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一場疫情,讓無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都開始了漫長的“找口罩”之旅。


|編審:蘇睿


讓陳丹沒有想到的是,身在“口罩大國”日本,也有買不到口罩的一天。


國內疫情兇猛,陳丹的老家河南已經成為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遠在日本工作的她,本想把媽媽接到日本的計劃泡了湯,又沒利用好託老鄉“人肉”往國內背口罩的機會,如今想給家裡人多寄些口罩顯得難上加難。


隨著日本第20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確診,這裡已經成為除中國外感染數量最多的國家。街上戴口罩的人猛然多了起來,便利店擺放口罩、消毒水的貨架也都被搬到了最醒目的地方。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東京某便利店貼出“口罩斷貨通知”,並把一些感冒類藥品都擺到了入口處。


“口罩告急”的瘋狂不僅在國內上演,連日本也沒躲過。


每天經過便利店,陳丹都會進去看一眼有沒有新到貨的口罩,可眼前只剩掛著“缺貨”“預售”“限購”標識的貨架。


她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囑咐3歲的兒子:每天往返學校的路上,一定要戴好口罩!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東京一家便利店內,口罩貨架上貼滿了“缺貨通知”。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人肉”背了70個口罩


6年前因丈夫工作調動,陳丹隨之離開了老家河南。從此,兩人開始了“漂”在海外的生活。


2020年1月21日,當鍾南山第一次出現在央視新聞,確定新型冠狀病毒存在“人傳人”的時候,國內很多人剛開始關注疫情,還沒有聯想到口罩可能成為搶手貨。而此時,遠在日本的陳丹已經預感到了。


陳丹在一家國內航空公司駐日本的辦事處工作,疫情一出現苗頭,旅遊業“首當其衝”。


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口罩。


陳丹的一個老鄉當時正打算回國過年,她馬上想到可以託老鄉帶回去些口罩。


“可我打電話問了一圈,國內的親戚都說不需要口罩,我也就沒太著急。”


僅僅兩天後,國內形勢陡然緊張起來,確診人數激增,武漢“封城”。幾乎一夜之間,所有人都戴上了口罩。每個人都很慌,更慌的是沒買到口罩的人。


接到家裡姐姐的電話,說已經買不到口罩,問陳丹能不能在日本幫買一些的時候,她已經來不及出門採購了。


最終,已經身在機場的老鄉,把機場一家“全家”便利店買了10包,一包7片,幫陳丹“背”回了河南的老家。


這70個口罩後來成為陳丹老家父母的“救命糧”。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最初陳丹託老鄉揹回國內的都是這種袋裝口罩。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口罩難買,更難寄


燃眉之急解了,可陳丹還是不放心,她需要更多的口罩讓老家親戚們“安心”。


可幾乎是同時,她發現日本便利店和藥妝店裡的口罩都成了“尖貨”。貨架上的盒裝口罩幾乎不見蹤影,稍一遲疑,一些常用品牌的袋裝口罩也缺貨了。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東京某商場貼出通知:今天下午三點一層化妝品櫃檯將有口罩出售,想買的顧客請在下午兩點半在商場門口排隊。


“袋裝口罩一般只有7到10片,售價在300日元左右,盒裝的基本是50到60片,售價也只是400多日元。比較起來,口罩質量差別不大,盒裝的性價比要高很多,自然成了寄回國內的首選。”


陳丹在東京所住的樓區中國人很多,媽媽們每天接送孩子碰上了,談論最多的也是疫情。


“鄰居們都在抱怨口罩買不到了。如果有人在比較偏遠一些的藥妝店發現有盒裝口罩,會在群裡通知大家。”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陳丹朋友圈內,有人買到盒裝口罩後超級開心。


實體店口罩告急,陳丹想到了網購。


她從朋友那裡看到了盒裝外科口罩的鏈接,馬上下單了9盒,一盒50片。雖然頁面提示從下單到發貨需要5天,但能買到,她就安心了不少。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陳丹網購口罩的訂單。


之後她把鏈接再發給其他朋友,朋友再下單,就顯示“發貨時間不確定”了……


朋友圈裡,陳丹看到一些常年在日本做代購的朋友開始行動起來。


“據我瞭解,只要客人下單,這些代購們就會盡量去買到,也不會提價。”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陳丹的朋友圈裡,做代購的朋友帶著孩子一起去買口罩。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代購們買到的盒裝口罩。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他們將盒裝口罩拆封,方便郵寄。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代購在朋友圈提醒不再接收“急單”。


能買到口罩還不是最厲害的,能寄出去才是。


陳丹網購的口罩明天就要發貨,收到之後,她還要去郵局寄回國內。可從鄰居們的反饋來看,郵局現在比便利店還“擠”。


“聽說去寄EMS,郵局還是會收,但是貨太多來不及發貨,全是口罩,都堆在倉庫了……”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陳丹的媽媽群裡,大家在討論往國內郵寄東西的難度。


·郵局排隊往國內寄口罩的人。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因為媽媽要來,差點被隔離?


眼看疫情發展迅猛,陳丹很快想到了下一個困難。


陳丹的媽媽本來訂了2月2日到日本的機票,要去幫她帶孩子。她預感到出境會越來越有難度,藉著工作的便利,很早就把媽媽的機票改簽到了1月28日。


可27日一大早,剛到單位的陳丹就被通知經理在找她,她心理咯噔一下。果不其然,她被告知:如果媽媽要過來日本,她需要在家隔離兩週再來上班。


“隔離兩週倒不是大問題,當時最主要的考慮是,我媽需要到機場這種人流密集的地方去,也不安全。而且她也說有小孩子在,最好謹慎一點。”


最終,媽媽來日本的計劃取消了。


和陳丹單位對中國訪客相對謹慎的態度相比,也有一些日企還比較寬鬆的。


陳丹的老鄉在1月28日乘飛機回到日本後,也曾跟單位請示是否需要在家隔離,單位給的回覆是:不需要隔離,但要戴上口罩來上班,如果出現發熱症狀一定要上報。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日本部分酒店開始給顧客提供酒精棉等消毒用品。


隨著日本確診病例增加,尤其是出現首例沒去過武漢而感染的病例時,日本國內的警惕性明顯提高了。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截至2月3日24時,日本國內確認病例20例,是除中國以外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


同樣在東京工作的中國人小雅表示,她和同事們現在上班路上都會戴好口罩。


“日本同事們越來越多地開始跟我聊疫情的情況,很多同事對我家人的健康表示了關心。也有同事感慨武漢火神山醫院的搭建速度,覺得這種速度在日本簡直不敢想。”


當然,還有一小部分的同事,偶爾會就疫情跟小雅開個玩笑,“比如我打個噴嚏,他們會問我‘是不是感染了’?”


不過,小雅確信這些並非出於惡意。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日本東京新宿地鐵站口,戴口罩的人們。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當“口罩大國”也缺貨


當口罩告急,日本成為第一個“聯動”的國家,這與日本一直以來“口罩大國”的定位密不可分。


日本人對口罩依賴的有很多原因:比如春天花粉肆虐的時候,過敏者會帶上口罩緩解鼻炎;比如,有些女士懶得化妝就戴上口罩遮掩臉上的瑕疵;甚至還有一群因為懶得跟別人說話而戴口罩的“口罩症候群”。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為了防止流感。2009年日本甲流傳播迅猛,曾造成幾萬人感染的慘狀,至今日本人提起來仍心有餘悸。自那以後,日本人的“口罩癮”更戒不掉了。


不過,即使是“口罩大國”,此時的庫存也顯得捉襟見肘。


據日本媒體報道,在與接診患者有關的醫院以及消防部門,口罩庫存已經告急。而對於製造醫用口罩的廠商來說,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關係,訂單量突然暴增,幾乎達到同期時段的100倍,目前想要正常發貨到醫療機構有些困難。許多普通口罩的製造商也已經停止發貨,什麼時候能再下單還是未知數。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日本藥妝店Kirindo早上開門前,已經有人開始排隊。


普通口罩還沒到貨架上就一掃而空,醫療口罩陷入緊缺狀態。而進入2月份,日本的花粉季也即將開始。花粉季同時趕上爆發的疫情,這讓日本民眾愈發感到不安。


陳丹的媽媽群裡,有人轉發過“不要再代購了,給日本人留一些口罩”的號召,她表示能理解,“對一些花粉過敏患者來說,口罩也是救命用的。”


她也曾經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受到影響,不過看到網上有日本某家幼兒園給家長的一封信時,她安心了許多。


“隨著信息擴散,大家不要對中國以及在武漢生活的人產生言論上的不平等對待,請各位家長和孩子說起此事時,要從培養孩子的正確人權意識出發,注意言行!”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更多暖心的消息在彌合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據央視新聞頻道報道,1月26日,裝有100萬隻日本口罩的飛機從東京飛抵成都雙流機場。這些口罩是日本民間捐助,抵達成都後通過汽車緊急馳援武漢。


我在日本幫家人買口罩:“爆買”難,寄回老家更難


一場疫情,讓無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都開始了漫長的“找口罩”之旅。


災難面前無國界。所有國內外的“聯動”,都是為了抵禦人類共同的敵人。但病毒不是單靠口罩就能隔絕的,我們目前最應該做的就是少出門、減少口罩用量、不過度哄搶口罩、不添麻煩,一起攜手打好這場“戰役”,等待明媚春天的到來。


(注: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人名均為化名。除媒體公開發表圖片外,圖及視頻均為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