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的海外貿易狀況如何?南宋朝廷每年的關稅收入有多少?

庭州行者


南宋時主要出口的貨物有精粗瓷器、漆器、絲織品、鉛、錫等金屬品,由各國進口的商品有香料、動物、植物和礦物等。 進出口來往頻繁,增加了貿易量,因此,南宋時市舶司的收入大大增加,成了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之一,有助於解決國家的財政困難。據統計:北宋英宗市舶司的年收入是63萬貫;到了宋高宗末年,市舶司年收入達200萬貫,超過了兩倍多。 這時的市舶貿易達到全盛時期,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與此有關的各個方面也有一定的發展。如南宋的商業也較北宋時發達。 夜市、早市極其熱鬧,一片繁忙的景象。當時杭州超過了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因此,在當時就流傳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諺語。此外,平江、建康、鄂州、江陵等沿江城市商業也很發達,同對外貿易發展相適應的造船業也有發展。


唐宋元明清80


很多人會因為南宋偏安一隅,將它稱為“弱宋”。

從版圖上看,南宋確實沒有輝煌的功績。從經濟發展看,南宋的經濟發展不同於其它依靠農業撐起國民經濟的封建王朝,南宋的海外貿易空前繁榮,每年的關稅收入成為朝廷財政的主要部分。

相比北宋,南宋的版圖大大縮小,貿易道路被切斷。整個國家的運行離不開財政的支持,被形勢所迫的南宋人抓住當時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發達、指南針在航海中被廣泛使用的契機,向外國出口絲織品、瓷器等手工業製成品,打開了一條通往財富的道路。同時,南宋統治者為了加強和細化海外貿易管理,開放了多達20多個的貿易港口,在貿易港口增設市舶司,還設有專供外國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於番貨交易的“番市”。

南宋發達的海外貿易不僅讓整個國家的經濟蓬勃發展,南宋的年財政收入達到10億貫文左右,銀錢的兌換率一般是一兩白銀=一貫錢,在咸豐年間,年財政收入大概是4億兩左右。即使失去了半壁江山,南宋的財政收入也是讓很多王朝望塵莫及的。

朝代的興衰是歷史的自然規律,只是如果南宋沒有滅亡,中國會發展成資本主義社會嗎?


湯湯說歷史


1.國際環境:十字軍東征、塞爾柱突厥人的興起,迫使活躍的阿拉伯商人把貿易視線轉移到東方,向東方開闢商路,越來越多地出入我國沿海口岸。

2.國內因素:西夏,遼,契丹等少數民族政權的阻隔,古老的路上絲綢之路被迫中斷。

南宋版圖大為縮小,多年戰爭與遼,西夏,國庫空虛,還得花錢交保護費,需要開源節流,增加政府收入。

當時經濟中心已經從北方轉移到南方,經濟空前繁榮,需要與外界互通有無,只有海路沒有被封鎖,加上當時造船、航海技術進一步發展,使得遠距離航海成為了可能。南宋先後在今廣州、杭州、寧波、泉州、嘉興、松江、鎮江、蘇州、溫州、江陰、海鹽、上海等地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其中以廣州、泉州和明州最大。

貿易範圍遍及朝鮮、日本、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北非諸國。

海外貿易的繁榮,解決南宋的財政缺口。據統計:北宋英宗市舶司的年收入是63萬貫;到了宋高宗末年,市舶司年收入達200萬貫,超過了兩倍多。




¿


根據宋史 最多時入超200萬兩 但都只是統計了泉州 福州 廣州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