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生意“数钱到手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来源 | 汽车观察家


“谁还没有过黄金时代啊!”和笔者聊起从前,老蒋乐得手里的功夫茶都顾不得喝,溅了出来。做汽配产品的第一年,老蒋就赚了十多万,回老家盖起来一座豪华的小洋楼,“那可是2004年的十几万!”

2004年,还不到而立之年的小蒋,决定从老家福建过来海南,这个曾经和福建一样,是中国汽车开放窗口的地方。

“以前有‘闯关东’、‘闯南洋’,我们来海南的就叫‘闯海’。”在老家做过汽配产品生意的老蒋“闯海”后,仍然瞄准了汽配城的汽修生意,开了个汽配店,也做汽修。


此后近20年,青丝转成白发,小蒋变成老蒋,干了快一辈子汽修了。但是越到后来,尤其是最近几年,老蒋有点越发感受到时代在变,行业、客户,还有隔壁店的邻居……


黄金时代:产品利润高,数钱到手软

海南的汽车业的起步,大致上是从1988年开始的。1988年,海南购买了福特汽车在菲律宾拍卖的一个汽车厂,成为海南省海马汽车的前身,海南汽车工业就此拉开大幕。


此后借助海南建省、成为经济特区等政策东风,到2004年左右,汽车发展来了一波高峰。也是在2004年,海南国际车展开始起步,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汽车盛会之一,被誉为中国车市的“新春第一展”。


赶上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增大,老蒋的汽修店生意也是风生水起,迅速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并一路滚雪球,店面越开越大。


家里的“豪宅”建好后,老蒋又很快在海南省海口市寸土寸金的地段买了两套房,车子也换两次,从小店开到大店,再请师傅扩大规模。


“那个时候赚钱,真是数钱数到手软。”老蒋很怀念当年产品利润丰厚的日子,日常店面周转资金,或者买个什么大件,根本不用去银行取钱,“因为每天一沓沓的钞票塞得钱包满满的,那时候对钱真的没有什么概念了。”


轮胎生意“数钱到手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赚产品的钱,容易赚,而且产品本身就是商品,商品交换时市场规律是资本逐利。”老蒋认为,汽修行业是个专业的技术性行业,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知之甚少,两相结合,产品的暴利时代似乎一直长盛不衰,“客户购买了产品,我们免费安装,甚至进行简单的修理,给客户的服务是免费的,这样他们心理也比较容易接受。至于产品和服务费分别是多少,其实对客户来说并不重要,客户要的是一辆正常的车。”


但是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使“长盛不衰”的生意出现了裂缝:托“马云爸爸们”的福,消费者已经很擅长用手机登陆各大APP对比产品价格,横亘在消费者与产品专业知识之间的信息鸿沟逐渐被填平。


老蒋的生意慢慢受到影响:“有一些年轻的车主,听了我的报价后,掏出手机浏览一下,然后觉得我的太贵,就离开了。”


一起离开的还有老蒋汽配店前后左右的“邻居们”,老蒋入行早,实力比较强,老客户也比较多,现在主要靠老客户了。


变局:产品暴利的传统路子走不通了


很多人说,做生意就是做信息不对称+切中人性。产品主打信息不对称,免费安装主打人性,看起来这真是个好生意。


“信息越不发达,生意越容易做,在互联网并不发达的年代,汽修行业确实依靠产品赚了不少钱。”海口市和德宝汽车服务连锁店的廖经理坦言,继续依靠产品牟取暴利的传统路子已经行不通。


廖经理分析,依靠产品赚取利润越来越不受车主待见,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有些从业人员盯紧产品暴利,甚至选择一锤子买卖的事,不能形成良性循环。


和德宝是海口最早的汽车养护服务连锁店之一,廖经理认为,“占据市场份额长盛不衰没有捷径,就是用心服务,拼服务品质,赢得车主的信任,赚服务费。”


一个汽车养护项目工费低的近一百或一百多,“服务好了客人多了,利润也就越来越多了”。所以,他的经营理念是产品薄利多销,但是服务一定要精益求精,店内员工必须秉承工匠精神,用标准化专业技术和赤子匠心服务车主,而事实证明,他的理念让他的门店在市场中屹立不倒。“海口市蓝天路前面那一排以前全部都是汽修店,现在全倒了,所以服务是非常重要的,服务优劣决定了客户黏性,影响经营”廖经理说。


在该汽修店,技师从业时间较长,有一批认可技师的车主,通过口口相传相互介绍方式,店里积攒越来越多的客户。


“真诚地从客户角度出发,客户才会把信赖的爱车交给你修理。”该店的技师刘师傅说,十年前,海口的洗车服务20块钱左右,他们收40块,因技术服务做得好,客人也接受。“现在其他汽修店收50块的项目,我们收到80块钱,客人也络绎不绝地来我们这里消费。”


刘师傅认为,服务的成本相对较低,但是产出的效益高,甚至会一带多,他表示客人是首先认可这个技师,才会到店面消费,服务很重要。


消费者:不想为虚高产品买单愿为服务付费


车主刘先生开了十多年的小车,他表示,线下购买汽车产品之前,自己已经习惯会到一些电商平台上去查,对比网上的价格,感觉自己在汽修店买的没有性价比。


近日,笔者走访了途虎养车、和德宝等汽修店,随机采访了二十多位车主,其中百分之八十的车主对汽车产品价格过高表示抗拒,百分之七十的车主表示在去实体店前,会在网上搜索同款产品进行价格对比。

轮胎生意“数钱到手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而几乎所有的车主都会找相熟的技师接受服务,并有介绍朋友去给自己信赖的技师的习惯。“之所以找相熟的技师,或者互相介绍,其实就是我们为那个技师的服务的买单。”刘先生说。


对于产品价格,“一个轮胎,轮胎店能卖到700元,网上买派送过来,只要400多,能省下300元左右。”刘先生举例,“打开手机网上价格一目了然,即使不收服务费,但是产品就已经在背后捅了客户一刀,难道是把车主都当傻子吗?”


轮胎生意“数钱到手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在途虎养车工场店海口凤翔西路店里,陈先生正在休息室休息。陈先生是一位年轻的车主,对于汽车产品价格与网上的价格大相径庭也是颇有怨言。


“手机已经成为现在年轻人的器官的延长部分,大家对互联网很熟悉,不可能像老一辈的让商家随便‘洗脑’。” 陈先生认为,租金、人工等等,对实体店可能很重要,但是我作为消费者购买服务,只看服务质量和价格,“抛开服务质量和价格谈成本,都是耍流氓”。


“我去的那家店师傅待了七八年,我洗车、贴膜、换轮胎都是去找他,他服务很好,经常也会在微信问我用车体验好不好,我感觉他的服务增值。”陈先生表示,“我也介绍了几个朋友去他那里,有时候组团一起去那里保养车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