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那個單純的男孩,最終還是成為了教父


《教父》:那個單純的男孩,最終還是成為了教父


黑暗裡追求光明,終無法逃脫命運的安排,永墜黑暗。《教父》:一部男人的“聖經”,如何由一個單純的男孩,成長為獨擋一面的男人。

那個時代的美國,是官僚腐化,權力橫行的時代。手中擁有權力,有很多官員朋友,就沒有做不到的事。以暴制暴的同時,總會出現更加殘暴,不講理,不遵守規則的人。

一個看似和睦的大家庭,和平共處是因為還沒到爆發的時機。所有的離開,都是事先預謀好的。一個無堅不摧的團隊,要想擊敗,只有讓其從內部開始瓦解。一塊可口誘人的蛋糕,誰不想多分一點,甚至佔為己有。人都是自私的,無限膨脹的慾望,永遠填不滿。只有覆滅時的一切成空,又進入下一個輪迴。

教父柯里昂,他並不相信上帝,他只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切,可以操控一切。同時,他也是一個稱職的教父,為他的教子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雖然方法難以接受,只為達到目的,也情有可原。有一天,教父發現他那套正義、守規則的那一套,新一代人根本不遵守時,他變得迷茫了。他老了,時代變了,社會又是年輕人的天下。可是,他的家族榮光,全在他一個人身上。他的一舉一動全由不得自己做主,即使想不參與新的競爭,敵人也不會把他當朋友,曾經患難與共的朋友,因為他的不支持,想置他於死地。

他是一個仁慈的教父,用權力去鎮壓別人,做到自己想做的事。他是一個善良的教父,用武器威脅別人,卻從沒有用武器傷害過他們。他是一個有愛心的教父,收養了流浪街頭的孩子,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教養,並讓他們共同打理家族生意。

一個好的領袖,身上總是具有很多閃光點,和無法抗拒的人格魅力。從不把公事煩惱帶給家人,從不在餐桌在議論公事。他或許不是一個好人,但他是一個好丈夫,好爸爸。他最愛的小兒子麥克,從沒有讓他參與到家族的生意裡,只讓他過好自己的生活,愛自己喜歡的女孩。也許就是這一份特殊的愛,註定了麥克往後的人生。

生活從來不按設定的路線發展,該走的道路,即使刻意躲避,也無法逃脫。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當一個單純的男孩成長為男人的時候,以前的美好,也就隨之消失,一去不返。

麥克並不認同他的父親,甚至想撇清與家族的關係,他的父親,也不想麥克成為下一個自己。很多時候,不是我們選擇命運,而是命運選擇了我們。


《教父》:那個單純的男孩,最終還是成為了教父


偉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偉大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顯示其偉大的。

在老教父柯里昂被謀殺時,麥克就顯示出其有勇有謀,識人用人,出奇制勝,先發制人。完全具備一個優秀領袖的品格和謀略。這些優點,無疑是遺傳了老教父的。

麥克的成長,恰恰反映了美國社會的變遷,和人性的黑暗。先是謀殺了老教父,再是暗殺山尼,遠在西西里的麥克也遭人出賣,差點死在了西西里。沒能殺死他,卻意外殺死了麥克最愛的妻子。所有的一切,都是逼麥克邁入黑暗的道路。沒能殺死他的,必遭其反擊。

麥克變得冷酷殘暴,同時也更有擔當,他肩負起家族的使命,和復仇的使命。他把一切都放在自己心裡,從沒有表現。因為他的父親曾所過:“永遠不要讓別人知道你的想法,和心裡想要抓住什麼。

麥克所經歷的一切,不是個人因素造成,而是整個當時的美國,在經歷改革和推進時代的進步。個人組織開始崛起,家族之間的團結配合正在消失。不再遵守以前的規則,強者為王,只有變得殘暴冷酷,才能生存和保存家族。這一切的改變,都是被動的,也由被動到主動反擊。

所有不能毀滅掉麥克,必會讓其變得更加強大。正是社會的推力,讓麥克成長為新一代的教父。會說善意的謊言,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男人。他失去了太多太多,忍受了無數的磨難,變得沉默了。眼神不再是那個單純的少年,不再想那些天真的事。

這無疑是一個男人成長的模樣,男人必看的“聖經”,無疑是在表現了一個優秀男人具有的品質,勇敢、堅強、有擔當,能夠平衡事業與家庭。一個真正的男人。


《教父》:那個單純的男孩,最終還是成為了教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