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穿梭在居民樓道里的防疫“戰士”們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人心,面對疫情,黑龍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要完成繁重的入戶調查、巡視任務,確保轄區居民安全;要檢查居民樓內消毒情況、安保情況,派發防疫物品;居民們 " 宅 " 在家中時,他們還要在奔波中完成網格內巡查、數百次入戶 …… 他們就是龍江廣大社區工作者,是阻擊疫情的 " 戰士 "。

每天穿梭在居民楼道里的防疫“战士”们

↑ 哈爾濱市南崗區和興路街道電大社區工作人員正在派發酒精。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居民排隊有聚集風險 社區挨家挨戶發酒精

這個春節,哈爾濱市南崗區和興路街道電大社區主任商麗偉可謂是 " 連軸轉 "。" 除夕前就有了通知,要求手機 24 小時開機,接到通知要立刻到崗。正月初一(1 月 25 日)半夜要求所有社區主任到位,開始排查重點疫情地區返鄉的人員。正月初三(1 月 27 日)早上全員到崗開始入戶排查,並且每個小區定時檢查消毒和外來人員情況。2 月 3 日又開始為居民配發酒精。" 商麗偉說。

每天入戶,社區工作人員非常消耗體力,並且存在風險。商麗偉說:" 我們的工作人員真的非常優秀,一聲令下全部到崗,每天的工作緊張忙碌,大家都能保質保量的按時完成任務。"

忙碌的工作和緊張的疫情面前,也總有暖心的畫面。2 月 3 日,商麗偉與同事們為社區居民派發酒精,為了不讓大家站在外面排隊,商麗偉決定挨家挨戶上門派發,並按照之前的入戶調查情況,優先派發從武漢返回的人員家庭、家中有老人兒童的家庭、有在抗擊疫情一線工作的家庭。有的居民主動表示:" 我家有酒精,不用發我家了,發給其他需要的人吧。" 當天沒有派發到的家庭,也表示了理解。商麗偉說她和社區工作人員都特別欣慰。" 我們累點不算啥,居民能理解,能安全度過這段時間,我們就沒白忙活。"

每天穿梭在居民楼道里的防疫“战士”们

↑ 哈爾濱市松北區船口街道廣信新城社區工作人員正在電話摸排居民情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每天打 1000 個電話 嗓子都說啞了

1 月 25 日 ( 正月初一 ) ,哈爾濱市松北區船口街道廣信新城社區 8 名工作人員一大早就來到社區,開展防控摸排宣傳工作。

為做到船口街道提出的 " 排查全覆蓋、宣傳無盲區、消殺無死角 " 的要求,他們自 1 月 27 日至 1 月 29 日,每天清晨都會到社區開展疫情排查防控工作,短短 72 個小時,就實現電話排查疫情全覆蓋,共撥打 16516 個電話。工作人員每人每天平均要撥打 1000 多通電話。有的社區工作人員雖然因為每天說話過多嗓子已經啞了,但仍吃藥繼續堅持撥打電話,有的居民對疫情排查不理解、不配合,他們還要反覆勸說。每天早上 5 時開始整理防疫信息,7 時開始電話排查疫情情況持續到晚上 8 時以後,還要在下班的路上逐戶張貼疫情防護須知,直到深夜。

社區委員劉戰家中只有丈夫一個人照顧剛滿 2 歲的孩子,每天早晨出發前,劉戰給愛人留下 " 飯在鍋裡,孩子看好,我去社區掛電話了 " 的字條,就投入到社區防疫摸排工作中。

24 歲社區 " 新兵 " 的第一次 " 大考 "

最近這幾天,哈爾濱市道外區東原街道沿江社區的居民總能看到一個高高瘦瘦的小姑娘,她有時在單元宣傳板上粘貼防疫宣傳單,有時在樓道里用消毒液消毒殺菌,更多的時候是在挨家挨戶敲門排查疫情。在路上遇到轄區居民,她還會主動上前詢問情況,囑咐居民出門一定帶好口罩,注意安全。這個 24 歲的小姑娘叫楊嘉玥,2019 年 11 月份才正式成為東原街道黨群辦的一員。

" 疫情緊迫,街道全體機關、社區幹部立刻回崗上班。"1 月 26 日(正月初二)9 時,東原街道工作群發了這樣一則通知。除夕值班後只在家休息了一天的楊嘉玥接到通知,馬上從家裡趕到單位並深入沿江社區一線,與社區幹部一起開展入戶排查,挨家挨戶詢問居民家中情況並登記。一天 700 戶的任務量,她中午只能隨便對付一口,吃完馬上繼續進行排查。跑累了,就自己在樓道里蹲著歇一會兒。楊嘉玥說:" 這是一項枯燥重複的工作,每天重複數百次的敲門、微笑、詢問彷彿已經成了條件反射,但我知道,必須要保持一個好的狀態,讓居民看到我的微笑,帶給他們快樂和信心。"

屋內屋外來回跑得了風疹 帶傷不下 " 火線 "

為築牢群防群控體系,齊齊哈爾市克山縣克山鎮機關及 6 個社區每天出動 200 餘人次依據縣公安局推送的重點人員信息,挨家挨戶進行排查,實行地毯式追蹤、網格化管理,將防控措施落實到戶、到人。分類進行精準排查並建立個人檔案。同時與各職能部門密切協同配合,落實落細聯防聯控措施。

從 1 月 26 日(正月初二)開始,工作人員每天從 8 時一直工作到 22 時,常常顧不上喝水、吃飯,為的就是讓轄區百姓放心安心。在排查中,工作人員偶爾遇到不理解的居民,還會遭遇 " 閉門羹 "。雖然感到委屈,但他們深知,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不是空話,不能大而化之,一項項細化措施必須在成千上萬的基層 " 細胞 " 中落實見效。

克山鎮沃華社區的工作人員劉豔紅起早貪晚深入居民家中進行走訪,她在東北地區室內外溫差 40 ℃的冷熱交替中不慎得了風疹,發作起來又痛又癢,但她依然堅持在防控一線,一心撲在工作上,每家每戶發放告知書,宣傳各類防疫工作信息,安撫居民情緒,她將各類工作安排得細緻入微。

據介紹,克山鎮黨員幹部群眾總動員,共入戶走訪 31846 戶,及時掌握排查返鄉人員信息,用了 3 天時間完成 100% 的排查任務。

每天穿梭在居民楼道里的防疫“战士”们

↑ 哈爾濱市阿城區金城街道辦事處北順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臧麗華正在為居民樓消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同在社區一線的 " 上陣母女兵 "

在抗 " 疫 " 戰線上,有這樣一對社區工作者,她們既是母女,也是同事。

哈爾濱市阿城區金城街道辦事處北順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臧麗華與女兒項徵同在一個街道辦事處所轄的 2 個社區工作。

疫情來襲,社區承擔著群防群控、穩防穩控,防止疫情輸入、蔓延、輸出的重要任務, 臧麗華母女二人雖 " 戰鬥 " 在不同的社區,但都始終堅守在一線防控的工作上。

白天,母女二人各自為轄區居民服務,拎著喇叭在小區裡巡查宣傳、掛條幅、貼宣傳頁,每家每戶的排查、核查外來人員情況,查實和反饋居民舉報線索 …… 晚上,母女二人回到家裡各自消毒後,還要在一起研究工作。如何更加有效地進行摸排、如何做好疫情防控中群眾的思想工作,都是她們飯桌上、睡覺前必須要聊一聊的話題。

疫情當前,正是有了這些舍小家顧大家的社區幹部們,才能快速建立起網格管理體系,定位人員、檢查小區消毒情況、派發防護用品,他們每天樓內樓外跑上跑下,快速完成上級指揮交辦的一項又一項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