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失去父母和父母失去兒女的痛苦期一樣嗎?為什麼?

實打實來



我高興18


肯定不一樣的,兒女是父母的命,是父母的精神力量,是父母的希望。可父母是兒女的登天的梯,拉車的牛。是免費的保姆。到老了還是累贅 。

我們從現實生活不難看到,先不說失去。生活中的父母是怎樣對待子女的,而子女又是怎樣對父母的?我們心裡都有桿秤。父母有什麼好吃的、好穿的都留給子女,可子女大了,吃喝玩樂又何曾想起過父母。父母一點一滴湊給子女成家立業,而子女業就家成,把父母撇在一邊。有了老婆不想娘,有了新家,忘記老祖堂。子女有過頭痛腦熱的,父母提心吊膽、日夜不離。而父母生病上床,做子女的嫌病嫌髒怕傳染,扮大款、花錢請保姆。事實證明,不必多言。

最後談失去的比較:在做子女的人群中多數對父母都是:久病床前無孝子,謝天謝地別拖久了。要走儘快,免得傷神又費力,還會錯過賺錢的好機會。父母真的走了嘛,敲鑼打鼓送溫神。哎呀,任務終於完成了。當然不包括全面,只有一部分子女而已。父母如果失去了子女,尤如山崩地裂 ,晴天霹靂 。撕心裂肺,肝腸寸斷。從此就精神恍惚,沒了精神,失去生活規律。如果能用命換回子女的活來?會義不容辭的去做,剩下餘生都生不如死的活在痛苦中。以上兩者能比嗎?


勤修煉


兒女失去父母雖痛徹心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悲傷會逐漸減少,因為生老命死自然規律,誰也躲不過那一天。

父母失去兒女那就不一樣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痛斷腸,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是絕對有道理仔細。

小時候,在農村因發水災,鄰里一個姐姐領著弟弟去伊春串門,因火車不通家裡都急紅了眼,竟找農村跳大神的來測吉凶。由此可見,父母失去兒女是什麼心情了。

父母失兒痛斷腸,屋脊折斷失大梁。諸君行孝時不待,中華文明要發揚。

雖然都是失去親人,但失去兒女就等於失掉靠山,失去兒女就失去養老送終之人。這是中華民族的幾千來的習俗!由此可見,父母失去兒女更要疼心的。



難尋回的青春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我們的老祖宗早已替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這能一樣嗎?

兒女都是母親身上掉下的一塊肉,這塊肉無論到哪兒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的掛念至死都不休。

一般而言,兒女對父母的逝去最多一年便會從悲痛中逐漸解脫出來,因為我們知道,父母的老去是自然規律,心中縱有萬般不捨,最終也只能釋然而順其自然。

世間最大的悲情和痛苦,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我親眼所見許多父母都未能從巨大的失子悲痛中解脫出來,此後便於飛鳥折翅一蹶不振,並最終鬱鬱而終。

曾在網上看到過獨生子女父母在失去愛子後,並最終在愛子的墓前雙雙自殺的悲劇,那種喪子之痛又豈是一般兒女逝去父母之痛所能比擬的。

不知道你想過沒有,我們還在孩子的時候非常依賴父母,隨著年齡漸漸長大,尤其是自己成家後,對父母的依賴逐漸減低,對父母的感情也有所淡化。而父母則正好和我們相反,隨著他們一天天老去,對兒女的思念反而隨年齡而增強。

我在村裡見過兩位老人,各有幾個兒女,當他們最寵愛的兒子因意外失去後,都沒能從巨大的喪子之痛中解脫出來,人活著,心卻死了,之後一直鬱鬱寡歡,身體迅速衰老,並最終追隨他們的愛子去了。

兒女是父母的希望和未來,甚至是唯一,父母雖然給了我們生命,但只是我們成長中的一個過程,甚至一個過客……


三農新視界


這個問題,其實無論選擇哪一個都是很痛苦的,但是我看了大部分人所回答的都是失去一個愛自己的人比較痛苦,這是為什麼呢?

愛你的人你可以變成你愛的,你愛的卻不一定能變成愛你的。失去這種選擇主動性是痛苦的。所以失去愛自己的人會最痛苦!會比失去自己愛的痛苦的多!

失去自己愛的人,是短痛。有的三五天,有的三五年,該忘的也就忘了。再回想時不過淡然一笑,甚至很多都會暗自嘀咕自己當初是什麼眼神!

失去愛自己的人,是長痛。從明白過來自己失去的到底是什麼開始,便會一直活在悔恨裡!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最愛我的人毫無疑問是我們的父母,只有父母的愛才最無私,最有行動力,不被多巴胺所左右,不被情緒所控制,這種愛延綿不絕、生生不息,直到他們離去……

只有無條件的愛可以稱得上最愛二字。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能無條件愛你的是你父母,你自己無條件愛的是孩子。失去孩子的父母往往是是失去生活希望那種深沉絕望的痛。這種絕望很少從父母病故的子女身上體現。

誰不害怕失去最愛自己的人,有幾次我在夢中夢到失去他們而哭醒過來。我也曾經在夢裡遇到喜歡的人對我無情,但我都沒有痛哭,只在醒來時悵然若失。與失去親人相比,愛情的份量實在有些相形見絀。

是愛情的話運氣夠好,後面還能能遇到更好的人,悔恨會消退變成遺憾。但是被人捧在手心那樣深愛著的幸運,一生裡也許真的只有一次。所以大部分人一錯過便是永遠!

人對於自己是有保護機制的,不管你在失去一個愛的人有多痛苦,時間久了什麼都會忘記,留下的指數淺淺一道疤,你碰他,可能還有點癢,但是不會再痛。可是失去一個愛你的人,就像是在貝殼裡裝進一顆沙子,需要你自己日復一日打磨,哪怕最後會變成光滑的珍珠,只要你還活著,沒人幫你取出來你就要一直忍受他給你帶來的疼痛!

大部分人或者不夠成熟的人愛用得到的容易程度來評估一個人或一個東西的價值,若是太容易覺得沒意思,若是輾轉反側難以得到就視若瑰寶。除了錢以外,大部分東西一到手也就失去了價值。可是,人不能玩這種hard to get的追逐的遊戲玩一輩子,平淡期間能夠快樂相處,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有時候比臉紅心跳更長久。價值終究會隨著時間慢慢凸顯出來,你若失去的是珍貴的鑽石,時間會告訴你一切;你若失去的是普通的頑石,時間也會告訴你一切。這個世界大多是一場賽跑,聰明的人明白的早一點,固執的人懂得晚一點。

人的一生其實是不斷的失去自己所愛的人的過程,而且是永遠的失去,這是每個人必經的最大的傷痛,但是,傷痛遲早會被治癒。但是當你失去一個真正愛你的人,也許你一開始感覺不到悲痛,時間久了,你就會越來越悔恨,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像是穿反的毛衣,不會讓你太難受,但起碼不會讓你爽快!

父母永遠是最愛我們的人,而我們大多數人最愛的人往往是自己。所以,失去一個最愛你的人,永遠比失去你最愛的人更痛苦。

希望每個人都能學會珍惜!





王子他mommy


我認為兒女失去父母沒有父母失去兒女痛苦。

因為正常的,我說的是正常的生老病死,父母不在了,兒女雖然痛苦,但是看到自己的兒女還小,自己的工作還要幹,生活還要繼續,父母走了,心裡記得父母的恩情,過好自己的日子,是父母所希望的,所以痛不欲生的情況

父母失去兒女,心裡的痛會伴隨餘生,白髮人送黑髮人,是難過的事是一道坎,父母會內疚沒有照顧好兒女,沒有替兒女分擔壓力,沒有教育好兒女健康的生活,會有替兒女去死的想法,所以父母失去兒女痛苦會伴餘生,年輕一點的再生,年老的只有孤獨終老。

我姥姥九十歲走的,我母親痛苦的時間沒有超過一年,後來只有在談話的時候才說,唉,你姥姥活著該多好,多享幾年福。

我有一熟人,她兒子上高中的時候,突發疾病去世,一夜間她白了頭髮,那種發自內心的痛,傷害了一家人,老公埋怨她給兒子看病遲了,從此夫妻之間也淡了,因為她變得不可理喻了,整個人的精氣神沒有了,提前退了休,頭髮是亂的,衣服是亂搭的,家裡的衛生也沒有想著收拾,生活一下子落在了谷底,每天批發一些小東西在學校門口賣,與其說為了掙錢,為了生活,不如說是為了熱鬧,為了可以和孩子們在一起,女兒結婚生子也沒有讓她轉變起來,因為她們夫妻和女兒女婿一起生活,因為什麼事導致她女兒離婚不清楚,但是與她每天的生活態度應該有關係,後來,她賣東西也幹不了了,這幾年也再沒有見過她。

所以父母失去兒女的痛會持久。


愛家胖大姐


失去親人肯定都是痛苦的,非要在兒女失去父母和父母失去兒女間比較的話,我認為後者痛苦期更長,父母的離去大多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在有些農村,高齡老人的去世,還被稱作“喜喪”,雖然不忍親人離開,卻也能慢慢接受無奈的非人力可為的規律。然而,子女的離開卻往往是突然的,措不及防的,最痛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我身邊有失去子女的家庭破碎的,有很多年才逐步恢復平靜的,也有搬離以前居住地的,為了觸景生情的煎熬,失去孩子永遠是他們一生抖不能碰及的傷痛!這個話題太沉重,希望父母都是高壽駕鶴西去,希望兒女們都能平安健康長大,成為父母,長壽的走完一生?


雙林媽媽


我認為兒女失去父母沒有父母失去兒女的痛苦期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bc400090ed6c7bf003a\

倆男寶全職媽媽


人有生老病死,無法避免,自己的父母到年齡了,我們也盡孝了,也沒有什麼。

我們永遠無法解釋作為父母為兒女所做的一切,這就是天底下最大的愛,是無私的愛。咱們中國有句古話就是白髮人送黑髮人。所以這兩個失去最為難受的肯定是父母。2020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的,好好陪伴父母。


西漂三哥


我認為是不一樣的!按照自然規律,父母年齡大了,慢慢老去,是正常的。翻過來就不行了,哪就是白髮人送黑髮人,人生中的一大坎。是天災人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