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臺區:黨員帶頭 齊心把好銅川“東大門”

廣陽鎮高樓河疫情防控監測點工作見聞

印臺區:黨員帶頭 齊心把好銅川“東大門”

“您好,請從這邊通道駛入,配合我們檢查。”

“請打開後備箱。”

“請在這邊登記一下。”

……

印臺區:黨員帶頭 齊心把好銅川“東大門”

印臺區:黨員帶頭 齊心把好銅川“東大門”

1月31日上午,在國道342銅川市印臺區與渭南市白水縣交界處,一面鮮豔的黨旗在風中招展。黨旗下,廣陽鎮高樓河疫情防控監測點的數名工作人員將一輛輛駛入銅川方向的車輛攔停,逐一進行消毒、檢查、測體溫、登記,整個流程嚴謹細緻。

印臺區:黨員帶頭 齊心把好銅川“東大門”

高樓河疫情防控監測點所在的位置,是進入銅川東部的重要交通點。抗疫戰爭打響後,印臺交通、公安、交警、衛計、林業等多部門協同合作,聯合組建疫情監測點,派出20餘名工作人員,24小時對駛入銅川方向的每一輛車仔細盤查、消毒和記錄,並查驗是否攜帶有活禽或野生動物,對司乘人員逐一測體溫,確保過往車輛、人員的安全,讓疫情不流入,牢牢守好銅川的‘東大門’。

印臺區:黨員帶頭 齊心把好銅川“東大門”

“從大年初二開始,我就來這上班了。一天兩班倒,一班2個人,上12個小時,主要是給車輛噴灑消毒液。”正在對車輛消毒的印臺區農村公路管理站工作人員張宏兵說。在他身後,背有一個大藥箱。據他介紹,這個藥箱盛滿藥水後重達50斤左右,平均2小時就要換一次。

印臺區:黨員帶頭 齊心把好銅川“東大門”

待張宏兵給車輛消毒完,張嫻和同事就手持紅外線體溫儀,開始給車內的司乘人員一一測量。25歲、家住延安的的張嫻,是高樓河衛生院的一名工作人員。大年初一,剛回老家的她,就接到醫院要求返崗的電話。對此,她二話不說,讓家人開車送她返回單位。她說:“面對疫情,身為醫務工作者,更應該挺身而出。”因為是在野外,又穿著防護服,對她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上廁所,所以值守時,她儘量不喝水。

印臺區:黨員帶頭 齊心把好銅川“東大門”

“36度5,正常!請您下車登記。”確保司乘人員體溫正常後,張嫻提醒司機。

登記點上,帶著口罩和手套的李安倉已做好準備,詳細的詢問車牌號、始發地、乘員數、姓名、銅川地址、聯繫方式等基本信息並一一做好記錄。大年初二,接到全員到崗的指令後,他就把懷孕8個月的妻子送到孃家,自己便奔赴一線。夜間值班時,駛入車輛明顯稀疏,但他們絲毫不敢懈怠,一波人窩在身後的臨時帳篷內圍著唯一的火爐。只要一聽見車響,就立馬衝出來回到自己的崗位。“夜裡,凍得不行,我們就不停跺腳、搓手。”李安倉說。

印臺區:黨員帶頭 齊心把好銅川“東大門”

“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作為黨員,關鍵時刻必須衝鋒在前。”監測點臨時黨支部書記、印臺區交通運輸局黨員幹部劉三會介紹說。據瞭解,這支工作隊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黨員幹部,監測點設立了“戰疫情”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印臺區:黨員帶頭 齊心把好銅川“東大門”

印臺區:黨員帶頭 齊心把好銅川“東大門”

連日來,劉三會一直在監測點值守。他的手機裡,詳細記錄著每天監測的車輛和人數。截至目前,高樓河疫情防控點監測點,沒有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高燒和疑似病例人員。

印臺區:黨員帶頭 齊心把好銅川“東大門”

在這裡,筆者瞭解到,這裡先後有愛心人士張文娟、劉發奇等人代表個人和企業,送來方面便、蒸饃、蔬菜、麵粉等生活物資,以確保一線工作人員的日常生活,讓他們更好地守好銅川的“東大門”。

印臺區:黨員帶頭 齊心把好銅川“東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