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灌陽縣有哪些景點?

白宮裡的黑色少女


灌陽縣位於廣西桂林東北部,北連全州,南接恭城,西靠興安、靈川,東與湖南道縣、江永接壤,地勢南高北低,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比較有名的景點主要有:黑巖風景區、文市石林、灌江小山峽、高草禪林寺、雲臺寺、唐景崧故居、大仁村萬畝梨花、新圩酒海井烈士陵園、水車官莊千畝桃花、小龍田園風光等。春季賞花,夏季品果,秋看落葉,冬可游泳。下面僅選幾個景點具體介紹下:

黑巖風景區位於灌陽縣城北面7.5公里處的蘇東村和小龍村之間,由小龍田園風光、蘇東田園風光、潮水泉、亮巖和長達數十公里的地下暗河--黑巖組成。

黑巖又稱"龍宮"、"神宮",常年4個流量,地下河貫通全洞,四季恆溫18攝氏度。黑巖洞穴局部呈上、下兩層,上層高出下層5~8米,現已開發的2公里遊覽洞道是鐘乳石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下層。最寬處為45米,最高處35米,地下河最深處8.5米,超過1000平方米的"大廳"或"長廊"有十餘處,最大處達4000平方米。該洞地質形態保存完好,有石筍、石柱、石幔、石梯田、石葡萄、石珍珠、石刺、石晶針、石花、鵝管、邊石壩、天然壁畫、吊石柱,以及鈣華、石盾等。

文市石林位於灌陽縣城北部30公里處,省道20164線(桂林至零陵)貫穿而過,是由典型的喀斯特溶岩浸蝕而成,佔地面積約5平方公里。太子山位於海洋山自然保護區腹地,距縣城55公里,離桂林市中心60公里。該景區原始森林覆蓋面積8萬多畝,山環水繞,古木參天,有珍稀的南方鐵杉、銀杉等20多個名貴樹種和50多種珍禽走獸,景區內空氣清新、鳥語花香,附近村落風俗古樸,極具特色。

灌江山峽起於縣城往北3公里的灌陽鎮境內官塘渡口,止於水車水庫大壩,全長15.7公里,流域面積1441平方公里,其兩岸山巒重疊,山峰峽峙,在炎熱的夏季,山峽區內的氣溫仍保持在20℃-24℃之間,最適宜乘船遊覽,避暑休閒。


淺醉中年


灌陽縣,在漢文帝前(公元前168年)以前建縣,稱觀陽縣。隋大業十三年(617)改稱灌陽。灌陽縣地處桂林的東北部,距桂林150公理,總面積1800多平方公理,29萬多人。近年來,縣委政府按照紅、古、綠的思路發展旅遊產業。
下圖為灌陽縣城全景圖


下面是根據紅、古、綠的旅遊思路,簡要介紹灌陽縣的一些主要景點。 ” 紅”……就是紅色旅遊。灌陽是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紅軍曾三次經過灌陽,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灌陽縣根據本地紅色資源,緊緊抓住這條主線,把紅色旅遊放在首位,並抓出了一定的實效,目前,如下幾個紅色景點己陸續開放。一、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酒海井紅軍紀念園


二、
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舊址
”古
”……就是古文化古建築。灌陽與湖南交界,屬於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交匯處,其建縣歷史比較早,文化底蘊豐富,古村落古建築較多,獲得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有二十多個。如下兩個古村最有代表性。 一是文市鎮月嶺古民居。該古村落最大的的特別是,村落的古建築在廣西來講,保護最為完整,都為明清時期的湘南式建築風格,最為典型的建築群是六大院,村落周邊的環境要素較多,有竹巖月橋,孝義可風石牌坊,文昌閣,步月亭,百歲亭,催官塔,將軍廟,步月岩,古炮樓等等

二是江口村。為中國傳統村落,該村最有名的人物是臺灣代理巡撫唐景崧,桂劇創始人,唐景崧、唐景崶、唐景崇”一門三進士、同胞三翰林”,


”綠”……

就是綠色產業自然生態景觀。 一是灌陽千家峒景區



二是文市石林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