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滅亡了,但是為什麼做生意的人還叫商人?

靜心匠道


做生意的行業叫做“商業”,市場上用來交換的物品叫做“商品”,做”生意的店鋪叫做“商鋪”,而把從事做生意的人叫“商人”,為什麼為什麼凡是與生意有關的事和人,都要冠以“商”字呢?其實這還真與商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商的由來

我國自古是一個農業文明的國家,家業是歷代王朝的根本。商國最早是夏王朝的一個諸侯國。《詩經》中曾提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說商起源是有娥氏的女子簡狄在河邊洗澡,“見玄鳥墜卵,簡狄吞之,因孕生契”,契就是商族的祖先,契長大後協助大禹治水,因功而封於商這個地方。契歷經14代至湯, 後來商族經歷了八次遷徒,到殷地,史稱殷商。

契的第六世後代王亥聰明多謀.他把牛訓練得既能馱貨物又能拉車,駕著牛車沿著黃河北岸到各諸侯國去搞交易,交換糧食和其他用品,開創了華夏商業貿易的先河,外部落的人把他們這些做生意的人稱為“商人“。

隨著商王朝的建立,由於農業的發展,手工業和農來分工不斷加大,手工業生產門類增多,大規模的手工作坊逐漸增加,生產品日益增多,促使商品生產和交換髮展起來,從最初的以物易特的交換,擴展到以貝殼、玉作為貨幣的發達商業活動。

商的發展

商朝被滅亡後,周朝人瞧不起商人。因為周以是以經農業起家,而商人善於經營貿易,所以種莊稼的看不起搞交易的。周朝建立後,對商人心存顧忌,所以就遷殷頑民,為了消除商朝的歷史痕跡,還把商河改為漳河。

商朝的遺老遺少被集中到洛邑,進行監視,被視作頑民。沒有了權力、土地的商人怎麼生活呢,於是就拿起老本行,做起了買賣,而這些也是周朝貴族所不屑的,久而久之,買賣商品的行業就成了商朝遺民的主要行業了,故為了把周人與商人區分開來,叫他們“商人”。

從商朝到清朝,強調以農為本,重農抑商,在“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影響下,商人社會地位低,士農工商,排在最底層。隨著時代的變遷,年積月累,人們逐漸忘了“商人”的含義,而成了買賣人的代名詞,一至沿用到今。


四哥聊歷史


提起“商”字,可能會使人聯想到我國古時一個朝代之名——商朝(後改稱為殷)。現在,有些人習慣不論其資本大小,把那些“買賣人”、“生意人”、“交易人”和“攤販”等,都統稱為“商人”。這個“商”是否與商朝之“商”有關?說來也確有些緣故。 在我國曆史上,商(殷)朝,正處於奴隸社會。然而,歷經盤庚和武了兩代君主的統治,國勢甚為昌盛,經濟呈現出繁榮興旺的局面,從而使民間貿易活動有了相應的發展。在殷墟出土的青銅器上的紋飾,曾留有不少當時管理貿易和各行業的標記痕跡。與此同時,隨著社會分工不斷複雜化,以及生活消費的不斷多樣化,“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也發生了根本的變革,即由原始的“物物交換”演化為使用貨幣購買。於是,也就奠定了商業貿易的基礎和產生以買賣貨物求利的——商人了。 自從武王伐紂,商殷滅亡,天下為“周”,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商代的臣民沒有立足之地,他們從都城遷往外地,以販賣活動來維持生活,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種固定性的職業了。由於從事這些販賣活動的人,大都系商代遺民,所以被世人稱之為“商人”。這就是“商人”的由來。不過,“商人”之說,在古代是分為兩類的,就是固定在一個地方經營者,如開店坐鋪則稱為“賈”(讀古)。“春秋”時代魯國曾設有“賈正”這種官職,專門管理市場貿易事務。而流動在外面進行貿易的,才叫“商”。然而,現在“賈”“商”已經不分,凡是作買賣的,統稱為“商”。 至於在市場上所流通交換的物資叫“商品”,從事這種行業活動叫“經商”,固定在一個地方以鋪面來銷售物品的叫“商店”。一些帶有“商”字的叫法,都源於此。


雲鵬品古齋


之所以這麼叫,就是因為當年建立的商朝的商族人非常擅長經商!所以後世就把生意人叫“商人”!

  這可能是個很少有人知道的歷史冷知識,不過大家看我剛剛的解釋可能會覺得有些別:商族擅長經商,這個解釋可能很多人看不懂,“商族”是什麼意思?商朝不是一個朝代嗎?怎麼成立一個民族了?

  這個還真要說清楚,夏、商、周這三個朝代和秦朝之後的大一統朝代還真不一樣,後面那是真正意義上的“朝代”,一個民族換統治者,但民族的文明,文化變化不大;但,大家也要有常識,這個“大一統”局面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秦朝形成之前,中國就不是大一統的,那個時候各地存在不少的方國、部落,後來就有了“部落聯盟”。

  夏、商、周從本質上看其實不是3個朝代,而是部落聯盟的盟主而已,一開始盟主是夏部落,後來夏衰落了,商族崛起,重新當了盟主……後世把這個時期也叫“朝代”這是為了在“歷史敘事”上統一思路而已。

  所以,商朝就是商族人建立的。

  那麼這個“商族”是個什麼民族呢?這是個古老的民族,商人以契(唐堯的異母弟弟)為始祖,其母簡狄吞玄鳥蛋後懷孕生下契。相傳其父帝嚳(五帝之一)將他封在商丘,但這是傳說,這個民族到底是起源於哪裡呢?目前還不確定,1970年出版的《全球通史》認為商部落原是來自西北蒙古草原處於青銅時代的遊牧部落,入侵併征服北部中國尚處於新石器時代的居民後建立商朝統治,但此說有明顯常識性與實證上的錯誤;也有認為這商人可能起源自東夷集團的;也有說是源於南方的……反正各種說法都有。


大虎飛鯊


商朝滅亡了,為什麼做生意的人還叫商人?要說明這個問題還需要深入瞭解一下“商人”這個詞的來源,它並不僅僅是因為商朝的人經商就稱之為商人,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在商業貿易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在夏朝的時候商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部落,在這個部落裡有個人叫王亥,利用他的聰明才智,加快了部落與部落之間的物質交換,使得商逐漸成為一個能夠滅掉夏的大部落,商人便從此時開始給各部落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王亥到別的部落送東西,都會喊“商人來了!商人來了!”久而久之在人們心中就形成了一種社會刻板印象,覺得這個商族人就特別擅長交易,就像今天我們一說起北方人立馬覺的他們愛吃麵食,一說起南方人他們喜歡吃米飯,說到法國人覺得他們浪漫等等。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完全正確,北方人也有不愛吃麵愛吃米飯的,法國人也不是都浪漫 。商朝滅亡以後,也不斷有人從事貿易這個行業,於是自然而然的就認為他們是商人,經過幾千年的朝代更迭,不知從何時起商人早已不是指商朝人,而是代表一類人,甚至可以看成是一種文化,不僅不會滅亡,而且還會傳的更遠!


集史錄


中國歷史上雖然長期處於落後的農業社會,比西方國家進入商業社會晚了數個世紀,但中國商業其實早在奴隸制時期的商代和西周就已經產生,夏以後的商朝,逐漸建立了奴隸制國家。隨著生產力不斷提高,商朝的商業貿易也得到發展並出現了水陸運輸行業化和專門從事商品交換的人,在商朝繁盛時期,一部分商朝人經常到周邊民族地區開展農貿產品互換方式,因此,在外族人心目中,做生意的就是商人,公元前16世紀時,商朝在一個叫亳的地方(今天的河南商丘北)建都,後又遷往殷地,即今天的河南安陽小屯村,史稱‘殷商’。後來,武王伐紂,商朝滅亡,商朝人以國為姓,即今日商姓的由來,商朝王族被封於宋國,商民善於經商,人們將這些生意人通稱為“商人”,人們習慣把“商人”作為生意人的通稱。東周時代著名商人如范蠡。

到了春秋時期的商人,雖然還是在官府直接控制下的“工商食官”的商人,但是已經是一種專門職業。


眾人皆酉星我獨酉卒


考古學的一個基本共識是,商的強大是從王亥的商業貿易這場經濟革命開始的,持續不斷的商業活動使商族糧食日益增加,國力日漸強盛,終於在湯的時候取代夏朝,建立商朝。

 

為方便交易,商朝發明了貨幣,最早是海貝,後來為了補充“流動性”,又有了石貝、骨貝、蚌貝、綠松貝等等,商的晚期還有了銅質貨幣。當時君王住的地方叫“邑”,商人交易的地方叫“市”,原本是分離的,後來為了君王的方便,“市”搬到“邑”中,其各個店鋪叫“肆”。《詩經·商頌·殷武》雲:“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那是中國商業都會最初的勝景。




紫鑑歷史


周武王滅商後,商的遺民被周公遷移至商丘,由於失去土地 無以為生,這些人只好靠小買賣維持生計久而久之,做買賣成為他們專 門的職業,因為他們是商朝的遺民,所以被稱為“商人”,而買賣的職業也被稱為“商業”。


刺風行動


漢朝都滅亡了,為什麼我們被叫漢人。


Dasanway


這就跟漢朝滅亡了,但我們依然自稱漢人一樣。當時的某一類群體或體制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不會隨著群體或體制本身的消亡而消失,而是會繼續存在,其本身有一定的相當獨立性。


文言文字


商人並不是指商朝的人,二是指商朝滅亡後,其人多有善於經營做買賣的人,因而後世便將生意人稱為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