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把三峽洪水從丹江口水庫調往華北,長江中下游就沒有洪水威脅了嗎?

綜改1


長江流域的洪災,主要發生在中下游。尤其是下游。都在三峽以下。

當中遊,下游雨水多,江水上漲,洞庭湖,鄱陽湖水平超警戒水位時,三峽大壩擋住了上游來水,減輕中下游的水量。所以三峽大壩第一功能就是防洪。自98年以後,基本沒有大洪災。

至於把長江水調往北方,只是為了解決北方乾旱問題。那點調水量對解決長江洪水,微不足道。

長江最怕的是上中下游全流域同時期大降水,上要保重慶,下要保南京上海,三峽大壩,放水也不是,不放也不是,最難辦。

不過這事的概率是很小的。


老孫143594597


假設把三峽洪水從丹江口水庫調往華北,長江中下游就沒有洪水威脅了嗎?最初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它的目的沒有分洪功能,即使在未來,南水北調工程擴大到從三峽水庫引水,對長江中下游的洪水威脅減輕不大,微乎其微。

首先我們先看看三峽水庫防洪主要防的是哪裡洪水?三峽工程主要控制著四川盆地水系,這裡發育著許多大的河流,也是長江流域內河網密度較高的地區之一。如雅壟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等,這些河流徑流豐富,一旦出現強降雨,或受颱風影響,特別容易出現洪水災害,而三峽水庫主要承接這裡河流的水量,佔長江入海口流量幾乎正好一半,約4900億立方米,佔50%。

當然三峽也可以通過調控下洩量,減輕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洪水壓力,例如,近期洞庭湖流域湘江河水暴漲,中下游九江、湖口站直逼警戒水位線。當天長江委向三峽集團下發了調度令,從12日14時開始逐步減小出庫流量,降低為日均17000立方米每秒控制。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是緩解我國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受水區年均缺水量在60億立方米以上,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的提供生活、工業、農業用水。改善受水區域的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是一項宏偉的生態工程和民生工程。初期年均調水量95億立方米,後期根據需要從三峽水庫調水可達到130億立方米。

根據以往長江上游連續強降水,三峽水庫歷史上最大洪峰流量達到10.5萬立方米每秒,假如經過丹江口水庫全部從三峽水庫調水到華北130億立方米,這是未來的遠景規劃,每秒流量才412立方米(130億/3600*24*365),才為三峽分洪0.4%,分洪量約1/250左右。所以並沒有為長江中下游地區分洪減輕多少。


地理縱橫


假設把三峽全部的洪水從丹江口水庫調往華北,長江中下游的洪水將減少一大半多。除非是因洞庭湖、鄱陽湖水系另產生的洪水。

問題是,能把三峽大部分洪水引到丹江口水庫嗎?我認為,可以!

當然工程是巨大的,而且是相當的巨大。

1. 沿著三峽的香溪河、到興山縣的平水村,打通33公里隧道,到達襄陽市保康縣馬橋鎮的南河。

2.將平水村與南河的海拔都降到120米。方法是先在其上游修築大壩,再將下游河道中的石塊炸碎,然後放水沖走,如此成本最低。從而修出寬300米、深20米的人工運河。

3.從南河下游南河鎮挖一道人工運河到丹江口市 丁家營鎮,連通丹江口水庫。

4.在香溪河與三峽的交匯處,修築大壩、將香溪河的水位保持在140米海拔;同時將丹江口水庫水位保持在135米。騰出蓄容量 !

當洪水來時,打開香溪河大壩,連同丹江口水庫庫容一起,即可在很短時間內,將水位從140米(即平時丹江口不蓄水)蓄至185米,從而蓄下近500億方洪水。以一次中型洪水200億方計,三峽大壩連事前洩洪都不需準備!

5.現有南水北調中線的水渠,需挖寬至500米,需挖深至海拔120米。以使丹江口的洪水能快速到達黃河、淮河流域,進行分流利用。

就算投資一萬億(200公里),但可以每年將1000億方的水資源(大部分又是洪水)充分利用起來,不到十年即可回本。當然,如此巨量水源,已不能按現時飲用水的標準來要求,不過引入到當地蓄水池,經積澱後一樣可以使用。

如果將巫山下面的隧道挖得再高一點,能夠行萬噸輪船,則中原興矣!


明哥251


這一回答是肯定的!

現在三峽工程對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標準是一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如果把三峽工程每年攔截下來的上千億方洪水從丹江口水庫調往華北,取代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取代黃河水,取代整個漢江水,就能把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標準提高到一千年一遇!也就是洪水月份可以完全不往中下游放水了!

三峽工程的水質要比中下游的水質好,並且全部自流,大大降低調水成本!當時沒有考慮到這一偉大作用是因為沒有挖通兩百公里隧道的盾構機技術!

這才是發揮三峽工程的偉大作用!當然,它的負面作用就是要減少其發電量!

這一偉大作用還包括:

第一是取代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支持大華北建設旱澇保收的耕地十億畝!

第二是取代漢江水,支持漢渭調水工程,支持漢江中下游耕地的旱澇保收!

第三是取代黃河水,支持根治黃河,恢復渤海灣到西安的航運!

第四支持把渤海灣建設成淡水湖,每年節約八百億方水支持兩蒙!

當然,如果要配合根治黃河,還需要把大西線南水北調工程每年的調水量提高到一千二百億立方米,用其中的四百億方從渭河進入黃河沖刷下游泥沙到渤海灣!同時把黃河水全部留在西北,不再流入下游!

補充:丹江口水庫最高水位是160米,三峽工程最高水位是185米!


綜改1


首先、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區”,長度約6400公里,世界第三長河,也是第三大河,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自西向東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自治區後注入太平洋。長江有支流94條,其中有八大支流:漢江、贛江、雅礱江、烏江、岷江、湘江、嘉陵江、沅江等等,漢江為長江最大支流。


第二、我國的三峽大壩,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上游,距下游葛洲壩水電站38公里,三峽大壩全長2309米、高185米,呈梯形形狀,集發電、旅遊、航運、調控洪水於一身。三峽大壩的建成, 以防洪排澇為其首要目標,理論上能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現在的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甚至時間更長。但是,三峽大壩對於漫長的長江流域雨季來說,及兩千公里長的長江中下游河道來說,三峽大壩調控洪水能力只能發揮主要作用,但不是全部。



  

第三、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 ,是將我國長江流域豐富的水資源,通過人工河道抽調到我國的華北平原地區。華北地區由於人口密集,工業發達,開採地下水嚴重,形成大面積“漏斗區”,使得該地區嚴重缺水。在保證不影響南方生態系統的情況下,我國通過“南水北調”工程的東線、中線、西線,三線齊發,合理控制,為華北地區大量調水。


假設把三峽洪水從丹江口水庫調往華北,長江中下游就沒有洪水威脅了嗎?這是不可能的。一、因為“南水北調”中線調水能力設計為:每年調水量為130億立方米,長度1273公里 。而三峽洩洪量為5萬立方米每秒以上,歷史上最大洪峰記錄達到7.9萬立方米每秒。以這個加速度計算,一天三峽的排水量為:5*60*60*24/10000=43.2億立方米,也就是說“南水北調”中線調水總量,僅是三峽大壩三天的排水量,可見長江水量的豐富,和我們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微不足道。丹江口水庫調水量,對於解決三峽洪水威脅簡直是“杯水車薪”,起不到什麼作用。


二、還有長江中下游,三峽大壩以東,長江支流眾多,像漢江、贛江、沅江、湘江等等。長江支流分佈區域廣泛,跨度很大,且長江南北支流雨季時間不同,加上長江流域降雨時間較長,從每年的五月下旬的“梅雨季節”到十月底。不確定因素也很多,有時又受太平洋颱風及印度洋暖溼氣流影響,一段時間內降水暴增,也給長江中下游帶來無法預測的洪水威脅。當然,不止上邊兩點因素,還有其它因素,我們不在一一列舉。

因此,上邊說的“假設問題”是不成立的,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選址築壩,再選址挖遂道,把汛期洪水全部集中導入金沙江。

西安海拔400米,把三峽大壩築高到海拔430米,在四川盆地海拔410米位置挖遂道穿過秦嶺~~南水北調再無後憂。四川盆地海拔430米以下全部蓄滿需要10年,我國新增淡水儲量5萬億立方米。

西安出水口年均增加導入的淡水5000億立方米補充給黃河,整個華北平原不再缺水。同時,築壩封閉渤海海峽,疏通膠萊河,讓渤海變成吞吐湖。十年內,渤海將變成淡水湖,再增加淡水儲量2萬億立方米,沿渤海周邊地區不再缺淡水。

這個工程成功後,我國將新增淡水儲量7萬億立方米。

遠景建設考慮淡水西調。河西走廊山丹豁口海拔1450米,西安西秦嶺超過了2000米,秦嶺~祁連山挖明渠或遂道貫通成自流運河。西安西或秦嶺遂道中選址建泵站,利用大西北取之不盡的太陽能發電,把淡水調往新疆。


聶敏104888541


俺不明的,為什麼不隧道(用坎兒井方式打洞)的方式把長江三峽的水輸入小浪底和華北?難道長江三峽水的海拔沒小浪底高麼?


天翼用戶5335200055287


三峽庫區的水只能通過地下隧道流往黃河衝沙或灌溉華北平原(不能開明渠,只能用隧道利用三峽水庫水壓壓力加快流速,水利工程自然流動是最好的,再說:整個隧道的出水口只要低於三峽庫區水位線三十米就是勝利),俺想,全國總量那麼長的地鐵,打這點長度的隧道不是難事,用分段開挖用盾構機掘進挖隧道應該不難,也很快,隧道不要穿秦嶺那樣的工程,繞點路也可以的,這個不難,用三峽庫區水去灌溉華北和衝黃河泥沙是中國最好的水利工程。


天翼用戶7432664199945


三峽最高水位175米,平常156左右,要往丹江口水庫調水必須要170以上才能行吧。


金舵陶瓷7


關鍵是華北水少的根是,大家看一看華北的森林綠化率就知道了!在衛星地型圖上看一看就知道了,可悲可憐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