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省考申論備考之解釋型綜合分析技巧解釋型綜合分析技巧

很多考生在進行申論備考的時候,都會遇到一種比較難的題型——綜合分析題。相較其他題目來說,這種題型理解起來較難,於是成為了令許多考生頭疼的地方。其實,雖然看起來錯綜複雜,但是隻要掌握對了核心關鍵方法,依然可以快速有效的作答。中公教育專家在這裡給大家重點介紹其中的解釋型綜合分析題,這種題型在省考當中也有所涉及,屬於重點題型之一。因此,考生更要準確把握題干與材料的特點,有針對性的作答。

一、題型判斷依據

一般而言,解釋型綜合分析題常見以下問法

主題幹:指出這句話的含義、談談你的看法、認識、分析、理解。(常見材料中的某一句話談理解)

舉例:給定資料六說:“文化是有生命力的”,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要求:顧及語境,顧及字面意思、針對的問題和用意,不超過三百字。

像以上這種從材料中拿出一句話,讓考生談理解或認識的題型就屬於解釋型綜合分析題。

二、基本答題思路

在確定了基本題型之後,通常可以按照三步走的思路來作答:

第一步:解釋翻譯這句話或短語,點明這句話或短語的本質。

直接解釋題幹給出這句話的意思,通常在材料出處的上下文部分即有相關含義解釋。部分題目需要結合整則材料去理解概括。

第二步:分析這句話,分析其表現、原因、影響、重要性、必要性。

去材料尋找所有和這句話有關的要點。以上類型的要點都有可能,但不一定能找全,有什麼寫什麼。

第三步: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或作出相應結論。

材料中有直接相應對策的可直接寫上,沒有的則需要自己根據問題總結對策或結論。

舉例:給定資料六說:“文化是有生命力的”,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

這句話說明保護城市的文化內涵,不能將文化資源雪藏,而應讓文化發揮效用,把文化資源用起來,讓其轉化為生產力。(第一步,解釋意思。材料中這句話的後邊就有解釋)

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原有城市極速膨脹,千篇一律,缺乏個性,缺少獨特的印象和鮮明的文化標籤。人們對文化的保護不足,歷史的痕跡被人為毀壞;文化資源豐富的地區也沒有充分激發文化的生命力。(第二步,分析現狀問題,沒有發揮文化效用的問題)

因此,我們要注重歷史文化的傳承,讓歷史與現代融為一體。要激發文化的生命力,以文化來展示城市特色,增強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要緊緊依託文化資源,大力發展以傳統文化為內容,以科技創意為支撐的各類創意產業,讓傳統文化資源綻放時代華彩;讓文化產品走向大眾,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發揮文化教育人、感染人、愉悅人的作用。

(第三步,得出對策結論。從材料中羅列對策即可)

三、學會靈活總結

在考試過程中,題目類型特點往往會發生微小的變化,不同的題目之間會有些許的差別。這一切都是從材料本身內容出發的。故此,在考試作答時,要以材料為主,看材料中涉及題幹那句話的哪些方面就歸納總結下來。中公教育希望考生都能按照此方法,多做、多練、多總結,不斷精進作答水平!最後考出理想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