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雍正王朝》裡面沒有索額圖和明珠,中堂卻是張廷玉、佟國維和馬齊?

MDVR


《雍正王朝》基本算是比較符合歷史的影視劇,其中的人物情節雖有加工,但起碼大方向沒跑偏,所以這裡面就不可能有

明珠和索額圖

由於另一部根據二月河先生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康熙王朝》的熱播,明珠和索額圖成為了知名度非常高的清朝歷史人物,在《康熙王朝》中對於其中的歷史人物還是進行了一些藝術在加工,劇中明珠和索額圖二人都以罪臣的身份參加了”千叟宴“,這是不符合歷史的。

”千叟宴“是康熙六十大壽的時候在暢春園舉辦的一次宴會,這時候已經是康熙五十二年,根據歷史記載這時候明珠和索額圖都已經去世。

明珠和索額圖都是康熙朝前期的重臣。

索額圖是順治顧命大臣索尼的兒子,因其侄女是康熙的皇后,又在擒鰲拜時立功故而成為康熙心腹,在平三藩、收臺灣、徵葛爾丹中都有不錯的表現,康熙四十二年索額圖因黨爭和涉及爭儲而被處死。

而明珠更是在康熙二十七年就因結黨營私而被罷官,雖然此後官復原職但再未獲得重用,康熙四十七年明珠病逝。

《雍正王朝》的故事設定在康熙四十六年,這時候索額圖已死,明珠也早已失勢,所以沒有出現在劇情中。

在《雍正王朝》中張廷玉、佟國維和馬齊都是中堂也是不符合歷史的。

中堂並非一個官職而是一種尊稱,在明清兩代一般對內閣大學士尊稱為中堂,三人中佟國維在康熙四十三年便去職,並且他的履歷中也沒有被封為大學士的記錄,所以佟國維並不能被稱為”中堂“。

張廷玉在康熙年間只是六部中的一個侍郎,離中堂還有很遠的距離,在雍正朝張廷玉得到了重用被授予”保和殿大學士“,此時才能被稱為”中堂“。

三人中馬齊早在康熙三十八年就被授予武英殿大學士,雍正繼位後馬齊也始終是”中堂“身份,直到乾隆四年病逝,終年87歲。


一點點歷史


《雍正王朝》顯然分了兩個時期,分別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還有雍正時期的推行新政,就戲份來說,兩個時期差不多,或者說,雍正時期的要稍稍多一點。

《雍正王朝》的第一集是從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決堤,雍正和十三爺到揚州去籌集賑災銀兩開始的,而此時的索額圖在康熙四十二年就被處死了,而明珠早在康熙二十六年的時候被罷黜之後。

雖然後來重新被啟用,但基本是得不到康熙的重用,並在康熙四十七年也病逝了,所以兩個人沒有再出現在《雍正王朝》裡面,那是再自然不過了。

而我們也發現,另外一個大臣也沒有出現,那就是李光地,而李光地是在康熙四十四年的時候成為文淵閣大學士,在康熙五十三年的時候休假兩年,並且在康熙五十五年的時候回京,並於康熙五十七年病逝。

那我們再來看看《雍正王朝》裡面的張廷玉,佟國維,馬齊。其中張廷玉,是在康熙五十五年才成為禮部侍郎的,在康熙六十年的時候成為吏部左侍郎,也就是說張廷玉此時也並非是大學士,自然不是什麼中堂。

佟國維是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時候就已經退任了,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佟國維支持八阿哥,遭到康熙的訓斥,最終在康熙五十八年病逝。

馬齊是乾隆孝賢純皇后的伯父,在康熙三十八年成為武英殿大學士,康熙四十八年的時候,因為也支持八阿哥成為太子,所以被革去大學士之職,但在康熙四十九年底,重新戶用。

康熙五十五年的時候,馬齊被任命為首席滿州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馬齊是在雍正十三年的時候才引退的,然後在乾隆四年才病逝的。

我們發現,其實只有馬齊才是真正的中堂,因為佟國維已引退,而張廷玉還不是,那為什麼要加進佟國維和張廷玉這兩個人呢?加佟國維,是因為佟國維是康熙的舅舅,隆科多的父親,八阿哥的有力支持者。

而加張廷玉,因為張廷玉是唯一的配享太廟的漢臣,是康雍乾三朝的重臣,所以就將他的戲份延伸到康熙時期,另外李光地的內容也加到了張廷玉的身上,雍正王朝加進張廷玉和佟國維這兩個中堂,也都是為了劇情的需要,這兩個人的戲份十分的重要。


歷史簡單說


《雍正王朝》一部歷史鉅作,自1999年1月3日上映以來,20年以來,各大電臺還在不斷的放映,熱度也是不減,但好多觀眾也注意到,《雍正王朝》前段是康熙皇帝還在的戲,從歷史和不少電視劇中可知,康熙朝有兩位大臣是不可缺的,納蘭明珠(主要政績是議撤三藩、統一臺灣),赫舍裡·索額圖(主要政績是擒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徵葛爾丹,簽定中俄《尼布楚條約》),可謂是為大清的根基穩固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可時在《雍正王朝》裡沒有這兩人,來看看原因。

《雍正王朝》這部戲開始於康熙四十六年,因黃河暴漲,十幾道河堤缺口,上百萬災民流離失所。康熙四十六年為公元1707年,所以這部戲講述的是公園1707年以後的事。

知道這個後,再看看索額圖和明珠:

納蘭明珠,康熙朝重臣,但因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後雖官復原職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病故。

赫舍裡·索額圖因參與皇太子之爭,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飢餓而死。

在公元1707年,索額圖和明珠已經是死的死,病的病,可謂是人一生最輝煌的時間已過,在封建王朝中,和有過之人是不敢有任何牽連,要不自身難保,都撇清了關係,也沒人敢提索額圖和明珠,已經沒有了任何影響力,所以說《雍正王朝》沒有他們的身影和關於他們的任何言論。

而張廷玉是三朝元老,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進士,卒於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享年八十四歲,佟國維卒於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

),是外戚,康熙帝的舅舅。

所以說《雍正王朝》裡面沒有索額圖和明珠,中堂卻是張廷玉、佟國維和馬齊。


鐵鍬看看


兩部電視劇有些矛盾,但是其實不然。明珠索額圖在康熙王朝上已經被廢,而雍正王朝有其側重點,實在沒必要拿出已經被廢的官員大做文章。


浩浩和湯湯


索額圖是康熙皇后的叔父,康熙61年駕崩時是69歲,索額圖如果活到雍正朝,最少也要85歲,可能嗎?明珠是康熙長子的舅舅,活到雍正朝估計也要70多,也不可能。

佟國維在雍正前期也是老臣了,後面不是被十三替代了嗎?張廷玉經歷了康雍乾,主要還是雍正時期。馬齊比較少了解。

雍正時期大部分靠的還是十三和張廷玉


努力疼你


《雍正王朝》中沒有索額圖和明珠,是因為劇情開始的時候,這二人已經無法出現在朝堂之上了。

《雍正王朝》的劇情開始的時間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此時,距離索額圖被康熙所殺,已經過去了整整四年的時間。自此之前,由於太子胤礽的表現愈發的引起了康熙的不滿,致使康熙認為,太子胤礽的“變壞”與索額圖密切相關。

特別是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走到德州的時候太子病重,康熙急召索額圖趕來照看太子胤礽,索額圖與太子就此朝夕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而在此之後,太子的種種惡習一下子全部都暴露了出來,並且是愈演愈烈。於是康熙將所有怒火和怨恨全部傾斜到了索額圖的身上,而這也就直接導致了索額圖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被康熙圈禁,進而被活活餓死的悲慘結局。

所以在《雍正王朝》劇情開始的時候看不到索額圖非常正常,因為索額圖已經死去多年了。

而這個時候的明珠,也已經處於即將離世的狀態。並且早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時候,明珠就為直隸巡撫于成龍舉報其夥同黨羽餘國柱賣官鬻爵,進而為康熙皇帝罷官,之後雖然官復原職,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康熙的重用。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也就是《雍正王朝》劇情開啟的第二年,明珠就去世了。

再這樣的情況下,明珠沒有出現在朝堂之上,也是符合歷史的實際。

況且,《雍正王朝》講述的是“九子奪嫡”的事件,而不是“索明黨爭”,將其二人排除也就是成為了必然。

《雍正王朝》中,康熙身邊的三位重臣,佟國維、馬齊、張廷玉,歷史上,在當時真正有權勢地位的,也就只有馬齊而已。

《雍正王朝》劇情的一開始,佟國維、馬齊、張廷玉就出現自康熙的朝堂上,作為上書房的三位權臣,坐擁極高的權勢和地位,同時也是深得康熙的信任與器重。

但是真正的歷史上,佟國維和張廷玉是不會在這個時期出現在這個位置上的。

先來說說佟國維。

佟國維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的親弟弟,同時也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以及康熙朝的愨惠皇貴妃佟佳氏的父親,所以佟國維既是康熙皇帝的舅舅,也是康熙的岳丈,曾出任領侍衛內大臣之職。但是早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時候,就已經退休回家,頤養天年了,所以按理說,是不應該出現在康熙朝堂之上的。況且,佟國維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就去世了,沒有活到康熙去世的時候。

再來說說張廷玉。

這個時候的張廷玉已經在康熙的朝堂上為官,但是終康熙一朝,張廷玉所擔任的最大的官職也就是吏部侍郎,官階還比不上與他同年考中進士的年羹堯,康熙朝時期的年羹堯已經是川陝總督這樣的封疆大吏了。

張廷玉真正成為朝中權臣還是在雍正朝時期,確切的說是雍正朝的中期成立軍機處的時候,而此時雍正已經相繼除掉了隆科多、年羹堯、胤禩等人,張廷玉才得以真正的掌握權勢。

所以,這個時候說佟國維和張廷玉在朝堂之上能起到像電視劇中那般的決定作用,幾乎是不可能的。

與之相對應的馬齊出現在這個位置上,還算是符合歷史事實,屬於“明正延順”,畢竟馬齊這個時期擔任的是滿洲首席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的職務,不僅學問出眾,在滿洲人中數一數二,更是有著很強的辦事能力。

除了馬齊外,在康熙的朝堂上,能夠掌握實權,並且稱得上是權臣的應該是以下幾位:

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努爾哈赤時期“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的孫子,康熙初年四大輔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兒子,同時他也是康熙的小舅子。

內大臣鄂倫岱。康熙親大舅佟國綱的兒子,鄂倫岱和康熙也是表兄弟的關係,與佟國維的兒子隆科多是堂兄弟的關係。

翰林院掌院學士揆敘,他是明珠的兒子。

除了上述滿洲貴族官員外,還有兩位漢族官員,在朝堂上也擁有極高的聲望和權勢,一位是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另外一位就是戶部尚書王鴻緒。這兩位進士出身的漢族官員,是當時漢族士大夫階層和讀書人的重要代表,在朝堂上,特別是漢族官員之中有著非常高的威信。

因而,要是從正史的角度分析,佟國維、馬齊、張廷玉,在“九子奪嫡”期間,真正能夠稱得上權臣,有著極高地位和威望的,也只有馬齊而已。


這樣的安排歸根結底還是劇情發展的需要。

佟國維出場,是為了隆科多能夠上位以及隆科多之後的飛黃騰達做鋪墊;張廷玉出場,是因為張廷玉是貫穿康雍乾三朝的關鍵性人物,他從中起到串聯的作用;而馬齊則是因為他在康熙、雍正兩朝都是重要的權臣,他是康熙朝的首席大學士,又是雍正朝的總理大臣,也是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當然,還有一點值得商榷,就是關於幾位人物“中堂”的稱呼。

所謂中堂,也就是大學士的俗稱,其為中堂的緣由是

“大學士名居揆席,非兼充軍機大臣,幾與閒曹無異。然位分不可褻,故大學士多有管部者。京官皆一滿一漢,分東西坐,非如外官之坐,必中於堂也。唯管部,則於部中添一正座,兩旁以滿漢尚書陪之,滿漢四侍郎則在下面分兩旁坐。故大學士俗呼為中堂。”

而在雍正成立軍機處之後,對於中堂也有了新的概念,《清史稿》曾記載:

“明內閣主旨擬,承旨撰敕,其在唐、宋,特知制誥之職。以王命所出入,密勿獻替,遂號為宰相。軍機處制與相類。世謂大學士非兼軍機處,不得為真宰相。”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佟國維實際上並不能算中堂,張廷玉成為中堂也是在雍正時期的事情了,而在“九子奪嫡”期間,真正能稱為中堂的,也就只有馬齊而已。


雍親王府


因為《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是二月河的王朝三部曲,康熙王朝裡邊明珠和索額圖已經被貶官寫死了,所以並不會出現在《雍正王朝》中,因為劇情需要《雍正王朝》主要從九子奪嫡開始,凸顯康熙末年。四阿哥胤禛作為皇子的優秀治績,彰顯人物形象,自然沒有明珠和索額圖的關係,同樣也在一定程度上和歷史相吻合。


納蘭明珠和索額圖都毀於黨爭

納蘭明珠就是我們很多人熱愛的《納蘭詞》的作者納蘭性德的父親。納蘭明珠的妻子是多爾袞的長兄阿濟格的女兒。納蘭明珠在裁撤三藩,統一臺灣的事情上做出了重要貢獻,深受康熙器重,權傾一時。納蘭明珠在朝堂之上與另一位權臣索額圖不合,拉幫結夥,來對抗索額圖。明珠權勢滔天賣官鬻爵被于成龍,郭琇彈劾,康熙22年就罷免了他的職位,後來雖然恢復了他的職位,但再也沒有重用他,康熙47年就病逝了。


索額圖是太子胤礽生母孝誠仁皇后的叔父,所以他與太子關係密切是初期太子黨的重要成員,太子貪汙腐敗等諸多行為讓康熙不滿,基本上都有索額圖的參與。早年的時候,索額圖跟隨康熙平定鰲拜,裁撤三藩,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深受器重。但是索額圖性格乖張,他曾有恩於翰林院學士高士奇,但是對於正一品的高士奇,他絲毫不放在眼裡,甚至讓其下跪辱罵。索額圖的黨羽可以說與明珠分庭抗禮,互相仇視。高士奇因為學問做得好,深得康熙喜愛,後來也因為不堪受辱背叛了索額圖,和康熙舉報了他。康熙早已不滿索額圖和太子的所作所為,康熙40年的時候將索額圖圈禁,活活餓死。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開頭就是黃河發大水,國庫空虛沒辦法拿出錢來賑災,這一年是康熙四十六年。這一年索額圖已經過世許久,納蘭明珠也退出朝廷中樞20多年,臥病在家。這時候朝中的大臣重要人物基本上就是佟國維,馬齊,張廷玉,其中佟國維威望最大,張廷玉作為康熙三十九年的進士,這時候也是剛剛入職南書房三四年。

在接下來的廢太子和推選新太子的事件中佟國維和馬齊因為聯合舉薦八阿哥胤禩,被康熙認為結黨,一個趕回了家,一個降了職,張廷玉因為舉薦復立廢太子胤礽成為康熙最信任的人,這些事情都發生在康熙四十七年,自然就不能夠有索額圖和明珠的身影。所以《雍正王朝》中自然有和歷史相出入的地方,但是在歷史和時間順序上還是比較符合的,哪些人物什麼時候登場?什麼時候退場?都結合歷史安排的合理而又緊張有序。


紅雨說歷史


這是我第二次看到這個問題了。

《雍正王朝》第一集時間交待的很清楚:康熙四十六年。去查一下就知道了,總不能讓明珠和索額圖從墳墓裡爬出來參與吧。


蘭12341


康熙在位六十年,電視劇雍正王朝描寫的大多為康熙四十年以後得事,而明珠在康熙二十七年被罷官去職,索額圖則在康熙三十四年餓死於圈禁中!電視劇中八爺黨總出現的一個人魁述就是明珠的兒子!六十年足矣領導三代臣子了!


號角催人紅旗飄


首先,電視劇內容不可完全等同於歷史,有藝術加工的成分,在時間事件人物等方面會有調整和修改以突出該劇的主軸。其次,該劇第一集所展示的時間節點,此時索額圖已因黨政爭被處決,納蘭明珠也因黨政爭被罷黜官職,也就不會再出現在朝堂之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