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系統已經上網,即將應用到全系產品,我們國產系統終於迎來一席之地了嗎?

無線端


鴻蒙系統現在最大的阻礙是APP生態不足,也就是說如果你拿到一部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可能除了一些最常用的APP以外,其它很多APP都無法使用,或者存在一些適配和功能性問題,其實這一點華為之前也很有數,鴻蒙最初只是搭載於華為電視和一些便攜產品上,手機仍然是堅持使用安卓系統。

雖說華為鴻蒙系統已經上線,但是也不能代表鴻蒙即將可以正式使用在華為旗下的手機產品線上,我認為華為會試探性的推出一些出廠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或者對一部分華為手機的用戶進行鴻蒙系統內測,只有當實際足夠成熟時才會把鴻蒙系統應用到華為的全系列產品線上。

不過即使鴻蒙系統真的成為了華為手機的標配,短時間內仍然無法影響到谷歌安卓的市場地位,華為即使能說服國內的一些大公司來適配鴻蒙系統,但是對於一些中小公司還有國外的廣大開發者而言,鴻蒙系統仍然缺乏說服力。華為鴻蒙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於擁有足夠大的國內市場,如果讓鴻蒙系統在國內打造出足夠的影響力,那麼進軍海外也就順其自然了,不過這肯定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嘟嘟聊數碼


一、華為鴻蒙目前不用於手機,平板、電腦什麼時候用,還難講。

首先,鴻蒙系統自發布之後, 什麼時候用於手機、用於電腦就一直沒有確切的信息,都是大家在猜測臆想的,華為官方從來沒有說過,只有餘承東在不停的造勢追牛。

而前段時間華為表示2020年要啟用鴻蒙系統,也是講在手機、平板、電腦之外,這三大類不使用鴻蒙系統,目前用什麼就是什麼。

而目前只有手機、平板、電腦的系統者是真正的主流,而像手環、電視等只是邊緣產品,大家並不那麼關注,意義也並不重大。

所以說現在談什麼國產系統終於迎來一席之地還早了點,先要用到手機或電腦上再說。


二、就算使用了,也不代表能夠成功,畢竟安卓、windows的優勢太大了

就算華為在手機上用鴻蒙了,或者在電腦上用鴻蒙了,也並不代表就能夠成功,不成功就不存在什麼一席之地。

目前在手機系統上,安卓的優勢實在太大,鴻蒙先別說替換安卓,華為先把HMS替代GMS,就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了,這是鴻蒙要取代安卓的第一步,如果HMS都搞不定GMS,後面的鴻蒙根本就不可能替代安卓。

至於在PC領域,鴻蒙想取代windows,那就更加是難上加難了,因為windows的優勢比安卓在手機上的優勢更大,電腦對生態要求更高,windows目前有3500萬應用,支持1600多萬使用,鴻蒙差得太遠太遠啦。


互聯網亂侃秀



華為最亟待解決的其實是HMS也就是應用生態或者說移動服務,而不是系統,大家不要搞錯方向了。

根據目前鴻蒙系統1.0所洩露出來的源碼來看,鴻蒙系統本質其實還是安卓的變種,(有興趣可以看彭林的個人頭條號,講解的很清楚)在底層程序語言中是存在一致性,不過這其實也無所謂,因為安卓系統本來就是開源的,在開源項目上進行修改本身就是具備一定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比如國產諸如MIUI,Flyme等等都申請的有國內的專利。就算是谷歌想要封鎖也是封鎖不住的,或者說它也不敢封鎖,因為一旦開這個頭,後果是不堪設想的,違背了開源社區的初衷。

而且基於Linus定製的可視化的移動操作系統本來就不只有安卓一個,國內就有很多的版本,只不過這些系統都有一個最最最致命的問題,缺乏應用生態。其實這也是華為目前所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

大家應該都知道,華為在被谷歌禁用了GMS服務之後,海外業務尤其是歐美業務收到了非常大的衝擊。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海外的消費者眼裡,谷歌GMS所附帶的GOOGLEPLAY,GoogleMap幾乎都是無可替代的,而且習慣的力量往往是最難被改變的。

所以華為真正想要擺脫谷歌的控制,就一定要建立起一套自己獨立的應用框架體系。但是這條路一定是非常艱難的,因為任何一個應用體系的建立以及用戶習慣的培養都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的,譬如國外用戶用GoogleMap用的好好的,那麼怎麼說服他使用華為地圖呢?

所以說,華為目前的重心絕對不是在研發一套所謂的新系統,而是需要打造出一套成熟的HMS應用框架體系,也只有這樣才能扭轉目前華為在海外的頹勢。所以說,不要刻意的去追求所謂的國產系統,平滑過度才是最重要的,否則捧得越高,往往摔得最狠。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伊評科技


首先魅族之前接受過阿里投資14-15年左右。魅族的魅藍系列產品已經是YUNOS的底層系統了,這應該是IOS 安卓之外的第三大手機系統了。也是國產手機系統的首次大規模應用吧,只不過黃章目光短淺...華為鴻蒙如果也有大量的第三方app能配合的話當然是很好的事情能。


科技創新畫報


謝謝您的問題。華為鴻蒙系統目前是一項帶有戰略平衡性的產品。

戰略平衡的意義。目前全球主流的數字終端操作系統都在國外。近期,華為宣佈鴻蒙系統將於2020年8月開放,國外公司CounterpointResearch調研稱,鴻蒙會超過Linux,成為全球第五大智能數字終端操作系統,打破安卓和蘋果的壟斷地位,形成新的平衡格局。值得指出的是,HMS和鴻蒙生態是並行的,HMS全球月活躍用戶有3.7億,HMS生態為鴻蒙系統推廣創造條件。


華為鴻蒙的定位。第一,華為鴻蒙系統對現有操作系統具有威懾性,是市場新玩家。第二,華為鴻蒙系統目前不是取代安卓操作系統,安卓還是華為首選,除非萬不得已,華為不會放棄安卓系統。第三,華為在相當長時間內,安卓和鴻蒙系統會並列使用,兩手準備。由於鴻蒙系統立志於追求更大的市場份額,所以國產操作系統佔有一席之地是可期待的。第四,有之前操作系統失利經驗,華為對鴻蒙操作系統十分謹慎,先從自己終端產品用起。

任正非的步伐穩健。最近,任正非表示,鴻蒙系統上網,將用到華為手機、平板、電視等系列產品。 任正非說這話的背景還是應對技術打壓、減少對谷歌依賴,所以任正非說這些話的本意還是,鴻蒙系統是防禦產品,是防範技術風險,重點還是用於自己的產品,然後才穩步跨界合作。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華為首席執行官於2019年8月宣佈Harmony OS,這是該公司的新跨設備操作系統,有望帶動華為下一階段的技術統治。

宣佈這一消息顯然是對去年政治事件的輕描淡寫的回應,但消息很明確,如果華為必須拋棄Android,那就可以大舉利用鴻蒙系統進入手機系統領域,成為新一代手機系統。

鴻蒙操作系統與華為移動服務(HMS)相關但不完全相同,該產品是該公司正在努力通過Google禁令的Google應用的替代品。這些是可以在其智能手機上使用的應用程序,例如Huawei P40或Mate 40,在人們過度將其與Google應用程序的禁令聯繫起來之前,華為肯定會復甦其電話部門,這確實是一個有利的信號。

跨系統優勢

鴻蒙系統是一個為各種設備設計的平臺,目前針對諸如智能顯示器或智能家居設備等物聯網設備。帶有該操作系統的第一個產品是Honor TV,儘管此後已經發布了更多類似產品,包括Huawei TV。

華為聲稱隨著物聯網設備的興起,需要更高效的操作系統。與最好的智能手機相比,這些IoT設備佔用的內存和存儲空間更少,它們需要的代碼也要大大簡化,對於100行Android代碼,您可能只需要一行Harmony OS代碼。

儘管如此,Harmony OS仍能夠跨設備提供強大的功能。通過採用“跨設備的單一內核方法”,華為還旨在創建一個由不同設備組成的共享生態系統,突破孤島,從而節省開發人員時間。一個應用程序可以完美地部署在汽車主機,智能手錶,健身追蹤器和揚聲器上。

於承東表示,在未來的5-10年內華為的消費者業務長期戰略是全場景的智能生活戰略。再一次提到了華為消費業務的“ 1 + 8 + N”策略:1是手機是主要入口,8是4個大屏幕的入口:PC,平板電腦,智能大屏幕,車載屏幕,還慢慢會有耳機,揚聲器,手錶,眼鏡,最後N是由泛IoT硬件組成的華為HiLink生態系統。

面對的挑戰

若對外來說,華為必須提供對所有流行應用程序的訪問權限,如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Twitter等,以便被消費者接受。業界熱議表明,華為AppGallery將使用戶能夠下載Android應用程序。購買設備後,將在本地安裝Huawei AppGallery。

但是,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所有應用程序都能在HongMeng操作系統上順利運行。顯然,這些應用程序的開發人員會為Android設備設計它們。iOS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開發人員投入了大量精力來定製和優化專門針對Apple操作系統的體驗。如果沒有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對細節的關注,那麼應用程序如何在鴻蒙上運行速度還有待觀察。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關鍵應用程序引發了安全問題。例如,除非華為開發了強大的基於微內核的操作系統,否則NFC移動支付可能會將用戶數據暴露給黑客。

未來

就目前看所有的操作系統無一不是因為社區的繁榮、越來越多人使用才能夠走到現在,雖然鴻蒙在統一多端設備上有巨大的優勢,但同時在程序優化技術上,程序執行速度,程序生態,用戶體驗上還需要多多研究,以促進該生態的發展,這樣國產系統在國際上才會有屬於它的一席之地。


我是沐叔


華為有心,業界無力!這個需要擺脫純商業角度看待,需要上升到一個民族尊嚴的高度來對待,團結一至,創造氛圍與環境,支持力度預上升到國家利益層面來協調突破!


鮑偉年


有了鴻蒙系統,世界看中國,沒有中國看世界,誰也改變不了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