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女性真名卻沒有記載?

邵嘉楠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群人湮沒在歷史的狂潮中,為泥為沙,但正是他們形成了黃河的沙洲,給予河岸營養;在浩瀚的歷史星空中,有這樣一群人暗自閃爍,照亮夜空,卻連姓名都無法留下。

但若是沒有他們,歷史的軌跡將會被扭轉,車輪將會轉動,歷史或許不再是我們所記得的那樣。

女子在古代身份地位較低,許多史書都對她們不予記載,多少風華絕代的女子只留下了一個姓氏抑或是一個簡單的封號,我們不知道她們究竟叫什麼,來自何處,只知道她們用自己柔弱的身軀改變了歷史。

馮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也是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和改革家,她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她卻沒能在史書上留下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姓馮,因此她也被叫做“馮皇后”。年僅十一歲的馮氏就已經被登基不久的文成帝選中做了后妃,在陪伴君王的過程中,受到文成帝的影響,馮氏學習了許多與漢族進行友好交涉的政治舉措,正是這一段時光,為她後來重用漢人官員,學習漢族文化和法律奠定了基礎。

太安二年(456),馮氏正式入主中宮,但在和平六年(465),馮氏就早早喪夫,年僅十二歲的皇子拓跋弘登上了皇位,孤兒寡母執掌大權,朝中一時混亂起來。但是馮氏憑藉自己的果敢,迅速鎮壓了朝中的反動勢力。馮太后在夫死後先後垂簾聽政長達二十五年,在她執政期間,多項改革措施實行,均田制、三長制都在此時盛行起來,馮太后算是承前啟後的存在,她用個人的權謀和智慧,保證了當時北魏皇權兩代人的權力交接。她先後輔佐了三代帝王,北魏政治的穩定與發展離不開馮氏所作的貢獻。

趙姬也是一代可憐的女子,她作為“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生母,在史書上卻沒有留下任何有關她姓名的記載,大家只知道她是趙國人,因而叫趙姬。趙姬原本是呂不韋的小妾,美貌動人,又擅長歌舞,後來卻因為政治原因被呂不韋轉手送人,被送給了秦國的質子異人。趙姬嫁給異人不久後,就生下了異人的長子嬴政。在趙國九死一生後,嬴政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土之上。秦始皇的許多政治觀念和想法都受到了趙姬的影響。但是趙姬生性放浪,在嬴政登上帝位之後,趙姬耐不住寂寞,和呂不韋舊情復燃,還養了一個叫嫪毐的男寵。因為趙姬和嫪毐的事情,一代名相呂不韋精心策劃幾十年的權謀之計失敗了,他被秦始皇一貶再貶,在秦王政十二年(前237),呂不韋終於在憂懼中飲鴆自盡,這位在政治上有獨到見解的政治家最終消逝。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一位能夠讓霸王項羽為兒女情長所困的女子,也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虞”究竟是她的姓或名抑或只是個封號,自古以來就爭論不休,我們也無從得知。這樣一位能夠執劍伴隨項羽征戰沙場的奇女子,甚至連本名、種族、出生地、生卒時間、與項羽的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都沒有隻言片語的記載。項羽與虞姬飲酒作別,虞姬拔劍自刎,一代奇女子終究隨愛情而去。

這些女子,在歷史的畫卷上用盡力氣畫下了絢爛的一筆,卻連自己的名姓都無法留下。她們在用生命起舞,用生命作畫,雖然沒有留下姓名,但我們還是記得她們,沒有人會忘記這些推動了歷史發展的女子們,正是她們,在無形之中推動了歷史車輪的滾動,正是因為她們,歷史才成為了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