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百年孤獨》,我們都一樣孤獨


再讀《百年孤獨》,我們都一樣孤獨

記得第一次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是在高二的暑假,那時候全程基本上整個人都是懵的。魔幻的馬孔多世界,龐大的家族以及其中紛繁複雜的人物關係,特別是一代又一代相似而又有所不同的名字,還有他們的令人哀婉嘆息的命運……文字之多,歷史之長,家族之大,以及許許多多的奧雷里亞諾和何塞·阿爾卡蒂奧令我暈頭轉向,我最終是堅持把它看完了,但卻用完了我將近兩個月的暑假。


第一次讀是一天幾頁幾頁地讀,用了很長時間才看完,因此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看著忘著,到快讀完的時候已經基本記不清前邊是什麼了。


第一次看《百年孤獨》很大一部分是靠毅力和書的名氣,如今重讀,卻是單純被書的內容所吸引,為裡面光怪陸離的世界所驚歎,為人物不同的命運但相似的孤獨而感到無可奈何,依舊為書裡繁雜的人物姓名和關係而頭疼。


再讀《百年孤獨》,我們都一樣孤獨


這個歷經百年的布恩迪亞家族用所有家族人的命運向我們述說了一個淺顯且普遍的道理:每個人都有孤獨,每個人都會感到孤獨。

一、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但人的心中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孤島。


家族的第一人被綁在樹上,最後一人正被螞蟻吃掉。

這是承載古老家族百年曆史的羊皮卷所顯示的終極密碼,顯示的同時,羊皮卷破譯者奧雷里亞諾看到自己的長著豬尾巴的孩子正被螞蟻拖進巢穴裡。


這一終極密碼便將布恩迪亞家族無可挽回的悲劇命運展示出來,同時令人生出一種滲入骨髓的蒼涼感。在這部繁複猶如《紅樓夢》的書中,馬爾克斯用魔幻之筆描繪了一幅幅拉丁人的日常生活,哀與樂,喜與悲,富足與貧困,每個人都有血有肉,彷彿真實存在,即使他們生活在一個能被颶風抹去的魔幻世界。

再讀《百年孤獨》,我們都一樣孤獨


這個古老家族歷經百年,從馬孔多第一代開拓者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到家族最後一人--長著豬尾巴的嬰兒,他們生於同一個家族卻各有各的不同,他們熱愛生活卻與孤獨作伴,特別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代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和烏爾蘇拉·伊瓜蘭。


即使是最親密的人,他們內心也有屬於自己的一座孤島,外面的人不願進來,裡面的人不願出去。


作為家族第一人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既是開拓者又是領導者,是他創建了馬孔多並讓所有人在此生息繁衍,甚至日漸富足。隨著吉普賽人帶來一件件神奇發明,這位開拓者首先意識到了馬孔多的落後和閉塞。並且僅僅依靠一些東西,運用他自己的睿智就發現了“地球是圓的”這個真理。 而他的妻子卻說“不要教壞孩子”,人們更是認為他是個瘋子。最終被綁在樹下孤獨地老去。


他的孤獨,源於自我的覺醒與他人的不認同矛盾對立,就像他自己知道地球是圓的,但是卻不能讓他人認可,甚至是自己的妻子也不能理解他。正如歷來先知先覺的探索者,比如哥白尼似的孤獨。


烏爾蘇拉·伊瓜蘭稱得上是家族第一人的賢內助。她的使命就是要讓布恩迪亞家族生生息息地繁衍下去,血脈流傳下來。她能幹且聰慧,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她的成就感和人生價值似乎只有在對家族做的貢獻中才能體現出來。


正是她長久以來對家庭的悉心照料,才使得家族成員很久以來都沒有發現這位勤勞的女人已經失明。然而我想,即便這位老人偽裝得極好,但是失明帶來的變化並不小,家裡那麼多人難道一點都沒有注意到過嗎?可見她傾灑在這個家庭的愛收到的回應微乎其微。這是一位母親的悲哀。


她的孤獨就來源於得不到來自家人的回應。她一生勤勉,在丈夫活著時勤儉持家,在丈夫被綁在樹下時更是擔起一個家庭的重任,在自己失明後仍想著為家庭做貢獻,但最終卻淪為第五和第六代的玩具,甚至把她的眼睛挖出來。她就這樣孤獨地在一場雨後死去。

一、每個人的孤獨是相似的,但又各有各的不同。


再讀《百年孤獨》,我們都一樣孤獨


作者借玩紙牌的庇拉爾·特爾內拉說出了這個古老家族的命運:這個家族的歷史不過是一系列無可改變的重複,若不是車軸在進程中必不可免地磨損,這旋轉的車輪將永遠滾動下去。


這個家族與孤獨作伴,每個人深受孤寂之苦,但他們又有著不同的孤獨。


第二代人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他寡言木訥,剛毅果敢,前半生為自由而戰,共發動32場武裝起義,無一受傷,唯一的傷還是自己打的。上校的晚年是在作坊裡度過的,他把金子打磨成小金魚,然後又把它們出售換成金子。且造且毀,如此循環。便由此沉浸在一種永恆的孤獨中。


書中最具有孤獨特質的女性角色莫過於第一代人的唯一女兒——阿瑪蘭妲。她一生未嫁,手落殘疾,手腕一輩子纏著黑紗。因吃醋妒忌誤害死了自己兄弟的妻子,始終懷著愧疚和心靈的折磨度過一生。也因此遲遲不敢接受兩個愛她的兩個男人的求婚,即使她自己也愛著他們。


對於阿瑪蘭妲心裡的矛盾想法,作者這樣寫道

事實上,她的這兩種行為都屬於無窮的愛意與無法戰勝的膽怯之間的殊死較量,最終勝出的是她毫無理由的恐懼,恐懼的對象是她飽受折磨的心靈。


她晚年由於知道自己在做完壽衣之時就是自己死亡之日,於是極力使衣服變得精美,由此便如奧雷里亞諾上校 煉小金魚一樣完全沉浸在縫製衣服中。


正式家族的第四代人奧雷里亞諾的妻子——費爾南達發現了這個古老的布恩迪亞家族且造且毀、且毀且早的家傳惡習。然而這個女人也未能擺脫這個烙印著孤獨印記的家族的夢魘。


我想,這個家族的祖傳惡習是他們孤獨的表現,更是他們對抗孤獨和煩悶的祖傳之法。

再讀《百年孤獨》,我們都一樣孤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