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翁,從不捐款濟貧,他認為應興辦實業,讓窮人就業,才是真扶貧,他說得對嗎?

浪花一朵廣雪水


我認為他說的不對,因為兩者目的完全不同,一是以盈利為目的而進行的投資,一是以幫助特定的弱勢群體為目的而進行的捐贈。社會需要有能力的企業家,當然也需要企業家有愛心進行捐款以幫助弱勢群體,兩者並不矛盾。有人說很多企業家成立慈善基金是為了避稅,如果真是那樣,中國企業家都去成立慈善基金了。政府也不用收稅了。


小散007


休假的時候,在鄉下見了表弟,他中等個頭,話不多,對人極有禮貌。我說:“表弟,你開著工廠,鄉鄰都去你那兒上班了,也算是在扶貧吧!”他微笑著搖搖頭說:“不不不,我招聘的工人,他們憑勞力賺錢,是自食其力的啊!”

我說:“是你給了他們就業的機會,如果呆在家裡沒有收入,豈不成了貧困戶了嗎!”表弟謙遜的說:“現在政策這麼好,實業經濟又很發達,他們有一身的力氣,到哪裡都能以勤致富啊!”他思忖片刻,說到:“真正的扶貧,是扶的老弱病殘,和那些失去勞動力的人哪!”

我們正說著話,他的助理打來電話,他們廠子裡下午要進行扶貧看望。原來,村子裡的孤寡老人,還有殘疾人孤兒,總共有二十家。年底了,廠子裡給他們每人一千塊錢。表弟說:“錢是不多,總共兩萬塊錢。廠裡效益好的話,我們還要多給的啊!”

表弟匆匆忙忙的出去了,我默默祝願他,願他廠子裡的效益越來越好,願他的扶貧夢想也如日中天!





一蝶詠


富翁講得有道理,人人有工作才是至富之道,還記得天地一號的老闆嗎,聽說他在自己的家鄉每個家庭捐一套墅,結果分配不均勻,意見多多,到最後連自己都不敢回老家了。捐助窮人只有幫其如何致富,而不是物質金錢,殘疾者除外,只有這樣才能彰顯勞動致富,勞動光榮,而不是好食懶做的寄生蟲。


求名逐利時常多爭鬥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



花滿樓68212547


那要看面對什麼樣的貧困戶。如果人家有勞動能力,那就給勞動機會,如果還是有技術的,那就給工作。如果是沒有勞動力的,那隻能養起來,給捐點款。如果是懶漢,那就餓死他。


轉了三十多圈的驢


送你兩樣東西。一,大米!二,谷種!二選一!


夜貓79288


此人之說,不無道理。捐點扶貧款,只不過是應目前急。一點捐款,也會很快用完,況且部份人不會用錢,花完就是了。也不是長久之計;若能興辦實業,增加就業,愚想,應是可行之道!


直又直


其實現實是很嚴酷的,捐款也許濟貧解出眼前的難關,但只是解燃眉之急,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困境。"授人於魚、不如授於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要使脫貧並不能只靠給錢、給物,要扶持貧困人們學會技能、從事產業生產,進而真正脫貧。國家為貧困人們注入很大的資本,尤其農村,就目前景象而言,大多數的貧困人們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了貧困面貌,仍有那一小部分的人依舊只靠政府救濟而偎持溫飽生活。不思自治、不勤不奮、懶於現狀,是典型的躺在扶貧款上享受的懶人。故而願貧困戶要自重自愛,切莫忽略國家予以給的錢和物,一定要勤奮,立足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扭轉自我的形象,為國分憂。


姚仁國507


用行商的模式推廣慈善,才能讓慈善最大化。

興辦實業,讓窮人就業,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來賺錢,這才是最大的慈善。

一方面讓窮人更有尊嚴,靠自己賺來的錢,對於他本人來說也更有成就感。

另一方面不讓窮人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慣。

講一個真實的事情。在非洲很多地方是不允許直接給小孩子錢和東西。哪怕你花更多的錢找他買東西都行。為什麼就是要讓小孩子養成自力更生的習慣,不要毫不費力的得到東西,這樣會讓他們長大了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慣。

大家也可以看看村裡那些吃低保的人。有些人寧可每個月拿幾百的低保,也不願意出去做事打工,就是因為免費的午餐吃習慣了,人沒有奮鬥精神。

總之,我很同意這種說話。最大的慈善就是商業行為,只有提供越多的崗位,讓更多的窮人因此得到生活上的保障。這才是真正的慈善。


徐言隨談


每個人扶貧的方式不一樣,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