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美國

有人說美國就像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你到美國做一個街頭採訪。問他對美國的未來怎麼看?70%的人會告訴你,他對這個國家的未來是持悲觀的,你再到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去問,得到的結果恰恰相反。

自從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是世界上說一不二的霸主,那是美國的巔峰。之後在自由主義的把持之下,美國製造業大量外流,昔日的工業第一大國將寶座拱手相讓

回首過去,有許多美國人已經開始後悔當年美國實行的經濟自由化政策,他們認為正是這個政策將美國的製造業推向了深淵。在上個世紀里根政府推行經濟自由化政策,鼓吹將國營企業私有化,以此來釋放巨大的經濟潛力,他們認為市場是萬能的,能夠自動平衡經濟。這個政策難道錯了嗎?不,恰恰相反,正是由於經濟自由化政策導致了美國笑到了最後。當時的美國朕現在越戰的泥沼之中不可自拔,當時的國際局勢也由美攻蘇守變為了蘇攻美守。美國急需大量的金錢,而製造業能夠提供的金錢是有限的,大家都知道製造業的利潤並不高,而美國需要大量的金錢,錢從哪裡來?當時的美國政府想到了金融,利用金融業美國很快彙集了大量的金錢。也正是憑著金融美國笑到了最後。但是美國政府最終無法從金融泥沼中脫身,從此美國的產業空心化越來越嚴重。金融產業主導著美國的一切,不斷的擠壓制造業,最終導致的美國製造業外流。

製造業是一國財富之源立身之本。金融業雖然來錢快,但畢竟是錢生錢的把戲。金融業只是一個催化劑。假如把金融業比作蘸料想把它當成主食來吃是萬萬行不通的。

幾十年過去了,當年經濟自由化的惡果已經顯現出來,美國政府大夢初醒。特朗普總統提出了製造業迴流的政策,這個政策有用嗎?還是有一些作用的,有一些製造業重新迴流到了美國,而這些製造業並不是符合美國世界超級大國身份的中高端製造業,而竟然是一些低端製造業。這從美國的就業數據可以看出,在總體失業率不變的情況下,美國的單位小時工資竟然在下降,這說明了迴流到美國的工作崗位並不是技術含量薪資高的崗位,而恰恰是一些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比較低端的工作崗位。

以美國最大的製造公司波音公司為例,由於深受兩起航空災難的影響,波音公司20年來首次出現了虧損。導致波音公司上下游的上萬家企業不得不進行裁員,以及對員工進行無薪休假。

面對這種情況,波音公司並沒有想著如何挽救波音公司的信譽以及提高波音飛機的質量,而是想著如何快速復工讓波音公司的股東的利益得以保障。與其說波音公司是一家制造業公司,還不如說他已經變成了一家金融公司。滿腦子想的都是錢,至於飛機的質量以及安全都讓他見鬼去吧。

波音公司都尚且如此,生產的還是事關乘客安全的航空器。更不用說美國其他的製造業公司了,整個美國都陷入了金融泥潭之中不可自拔。

(點個關注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