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兩歲7個月還不會說話,是怎麼回事?

小魚兒z0


排除器質性病變後,

家長帶寶寶去醫院評估一下孩子的認知能力,然後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開始干預。

1、生活中多輸入,給他創造開口的時機,描述孩子當下正在做的事。

2、孩子發音了,就挑出孩子已經會發的音,進行鞏固與拓展。


3、大人先做個話嘮,引導孩子說話要簡潔,吐字清楚。

發育有早有晚,家長多用心,孩子早開口。


溪子彥


一般情況下,孩子長到二三歲就能比較好地表達自己的意圖,四歲時能基本掌握口語了,到五歲以後能較清楚地複述聽過的故事大意、看圖說話或自己編簡單的故事。正常情況下,發育晚的孩子與發育早的孩子相比有4-6個月的差異,超過這個時限,父母就要多加註意了。

孩子兩歲7個月還不會說話,寶媽就開始各種擔心,害怕寶寶是不是有語言障礙。其實,寶寶說話晚、吐字不清晰,可能是寶媽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錯誤行為造成的。還與家庭教育、說話環境、生養環境、是否順產、電子產品等有很大關係,

缺乏溝通與陪伴

真正意義的陪伴需要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在玩耍中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成長。經常跟孩子一起做遊戲,做任何動作時或者看到任何物品的時候都要告訴孩子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和寶寶多說話,多溝通。

語言環境複雜

很多家庭夫妻雙方並不是一個地方的人,說話口音也不相同,比如一方漢語一方英語,一方普通話一方粵語等,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說話會較遲,但多數能聽懂兩種語言。

不良的語言環境因素,也容易導致寶寶的語言發育遲緩。例如大人口吃,說話遲鈍、普通話不標準,也會間接性的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有很強的模仿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提倡通過動畫、兒歌音頻等媒介來促進寶寶的語言聽力的發育。

過於溺愛,過於關心

家長過於溺愛,孩子的任何需求都能很快滿足。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家長馬上就能知道孩子想要什麼東西。這種情況,其實錯失了鍛鍊孩子說話的最佳時機。這樣也就導致了孩子比較懶,不願意說話。

和寶寶對話時,語速太快

有的寶媽語速太快,如果在和寶寶對話時,語速還那麼快的話,寶寶沒辦法跟上節奏,就沒辦法回答,時間一長,就會讓寶寶不想說話。

所以,寶媽在和孩子對話時要放慢語速,讓寶寶有充足的時間思考並等寶寶做出回應。

聽力缺陷

因為聽力缺陷無法聽到別人的聲音,從而影響孩子學習發音。損傷不太嚴重者,可以通過模仿口唇動作學習一些口型變化明顯的詞語或者語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