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心態崩了?你需要了解這些

過年這幾天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它具有強大的傳播性,使得全國大面積的人們都於無形中被捆綁在一起,進而導致每個人都陷入一種焦慮恐慌的境地。


很多人神經緊繃無時無刻不在刷著手機,雖然客觀真實的疫情信息使得大家能更直觀的瞭解疫情,但各種情緒化、煽動性的信息也得到爆炸性的傳播,特別容易引發廣泛性的焦慮。看著新增的疾病人數、視頻、新聞,越看越氣憤、頭疼、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有的人出現類似疲倦、發抖、失眠、頭暈、噁心、心臟難受的生理不適。其實這屬於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簡單點來說就是我們常所說的心理陰影。


面對疫情心態崩了?你需要了解這些

什麼是應激障礙?

應激障礙是在經歷重大創傷後出現的適應性障礙,產生持續性的情緒異常,經常聯想到創傷體驗,對事件的看法變得消極,喪失對其他事物的興趣等。創傷後應激障礙會使人的社會生活和工作受到嚴重影響。


很多重大事件都可能成為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應激源,包括:嚴重的生活事件,如親人突然離世、婚姻破裂等;重大的自然災害,如地震、海嘯;戰爭或暴力事件,如被綁架、遭受虐待等。


應激障礙的高發群體多數為災後救援人員、士兵等人群,但由於現今媒體發達,普通群眾中接觸過多信息傳播渠道,更容易造成媒介式“替代性創傷”。


看看你的生活有沒有出現以下變化?

1. 出現睡眠障礙,早上起得早,晚上睡不著。

2. 食慾降低,幾乎每天都如此。

3. 總覺得自己得病了,覺得自己和某種疾病的症狀很相似。

4. 體重莫名其妙的減輕。

5. 出現類似於“神經衰弱”的症狀。

6. 不明原因的身體不適。比如頭疼、背痛、 四肢痛、喉嚨痛以及胸部的緊迫感、便秘、消化不良、心悸氣短、腸胃脹氣。

7. 莫名的氣憤。容易因為一點小事情發怒。

8. 意志活動減退 表現為懶地動彈、不願做 事不願與人接觸,就是想自己一個人靜靜 的待著。

.......


如果中招的話大家可以及早的調整情緒,可以試試以下方法,照顧自己的內心:


減少信息輸入,少刷手機,適當運動

與03年非典相比,如今信息傳播渠道更多,更容易造成媒介式“替代性創傷”。建議少刷手機不信謠言,規律生活適當運動。


待在家裡,瞭解必要的防治措施和新聞是有必要的,如果覺得長時間看到的消息讓你感到非常難受,甚至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徒增焦慮,這時候應該有意識減少接觸或獲取有關疫情的信息,要減少看那些帶有情緒性的文章。

同時,在家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在家要保持良好的飲食和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不要過度用手機刷疫情信息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照顧好自己。


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做感興趣的事

當你不斷的重溫自己的悲傷抑鬱感受的時候,會阻礙你擺脫不良情緒的進程,所以這個時候,你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其他的事情上能有助你儘快的恢復情緒。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可能你一開始並不是很情願去做,有計劃地做些能夠獲得快樂和自信的活動,尤其在週末,比如打掃房間、做烘焙、做手工、聽音樂等。

及時尋找專業的幫助

可以選擇自己家人或信任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想法。承受不了壓力,自己也沒辦法緩解,你可以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專業人士會人幫助你恢復心理平衡,尋求心理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