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37.為什麼說“吳式拳打不了人?”


傳習錄‖37.為什麼說“吳式拳打不了人?”

吳式拳打不了人?

——節選自《吳式太極·南湖傳習錄》馬長勳口述,王子鵬整理


有一種說法,“吳式太極拳打不了人”。我覺得,這個評論並不等於貶低吳式太極拳。

武術界是個是非之地,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好勇鬥狠之徒較多。但吳式拳相對較少是非,這與吳式太極拳的旨趣有關,更與吳式太極拳傳人的性格有關。比如創始人全佑先生,人就忠厚、厚道,從不論人長短,所以從這一門傳下來的,都不議論武術界的長短是非,基本屬於自娛自樂。

吳式拳惹事的很少,說些過頭話的也很少。他們從根上就這麼教育的。包括王子英先生,上世紀30年代大江南北都公認的好手,人家都很少出來,輕易不到公園裡,就在家裡自己練,還有一些同門人到家去,就這一點,一般人都做不到。

太極拳本身練的是修養,技藝越高修養越高。別說讓他真去打人,他的思維就厭煩這些東西。你打誰呀,是敵人嗎?既然是武術,當然也有比有試,但比的是技巧,不是比誰狠。

傳習錄‖37.為什麼說“吳式拳打不了人?”

【吳門舊照:左起李德印、李秉慈、劉晚蒼、謝志奎、葉樹勳、馬長勳、劉高明】

太極拳來到北京以後,教的都是什麼人啊?王公貴胄、貝子貝勒、文人學士。清朝完了以後,都是誰練太極拳啊?名人名士、資本家、大買賣的掌櫃、大宅門的老爺太太這一類的,這些人難道要和別人打架嗎?(微信公眾號:潛真堂)

北京城藏龍臥虎,多少武術家啊,太極拳能站住腳,自然有他的道理。尚雲祥多好的功夫,外號叫鐵羅漢,到王茂齋先生家,人家倆老先生怎麼不打架啊?我記得尚雲祥之女出的一本書上記載有此事,他們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老一輩人能坐下來研究,這是帶了一個好頭。一般說,師兄弟坐一塊,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的都不少。人家就能坐下來,對一個東西反覆推敲。這樣,雙方都有進步。

要說功夫,王茂齋先生下的功夫不小,據說他站樁的時候上朝陽門,那時候有城牆,在城牆的垛口上站樁,就是現在常見的無極樁。但是站樁都是養著練,不是傻練。楊禹廷先生也這麼說起過。

王茂齋先生為了教習推手,家裡鋪的都是進口的瓷磚,每天用煤油擦的鋥亮,跟鏡子似的。一般人站都站不穩,推手你想較勁都使不出來,當年我去王家學拳的時候,就在這上面練推手。

因為他們研究的細,所以教出來的功夫也好。王茂齋先生教出來的這幾把手:楊禹廷是大師兄,然後是李文傑、張繼之、王子英,手都非常好,聽勁都非常細膩,也比較文雅。他們那一代人推手,完全是結合太極拳論,絕沒有強打硬要、撕拉攞拽,你看不出力量來。

我見到的就是王子英先生、李文傑先生、楊禹廷先生、張繼之先生。他們四位功夫有大小,但推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是打得你稀裡糊塗,而是非常清楚,都是打在你的勁一露頭,很乾淨,被打的人也很舒服,感覺不出對方的力量,這路推手是非常妙的。不會出現一掌把你打出去的情況,他們用引手逗出你的勁,然後打你的勁,不是用力氣。

為什麼說吳式拳打不了人,或者說太極拳打不了人?主要是大家看太極拳無論盤拳還是推手,都軟了普囊,毫不著力,有這種印象。其實,推手就是個“玩兒”,但是玩的裡頭有東西。

你比如說咱前頭講的王茂齋、王子英、劉晚蒼老師他們的事蹟,那也是“玩兒”出來的,但是你能說他不是真的嗎?當年寶三、沈三的跤摔的多好,不也有人說是“活跤”,說是假的嗎?難道寶三必須每天摔死倆才是真的?

傳習錄‖37.為什麼說“吳式拳打不了人?”

【網絡圖片。前排右起:趙鐵庵、王茂齋、郭松亭】

再舉個例子,這是我在日壇聽李文傑先生講的。當年吳式太極拳第三代中的趙鐵庵先生,他是王茂齋先生的弟子,但是吳鑑泉先生也很喜歡他,他和李文傑先生一樣,得到兩家的真傳。趙先生盤拳、推手最柔和,他當年在崇文門外順城牆往西一拐的西月牆下面練拳,那兒很清靜。

當時,有個在北京很有名氣的拳師,因為靠賣饅頭為生,人稱“饅頭郭”。練的是八卦掌,手上很有功夫,為了練功,轉掌的時候,手腕上總是吊著一個大秤砣。他用的是500斤的大秤,秤砣應該有七八斤吧。他是掌櫃,但是自己推著獨輪車賣饅頭。他賣饅頭總是從趙先生練拳的地方經過,看著趙先生練拳推手,跟假的一樣,有時候就說些風涼話。“饅頭郭”是山東人,性格也比較“魯”。有一天忍不住了,說你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我試吧試吧行嗎?他覺得憑自己的功夫,一掌就能把趙先生放倒。結果他跟趙先生一搭手,腕子一沉,照著趙先生小肚子一個掖掌。趙先生一吸腰一放鬆,“饅頭郭”自己失重,“噗嚓”一下自己手就扶在地上了。“饅頭郭”自己覺得掛不住勁,嘟嘟囔囔說,你等著,明天約人再來什麼的。但是後來也沒有再來。

推手是假的,可是這裡頭有真東西啊。它就是這麼一種練法,是一種練功的方法。趙先生可沒有還手啊,只是引進落空,只是化了你一下,要是還手呢?當然我們不要去學好勇鬥狠,要學這個技巧和智慧。

人家楊露禪當年在北京王府教拳,要是憑力氣,王爺們會跟他學這個?當年在行裡有這麼句話:“不怕地,不怕天,就怕楊家的軟十三”,“十三”就是“十三勢”,就是指太極拳。軟是軟,軟裡頭有東西。

太極拳要實戰,得文武都練。我們現在教的都是文的練法。

我年輕的時候跟劉老師,那是硬砍實鑿、真摔真打,經常被放出去兩三丈,渾身上下都打出反應來了,打活了。

我們現在這樣練,對不對?也對。但是武術界什麼樣的手法都有,真遇到一些“渾手”,你還真走不開。所以,不要輕易和不熟悉的人推手。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他推你個跟頭都無所謂,要是受了內傷,你找誰訴冤去呀?

我個人是喜歡往細膩裡去研究,所以我教的學生,都走的這個路子。但是,武術界太複雜,什麼樣的手法都有,有的也叫“推手”,但是全憑力氣和手法。碰到這樣的,你得真練過。所以,要向這方面發展,你得在這方面擱點功夫。但是,我們推手絕對不能走這個路子。

我推手一輩子,沒有人說我們推手野蠻的。有時候跟人推手,對方身上都是力量,咱也不動他,你推不走我就行了。有人推完說我“中定勁不錯”,你費那麼大勁,推不走我,能中定就不能發嗎?大家心裡有數就行了。

推手就是練功,是拿人練功,不是拿死東西練,不是讓你打沙袋、踢樁子。王茂齋、王子英、趙鐵庵,他們誰這麼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