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祥老師患癌去世,平時體檢肯定做的了,可查出時已晚期,為啥?

大西北賀蘭山


要學會關心自己

趙忠祥老師的離世,告訴我們,平時的體檢好像檢查不出早期癌症。

趙忠祥老師是名人,也不差錢,平時不可能不體檢。他本人不體檢 ,單位也會組織體檢。

我們單位,每年都定時讓全體員工去醫院檢查一次身體。這種體檢,能不能檢查出癌症 ,我原來一直都不清楚。這次趙老師離世,我才第一次聽說,常規體檢,查不出癌症。癌症早期,很難被發現。

但是我也聽說有早期發現的,我們單位有一個同事,得了乳腺癌,就是早期發現的,手術之後,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徹底康復了。我搞不清楚,我的同事是怎麼早期發現的。

趙忠祥老師早期沒發現,可能是大意了。據說他曾發現自己身上長了一個疙瘩,他以為這個疙瘩慢慢就會好了,原來這個疙瘩就是癌細胞。

另外,趙忠祥老師工作也比較忙,壓力也大。他退休後也非常忙,不是上這去做節目,就是去那做節目。同時,他還喜歡練書法,還喜歡畫畫,還喜歡烹調,等等 ,把自己搞得很累。

工作壓力大,過度疲勞,大概也會誘發癌症。

看來,我們平時要多關心一下自己,要留意自己身體的一些變化,發現異常要及時檢查、及時治療,不留遺憾。

另外,工作中還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休息,防止積勞成疾,傷害身體。我們不能只顧事業,不顧自己的身體。

身體是自己的,自己要學會關心自己,善待自己,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沒有健康一切都等於零!


閆老師教作文


著名央視主持人趙忠祥因病去世的消息刷屏了,據他兒子介紹,趙忠祥在2019年底就感覺身體不適,並就醫檢查,發現癌症已擴散,而距今才不過1個月的時間……

深感惋惜的同時,對於癌症,我們不禁還是會有疑問,這麼多的癌症,為什麼發現時就已到了晚期呢?我們該如何做好早期預防呢?

平時好端端,為何一查癌就晚期?

其一,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發現

醫學上,得癌的根本原因,在於體內發生了基因突變,而在早期發病的時候,由於症狀不明顯,很多患者會將身體上出現的不適症狀當作是小病小痛,並沒有到大醫院進行詳細檢查,也就容易錯過治療時機。

就拿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症--肺癌來說吧,早期肺癌出現的症狀多以持久性的陣發性乾咳為主,然而,咳嗽在日常太常見了,很少有人會將其跟癌症聯繫在一起。

其二,患者經常諱疾忌醫,不加配合

日常生活中,諱疾忌醫的問題依然普遍存在,很多的患者出現身體不適的時候,往往都喜歡硬撐,認為自己喝點涼茶,買點藥吃就好了,除了等到撐不下去了,他們才會選擇去看醫生。

此外,看醫生的時候,不少患者對於醫生開單讓他們去抽血、拍片檢查並不是很樂意,他們會認為自己身體並沒有感到大礙,為什麼要拍片,而這也就會影響到醫生的診斷。

其三,沒有做針對性的體檢檢查

體檢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某些早期疾病,進而有助於做好早期的防範,然而,目前的體檢,大多數為常規性的項目,很少有人做針對癌症的體檢,也就容易因此而沒能及時發現癌症的存在。

如何做好早期預防?

一般來說,癌症的原因和危險因素有三個方面,一個是遺傳、一個是環境和職業因素、還有一個是生活暴露,所以,做好早期的預防,我們需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1.做好早期篩查:

對於有家族遺傳史的高危人群,需密切做好早期癌基因篩查,比如,乳腺癌基因攜帶者,評估後,可以採取預防性乳腺切除術。

2.遠離致癌因子:

生活中,大氣汙染、職業性電離輻射、香菸、甲醛、苯並芘等放射性元素均會導致癌症生產,要注意遠離這些危險因子。

3.改變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中如抽菸酗酒、暴飲暴食、憋尿、熬夜等等,都是癌症的誘發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學鍛鍊身體,同時以良好的心態面對,都是對癌症預防的重要舉措。


磬良


趙忠祥老師的家人向外界透露所患“鱗癌”,病期大概2個多月,其它情況並不清楚,推測可能是肺鱗癌。以趙忠祥的生活背景,大家想當然地認為他應該重視檢查身體的,為什麼發現肺癌就是晚期(具體情況不清楚)呢?

肺鱗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居中,一般以早期發展到中晚期需要1-2年的時間,所以篩查是完全有可能發現早期肺癌的。

大家一致推薦低劑量螺旋CT 檢查,輻射劑量低對人傷害小,而螺旋CT是對肺臟“切片”,這樣就可能發現躲在縱膈旁小的腫瘤,而胸部正位片是有可能遺漏的,恰好肺鱗癌多發於中心型,也就是縱膈旁。因此,肺臟篩查腫瘤時是不是做的CT ?

還有,做沒做肺臟腫瘤篩查也不好說。比如央視主持人肖曉琳患腸癌,發現時也比較晚,她應該也每年體檢,為什麼也沒有提前發現?體檢沒有腸鏡檢查篩查腸道腫瘤就是走過程!

所以說,如果趙忠祥老師是肺鱗癌,發現時比較晚,也經常體檢身體,最有可能是沒有做肺部腫瘤篩查、或者沒有用CT 檢查、或者檢查時間超過1年多。

以醫學常識推斷,與實際情況可能出入。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你好,趙忠祥老師癌症查出來為啥是晚期,我的回答如下,希望對你有用。

被檢查出來是癌症晚期的人太多了,這原因不復雜,我打個比方,一粒種子在泥土發芽需要30天,出土時間只要幾秒鐘,在泥土裡孕育的時間很長,人們是看不見的。同理癌症也一樣,疾病種子早已在體內生根發芽幾年十幾年了,感覺身體不舒服已經是癌症種子破土而出的時候,這時候肯定是晚期了,只有破土而出機器才能檢查出來,只能看到結果,看不到病因,所以最終還是治不好。

以上就是我對該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用。


呂梁孫哥


對了,好,這個問題提的相當好,這足以說明目前癌症的不治癒性,以及每年都要堅持體檢的不必要性。

不知從何時提起,年年體檢已形成慣例,好像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只有機器方可鑑定,只有他人才能夠說了算。

可笑甚是可笑,荒唐甚是荒唐,愚昧甚是愚昧。

其實人們細細品來不覺得此慣例真的是有些荒謬嗎?不覺得這是再為醫院的福益做貢獻嗎?不覺得此舉在不經易間是不斷地摧殘著每個百姓的心靈嗎?

一個人的平均年齡若不發生意外的話應該是七十多歲左右,若是按當今年年都要體檢的話,真的不知這類的人群能夠活到幾十?

人們不妨想一想現在100多歲的老人是怎麼活的?眾所周知有的老人恐怕連一次體檢都沒有做過吧。

所以還是醒醒吧,其實許多的小毛病都有著它自身的自愈能力的。千萬別再天天自己嚇唬自己了,別再聽那些無良的廣告,別在聽X醫院的介紹,別在聽某位醫士們的瞎忽悠了。有句話叫做溝裡死河裡都淹不死你,還是踏踏實實的把命交給自己吧。

不同觀點見解,歡迎與白雪姐姐共同探討。


白雪姐姐


你好,我的兄弟就是腫瘤醫生,這個問題我還專門請教過他。他告訴我說:

首先這裡我們要明確的是,他做的體檢是常規體檢,常規體檢對腫瘤這類疾病的這個預示不是那麼明顯。

然後也有可能是誤診,因為當時抽檢認為他可能是良性的腫瘤,當時沒有怎麼重視。深圳發現出問題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

於是同時這個跟他個人的工作量也有關係,還有壓力,他如果說嚴重透支,也是有可能是這個腫瘤急劇惡化。


趣味遵義


  普通體檢查不出癌症

  其實

  我們一般做的健康體檢

  不等於癌症篩查

  常規健康體檢主要是做

  體格檢查、心腦血管疾病

  慢性肝病和糖尿病等方面的檢查

  健康體檢的常規設備

  一般難以發現早期腫瘤

  想要發現癌症

  還是要靠有針對性的癌症篩查

  不過,癌症類型那麼多

  不太可能每樣檢查都做

  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年齡

  和高危因素等情況

  針對幾種高發的癌症

  來進行癌症篩查

  下面就給大家列舉幾種

  常見癌症的篩查方法


經典整形網—琪哥


應該是,他是公眾人物的原因吧,查出來不便透露,前不久還有媒體報道,一些網友想約見他要收費的,比如讓他給你寫一個字,一個字要若干錢。

眾所周知,我們這有句老話《人死如虎,虎死如美女》意思是說:人死後如老虎,人人怕看到,反之,老虎死了,人人都想看看一眼,一睹為快。

所以如果以前就查到的話,他也不可能透露,不然病中如何見媒體,和粉絲,上電視臺做節目,記得前不久他還出席電視臺做嘉賓。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和215457501


兩大原因,一是誤診當時抽檢認為趙忠祥老師是良性腫瘤,所以無加以重視,至使病情急劇惡化,無情奪去了趙忠祥老師的寶貴生命。二.趙忠祥老師心力交瘁,嚴重透支,他為了滿足喜愛他書.畫作品的熱心人士,拼命地揮筆工作,筆耕不綴,廢寢忘食,日以繼夜辛勞地為喜愛他的人士進行工作,沒有注意保重自己的身體。至使兩者合一,加速了趙忠祥老師的病情進度,到後來確診惡性腫瘤後,卻迴天無力,駕鶴仙逝了!最後用伊壁鳩魯的一句話作結束語: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


張文禪


防癌的辦法!

我主張防癌要及早,要在癌症發生之前,就拿出建設性意見,不要等癌症確診了,才著急治療,那種跟在病後面治病的醫療模式是錯誤的。

辯證法的量變質變規律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變化形式上具有從量變開始,質變是量變的終結這一特點,癌症的發生發展過程也符合這一規律。

我認為:感冒是免疫系統做出反應的開始階段,癌變是免疫系統長期反應的最終結果。

考慮一個問題:病人在確診為癌症之前就沒有一點症狀嗎?一定是有的!只是人沒有認識到而已。

依據中醫的整體觀念,人一生所患的疾病是一個整體,按照疾病的發展規律,分為:“上、中、下”三焦;“衛、氣、營、血”四步。

當明確知道疾病發展到了某一焦、某一步,就要考慮到下一焦、下一步會是什麼,除了治療目前的問題,還要及早預防下一步可能出現的問題,特別是癌症,不要等診斷明確就開始治療,這即符合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原則,也是中醫所追求的“上工治未病”的具體行為。

這裡面最大的難題是:治未病看起來治的是比較輕的症候,實質上要治的是一段時間後甚至於是十幾年以後將會很嚴重的疾病;病人在疾病的早期就看不到這一點,自以為病會一直就這麼樣;等病嚴重到病人都開始重視的時候,又失去了治療時機,《扁鵲見蔡桓公》講述的就是典型的例子。

對此,《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智者有餘,愚者不足,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復壯,壯者益治。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儋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很明顯,這種治療模式只適用於明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