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40多歲男人就很難找工作很是不解,40歲正是當打之年,為何企業棄而不用?

鮮衣怒馬郎


仔細看了各位的回答

總結一下吧:1、身體素質開始走下坡路,容易生重病,任何老闆都不願意在等價的條件下找一個相對風險大的工人

2、工作上年輕人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頭腦更靈活。

3、四十歲仍在一個崗位上沒有前進的工人,說明自身一定存在著不少問題

4、家務事更多。

5、這個年齡段的工人思想,心思更成熟不好管理。


農人老謝闖天涯


如果職業生涯,一直專注一個領域,是不會缺工作的,反之,就真的缺。

我舉兩個例子對比一下。

案例一:

我叔叔70後,40多歲。他是學廚師出身,做這行已經20來年。一開始是自己開飯店,做了10來年,現在行情不太好,加上租金太貴,客戶太少,就沒幹。

由於我叔叔廚藝精湛,現在他是壓根不缺工作,N個酒店同時都想挖我叔叔過去當大廚。

所以,只要你有一技之長,年齡不是阻礙你找工作的原因。另外,有些行業甚至越來越吃香。比如醫生、律師...

案例二:

我叔叔的朋友,也是70後,折騰了20來年,基本上沒有認真幹過一個行業。我來數一下他幹過什麼。

從一開始工地、工廠、餐飲、酒店、汽修、小吃一路折騰到今天。

他這種頻換換工作,其實不是個例!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一批這樣的人。

每次與他們交流,問他們幹什麼行業,都會發現他們換了一個領域。

在這樣情況下,沒有任何積累,40多歲去找工作,那能找到啥呢?

所以,我叔叔的朋友,已經N年沒有正常上過班,現在一直在家鄉這邊折騰小生意,養家餬口。

網上有一句名言說到:任何人只要專注於一個領域,5年可以成為專家,10年可以成為權威,15年就可以世界頂尖。但如果只投入3分鐘,你就什麼也不是。

為什麼很多40多歲男人就很難找到工作?原因無非就是職場生涯那麼多年,頻繁跳槽,沒有選擇在某個領域紮根的原因。導致自己這麼多年,好像幹了很多,每個行業都懂一些,但結果都不是很精。

作為年輕人,對自己領域不精,企業是覺得沒關係。因為企業可以花幾年時間培養你。但你過了40歲,你讓企業怎麼下血本培養你呢?企業都會去算一筆賬,只要賬一算,企業就知道這筆開支值得值投入。

從以上分析來看:

如果目前40來歲,好工作不容易,也不能自暴自棄,我個人建議,要好好思考下儘早在哪個行業沉澱下來,不能再換了。40來歲,也不算太晚,切入一個行業積累個1-2年,競爭力又會增強了。

好,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關注@華迪說,每天與你分享職場、銷售思維與方法論。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華迪說


假如我是一個企業的人事方面負責人,我也不願意招聘40歲以上的人作為公司的員工,我認為有幾方面的顧慮,首先是年齡問題,招進來幹不了幾年精力就跟不上了,不值得培養,其次就是這個年齡段工作經歷太多,俗稱有點老油條了,管理起來比較難;還有一個可能就是職業性質不一樣,無法錄用,比如一般公司需求最大的是銷售人員,那麼這個年齡段和客戶溝通起來不是很適合,老業務一般惰性比較大,所以業績上不去,反之要是招聘剛畢業大學生,猶如一張白紙,很好培養打造,用起來順手,有錯了就是訓斥一頓也可以,年齡大了你就不好說了;

再有就是公司年輕化也是需要的,這樣有活力,很好打造一個年輕化的團隊,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的能力和閱歷,他們可以人盡其才,比如公司需要高管人才,科技專業人才,或者會計,會計師什麼的,都需要有十年以上豐富經驗的,那麼這個年齡有可能就是優勢了,所以事情不能絕對,根據職業需要選擇不同年齡段人才,總之一句話,你只要真是人才,那和年齡就無關了,都搶著要!!(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熱情的南瓜


說一下我的真實情況:43歲製造業買斷,單位給你換崗、減你工資、我不願低頭委屈、單位給我近20萬買斷、我原打算自己乾的,可是深思熟慮覺得性格不適合做老闆,在家裡呆了一年半、期間到處轉轉、買了一個近郊的小房子,這期間有私企老闆想讓我過去幹老本行、但是我厭倦透了老本行、在製造業的某個專項領域我是頂尖的技工,那個遭遇下定決心要我放棄。幸運的是房子漲幅遠遠超過工資,讓我有底氣轉行做旅遊會務,從底薪幹起來,此前在這個工作崗位的人都乾沒多久就走了、拿2年底薪;開始工資超過原先的單位(原先單位我工資超過絕大數人)我堅持下來了。無論如何我改變了很多,高興的是工作環境、人生歷練都比工廠要好很多。我覺得即使再次遭遇此前製造業給你換崗減你工資,我也不怕了。靠著積累、活都是隻認我的,你提要求老闆也要讓三分,不像製造業、領導認為離開誰地球都照轉。無論到什麼年齡選擇最重要。尤其是認清大的趨勢。




無厘頭秀才


40歲的確是個分水嶺,經常在頭條看到關於40歲的人找工作難的感慨和困惑,跟大家交流一下。

1.40歲的人至少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大概會有兩個結果。第一個結果是做的很棒,10年的工作經驗無論是職位要求和薪資要求都會比較高。還有一個結果是雖然有十幾年工作經驗,卻沒有做出什麼成績,渾渾噩噩,這就表示能力有限或者奮鬥精神、對待工作的態度有問題,不然怎麼40歲了還走不上管理者崗位呢?

2.對於上述的第一類對崗位和薪資要求的比較高,這樣的職位機會本來就不多,企業對於管理者的招聘本身也很謹慎,所以對於候選人的篩選就很糾結,做出決策和選擇的時間就會變長。而對於第二類,一個人都四十歲了,還體現不出自己的能力和態度,企業肯定不會考慮的。

3.人都是有生命週期和職業生涯週期的,每個年齡段適合的崗位類型不一樣,二三十歲適合打拼開拓,可以每天見幾個客戶,可以全國各地跑連軸轉,到了四十歲,其實從身體條件和衝勁都比以前要弱了,所以可以選擇的面相對就小了。

4.四十歲大多已經成家,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處境,工作很容易被分神,比如孩子上學,父母生病什麼的,做不到心無旁騖,專注程度會變差。

5.相對而言,人到了40歲再轉換行業就會比較難了,其一是因為之前的工作經歷會養成一些固化思維,其二是快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減弱了,所以四十歲的人跳槽大多都集中在和原來行業一樣或者至少接近的,去做一個新的崗位,很多人又無法從底層開始,因為心態和現實生活讓他放不下。

6.其實,這個問題也不能一概而論,只要過往履歷足夠豐富和深入,無論年齡多大,都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舞臺,可能只是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而已。



光頭的職場大叔


人的身體在19歲定型,19歲後不再向高處長,開始向寬粗上長了,45歲後開始縮矮。

人的力量在23歲達頂峰,保持到45歲漸消減。

人的心理在10歲開啟,歷練多的在35歲定型,歷練少的12歲固定。

人的心智在3歲開啟,靈的長到老學到老永不停,笨的6歲固化8.10.12.15.17歲固化。

人的精力在50歲開始衰減,體現在手抖眼花動作不精確上,而頂峰期則在33歲左右。

人在職場上25歲完成自從事事項掌握,即學徒期滿,35歲成主力,45歲成中堅力量,55歲成權威大掌,60歲後成舵主。

由此可見40.50的人,已是主要人仕,是承上啟下的傳承人了,也就是徹底固化一切脾氣秉性不再可變可塑形的人了。

因此,當失業後,本自脾氣秉性不熟悉的人不會忍受,對別人見解也不會完全接受,再因失業前待遇優無人敢惹,再找工作耍大牌常態,別人受不了,要求待遇高,實際啥都在下降中,當個指導還勝任,具體操作越來越力不從心了,這是招了個領導,而不是打工仔,因而不容易再找到好工作了。

例外的是真大掌名聲傳於外,若原單位不用了,搶的單位眾多,僅半瓶的人才淪為再找工作難現象的。

職業上人年齡越老越搶的人是,人脈廣的業務外務者,中醫師,廚師,人文講師,各行業的類祖師爺的掌門人。

這號人90歲的比80歲的威信高,80歲的比70歲的威望高,70歲的比60歲的信譽強,60歲以下的是小毛孩,掛不到檔次上的。

這就是:長老,元老,元勳,總舵,總領,把頭,把式,掌門,銥缽傳人,關門弟子(特重視的徒弟),入門弟子(正式徒弟),徒弟(大課學員),門徒(不於師門同居吃的掛名弟子或門外弟子),門生(由徒弟門徒再帶的門外學生)。

由此可見,除個別關門弟子外,其他人都入到門裡的。也就是學會本門一切後,入不得本門本業部門內工作的,是自到外地建業安生立命的。所以不能在本門內升階進級的。

把上列順序記清,就不迷職場事項上了。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中年危機的緊迫感,是這個最近幾年才流行的,年齡往往是過了35歲,而往前推到下崗潮時期,下崗人群年齡段還只是4050。

為什麼40多歲甚至更年輕的中年人難找工作?原因和時代背景有關。


技術更新加速,舊經驗面對新技術,職場老人不佔經驗優勢。

互聯網IT行業的35歲危機一說,有媒體的渲染,也有身邊人士的親眼所見,還有個人的感同身受。職場對中年人的不友好,不僅是企業的挑選,也是中年人自己的有苦難言。接受錢少些,但希望找一份穩定,不太繁忙的工作,但這樣的工作比要錢多,變化多,忙碌緊張的工作難找得多。做開發的,從

.net

切換到 Java;做運營的,從活動運營變到新媒體運營,既有的經驗在新形勢前派不上用場,老人和新人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而老人多了身體衰老人有倦怠和家庭分散精力的拖累。


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就要保持終身學習的能力,時代需要什麼就學習什麼,這樣才能立足於職場,持續擁有更多選擇的餘地。


織碼開門


今年44歲,在一家外企工作了16年也做到了總監級別。

8月份離職換了一家民企公司,做責事業部總經理。

環境、文化、流程、產品、客戶、員工、老闆、政策、制度……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雖然不適應,但是在努力融合中!

空杯心態、虛心學習、換位思考去接受、融合、改變,目前快三個月了,工作也逐步邁向正軌。

希望能堅持三到五年,實現自己的目標!

加油!為了自己的夢想,也為了家人過的更好!



別問我是誰張學友


四十歲還在人才市場找工作的人,無論是能力強還是能力平平,都會比較尷尬了。

先說能力很強的情況,既然能力很強,應該對行業涉及的專業能力和行情等具有中等以上的行業能力和人脈基礎了,那麼為什麼會放棄原工作?用人單位會對辭職原因考慮比較多。一般肯定是與原單位產生了較大的矛盾,而不能穩定長期工作的人,用人單位一般是不歡迎的。

適合四十歲就職的,基本是中高級的職位。任何單位,中層以上人員一般比較穩定,空缺職位不會太多。招一個陌生人進來的幾率比較小。四十歲的人,都具有相當的行業經歷和經驗,做人做事風格想法已經比較固化,能不能與單位管理層合拍,是個問題。

所以,四十歲能力比較強的人跳槽,大多是跳往行業內比較熟悉的單位,且往往都是熟人介紹,能力,人品,性格,互相知根知底的。單純在人才市場應聘,是很尷尬的處境。

再說能力平平的,沒有特別的能力優勢或者資源,這樣情況下,單位一般更傾向於用更年輕人。年輕人精力旺盛,家庭拖累少,接受能力好,可塑性強。

人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一般在25到35歲之間,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是在瑞士伯爾尼專利局的時候,年齡25歲左右。很多科學家一生決定性的成果都是在這個年齡段確定。對於高科技企業來說,尤其不喜歡年齡較大,過了創造力旺盛期的人員。事實上某知名高科技企業幾乎公開淘汰35歲以上研發人員。

市場競爭,迫使企業必須極力提高創造力,高科技行業,失去創造力,就意味著企業衰落。所以,高科技頭部企業,一般只適合在25歲至35歲之間做一段。過了這個年齡段,就要考慮退路。

勞動法是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對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進行保障。某些企業以種種漂亮的藉口淘汰35歲以上老員工的做法是違法的。這是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矛盾,也是現代經濟大環境下的一種困境,現在還看不到很好解決這種困境的途徑。

現實的做法是降低就業要求,退而求其次,從一線最熱的企業退下來,尋求次一等單位工作。

還有一種出路,就是創業。創業未必非要創大業,能夠自謀生路的個體戶性質的創業機會目前還是有很多。

現代社會的特點就是少數精英階層佔有極大的社會生存資源,而中下層的普通人往往處境每況愈下。美國08年金融危機至今,白領階層的收入水平都在下降,更不用說藍領階層了,而1%的精英階層財富卻在不斷增長。以技術進步為代表的社會進步往往只意味著少數精英階層得利,而大多數普通人口的生存狀態甚至下降。其他國家也大體都是這種趨勢。

現代社會的經濟機制導致這樣不合理的趨勢,是世界經濟大環境的問題,不是哪一個國家的問題。這是歷史的必然常態,還是將來會得到革命性的改變,這是未知數。作為具體的個人,現實的態度,只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適應這種生存環境。





原野放歌LZHG


因為人的身體健康嚴格講從30歲後就開始走下坡了,而30~40還算半山腰以上總體不錯。過了40就相當於山腰往下了。千萬不要被什麼80歲平均年齡給忽悠了,那只是長壽人群的平均壽命,先去看看四種血型人口分別得平均壽命吧,O,AB,B,A,平均年齡最大就能差近20年。何況40也是80的一半了,下山路不言而喻。

所以,不要自以為自己是奧特曼,腦子再好能力再強一場重疾,一次中風,一次心梗,一次猝死,都是給用工單位帶去致命打擊的。要珍惜一開始就熱愛並從業得工作,尤其35歲後儘量不要換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