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牲口之騾子

騾,哺乳類奇蹄目動物。馬和驢的種間雜種,主供役用。由公驢和母馬所生的雜種為馬騾,簡稱騾;由公馬和母驢所生的雜種為驢騾。騾和驢騾的繁殖力極其差,但生命力和抗病力強,飼料利用率高,體質結實,肢蹄強健,富持久力,易於駕馭,役用年限可長達20~30年,役用價值比馬和驢都高。


雜交牲口之騾子


騾一般指公驢和母馬雜交後所生的種間雜種。體型較大,像馬,叫聲似驢,耳長,鬃毛和尾毛則介於馬和驢之間,俗稱“馬騾”。蹄小,四肢筋腱強韌。不僅耐粗飼料、耐勞,抗病力及適應性強,而且挽力大並能持久。故適於拉車和馱物,騾極少有能繁殖後代的;如是公馬和母驢雜交後所生的種間雜種,體形似驢,故俗稱“驢騾”。 騾長得比驢大,又比馬強壯,它的力量表現在腰部。而它後面盆骨不能開合,所以不能產子。

騾的體型外貌,介於馬和驢之間,不算獨立物種。與馬比較,頭稍長而窄,耳長、頸短,鬣毛稀短,前胸窄,鬐甲低,腰部堅實有力。尻部短斜,尾毛上部短;有的個體後肢無附蟬,被毛多為騮、慄、黑色。

馬騾與驢騾在外貌上相似,但容易分辯,一般地說驢騾的耳朵稍長,馬騾的耳朵稍短;驢騾的尾巴稍短,馬騾的尾巴稍長,有的驢騾由口角到眼下緣的距離比馬騾短,而眼距較寬;有的下唇較長,尾毛少,尾的上半部毛更短,運步輕快,蹄高似驢。它們的體格大小決定於雙親的體尺,但受母體影響較大。一般的騾體高150釐米左右,大型騾為150~170釐米。大型母馬或一般母馬用大型驢交配都能產生大型騾。養騾較多的國家有中國、墨西哥、巴西、埃塞俄比亞和摩洛哥等。驢騾也以中國最多,而其他國家很少。


雜交牲口之騾子


厚實的頭,長的耳朵,稀薄的肢體,小狹窄的蹄,短小鬃毛缺席栗子(有角的成長)在裡面和尾巴無毛在根,騾子看似驢,在高度和身體,脖子形狀和外套均一和牙,看起來像馬。不過聽起來完全象驢或馬。反而,騾子做於驢的是相似的聲音,而且有馬的嘶的特徵。有時,騾子抽泣。驢騾的特點當然是結合了較多驢的優點和一部分馬的優點,它不僅耐力很強,力量較大,食量還一般。還可使用30年左右,脾氣當然也不錯,性情溫順而倔強。是馬生的叫馬騾,長的像馬,它的特點是:食量較大,力量很大,耐力還很強。性情急躁了點卻很聰明,還很能善解人意,不過只可惜僅僅能使用20年左右。

騾作為役畜的出現,遠晚於馬和驢。中國在2400~25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雖已有騾,但當時被視為珍貴動物,只供王公貴戚玩賞用。至宋代尚不多見。明代以後方大量繁殖作為役畜。中國山東、陝西一帶產的大型騾在國際上享有盛名。1914~1916年間曾向英國輸出山東等地的大型騾供軍用。1985年世界共有騾1489.2萬匹。


雜交牲口之騾子


騾屬哺乳類奇蹄目動物。從生理特徵上分“馬騾”與“驢騾”兩種。“馬騾”,是雄驢和雌馬交配所產的雜種。“驢騾”,是雄馬和雌驢交配所產的雜種。騾,頭大耳大,身體比驢大,近似於馬。四肢長而強壯,蹄狹小。體力比驢強,性情溫順活潑,壽命比馬和驢都長,抗病力、耐力以及適應環境的性能都很強,常用來拉車和馱載,這應該屬雜種優勢。騾沒有生殖能力。由公驢和母馬所生又稱為馬騾,反過來則稱為驢騾。馬騾力大無比,是馬和驢遠遠不可相及的,而驢騾則善於奔跑,也是驢所無法比擬的。

騾子對於人類而言,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在某些邊遠山區特別是交通不發達的地區,騾子更是大顯身手,它吃苦耐勞,默默無聞,從古至今,騾子一直是憨厚老實的代名詞。然而,騾子也有缺點。它自身不能繁殖,還有就是脾氣太犟不太聽話,就為這它的一生免不了要遭受皮肉之苦。如何把它培育成既能吃苦耐勞,又聽話好使的騾子,我們的老祖宗們也費盡了心血,還必須不停的將馬和驢雜交。如何將騾子的優良性能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並且讓它能夠好好的為人民服務,這也是已知很重要的研究課題。


雜交牲口之騾子


騾子是一種動物,有雌雄之分,但是沒有生育的能力,它是馬和驢交配產下的後代,分為驢騾和馬騾。公驢可以和母馬交配,生下的叫“馬騾”,如果是公馬和母驢交配,生下的叫“驢騾”,騾個大,具有驢的負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馬的靈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但不能生育。驢騾個小,一般不如馬騾好,不能生育。公驢和母馬的基因更容易結合,所以大部分騾都是這樣雜交的。不過基因結合的幾率還是很小:有的馬用了6年時間才成功的交配並使驢子懷孕。公騾子和大部分母騾子生出來是沒有生殖能力。沒有生殖能力是因為染色體不成對(63個),生殖細胞無法進行正常的分裂(即減數分裂)。母騾有性功能,子宮可以懷胚胎,但是最困難的地方是使母騾懷孕。嚴格地說,公驢和母馬所產後代稱為馬騾;公馬和母驢所產後代稱為驢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