型化的展開,已經表現出十分光明的前景,有公開的報道為證。

發展的時間

核動力的發展,以美國為最,發展得最好,最先進。即便如此,“福特”號使用的A1B新型反應堆,也存在著諸多調整之處,正趴在海上鬧心病,可見核動力技術之高,對於核大國也適用。2座反應堆,50年不用更換燃料,國際上鹹說好,招來不少羨慕嫉妒恨,直奉美國第一,如今入役即為動力所困,還是有一點點問題。小型化核動力,美國經過幾型發展,現實與未來發展,仍面臨極大挑戰。前緣技術進步,對誰都是一樣,好在我們夠努力,若問何時能成,魂舞大漠個人看法,2025是一個重大裝備節點。


魂舞大漠


在二戰後崛起的美國,利用強大的軍事力量,成了世界霸主,立於世界之巔,因為強大,美元堅挺,印製大量美元,剝刮全世界的財富,美國人養尊處優,享受著極高的福利,美國把自己的福祉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唯我獨尊,美國第一。

美國的崛起,是靠戰爭和略奪而得來的,在二戰至今,美國在世界上製造了多少事端?只要不順眼就搞垮別人,只要與美國的利益有衝突就制裁別人,這就是美國的強大;因為強大,就橫行霸道,指鹿為馬,黑白顛倒,這就是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來支撐地。

好在我國在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軍事科技領域有了很大的發展,如果我們不努力,不發展,那就是落後,落後就等於捱打。當今,世界局勢不容樂觀,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對我們虎視耽耽,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加大軍事投入,建立完善的體制,培養高科技領域的人才,引進先進的技術,那怕十四億人民勒緊褲腰帶,也要搞出核航母。

總言之,祖國強大,人民才有安居樂業的環境,祖國強大,就有話語權。祝願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永清72191051


首先說的核動力潛艇和核動力航母是不一樣的,有了核潛艇不代表就能製造核航母。中國的核潛艇使用的核反應堆用在核航母上是不行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法國的戴高樂核動力航母,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該航母採用2座K-15核反應堆,單功率150兆瓦,輸出功率約30兆瓦,使用的是法國凱旋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壓水堆,帶動4.2萬噸的航母顯然動力不足啊,而且問題較多,動不動就罷工,所以說核潛艇的反應堆在大型航母上直接使用是有缺陷的。除了法國之外就是美國擁有的11艘的核動力航母了,美國是核動力航母使用經驗最豐富的國家,從1961年第一艘企業級的核航母開始,已經有58年的使用經驗了,從開始的8座核反應堆到2座核反應堆的動力到福特號兩臺大功率一體化A1B反應堆,發電量可到20W兆瓦,是尼米茲航母的三倍,可以說是世界最先進的核反應堆了,壽命也達到了50年。因此中國製造核動力航母必須要向美國學習,正視自己的差距,才能逐步趕上。

戴高樂核動力航母


其次我國的核潛艇技術相較美俄歐還有一定差距,我國094核潛艇的核反應堆輸出功率約30兆瓦左右,性能確實不高,跟法國的差不多啊。所有法國核航母的前車之鑑,在直接使潛艇的核反應堆是不合適的,別說帶動一個8萬級別的航母,更是不行。因此我國的建造核動力航母的第一步就先建造核動力破冰船和核動力綜合電力保障船來積累經驗,啥事也不能一口吃個胖子,只有成熟的經驗才是最穩妥的方案。法國單純的核潛艇反應堆疊加是被逼無奈的選擇,所以我們也不用太著急,我們也不可能建造法國那麼小噸位的中型航母,因此在我們技術未完全成熟後再搞核動力航也不遲。

企業號航母

企業號核動力反應堆

再次擁有核動力航母只是早晚的問題,我國目前在建第二艘航母按照媒體的說法,屬於大型航母了,動力保守估計還是常規動力。但是也有觀點認為,我國已經早秘密研製成功大型的艦用核動力裝置,將直接使用的我國的第二艘航母上。如果真的如此那真的是喜大普奔了。我國一般都是製造一代航母,預研製下一代航母的做法,這種可能也是有的。我國陸上核反應堆技術是世界排名前列,有先進技術的依託,我國艦用核動力反應堆相信不久將來就會露出廬山真面目的,到那時核動力航母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建造中的我國第二艘航母


藍海夢想666


不說我們吧,這個世界上有核潛艇的國家不少,但是有核航母的卻很少。這是因為核航母所要的核動力裝置和核潛艇所需要的核動力裝置,根本還是兩回事!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創作者。

核潛艇多大?一般情況下不足萬噸,我們的貌似遠遠不到萬噸,而核動力航母呢?世界上最小的核動力航母是法國的,也有4萬多噸……從噸位上看,核動力航母和核潛艇相差還是非常明顯的……

那麼,有人可能會說,反正不就是核反應堆嗎?核潛艇的頂多就是小點,小,就多用幾個嘛!不就夠了嗎?

好吧,這也是一個解決方案吧,歷史上真有這麼做的,那就是美國的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為企業號航母準備的核動力裝置功率不夠,於是,美國人就大膽地用8個反應堆聯合起來推進這艘航母,當然,有8個反應堆,就有8個鍋爐,所以,企業號的動力裝置,那是相當龐大……航母上寶貴的空間就這樣被佔了很多,所以,後來的美國航母再也沒有用這麼多的堆……

事實上,企業號的核反應堆是給1萬多噸的水面艦艇用的,8個堆加起來,支撐9萬噸左右的企業號,還是可以的。我們的核潛艇多大?如果直接用它的堆,需要用多少個?可能不是8個……

所以,需要更大功率的反應堆。而更大功率的反應堆是很容易的嗎?能做小功率的,一放大就成了大功率的?如果這麼簡單的話,這世界上就會少很多技術了……舉個簡單的例子,每個人都會摺紙飛機,你折一個長1mm的紙飛機我看看,不就是簡單地縮小嗎?

所以,任何一個國家,要做核動力航母,必須要有足夠大功率的艦用核反應堆,而這個是不容易的。



科技探索隊長


核潛艇好造,殼子、反應堆外加彈;核航母可難了!不是超級大國,基本沒可能!

(由中國軍迷繪製的003航母設想圖)


對於現在的中國海軍來說,此時已經建造的003型航母是中國所有軍迷的寄託,因為這艘003型航母很可能採用了核動力,那麼就徹底解決了中國海軍一直沒有核動力航母的夙願。核動力航母現在從世界範圍來說,除了美國、法國之外,別的國家根本沒有造出來,就算了核實力強大的俄羅斯,也沒有造出了核動力航母,甚至國力鼎盛的蘇聯時代,蘇軍海軍都沒有建造完畢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而美國憑藉著強大的國力,保持了10艘尼米茲,1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的規模。法國的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是直接使用了核潛艇核反應堆,但是速度上僅能維持25節,但就算一艘戴高樂號航母,也令法國海軍進入到了核動力航母時代。反觀核潛艇領域,當下中美俄英法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擁有核潛艇,甚至印度海軍也擁有一艘核動力潛艇,殲敵者號。當下發展核動力潛艇的國家包括了巴西、韓國、日本、伊朗、土耳其等等,這些國家有的在大國的技術支援下,比如巴西就獲得了法國技術支援,韓國獲得了美國技術支援,傾力打造核潛艇。核潛艇相比核動力來說,工藝、工序還是較少的,所以在建造過程中一般都是先有核潛艇,再發展核動力航母。

對比中國,中國海軍現在擁有3艘091核潛艇,2艘093,3艘093B,4艘094級戰略核潛艇,2艘094A戰略核潛艇,整體核潛艇數量突破14艘以上。但核潛艇造這麼多不代表就核動力航母技術成熟,核動力航母需要更大的核反應堆和儲能技術。核動力航母技術難點太多,所以不是一般國家國力能承擔得起,所以這導致了中國有航母、有核潛艇,但是一直沒有核動力航母!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眾所周知,現在有核潛艇的國家不少,但是有核動力航母的卻只有美法兩國!我國也是一樣,為什麼上世紀70年代就能建造核潛艇了,如今卻還不能建造核動力航母呢?

要知道,法國戴高樂核動力航母為了節省經費,就是直接使用了兩具與凱旋級核潛艇相同的單堆功率150兆瓦的K-15核反應堆,功率太小使得4萬噸的戴高樂號航母最大航速只有25節,速度嚴重脫節於現代化大型作戰艦艇,所以說是相當雞肋!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核反應堆功率不足就多裝幾座,2座不行就4座,4座不行就8座!卻是,這樣做不是不行,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就是這樣乾的,直接使用了8座單堆功率150兆瓦的A2W核反應堆,8座總功率達到了1200兆瓦!

經過熱效率計算之後總輸出功率約為209兆瓦,換算成軸功率大約是28.4萬馬力。這個總功率不輸如今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航母,直接可以讓9.3萬噸的企業號航母飆到33節以上,最高則能跑到35節。

但是,直接使用8座核反應堆的設計十分浪費艦體內部空間,直接導致企業號艦身中段幾乎被輪機設備佔滿,而且8座核反應堆的管理以及維護問題也讓美軍非常頭疼,所以企業級建造了一艘就又去建造小鷹號常規動力航母了!

而對於我國的核潛艇來說,除了潛艇耐壓殼體的限制之外,核反應堆也是限制094核潛艇噸位因素之一,所以094核潛艇的水下排水量只有約為1萬噸,對比1.8萬噸的凱旋級、1.8萬噸的俄亥俄級以及2.4萬噸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來算,094核潛艇所使用的的核反應堆功率約在90-120兆瓦之間!

而這已經是國內在用的小型化核反應堆中水平最高的了,150兆瓦的A2W核反應堆尚且需要8個才能推動9.3萬噸的企業號航母,那我們120兆瓦的核反應堆要推動8萬噸的航母的航母跑到30節至少需要6座吧?

但企業號航母的前車之鑑告訴我們這種“並聯”小功率核反應堆建造核動力航母的方法並不靠譜,還是需要更大功率的才行!即便不能像福特級航母那樣只使用2座單堆功率700兆瓦的A1B核反應堆就可以的,而像蘇聯那樣使用4座單堆功率305兆瓦的KH-3-43核反應堆推動8萬噸的航母還是不錯的!

而根據布武的估計,我們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應該就是使用4座300兆瓦級別的核反應堆,而目前這樣的核反應堆正在路上!


天下布武


航母,倘若不是從烏克蘭引進那艘未完工的瓦良格號重型載機巡洋艦,以及與此相關的數十噸圖紙,改造成了遼寧號科研航母,進而擁有了戰鬥力,包括國產002型航母第六次海試以後即將服役,海軍雙航母編隊可期,軍工在航母領域或且還要摸索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海軍能即將擁有雙航母編隊,原烏克蘭的瓦良格號重型載機巡洋艦功不可沒。

遼寧號包括即將服役的國產首艘002型航母,都是常規動力艦載機滑躍起飛航母,並非核動力航空母艦。

目前,全球就老美海軍擁有10艘滿載排水量10萬噸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以及1艘11萬噸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此外,也就法國海軍擁有一艘滿載排水量3.8萬噸戴高樂級核動力航母,全球沒有第三國海軍擁有核動力航母。

艦長261.5米,飛行甲板寬64.4米的戴高樂號航母,安裝有2部美製C-13蒸汽彈射器,最多搭載40架各型艦載機,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其核動力系統一直達不到理想狀態。

法國人為了省錢,沒研發全新的核反堆系統,而是把核潛艇反應堆搬到了航母上,只不過核反應堆由一臺變成兩臺,由於航母動力不足,因此戴高樂號航母最高航速設計時有27節,對於一艘核動力航母來說,這個航速有點明顯偏低了;但試航時,戴高樂號航母最大航速卻只有25節,不免讓外界大跌眼鏡。

作為核動力航母,只有25節的航速,不能滿足現代航母作戰的要求,因此,戴高樂號成了目前最差勁的核動力航母。

有鑑於此,航母的核動力系統,必須是全新研發的,法國人將核潛艇上的核反應堆放到了航母上,一臺動力不夠,就再增加一臺,導致排水量尚不足4萬噸的核動力航母只能跑25節航速,太丟核動力航母的身價了。

因此,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的經驗教訓對軍工有借鑑作用,研發核動力航母不能簡單地將核潛艇上的核反應堆堆到航母上去,一臺動力不夠,就再添一臺,鬧出核動力航母最高航母只有25節的笑話。

戴高樂號航母核動力帶來的問題算是給軍工研發人員提了一個醒,未來國產航母用核動力,一定要獨立研發新的核反應堆,千萬不可用現成的核潛艇反應堆臨時湊合,否則真的後患無窮。

即便002型航母即將服役,但在航母領域,就整體而言,我軍依然還是新手,包括軍工研發新航母,都得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前行,所謂小步快跑,千萬不可有法國人這般沒有航母核反應堆,就用核潛艇上的反應堆來湊數的想法。

正因為軍工是實實在在地研發核動力航母,所以國產航母的誕生必須得有一個過程;當然,現在,網絡上不乏有開工核動力航母的消息傳出來,作為軍迷當然希望這是真的。

央視曾經公開介紹了海軍少將馬偉明院士及其團隊研發成功電磁彈射技術和全電推進技術等,作為未來核動力航母的配套項目,因此,國產未來國產核動力航母可期。


國平軍史


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就一定擁有核動力航母嗎。這個結論是不是下的太武斷了?要知道,核動力航母和核潛艇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放眼全世界,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很多,但是你再找找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除了美國和法國,好像沒有其他國家在擁有核動力航母了。而且法國的那艘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還是條瘸子。

雖然已經擁有了反應堆技術,但是要把反應堆應用到航母上去,可不是光想想說說而已。8個字帶個2號就是家和動力潛艇上的和反應堆直接安裝到了航母上面。結果再看看現在造成了什麼後果。即便是已經擁有了很牛逼的動力系統。但實際的航速還達不到規定的32節,造成這樣的航母還不如不造呢。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航母對能力的需求要比潛艇高很多。

所以那種想當然的把核潛艇上的反應堆直接移植到航母上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那有人可能會說一個核反應堆不行,那就裝載多個核反應堆唄。確實這樣動力輸出是達標了,但是航母上面寸土寸金,你裝那麼多核反應堆也是佔地方啊。美國的企業號就是這麼弄的,結果保養的時候可真是難死了美軍。

其實如果想讓核反應堆上航母的話,需要先進行船用核反應堆的實驗。最優的實驗就是核動力破冰船。只要核動力反應堆可以在破冰船上成功應用,那麼就可以將這種船用的核反應堆直接移植到航母上。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開始進行了。目前階段是核動力破冰船的研究。只要這項技術成功了,核動力航母的出現就會很快了。


沐風談兵論道


中國第一艘航母是來自前蘇聯的常規動力航母,瓦良格號,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始了自己的航母發展之路,在吃透了瓦良格號的技術後,又開始建造中國的第二艘航母,可為什麼第二艘仍然是常規動力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分析。

技術方面,沒有開始建造核動力航母,不代表我們沒有規劃,應該說技術上還存在瓶頸,有人會說,我們能建造核潛艇,和常規動力航母,把兩者結合起來,不就可以了嗎?沒這麼簡單。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水面艦艇的最頂端技術,原子能,艦載機及艦載機飛行員,包括航母艦隊所配套的其他艦艇,航母不可能是單獨作戰,會成為反艦導彈的活靶子。所以建造航母所需要的這些東西都是需要時間去攻克的。常規動力航母在一戰就已經出現,而到現在我們才有能力建造,與西方國家的差距是很明顯的,但中國的加速度也是顯而易見的。

軍事方面,近年來國際形式不容樂觀,中國的崛起引起美國為首的國家不滿。他們時刻在製造摩擦。戰爭是個隨時可能出現的事物,一個航母艦隊顯然無法支撐中國的遠洋作戰。三大艦隊所必備的航母,單獨一艘支援型航母,以保證中國所有海域必有航母。所以中國最少需要四個航母艦隊。而這些不僅需要錢,更需要的是時間。國際形式不容我們緩慢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韜光養晦,現在體量太大,想韜光養晦都沒辦法了。所以只能加快武器的建造。要等核動力航母研製出來,可能黃瓜菜都涼了。先保證有再說,核動力航母可以慢工出細活。


二拳映玥


目前全世界現役核潛艇國家包括美俄中法英和傳說中的印度,前五個是聯合國五常,能夠獨立研製生產核動力潛艇,印度依靠俄羅斯和美歐高價轉移的“先進核技術”東拼西湊竄岀來一艘不知道能不能用的核潛艇。其中美俄中法四國能夠研製生產核潛艇用的潛射彈道導彈,英國使用美國提供的潛射彈道導彈,印度使用的自研導彈射程太感人看看就得了,當不得真!!!

歷史上研製生產過核動力航母的國家有美蘇法三個國家,美國現役十一艘核動力航母制霸三大洋;法國把核潛艇的反應堆裝在航母上使用,結果航速感人、費用感人、效率感人,二號艦已經準備改回常規動力了;蘇聯解體前已經建設40%多的烏里揚諾夫號被美國用在瑞典和希臘的兩家空殼公司給套路拆解了。

大家可以看到不光中國只有核潛艇沒有核動力航空母艦,有核潛艇又有核航母的只有美法兩國,其中還有一個半吊子。可見核潛艇與核航母是完全不用的兩個東西,不可一概而論之。

由於核潛艇與核動力航母的作業環境存在巨大差異,導致兩者對核反應推的性能要求的截然不同,如果簡單粗暴的用核潛艇的反應堆充當航母的動力,其結果也只能是性能不如人意,作戰和維護效費比過低,在這一點上法國的教訓尤為深刻。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最大航速只有25節遠低於使用常規動力的遼寧艦,作戰性能並沒有因為使用和動力而得到提升,反而要承受和動力維護上的巨大耗費,也是法國政府痛定思痛不再謀求使用核動力航母。

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美國不但建設了一支龐大的核潛艇隊伍,還成功建設了一支包括核動力、航母核動力巡洋艦、核動力驅逐艦在內的一整支核動力航母編隊;蘇聯雖沒有成功建造核動力航母,但包括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在內的一系列核動力水面艦艇,仍然對美國的海上霸權提出的有力挑戰。兩國為了提升和動力艦艇的效能都曾經研製生產多型核動力破冰船在內核動力艦船,裝備了從幾千到數萬噸級核動力艦船,可以說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大量投入才成功研製出適合航母使用的核動力反應堆。

我國雖然研製裝備了多型核動力潛艇,但在水面艦艇核動力方面仍然處於一片空白,要走的路還有很長,但相關的研究必然在夜以繼日的攻關中,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核動力航母必然航行在大洋之上揚我國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