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既然5G需要300米一個基站,為何不直接弄成WIFI呢?

___呂曉龍-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其實5G基站也並不是300米就需要一個,而是為了滿足邊緣用戶的速率要求,現在在城市裡使用了比較密集的建設模型。而且就WIFI而言,是無法作為基礎的通信網絡來使用的。

5G基站的建設密度,取決於5G基站使用的工作頻率以及所處的地理環境。

現在網上都說的5G基站需要300米左右一個,其實是現在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建設5G的無線頻率,在滿足特定的城市密集區域,滿足特定的上下行的邊緣速率要求下的一個設計密度。

目前中國的三大運營商的5G工作頻率,中國移動使用的是2.6Ghz,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使用的是3.5Ghz,在城市區域,只考慮部分室外覆蓋以及室內的淺層覆蓋,並且考慮邊緣區域的用戶速率可以達到下行50Mbps,以及上行5Mbps的速率要求,中國移動需要424米建設一個5G基站,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需要322米建設一個5G基站,才能保障大概95%的5G覆蓋率要求。

其實這個95%的5G覆蓋率,已經是比較高的覆蓋率要求了。

而如果是運營商可以使用更低的無線頻率,也不需要建設這麼密的基站,在這塊未來廣電的700M會有比較大的優勢。

而在郊區、農村等區域,由於沒有那麼多的用戶,而且也沒有那麼多的高層建築阻擋,也不需要這麼密度大的基站進行覆蓋。

和5G相比,其實現在的WIFI有效的覆蓋距離會更低一些。

WIFI,在中國屬於局域網的延伸。即使是有一些運營商級的免費WIFI,它的覆蓋距離還不如基站,這個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在於終端的發射功率沒有那麼大。現在通常的WIFI有效的覆蓋距離其實也就是100米左右。

WIFI無法作為基礎通信網絡,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在覆蓋,而是在無法保障安全性。

基礎通信網絡,最重要的問題點其實是在於安全性問題,這在中國這種移動支付異常發達的國家,則是尤為重要的。

做為終端來說,並不能保障自己連接的WIFI一定是安全的,這點就決定了它無法作為公眾數據網絡存在。

WIFI的容量也不足,而且非授權頻譜也決定了這個技術必然存在很強的干擾。

WIFI不管是2.4G也好,還是5G也好,本身的容量都非常有限,無法滿足大量的用戶的接入,其實就這點,你隨便找一個無線路由器多連接幾個終端就會很明顯的感覺出來。

移動通信技術的最關鍵的地方是在於無線頻譜,運營商的2/3/4/5G使用的都是授權頻譜,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無線鏈路不被其他技術干擾,而運營商的基站建設進行優化,也考慮到了不同基站、不同制式之間的干擾問題。

而作為非授權頻譜的WIFI技術來說,它是無法解決這個干擾問題的。現在的2.4G WIFI的干擾問題已經是非常嚴重的了,尤其在一些密集城區,也基本找不到不被幹擾的信道了。

WIFI的問題還在於他的移動性比較差。

所謂的移動性,是指用戶可以在一定的速度之下,自由的在多個設備之間切換。運營商的基站,有專門的技術來保障用戶可以在多個基站之間移動,自由的切換使用的基站,而不會導致通信終端。WIFI技術的移動性遠不如基站,這也導致了用戶如果在多個WIFI之間移動,會頻繁的掉線,這對於一個基礎的通信網絡來說,是不可想象的。早在3G時代的Wimax其實就是由於移動性太差而被運營商拋棄的。

總而言之,WIFI技術並不適合作為公共移動通信網絡使用,這個技術本身就是局域網延伸的技術,適合在一個比較小的區域使用。雖然現在5G建設的需要的基站也比較多,投資也比較大,但是就目前來看,這個技術依然是解決移動通信問題的最優的手段,沒有什麼別的可以替代的技術。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5G網絡已經炒了幾年了,為何還沒有普及開來呢,今天給大家科普一點小知識,同時也正好能夠解答這個問題。

5G網絡普及困難難在基站建設方面,因為一個5G基站的信號覆蓋範圍非常小。

2G基站的覆蓋半徑約為5-10公里;

3G基站的覆蓋半徑約為2-5公里;

4G基站的覆蓋半徑約為1-3公里;

5G基站的覆蓋半徑約為300米。

為什麼通信能力越強基站覆蓋的半徑越小呢?那就是由於頻點太高,信號穿透力差,像早前的2G網絡覆蓋面積就非常廣,一個鐵塔基站能夠覆蓋住大半個城鎮,相比之下5G基站覆蓋到的區域就非常小,甚至一個戶型大點的房子都不能完全覆蓋住。

5G基站的覆蓋半徑一般約為100-300米,5G基站數量會是4G的數倍以上,所以往後很多會往電線杆、路燈上裝,投資更為巨大,鋪設週期更長,炒了幾年還未普及開來就是這些問題導致的,急也沒用。

現在既然5G需要300米一個基站,為何不直接弄成WIFI呢?

題主想得有點過於簡單了,首先wifi的信號還沒有5G基站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wifi和通信信號有本質上的區別,我們日常使用手機,如果是數據上網,只要你在基站覆蓋範圍內能夠順暢連接網絡,就算是在兩個基站中間也會擇優連接上一個通信信號好的基站,其中基站信號切換根本就無需我們手動操作,在上網的時候根本察覺不到任何異樣,但是wifi就不同了,連接一個wifi之後除非遠離到信號極弱的時候才會自動斷開,但是要連接另外一個wifi就比較麻煩了,需要我們手動來操作,相比之下wifi的便利性絕對沒有基站那麼高。

還有一個問題,wifi需要路由器來作為支持,現在無線路由器能夠達到5G速度的很少,再有就是w路由器的穿透性能不高,和5G基站不能比較,隔得遠一點信號衰弱的比較厲害,信號弱網速就會被拖慢,這樣一來優勢全完。

最後5G基站能夠承載更多的終端,而無線路由器可以連接的設備數量就少的可伶,一個大型的活動,成千上網的人如果使用wifi上網,那麼無線路由器又要佈置多少個呢,這成本無疑是巨大的。

不管怎麼說在5G時代wifi很可能會被取締,更快更便捷的5G上網將會成為新一代的主宰。


黑暗科技世界


一、5G基站根本就不是300米一個

首先要糾正大家一個說法,那就是5G基站根本就不是300米一個。很多人不知道從哪裡看到的數據,反正都是認定了5G信號只能傳300米,其實還真不是的。

信號傳輸的距離,要視頻率來定,目前電信和聯通在3.5GHz附近的電磁波,一般在500米左右建基站就可以了。而移動採用2.6GHz,可以達到600-700米一個站。

其實頻率越高,傳播的距離越短,但速度越快。未來運營商只會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按照極限狀態,比如500米或更短距離建站,而在人口稀少的地方,會採用低頻率來建站,可能幾千米一個都有可能的。

目前國內4G基站大約是400多萬個,5G基站大約建600萬個就差不多了,可見並不是嚴格的按照300米一個站來建的。

二、WIFI再怎麼樣也傳不了300米

目前WIFI的使用場景主要是在家中,家裡牽了寬帶,然後用WIFI來供手機、電腦等上網,實際距離並沒有300米,同時WIFI的穿牆效果也不好,將WIFI放到基站中,技術上來講,似乎也行不通。

另外更重要的是商務模式,如果將WIFI整合至基站中,一方面可能讓運營商的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用戶使用起來的也很高,用戶更願意牽個有線寬帶,自己裝個WIFI就可以包月無限用,而用運營商的基站WIFI,按時間,或按流量收費,你會用麼?


互聯網亂侃秀


    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想法,同樣是無線傳輸,5G基站和無線WiFi為什麼不能合二為一呢?可以減少重複建設,節約成本,何樂而不為呢?從多個方面考慮,這個是不可行的,下文具體說一說。

    需求不同

    競爭性和秘密性

    WiFi用於組建家庭、企業的局域網,而5G網絡用於運營商搭建的全國性網絡,也就是說wifi是私人網絡,5G是公共網絡。

    無線信號傳輸過程中,私人路由器的無線WiFi信號是共享頻譜資源,所以無線WiFi數據傳輸是競爭性的;而運行商的5G網絡,全國一張網,有中心資源調度,是非競爭性的。


    移動性

    無線WiFi連接是有線寬帶的擴展,將有線信號轉換為無線信號,移動性要求低,覆蓋範圍小,一般只考慮步行速度對信號傳輸的影響,不用考慮小區的切換;5G網絡的基站存在很高的移動性和小區切換的需求,需要考慮汽車、火車等高速運動的物體。

    技術區別

    頻譜資源

    無線WiFi採用了2.4G、5GHz的非授權頻譜,任何人和企業都可以將自己的wifi設備隨意接入。5G網絡使用的授權頻譜,運營商需要首先獲取牌照才能使用,其他人都無權使用此頻譜。

    打開我們的手機wifi,可以看到很長很長的無線列表,這些大部分是無線路由器發送的2.4G信號,意味著此頻段非常擁堵。在這個很長的列表中,wifi頻段是有限的,就會產生信道競爭的問題。

    接入方案

    無線WiFi最核心的空口協議是CSMA/CA,具體的做法就是在發送數據前對信道檢測,如果信道忙,那麼就等待一個隨機的時間再發送,但是這個檢測不是實時的,依然可能存在兩個路由器一塊檢測到空閒頻道,同時發送數據,造成碰撞問題,會採取重傳的方式再次傳輸。

    5G網絡中,接入信道由基站分配,分配算法中會考慮到干擾因素,因此,5G基站在信號傳輸之前,已經分配了專屬的“線路”,不需要發送前進行信道檢測,對碰撞重傳的要求也很低。


    覆蓋範圍

    無線WiFi的覆蓋範圍相對較低,相比之下,基站的發射功率高,頻段干擾低,所以覆蓋範圍大很多。

    對於公司大樓、工業園區等,單個無線路由器顯然無法做到無線WiFi全覆蓋,那麼就需要多個無線路由器組網,比如AC+AP組網,將AP(access point接入點)和AC(Access Controler控制器)分離,用AC控制全網,並分配資源。

    對於5G網絡來說,分為兩部分核心網和接入網,而核心網很像多AC組網,這可能就是5G網絡和WiFi網絡之間的聯繫了。


    總之,無線WiFi和5G網路,需求是不同的,一個是私人的無線局域網,一個是全國性的無線網;技術方案也不同,一個採用了CSMA/CA,解決衝突,一個採用了統一資源分配。因此,兩者是不能合二為一的。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5G就是WIFI啊,WIFI切換要重新登錄,5G就是將點連接成面的WIFI。早年NSA也就是非獨立組網的方案裡面,曾經想要整合過現有的城市WIFI,比如你到西湖邊,本來就有個西湖邊的公共WIFI,這些設施都是可以成為5G智能組網的一部分。

後來NSA方案被否定,是因為成本實在太高,你想想,如今進小區安裝個基站,都會遭遇很大的阻力,小區業主不樂意你的基站就裝在你家窗臺下面,而且要佔好多的空間。更何況是整合各種所有權的WIFI用戶。讓你貢獻你家自有路由器,你樂意?

但是5G最終的建設目標其實和WIFI是一樣的,未來小區,微小區,皮區基站,越來越小,越來越密的基站。最終,一家一個5G基站。這不就是WIFI網絡嗎?

你說,為什麼要搞5G,說白了還是為了新的科技應用。WIFI是路由器和交換機,5G是基站,但是WIFI說到底是私人網絡,而5G是公共網絡,大面積的高速無線通信可以乾點別的事。比如未來的無人駕駛,地圖信息可以在雲服務器,可以在百里之外,導航在天上。如果突然有個地方路況發生改變,比如塌陷了,這個信息第一輛車掉進去了,系統迅速知道了這個塌陷信息,然後發送給後面的車輛。這樣無人駕駛的車輛大家都知道如何繞開這個危險。

現階段,其實家居物聯網就是通過WIFI早已實現了,所以其實家居物聯網方面對於5G沒有需求,5G的需求大概率可能是在移動使用上。

另外,在過去的確吹了太多5G的利好,這方面我也有罪。實際上,我們現如今過高估計了5G,這東西,現在下游沒有出現任何重度應用。擔憂成為全球性的爛尾工程。


財經紙老虎


因為如果要實現高速上網,WiFi技術的限制太多,效果遠遠不如5G。就拿我們平時用的2.4GHz和5GHz兩個頻段來說,2.4GHz頻段的穿透力強,覆蓋範圍廣,好一點兒的路由器覆蓋300米的區域問題不大。但2.4GHz頻段的帶寬太少,通常不會超過100Mbps,也就相當於4G的網速,難以承擔較高質量的網絡需求。

5GHz頻段雖然網速更快,好點兒的路由器可以達到1Gbps的網速,但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穿透力差。家裡有5GHz WiFi的網友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在5GHz頻段下,如果手機放在路由器旁邊速度就會很快,但如果走到其它房間,關上方面,網速一下子就會降下來,甚至還不如2.4GHz頻段。因此如果使用5GHz頻段的WiFi,是遠遠無法做到覆蓋300米範圍的。

而5G雖然對基站的密度要求比較高,但5G信號的穿透力還是要比WiFi強很多,這就有利於5G網絡的快速覆蓋。如果不用5G而使用WiFi,那麼遇到人員比較密集的寫字樓、酒店等環境,可能每一個房間都要安裝一臺路由求,這個投入的成本就太高了。

使用WiFi還有一個問題就是,WiFi使用的頻段是公開的,什麼人都能用,因此大家打開手機的WiFi功能可以搜到很多熱點。但是無論是2.4GHz WiFi還是5GHz WiFi,使用的頻段都是有限的。當週圍的WiFi信號太多的時候,就會出現擠佔信道的情況,導致相同信道的WiFi網絡速率變慢,甚至出現掉線。

而5G的頻段是私有的,只給少數運營商使用,所以5G只有固定的那幾種頻段,單個區域內的5G擠佔越多,頻段越寬,不會出現基站之間互相擠佔頻段的問題。因此相比WiFi網絡,5G要更加高效、穩定。

5G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手機在不同的基站之間切換的時候不會掉線,幾乎沒有體驗上的差異。而手機在兩臺WiFi之間切換的時候,會出現很明顯的網絡延遲。即使目前比較流行的Mesh分佈式路由器也無法根除這個問題。這就是蜂窩網絡的優越性,當年wimax就是因為無法做到無縫連接,而被3G技術給淘汰了。

當然WiFi也有它自己的優勢,比較突出的就是私密性。因為WiFi是通過家用路由器來組網的,而家用路由器又掌握在用戶自己手中,所以正常情況下WiFi網絡內共享的文件是無法在WiFi網絡外訪問的,這就保證了一些用戶隱私。如果用5G代替WiFi,那麼家庭設備之間也就沒有傳統的內網了,這反而帶來隱私洩露等問題。

另外,由於WiFi的覆蓋範圍是固定的,所以網速和信號質量仍然要比5G更加穩定一些。最重要的是,WiFi連接的是光纖寬帶,它的流量是無限的。而5G在短期內還做不到無限流量,資費也比過去的4G更貴。

總而言之,雖然WiFi也有它的技術優勢,如果優化一下可能會達到和5G差不多的效果。但是目前各國主流的研究方向仍然是5G,WiFi則是作為相對比較私密的網絡用於普通家庭。兩者其實都有各自的作用,相互之間誰也無法取代誰。


貓眼看數碼


感謝您的閱讀!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甚至讓我們想到了5G小基站。之前,華為5G小基站的宣傳,讓家庭成為“移動通訊公司”。可見,這句話對於大家得影響,華為之前發佈了一款叫做華為5G CPE Pro,它可以把5G的無線信號轉成WIFI信號,可以插入5G的SIM卡。


其實,這個設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5G需要基站?而不是WiFi路由器。你看這款設備,如果要實現5G網絡,必須要有SIM卡的插入,這一點符合才能夠實現5G網絡的實現。

根源在於5G基站提供的是通信,而WiFi提供的是網絡。

確實,在目前所知道的內容中——

2G的基站覆蓋範圍達到了6公里;4G可以覆蓋的範圍達到了800-1000米,而5G的基站只能覆蓋300米左右。於是,很多人覺得,每隔300米放一個路由器不是挺好的嗎?

其實,這裡我們要了解的一個詞彙——5G微基站。確實,在5G覆蓋中,需要使用微型化的基站,它可能大小類似於路由器,但是它依然是基站,具有基站該有的功能。

其實,除了微基站之外,還有宏基站、皮基站和飛基站。而作為公用移動通信基站是無線電臺站的一種形式,基站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基站可以接入的用戶數量,路由器可能並沒有這麼大的吞吐量。

更為關鍵的是,兩者的通信協議不同,一般家用路由器用的是802.11協議。

其實,現在的5G微基站或者小基站的形式更多樣了:

比如,將路燈變身5G基站,通過這種5G基站不僅僅可以更隱蔽,而且還可以照明,具備WIFI,視頻監控,一鍵求助等等等功能。雖然,不是直接成為WiFi,但是我們也能夠通過5G微基站的發展,對於5G未來佈局有一定的認知。


LeoGo科技


6G就不用那麼多基站了。5G也不需要300米一個,只是一個基站要30萬,價格昂貴。300米一個要花多少錢?所以,等到6G鋪設完,5G也布不滿國內。WIFI和移動通訊完全是兩回事,他是一個小無線局域網,不是無線通訊系統的子系統。離無線通訊的要求差的很遠。


家人健康系統


誰他媽告訴你5g需要300米一個基站的?而且誰告訴你WiFi可以傳300米的。5g最大的優勢是低延遲和大帶寬。WiFi滿足嗎?就單單說延遲現在的WiFi90幾個毫秒。貸款就更不用說了,你一個WiFi可以連幾個手機?


信仰19514


首先要搞清楚5G是移動通信,屬於無線信號,wifi是經過光纖轉換成無線網絡,靠介質傳播信號,屬於有線網絡。一個是只有通訊設備才能使用的網絡,另一個是所有電子設備都使用的網絡,5G是經過基站發射出的信號,而wifi是經過光纖入戶通過路由器轉換成信號,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5G是移動通信,頻段高,不容易被幹擾

5G為什麼這麼“火”歸根結底就是它有wifi的“特點”,即網速快,延遲低,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在移動中使用,也就是為什麼這幾年物聯網,無人駕駛和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嚴格說5G的速度要比wifi還快,可以達到10gb/秒,但是5G的信號穿透率不行,所以要安裝更多的基站以確保信號的強度,

wifi是通過路由器轉換的,頻段低,容易被幹擾

我們家裡用的wifi 頻段是屬於2.4ghz,而5G是在6ghz頻段大概在450mhz以上,是當前主要使用的5G頻段,現在我們家裡的使用的電子設備都是2.4g的,處於低頻段的無線信號很容易受到干擾,使網絡傳輸速度變得擁擠,很不穩定。

綜上所述,5G是處於高頻段的移動通信技術,速度穩定,不容易受干擾,缺點是穿透力不行,基站數量明顯比4G要多,而wifi因為頻段低,導致無線通信環境不行,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所以兩者不能混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