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納蘭性德的一生?

完美百科


如何評價納蘭性德的一生?

納蘭性德,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他是清朝初年著名詞人,原名納蘭成德,後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納蘭性德是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他十八歲即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五年(1676),他在殿試後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且於兩年之中就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因而深受康熙皇帝賞識。這為他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雖然出身名門,但納蘭性德與人交往不重門第,並且他對朋友極為真誠。他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朋友們的品格和才華,其住所淥水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從客觀來講,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他的行為迥異於一般滿清貴族、紈絝子弟,這也是他特立獨行的一個方面。

納蘭在22歲時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三年後盧氏難產而死。納蘭性德難以平復失去結髮之妻的傷痛,自此其詞的悼亡之意拔地而起,且成為了他後期詞作的重要部分。直到這一時期,才有了後來的《納蘭詞》,其詞作才有了"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的影響力。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三十日,納蘭性德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他一生共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很多人都認為納蘭詞的詞風感傷婉約,頗近南唐後主。事實上。他本人也十分推崇李煜的詞。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但是納蘭性德這個人就是多面的,其詞作的風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情深不壽"用來形容納蘭的一生最恰當不過。可以肯定的說,不少人知道納蘭性德都是從其《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開始的。對於一些人而言,納蘭性德留給他們的第一印象甚至只是一句 "人生若只如初見"。

國學大師王國維評論納蘭詞,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習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讀納蘭詞,恰似心血交融,頓有《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幸苦不尋常"之感!故納蘭性德被稱為千古傷心詞人,一點都不為過。

只可惜萬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難與命爭衡。古有云,人生有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然而,福禍相倚,真正的不幸,就存在於這萬幸之中,就存在於看似一帆風順的納蘭性德身上。納蘭的一生只有短短三十載,但他卻用這一生演繹重情痴義。


煮酒君


納蘭性德(1655一一1685),本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

滿族 正黃旗人。康𤋮十四年(1675年)殿試賜進士出身。詩文詞均有作品,

但以詞揚名。作詞以五代北宋為宗,以小令見長。真摯自然、悽清婉麗是納蘭詞的主要風格。

著有《飲水詞》《通志堂集》。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 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與意中人相處總像剛剛相識的那樣快樂,卻為何成了今日的離棄?情人間就是容易變 心的,

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剛發過永遠在一起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我也不生怨。你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發過誓,與楊玉環廝守終生。

《決絕詞》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口吻控訴男子的負心,表示與之決裂,納蘭性德的這首擬作借用古詩立意,抒發一種怨憤:或是為與情人的決絕而作。


陳年往事1222


納蘭乃初清著名才子,被尊為清朝第一詞人。父親納蘭明珠,康熙朝代的宰相。納蘭性德詩詞上成就有多高?《人間詞話》作者王國維給出了評價:“北宋以來,一人而已”。這個評價應該是金字塔頂了,數朝方出一人,造詣可謂登峰造極。至於今人該如何評價,自認再多溢美之詞都無法描述納蘭對國學的貢獻。他短暫一生是光彩絢麗的,是為後人膜拜敬仰的。

18歲中舉,20多歲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並編寫了一部四卷的《淥水亭雜識》。這裡且不談詩詞,納蘭容若還有些許潘安之貌,氣質脫俗,玉樹臨風,他不僅在國學上高山仰止,還擅長騎射,被康熙欽點為御前衛士,後又官從三品。身在朝中看慣血雨腥風,納蘭開始厭倦了爾虞我詐,也為自己的武將身份鬱鬱寡歡,他始終自認為一介書生,應伺服於翰林院這種書香之地,怎就生生被按在了馬背上,他的這種幽怨可以從他的數首詞作中窺見一斑。再看看他的感情生活,曾讀過一本關於納蘭生平的書,正史或野史未考,他的初戀是一表妹,後表妹被招進宮,為此納蘭還混進宮為遠遠看他一眼,他的一首詞寫的就是這個女子(一生一代一雙人),在此之後納蘭娶了盧氏,夫妻恩愛舉案齊眉,但盧氏婚後不久因難產離世,納蘭傷心不已,為亡妻曾寫三首悼亡詞(如:淚咽卻無聲)。之後納蘭又娶過一名歌妓。一次在與舊交把酒言歡後,納蘭次日感染風寒,幾日後離世,享年31歲。哀哉!紅顏從此不老!


Lavender_Scarf


要給大家介紹納蘭性德,我想那大概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 憂鬱、痴情、才華橫溢?似乎都不是很貼切。

因為寫的是納蘭容若,寫的是公子翩翩倚樓嗅青梅的細膩浪漫,更是男兒豪邁策馬在草原的風華絕代。 更加難得的,寫的是他的真,他的善,他的美和細膩。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這麼評價容若的詞,“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景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詞中所寫的“不辭冰雪為卿熱”出自《世說新語》,

記載了一位丈夫為了讓高燒的妻子退燒便在冰天雪地中脫光自己的衣服再回去擁抱妻子以降低體溫。但不幸的是,妻子沒能逃過風寒,最後丈夫也鬱鬱而終。

在那個時代,或許最讓人看不起的就是深情吧,尤其是一個男人的深情。因為男兒本風流,古往今來,多少豪傑風流倜儻便成就一段佳話。在當時,這件事可以說是一個笑柄了,居然有人為了妻子做這麼傻的事情,真是讓人恥笑。

但容若並不這麼想,他欣賞苟奉倩的深情,因為他也是至真至純的人,於是他寫“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願意像皎潔的月光一般守護著你,即使外面冰天雪地也想要給你溫暖。

這般的真情怎麼能令人不動容?

或許是出生於富貴世家的大環境中,又或許長大後再也沒有兒時與表妹或者和朋友相伴的童真,更可能的是早年經歷喪妻之痛。

容若的詞中,常常透漏著深深的抑色。“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倘若所有的事物都像我們初見那般的美好,會不會就沒有後來的悲傷。

納蘭容若在詩中用了班婕妤的典故寫下了這首《擬古決絕詞》,開篇即抒發了極大地悲傷,

一個人最好是不要懂得“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個道理的,因為太過於感傷和心酸。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詩的下篇運用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典故。故事我們大多都耳熟能詳,白居易的《長恨歌》中也將這段愛情寫的纏綿悱惻,情意綿綿。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與前文成了一場呼應,我不能與你一直相伴的缺憾、故人心易變的痛苦、曾經輾轉的情絲......到了故事的最後,我已經沒有了任何怨恨。

只有出於對愛情的嚮往與感動,才會有這般的詞存在。

至真至善的容若,寫出的詞往往是令人動容的。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感情真摯至此,便已向朋友道明瞭心意。月光如練,君子之間,無需多言便能洞明彼此。

容若雖出身富貴之家,卻從未因此驕縱自滿,反而在寫雪花時會隱喻自己“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他深知自己的境地,看似高高在上,實則伴君如伴虎,時常是“跪”著的。

所以才會有“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裡憶平生。”這般的失意和落寞。

關於納蘭容若,太多的贅言只會落得俗套和淺薄。默默地記住他,記住他的詞,記住他的真善美足矣。

在今後的時光中,時常捧起一杯熱茶,將他的詞細細品味。

多年後,願我們也能初心常在,真善永隨。



有理有學


恐懼,苦悶,孤獨,清冷。

恐懼是認為,納蘭性德認為自己家族已經是烈火烹油,必然會盛極而衰。小可記得當年他是御前侍衛,其父親權相明珠由於過於貪權,結黨營私,已經遭到過康熙的斥責,細心的納蘭容若在這些斥責中發現康熙對父親越來越不滿,所以愈發恐懼,康熙倒是不以為然,還安慰他,大意就是,你是你,你爹是你爹,可是皇上的話如何信得?

所以他不貪棧權勢,一方面是心性淡泊使然,另一方面也是迫不得已,父親是權臣,如果自己再在仕途事業有所成績,這就等於變向地加速了自尋死路的進程。所以,性格加上憂患,讓他始終主動地遠離朝政,遠離是非。可惜,有些事情不是你想遠離就可以遠離的,明珠之子,本身就是一個獨特的標籤,可悲的是,他看到了結果,卻看不到解決辦法。

所以,他很少結交朝臣,更很少攬辦朝事,對加官晉爵避之唯恐不及,不僅如此,他還反其道而行之,只是結交那些布之士,談風月,談際遇,談生活,唯獨不談政治。後來又對編書著書興趣大增,當然,一方面是個人骨子裡的愛好,同時,也可以理解為向康熙表明,自己絕無權勢之心,以淡化或延遲康熙對自己家族的貶降時間表。

沒有人瞭解他,父親明珠身在朝堂,身不由已。那些朋友都是清淡書生,詩詞文賦都很優秀,可是論到政治鬥爭,黨派傾軋的理解,這些天真單純的名士哪裡及得上納蘭的萬分之一,所以,納蘭容若所有的義舉,仁舉,一方面是初心不改,另一方面何曾不是一種排遣苦悶的方式呢?

或許他不需要了解,只需要緩解,或者一顆心的溫柔以待,琴瑟和鳴,舉案齊眉,是的,他終於過上幸福的生活。妻子的善解人意,妻子的知書達理,妻子的默契相隨,都給他枯澀的心裡灌入一縷縷的清泉,納蘭容若,在另一個領域裡活了過來。什麼帝王將相,什麼仕途飛揚,什麼群雄束手,都不如家裡畫眉來得自由和浪漫,都不如月光之下那一朵俏然的身影。

直到連上蒼也羨慕不已,於是把她的妻子收了回去。

他的世界,從哪一天開始,就變成了灰色,無風無雨,無陰無晴。然後他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依然喝酒,依然寫詞,依然談笑風生,依然仗義助人,依然編書不綴,依然綽約不凡,只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死了!

他只敢把一半的苦悶和孤獨寫進詞裡,剩下的一半自然要留在身邊

他開始安然地等待肉身的死亡,帶著剩下那一半的詞!

正所謂

人間莫道只尋常,長恨當時醉一觴。

料得相思終作土,此身不復是蕭郎。


亦有所思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用情太深偏情難長久;過於聰明敏慧的人,總是思來憂去,瞻前顧後,而長慮過多亦反受其擾。翻千冊案卷,縱觀史書微末角落,總有太多情深不壽的人,比如納蘭性德: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即公元1685年7月1日。暮春初夏,最是一年蟬聲四起的時候,而正側躺在床榻上的納蘭性德,已是病體虛弱,再無力像往常一樣,提筆寫下心中訴求,說些荒涼散漫的事,談些兒女情長的詞。七日前,他尚且抱病和好友相聚,席間一醉一詠三嘆,彷彿他此生便在這其中匆匆走過。

窗外有風,他側目,想透過薄紗再瞥一眼這物象繁華,長夢爛漫,卻只是稍微轉了轉脖頸,再沒力氣動上半分。有人說,一個人從這世上離開的時候,總是會有感覺的,納蘭性德隱約有大限已到的預感,但許是這一生寫盡了悲涼倉皇、故人惆悵,此刻的納蘭竟有些想笑。

回首這三十一年的光景,過往一幕幕輾轉流離在腦海之中,自己這一生,是笑時多,還是愁時多呢?是愛時多,還是恨時多呢?納蘭性德想著那人、那事,思緒漫朔回到三十一年前的寒冬臘月,走過這一生,多少漫漫長夜,竟是過往了……不自覺中,溘然長逝。

一盞青燈,獨剩長煙。

1655年1月19日,如果按照農曆的話,應該是1654年臘月十二日,北京城裡大雪飄零,家家掩門,圍坐火爐,一片地凍天寒之景。在這寒冬臘月中,大清順治皇帝鑾儀衛雲麾使納蘭明珠家裡卻是一派喜氣。

鑾儀衛為清代為宮廷服務的機構,掌管帝、後車駕儀仗,而鑾儀衛雲麾使則是清初正四品在京武官職。那一年,納蘭明珠剛好二十歲。

弱冠之年,京都任職,初為人父,這之中的欣喜是人人都能體會到的,且不去提。納蘭明珠深情凝望著懷中的嬰孩,剛大哭過的嬰兒回望其父,眼角還尚且帶有淚痕。明眸璀璨,像是映示著他的聰穎,而或隱或顯的卻也有一絲憂慮。

這是納蘭家族骨血的傳承,如此大喜之事,臥於榻上的一貫給人以性情暴烈印象的初為人母的愛新覺羅氏,在看向這孩子時,眼神中也有遮掩不住的溫和以及柔情,畢竟人情至此,總是溫潤綿柔的。

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兒,而阿濟格又是努爾哈赤的兒子,還是多爾袞同父同母的哥哥。也就是說,愛新覺羅氏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嫡親孫女。家世顯赫的她理應心高氣傲,若非當初其父因為獲罪牽連被貶為庶人,愛新覺羅氏家道中落,任憑如何愛新覺羅氏是怎麼也不會嫁給當時僅僅為一個侍衛的納蘭明珠的。據傳,愛新覺羅氏生性刁蠻,一身傲氣,嫁入納蘭府中之後更是滿腔妒忌之心,有軼事稱,納蘭明珠只是隨口誇讚了一句家中的一個婢女的眼睛明亮有神,愛新覺羅氏便在一旁懷恨在心,不幾日,將一錦盒放在納蘭明珠的面前。納蘭明珠狐疑地打開珠繡錦盒,竟被駭得連退幾步,錦盒也失手落地,原來那錦盒中盛放的正是那名婢女的眼球,眼球也在地上滾了片刻,納蘭明珠掩面長嘆。

我們當然沒有辦法去探查這一軼事的真實程度,但是在那些封建社會的王宮貴胄之間,多的是這種因妒忌引發的慘案,譬如西漢時期呂后曾有“人彘”一法,戚夫人幽怨的歌聲應當仍迴盪在未央宮中,久久難以消散;而唐時武周皇帝,在唐高宗時,也曾效仿呂后,將蕭淑妃做成“人彘”。更不必去提那些深宮冷院中互相妒忌、殘害的女人們了,她們當然是可憐的,但更多也是可悲的。

至於愛新覺羅氏,據史書記載,她“平日皈心釋氏,晨起必焚香膜拜,誦梵經一卷。嘗手書《金剛經》”,也許這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的證據,這樣一位虔誠向佛的女子,又怎麼會做出如此殘忍之事呢?我們可以大膽的假定,愛新覺羅氏,納蘭性德的母親,是一位脾性火爆,極為嚴格的女性,是那個社會中一個典型的貴族女子。

而在納蘭性德流傳下來的三百四十九首詩詞中,我們一一翻覽,有悼念妻子,有感懷際遇,有傾訴幽情,有長景慢慢,可是,竟無一首是抒寫表達對母親的情感的,寫盡愛情傷懷的納蘭性德竟未有對母親的感懷之情嗎?興許是散佚了,我們無從考證。

無論愛新覺羅氏是粗暴狂躁還是幽怨善妒,此時此刻的她,望著自己的兒子,心中總該是無限柔情的,孩子的降生給嚴肅的深院高府增添了些許柔軟的情緒。

兒子降生,總要有個名字的,那麼,該取個什麼名字呢?

納蘭明珠思前想後,於《易經》中取“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一句,為兒子取名為納蘭成德。而後來因為康熙皇帝立皇二子為皇太子,又因為太子乳名“保成”,和納蘭名字中都有一個“成”字,於是納蘭成德改名為我們最為熟悉的納蘭性德,只是,納蘭性德這一名字不過使用了一年而已,第二年保成便改名胤礽,“性德”二字便又改回“成德”,當然我們稱呼納蘭依舊是習慣於納蘭性德這一名字。

對於納蘭名字的由來,納蘭本人總是保留一絲困惑的,相較於父親的說辭:取之於《易經》,彼時的納蘭也在另一部儒家經典《儀禮》中找到了“棄爾幼志,順爾成德”一句。納蘭性德不由得去想:難道自己不拋棄童心質樸,不像一個“規規矩矩”的世俗的成年人一樣行事做人,就不能夠有福有壽嗎?這份困惑直到納蘭離世,依舊保留,同樣留存的,更有納蘭的童心。

他這一生,是富足的,也是貧窮的,出身烏衣世家,身有恢弘背景,心存詩書才華,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納蘭無疑都是富足之人,但在感情之中,在江湖之中,他卻是一個落魄的狂生,愛而不得,求人求己皆不徹通,與人交雖有綿長之情,卻也寥落半生。

他曾寫年華浮生,借閨怨寫愁緒,卻又同多數閨怨詩不同,有人評價納蘭寫出了男人的愁怨,詩詞中有南唐後主遺風,這是納蘭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

浣溪沙·錦樣年華水樣流

錦樣年華水樣流,鮫珠迸落更難收。病餘常是怯梳頭。

一徑綠雲修竹怨,半窗紅日落花愁。愔愔只是下簾鉤。

年華如此明媚,若絲錦纏綿,若綢緞散漫,無限美好,卻終究是似水遠去,滾滾不絕。三十一載春秋,難見一縷溫存,多是寒冬,惹人骨中精寒,心內黯然。最是那年寒冬時節,因冬而獲乳名“冬郎”的納蘭,自此擺渡一生,卻也離不開冬日裡的徹骨冰寒,縱是花團錦簇,山河爛漫,也不過須臾片刻,此生匆匆。令人扼腕,一聲長嘆。

那麼,縱觀納蘭性德的一生,似乎可以用“情深不壽,慧極必傷。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十六個字來概括,但又似乎意猶難盡,千言萬語也訴說不完……


超能博士


納蘭性德,是出現在十七世紀下半葉中華文化核心舞臺上的一位天才詞人,又是一位清朝初滿漢文化衝折交融時期的社會活動家,顯示出他的文化使命感和和詩詞人生的獨樹一幟,堪稱中國文學史最卓越的詞人之一。

納蘭性德的詞作欣賞和學術研究熱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納蘭性德的詞作欣賞和學術研究之熱再度興起,形成了較為廣泛的跨民族、跨區域、跨兩岸、跨國度的讀者群,其學術研究時至今日雖還遠遠未到達“紅學”的顯赫,卻也是碩果滿目、專家薈萃。

特別是“納蘭詞”等相關出版物與銷售量,都達到歷史的高峰期。其中專家提出了“納蘭性德現象”的命題,更是引起了深入的關注和多維度的解讀。其範圍包括納蘭性德生平的研究。

關於他詩詞的研究,他的文獻作品的研究和史料考證,他的文化背景、文化DNA以及思想的研究,還涉及納蘭性德與曹雪芹、納蘭詞與《紅樓夢》的研究等。

納蘭性德“天才”的背後

滿洲建立中央政權後,學習漢文漢語成為當務之急。納蘭性德就成為滿洲青年人中的文化奇兵,而且一騎絕塵,登臨漢語言文字創作的高峰。

除詞作成就外,納蘭性德還鑽研經學、哲學、駢學,善書法,通繪畫、精鑑賞。他天資聰穎,“才力之強敏,學問之淹通,實踐之高明,天姿之純粹”皆難以比擬。他以強烈的認同感參與編輯儒家經義叢書《通志堂經解》共計有140種、1788卷。

納蘭性德以北方少數民族來到中原文化腹地,成為中國古典文學優秀的繼承者,並在古典詩詞創作群峰中聳起一個新的海拔高度,被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王國維《人間詞話》)。

納蘭詞不是隻有抒情和哀感頑豔,納蘭詞中的邊塞行旅詞,描寫山川風物的詞被大詩人毛澤東點評為“看出興亡”的詠史詞,其豪放詞風,忠義忠烈的氣節,都與中國古典詩歌的文心氣度一脈相承。

多樣的納蘭詩詞風格

納蘭性德所處的時代正是滿族傳統文化涅槃的時代,文學成為滿族“再造金身”的重要方面。納蘭詩詞的創作,繼承了有宋以來的規制和風格,兼融漢文學言情寫志的傳統和女真人、滿洲人“志誠格天”的觀念,鑄成納蘭詞天然標格的、獨樹一幟的美學風格與魅力。

納蘭性德把“志誠格天”的觀念深入體現於他的詩歌創作中,創立了“真情詞派”。“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這首《木蘭花令》是納蘭詞在今天流傳最廣的一首,人們已將“故心人易變”傳抄為“故人心易變”,似更能傳達現代人的難言隱痛。

納蘭詞中,邊塞行旅與詠史詞佔了一定比重,撫今追昔,意氣橫逸,有雄渾沉鬱之風。成為繼蘇東坡、辛棄疾之後把詞的創作題材從狹隘的閨閣庭院中解放出來的又一人。詠物詞亦較多,佔了全部納蘭詞的六分之一。

悼亡詞是愛情詞中的一類題材。納蘭詞的悼亡詞數量之多、境界之高、創作激情投入的時間之長,在詩詞史上也可以稱作“一人而已”。

只鍾情於納蘭君的“納蘭性德現象”

在現代物質生產高度發展的背後,人類的精神生活的田園正在被物質的沙漠吞噬著。在娛樂狂歡的文化生態中,中華文化的“詩詞恐龍”也面臨滅絕的威脅。

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存在著一條連綿不已的感發自生命的長流,會有中華優秀兒女不斷加入,使這條生命之河永不枯竭。

中國畢竟曾經是一個詩詞王國,中國人的心靈世界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是由詩詞主宰的。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不論你經歷多少悲與喜、不論你走了有多遠,冥冥之中的某個瞬間,早有一句詩詞在等你,使你感受到被理解、被言說、被點化,這與其說是情感要有文化的表達方式,不如說哲學有著自己的文化功能。

“納蘭性德現象”說到底也就是“中華古典詩詞現象”,不過鍾情於納蘭君而已。為我們今天提供了一個超越詩詞的歷史文化座標。


牛頌民族史話


“情深不壽”用來形容納蘭一生最恰當不過。

可以肯定的說,很多人知道納蘭性德(字容若)都是從其《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開始的,誇張點也許是從“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一句開始的。

納蘭性德出身滿洲貴族,其父納蘭明珠(就是康熙王朝裡那個與索額圖鬥爭一輩子的明珠)是康熙年間權傾朝野的重臣。納蘭性德22歲時,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多次升他為一等侍衛,他的出身和文武雙全,都是被時人所豔羨不已的。

24歲時,納蘭性德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又著《飲水詞》,再後有人將其詞共349首合為《納蘭詞》。納蘭詞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傑出代表。時人云,“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可見其詞的影響力之大。

雖然出身名門,但納蘭交友都是不肯落俗之人,並且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其住所淥水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他的行為迥異於一般滿清貴族紈絝子弟,也是他特立獨行的一個方面。

納蘭22歲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三年後盧氏難產而死,自此納蘭詞的悼亡之意拔地而起,也佔據了他後期詞作的重要部分。30歲時與好友飲酒詠歎,一病不起,終而辭世。

錄一首納蘭的浣溪沙與讀者共饗: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三悟軒


納蘭性德是清朝最偉大的詞人,無論別人同不同意,至少在我個人心目中,他就是當時最偉大的一位。而且晚清時期的王國維對於他有著極高的評價,認為他是北宋以來一人。當然這些也只是僅限於他的文學成就,至少還沒有涉及到他的生活層面。如果想要真正地去評價一個人,自然是要全方面,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的準確。

其實如果讓我們去評價納蘭性德的一生,應當說是很難有一個準確地評價,我們也只能是通過他的文學作品,以及他的生平來評價,這樣的評價自然是不夠全面,也會出現誤差。

那我個人還則是比較喜歡把他的一生,分為兩點來評價,一、偉大的詞人。二、千古傷心之人。

當然這只是一種很籠統的評價,畢竟我們與他不在一個時代,其實即使是同處在一個時代,想要準確地去評價一個人那也是不太可能。

先來說一說偉大的詞人這一點,縱觀整個清朝的文壇,真沒有幾個人能夠與納蘭性德相媲美,他的很多詞作,那都是描寫的極為深情,也無比的傷感,往往可能只是那麼寥寥數語,便是能夠打動我們。

納蘭性德最著名的則是他的悼亡詞,其中有很多經典的名篇可謂是膾炙人口,而且一些更為經典的句子,也都是深入人心,例如:“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一生一代一雙人“、“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等等,那都是經典名句,也是他作品中最為深情的詞句。

然而納蘭性德的詞也描寫的也是很直白,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即使是這樣那詞作中所傳遞出來的那一份情感,則是感動了無數的讀者。而我們也正是從他的這些作品中,感受到他的一片深情,以及內心的感傷之懷。

再來說一說千古傷心之人,其實納蘭性德出身名門,他的父親納蘭性德明珠,還是康熙朝的一代權臣,他自己也是覺得康熙的賞識,更是成為了他身邊的帶刀侍衛。可謂是春風得意,但是他卻是表現的很傷感,時常無比的悲痛,這也正是與他的愛情經歷有關。

納蘭性德一生應當是有過三段戀情,他的第一段戀情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是他的表妹,後來還一度入宮成為了康熙的妃子,但是很顯然這並不存在,所以現在更多的學者認為他的第一段戀情應當是他府中的丫鬟。而這樣的一段戀情,在那樣的一個時代自然是不會有結果,後來也就無疾而終,為此他也是寫過了很多的詞來紀念這一段戀情。

第二段戀情則是他的原配盧氏,這也是他最滿意的一段戀情,盧氏也是出身名門,而且還才華橫溢,兩個人經常是一起吟詩作對,小日了過得令人羨慕。但是很可惜這段戀情,也只有短短的三年時間,由於盧氏難產逝世。這也使得納蘭性德內心更加的悲痛,也更加的絕望。

第三段戀情則是與江南才女沈婉,這一時期的的納蘭性德,正好經歷了盧氏的離去的打擊,意志消沉,為此當他讀到了沈婉的詞之後,更是驚為天人,於是寫信給他的好友顧貞觀,讓他代為引見。也正是在他顧貞觀的引見之下,他們兩人一見鍾情,還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但是這段戀情最終也是沒有結果。

也正是在與沈婉分手一年之後,納蘭性德在一次與朋友相聚,一時興起可能多喝了幾杯,加上當時身體不適,便在當天晚上逝世。一代偉大的詞,便就此隕落,這不得不令人感動惋惜。

所以我對於納蘭性德的評價是偉大的詞人,以及千古傷心之人,希望我的回答能夠令你滿意,要是覺得還滿意的話,那麼請給我點一個贊吧!


品詩讀詞


王國維《人間詞話》說“北宋以來,一人而已”,這是對納蘭性德的崇高讚譽。反觀納蘭性德短暫的一生中,給我們留下的詩詞具有高超的藝術性和高度的感染力,納蘭性德是當得起這個讚譽的。

納蘭詞以“真”取勝。這從他的一首《長相思》就可以看出來。“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我第一次讀到這首詞時,立刻被詞的語言俘虜了。感覺就像在夢中多年的情人,一下子在現實中相見了,一見傾心,在種感覺是十分奇妙的,幾乎不用讀第二遍,通過對詞的慢慢品味,就背下來了。只有有真性情的人,才能作出這樣的不朽之作。

“人生只若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生動,傳神,每次讀起都能與心靈產生共鳴,實在是難得的警句。

可惜的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不能為我們留下更多的詩詞佳作。每念及此,不僅悲從中來。

謝謝企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