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到底對不對?我哥哥說沒必要理財!反正到最後也肯定會發生一些突然事件,然後用光理財的錢?

李翔


理財到底對不對?我哥哥說沒必要理財!反正到最後也肯定會發生一些突然事件,然後用光理財的錢?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想問的。我覺得理財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的正確方式是慢慢變富。而很多人的態度是一夜暴富。如果平時不注意理財方面的學習提高,雖然從消極的角度來說,最終身後也不能帶頭,感覺是多次一舉。但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也許想善終都很難。

首先、投資是非常必要的,伴隨著人的一生。往往一個人的財富,取決於不多的幾次重要的投資操作。同樣的兩個人,在過去20年的時光裡,可能工資水平差不多,但一個買房,一個不買房,他們的差別就顯而易見了,他們的差別也許只是當時的一個念頭。跟努力,勤奮關係還真不大。所以投資非常重要。

其次、投資的正確方式是慢慢變富,跑贏通貨膨脹,實現資產的平穩增長。有句話是財不入急門,很多人夢想一夜暴富,所以選擇購買彩票,等等小概率的事件,但理財的真正特點是慢慢變富,今年比去年好一點,今天比過去5年好很多。這種日積月累的變化,時間久了,就會有質的變化。所以平時量入為出非常重要,我很不習慣做月光族,強制儲蓄是一種好習慣。

最後、人雖然可能有旦夕禍福,雖然明天跟意外,哪個先來,說不好,但我們必須有積極的人生態度

。人最擔心的事情,不是人死了,錢沒了,而是人活著,錢沒了,不能體會的善終就是老來苦,這是人生最最悲哀的事情。

總之、我們需要積極的心態對待理財這件事情,千萬不要一副我不喜歡錢的態度,等自己年老了,需要用錢的時候,才知道沒有人民幣是萬萬不能的。有點閒錢可能還能買到一點體面,買到一點服務。


謙秋說


你哥哥的這種想法是現在很多人的想法,對於部分人來說,無可厚非,但是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依然是不可取的。

90後的我們經歷了太多


對於現在的90後,像我一樣,我們從出生到現在,大大小小經歷了太多的天災,例如98年的洪水,03年的非典,08年的汶川地震,13年的禽流感,到今年的冠狀病毒肺炎,這些事件的每次出現,都會使一些家庭導致災難性的損傷,很多家庭妻離子散,曾經的積蓄也都毀於一旦,例如我今天看新聞的是經歷過非典的一家人,原來生活挺幸福,非典之後,自己愛人去世,兩個女兒股骨頭壞死,雖然保住了生命,但是生活很困難,最後兩個女兒豆離婚了,目前生活很貧苦。阿姨對採訪的記者說,如果沒有非典,他們家的生活至少是中等家庭啊,不可能會成為現在這樣。這就是這些災難給很多家庭帶來實際生活的改變。如果我們身邊得人或者家人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最後能想到得必然是活在當下,因為很多災難我們無法預測更無法避免,只有活好當下。

大部分人還是需要理財的


哥哥應該是經歷過很多事情的,但是對於我們平常人來說,很多天災人禍不一定會落在我們的頭上,我們依然需要每天一步一步得努力,向前進,想要得是過更幸福的生活。想的是為自己的下一代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為自己的父母能夠安享晚年,衣服都是需要我們在努力之餘進行理財的。即使我們自己遭遇了不幸,我們也希望能給自己的家庭一個很好的生活,不得為他們多爭取一些嗎?沒有哪個人希望自己的妻子為了生活改嫁,自己的孩子寄人籬下,我們很多人已經不是單純地自己一個人活著,我們肩上有些很多的責任,為了自己,為了家人,我們都應該好好地活。現在我們不可避免會遇到很多事故,例如事故,例如癌症,但是這些事情多數情況下是能夠用錢解決的,如果沒有解決,那是錢還是少,就像癌症,只要不是晚棋,有足夠的金錢,我們完全能夠堅強地活下來,有時候我們通過保險這種理財的方式也能為治療提供足夠的支撐。很多時候我們依然能夠堅強的活著。


哥哥的想法現在主要是認為風險太大,認為理財沒有用,但這個時候我們完全可以用理財的方法將這些風險進行對沖,減小這些風險的開支,不至於在風險來臨的時候身無分文。要知道理財不僅僅是增值,保值,風險管控才是理財的最基本地用處。

好好勸勸哥哥,好好理財,好好生活。


悟淨財經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老話不會騙人!

我認為理財的目的可以分為三種:

  1. 讓各種零錢積攢起來,不要花錢如流水一年下來沒幾個剩的

  2. 讓一定規模的錢生錢,戰勝通貨膨脹,資產保值增值

  3. 應對自己生活當中的突發狀況,比如生大病,生了個計劃外的孩子等等


所以,你說的你哥到最後肯定發生突然事件,就用光了理財的錢,這只是達到了理財的第三個目的,對於第一個基本目的和第二個重要的戰略意義,你哥是完全不懂!下面我就來給你說說理財應該怎樣做才能達到目的。


理財是對個人和家庭各種零散收入的歸集整理

很多人花錢沒有計劃,這裡買菸酒,那裡買玩具,一會又買化妝品,一個月下來錢花到哪裡去了都不知道,有個存零錢的習慣,至少可以改進一下大手大腳花錢的毛病,讓花錢更有計劃性。

存零錢的同時,把每月開支不管大小,是生活必須支出還是計劃外支出都記下來,這樣對於下個月下半年的支出心裡有數,至少不會臨時抱佛腳!

而很多人的收入也是不那麼有計劃的,比如自媒體收入是不那麼確定的,彩票收入,打麻將贏錢大多時候也是偶然的,股權投資分紅,項目提成等等到來的時間很多時候也是不確定的,那麼突然到來的錢也很有必要積攢起來,不要以為一下子有錢了就可以花了,有計劃外收入就有計劃外支出。


理財的戰略目的是讓錢生錢,讓個人和家庭的財產能達到錢生錢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這兩年物價上漲很快,豬肉價格飛漲讓幾乎所有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價格都漲價了,加上這一波新冠疫情催化,很多農村和農貿市場禁止禽類交易和養殖,養殖業損失慘重,今年下半年的雞肉鴨肉價格又很是不容樂觀!

所以如果你手裡的錢如果不能戰勝通貨膨脹,哪怕現在銀行存款100萬,按照現在RMB貶值速度,5年後恐怕只能購買到現在50萬的東西了!

更不提很多家庭的房貸,車貸壓力,如果資產增值不能保持合理的年收益率,過兩年很多人就會變成負資產一族!

這裡推薦大家瞭解一下標準普爾家庭配置法,很多中國家庭高達60%以上的資產配置在房產上,這是很危險的。未來一旦房價出現地區性或者階段性房價下跌,很多家庭的整個資產狀況將面臨危機!

這個標準普爾家庭配置法也很簡單,一看就懂,總的原則是講究均衡,不要把該留和該花的錢給忘記或者挪作他用!未來幾年中國GDP增長速度能夠保持在5%以上就不錯了,不能再用過去每年增長10%的速度來衡量未來的賺錢速度,所以在理財上也要保守一些,理財收益率預期也要降低一點,平均年化收益率能夠增長5-10%就算戰勝大多數人了!千萬不要因為激進投資搞成資產減值就得不償失了!


理財應對突發狀況的作用相對比較容易,通過保險和現金理財就可以辦到

餘額寶,微信零錢通等互聯網現金理財多數可以達到年收益2.5%以上,遠遠超過銀行現金和大多數定期存款收益,而且方便支付,也不耽誤日常生活,好過那些零錢放在銀行卡里拿活期利息的人!

對於家庭成員未來不確定的突發大病,車禍等等,現在的保險種類也很多,意外險,大病險,車險,財產險等等,平時每月100到幾百就可以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一次性幾十上百萬大病醫療開支,意外事故,車禍賠償等等,顯然是必須做而且更划算的投資保障。為自己,也為家人在年輕時候買一個保障,是有責任的體現,也是愛的體現!別到了父母或者自己生了大病的時候才後悔!


綜上所述,如果一個人沒有認識到理財的幾重重要意義,他就是沒有認識到社會的風險和自己未來的不確定性,常勝將軍不打無準備之仗,只有做好每日日積月累的準備工作,才能從容面對幾十年人生的一個個挑戰!


蔣生的投資筆記


朋友們好,可以非常明確的回覆:對於大眾來講,理財,是有必要的,甚至非常必要。


標題中談到,最後肯定會發生一些突然事件,然後用光理財的錢。很明顯站不住腳:一是這句話過於絕對化。二是理財,會給我們爭取時間,並提供更高的保障。

首先,來分析理財的重要性:

我們做一個假設:金錢就像一條流水的小溪,正如標題所言,會有乾涸的時候,也會有豐沛的時候。

所以,聰明人就會,在小溪旁建一個水庫,把水豐富的時候純一些。這樣到了乾涸的時候,也不用發愁。否則只有兩條路:渴死,或者背井離鄉。

小結:理財就是這個道理,未雨綢繆。

其次,你哥的話,存在明顯的謬誤。

1,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意外或者難題,需要用錢,但是,大多數是有限度的。所以有句成語叫,有備無患。通過理財,財產保值甚至增值,來應對一些突然事件,千百年來,證明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2,通過理財,完全可以抵擋,絕大多數的意外。例如,通過保險理財,使自己的資產保值,還獲得了保障。

大額存單,甚至可以增值,等等。

小結:如果不理財,每分每秒,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是一個突然事件,令人手足無措無法應對,理財不僅是錢賺錢,更使我們的保障提高。

最後,來總結分析:

投資理財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就像在大海行舟要帶上救生衣。就像種田要打井挖水庫。

投資理財也是這些道理,通過投資理財,自己的人生道路,會走得更穩,更平坦。


理財迦


針對你哥哥說的沒必要理財,

我們不妨做個假設:

窮人完全沒有理財意識,中性理財意識淡薄,富人有很強的理財意識。

窮人(無存錢意識):賺錢-花錢-打工。

中性(有存錢意識):賺錢-花錢-存錢-打工。

富人(理財意識強烈):賺錢-花錢-省錢-存錢-投資。

我們來算筆賬。

看下理財意識強弱帶來的貧富差距有多大。

同樣月薪10000的人,採用窮人模式和富人模式。1年後看看分別有多少錢。

窮人模式(無存錢意識):賺10000,花10000,年終獎30000元。一年總資產:30000元。

中性(有存錢意識):賺10000,花8000,存2000,年終獎30000元。一年總資產:54000元。

富人模式(有存錢和投資意識):賺10000,花5000(會省錢只花一半),存2000,投3000(擅於理財月收益5%真的不難做到),年終獎30000元。

首先算下一年投資收益:本金3000,月複利5%,每月追加3000。

一年總資產:存2000*12+投資收益44751+年終獎30000=98751元。

具備富人思維的人,比同樣薪水不具備富人思維的人,多出了幾萬。

再算算5年後(假設薪資不變):

窮人:5年後總資產150000元。

中性:5年後總資產370000元。

富人:5年後存款12萬,投資收益見下圖:105.77萬,年終獎15萬。

總資產132.77萬。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同樣的薪水,5年後,富人思維要比窮人多出100多萬。

10年後的差距可能是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差距。以上還沒有算每年工資上漲。

結論: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複利有著巨大的威力。

所以,富人重視理財,用好每一分錢,生出更多的錢,持續複利,讓財富穩健增長。

可見,理財意識淡薄,導致了貧窮。

你也可以好好算下賬,之後你會認識到理財的重要性。

發生一些突發事件,就更需要理財了,比如可以買保險,來應對風險。

當你不斷積累自己的財富的時候,是有更大的能力來應對突發事件的。

沒錢的話當突發事件來了,都無力應對。

而堅持理財即使用光了,後面財富也很容易快速積累起來。

財富還可以傳承給下一代。

其實,理財,就是理生活!

看完了這些,你還會覺得理財沒必要嗎?


愛富足


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話是,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其實,我們經常對理財還是有些誤解的。很多人以為,只有投資才是理財。但其實,廣義上可以說你對錢如何去使用,都可以稱之為理財。


理財的目的,是希望我們能夠達到財務安全和財務自由,無論是個人還是家庭,在當前大家腰包逐步鼓起來的時候,都顯得十分必要。

題主所提到的突發事件,可能會用光理財的錢,沒錯,有這種可能。但是大家這麼多年來應該有所體會,尤其是比如說保險理財,以前大家都沒有保險意識,現在都買保險,而且有了意外,明顯的保險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這就是理財的效果和作用。

我們的日常開支,我們的固定投資,我們的消費行為,孩子的教育等等,都是需要通過合理的理財規劃來實現的。

切記,理財的目標就是財務安全和財務自由,這裡的財務自由,不是說一定有很多錢,而是通過理財規劃讓你用起自己的錢很合理方便!


郭一鳴


你哥哥說的對了一半。

人生確實有很多未知,比如未知的身體健康問題,未知的意外,這些事情一旦發生,就可能需要大筆的錢來應對。所以有一句話叫“一病回到解放前”。

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未知的風險,才需要我們更好地理財規劃。如果不提前規劃,那萬一真的遇到這些問題,難道要放棄治療,放棄生活嗎?

我們常規的理財觀念就是錢生錢,實現資金保值增值,常常忽略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保險。

如果沒有保險規劃,就很可能出現你哥哥說的,辛苦攢錢,但最後卻可能一下子就花掉幾十年的積蓄。

我的建議是,在原有的理財基礎上,再分出一部分資金來做好保險規劃。

保險首先應該加入社保,如果沒有單位,可以加入居民醫保。

有了社保後,可以再補充一份百萬醫療和意外險。聽你說話感覺年齡也不大,年輕人買保險的保費也很低。一份百萬醫療險和意外險一年也就幾百塊。

其次,可以規劃一份重疾險。重疾險保費相對貴點,建議保額30萬以上。如果暫時收入不支持,可以先少買點,以後再補充。

結婚生子之後,可以再規劃壽險。

按照你說的情況,你可以把保險理解為保護你已有資產的作用。提前花一些錢買保險,出了事需要花大錢的時候,就由保險公司幫你出錢,就能保住你的理財資金,不用擔心白存錢了。


老萌有個存錢罐


假如你在中年時得了一場大病,醫療費要50多萬,你可能會感謝之前買的重疾險,使得鉅額的醫療費有保險公司能來幫你分擔。

假如你的孩子高中畢業後想去國外留學,每年的學費要20多萬,那時你可能會感謝20歲開始做的強制儲蓄以及基金定投,20多年下來已經攢下了一大筆教育基金。

可能你也會感謝以前買的分紅險和交的養老保險,在退休後可以每月領到一筆“工資”。

有一點你哥哥每有說錯,未來可能會發生一些突然的事情用光理財的錢,但是你不理財,可能發生那些突然的事情時你沒有錢扛過去!理財的作用,就是延緩當下的消費,將資金留到未來,等到各種“不時之需”出現時不至於那麼窘迫。

理財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保障未來的生活過的更好

願不願意理財本質上是人生觀的反射,選擇理財的時候會把現在可以花掉的錢存起來,放到未來有需要的時候再用,是延遲享樂的一種表現。

有些人認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更先到來,要活在當下及時行樂,對於他們來說理財沒有太多意義。理財是苦了自己,好了別人。

有些人則認為明天會更好,現在苦一點是為了以後能更好一點,對於這些人來說,理財很重要,通過理財能讓更好的未來再上一個臺階。

是否選擇理財沒有對錯,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路而已。

理財很重要,理財也有風險,每個人都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理財很重要,做好理財也沒有那麼容易,因為理財遭受大量資金損失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在理財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金融筆記


最近一句話很火,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我們活著,肯定是看的大概率,而不是關注那個小概率的意外。理財對於大家來說很重要,因為實際利率很多人並不清楚。

從和平年代來看,經濟向上發展,通脹是主旋律。

寬鬆的利率以及貨幣政策不知不覺影響著人類的生活。以日本為例,上世界90年代金融泡沫發生後日本央行保持著長期低利率。那麼寬鬆貨幣政策是如何影響著大家的生活呢?今天我們看一下其他國家的案例,試圖闡述一下這個內在邏輯。

日本政府通過低利率在徵收隱性稅

世界上有一個至理名言,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一個寬鬆貨幣體系裡面,固定收入者以及儲蓄者最終買單的人。那麼政府如何操作手段可以做到即要拔鵝毛又要鵝不叫換呢?他的奧妙就是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低利率的存在,長期寬鬆的貨幣政策很巧妙的把日本財政赤字攤薄。長期的貨幣貶值有利於日本商品出口獲得大量外匯,而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又稀釋了國內的債務成本。所以日本在債務上有兩個特點,第一他是世界很多國家的債權人,第二他又是國內諸多國債的債務人。

超發貨幣對於日本政府來說百利而無一害,對於國民來說很簡單的感官就是儲蓄中的貨幣購買力不斷下降。再直白來說,就是你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貨幣購買力下降的過程,就是政府拔鵝毛的操作。這個隱性收入就是經濟學上面描述的鑄幣稅,因為時間較長所以鵝並不會感到痛苦。

通貨膨脹與貨幣利率的奧妙

說清楚通貨膨脹率是比較難的事情,比如官方報道的數據總覺得偏離不小。20年前在蘭州吃一碗拉麵是3塊錢,當下可能要15塊錢。如果大家試圖去在通貨膨脹數據上找答案可能驢頭和馬嘴的關係。這也就是很多人對官方數據很難有可信度的原因,但是我們有時候記憶是選擇性的,往往會加大某一個認識的判斷。客觀來看官方數字的判斷也是我們衡量數據的唯一標準。比如我們生活中的電子產品,20年前和當下就有了非常大的跌幅。這些都是通貨膨脹的參與者,我們會有選擇的去放大其他漲價類商品。

如何計算實際利率,經濟學裡面爭論非常多。普遍接受的是,通貨膨脹率與實際利率的差值。以美聯儲利率舉例,結束加息後的市場利率區間為0.225-0.25,美國的通貨膨脹率為0.2那麼實際利率為0.025,如果通貨膨脹率為0.3那麼實際利率就為負值。

隨著時間的推移,通貨膨脹會侵蝕儲蓄者的財富。以實際利率-0.02來算,這意味著36年的時間大家手中的財富會被稀釋一半。

長期的貨幣寬鬆會帶來什麼經濟現象

當下的貨幣體系是信用貨幣,脫胎於貴金屬貨幣。信用貨幣和貴金屬貨幣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可以無限制放大供給,這個過程就是貨幣放水的過程。毫無疑問,各國央行都在施行貨幣寬鬆。無論是擁有國際貨幣體系的美聯儲,還是製造強國的日本央行。在這場竟次活動中,每一個人都在競次,沒有一個可以稱謂為君子。

經濟學認為,當實際貨幣供給大於社會財富增長速度就會產生資產泡沫。泡沫的生成之日算起就是最終破裂的倒計時,比如美國的次貸危機爆發等等。這都是貨幣供給質變到量變的過程,人類的貪婪最終導致了更悽慘的悲劇。

理財的目的是地勘世界利率對於現金的侵蝕,而不是在和平年代的時候賺的錢被通脹偷走。以上是我的觀點,大家怎麼看呢?


牛牛牛說財經


理財對不對,和理財是否有必要,如何對待突發事件,題主提到三個問題。

首先,理財對不對。為何理財一度不招人待見?一是銀行推銷了太多理財產品,跟賣保險的一樣,讓人牴觸;二是很多人覺得我沒有錢,理什麼財?但是這都不應該成為不建立理財思維的藉口,因為賺錢是一次性行為,理財才能讓你的財富積累,增長,傳承。所以一定要儘早建立正確的財商觀念。不去理財,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或者家庭財務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賺多少,花多少,怎麼花,月月光,一年到頭財富沒有增加,沒錢投資自己,沒錢改善家人生活,沒錢投入抵禦風險,這是對自己對家庭不負責任的表現。所以不理財是不對的,因為你肩負對自己對家人的責任,糊里糊塗是無法負起責任的,因為這是能力的缺失。

其次理財是否必要,經過前一點的說明,理財是十分必要的,明確這一點以後,需要做的是去學習如何理財,建立理財目標,學習如何去實現目標。無論你的收入有多少,每個月定期定量投資一部分給自己,哪怕是100元也不嫌少,關鍵要建立理財的習慣,投資自己的習慣。儲蓄是第一步,記賬是第二步。記賬不是讓你斤斤計較,而是根據自己的收支瞭解消費情況,從而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財務目標,如何開源節流,實現目標。定期定投,時間+複利將會產生巨大的威力。複利不僅指投資產生的收益,也包括好習慣給你帶來的正向疊加影響。

投資品無所謂好壞,無論股票,基金,房產,都有其特點,有人賠有人賺,“七虧二平一賺”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如此。但是你問問有多少人是經過學習然後去投資的,你就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成為炮灰,他們對股票,房產一無所知,就直接衝進股市樓市,然後碰的頭破血流,這些人不應該成為你判斷哪種理財產品能夠給你帶來收益的依據。你要做的是找到真正的老師和前輩,不斷學習,成為“七虧二平一賺”中的“一”,實際上沒你想象的那麼難,從你意識到應該先學習再操作,已經打敗了市場上60%的投資者。

最後突發事件不知道指的是什麼,也許是疾病也許是意外,不管是哪一種,這是已經意識到風險的存在。有風險要考慮的是風險如何提前控制,風險來臨該如何應對,而不是消極抵抗。

理財包括資產保值增值,保值的一部分就是對於風險的防禦。很多人已經意識到購買保險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一旦出現重大疾病,突發事件等需要錢的時候束手無策。那麼到底要不要投保,你只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在風險來臨的時候,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應對,比如重大疾病,意外致殘之類的?我的回答是不能,那些有錢人,不管你有多少錢,一場疾病或者意外都有可能花光你所有積蓄讓你回到解放前,更何況大部分人只是沒有富二代官二代背景,沒有繼承大筆遺產的普通人呢?保險是普通人抵禦風險的工具,沒有保險意味著將自己暴露於風險之下,這是普通人珍視自己的表現,外界給你再多的自由,民主,尊重,你不能保護自己,珍視自己,一切都是枉然。所以題主哥哥認為出現突發事件將花光理財的錢,那麼解決辦法是理財,並配置相應的保險去抵禦風險,如何配置適合自己的保險需要去學習,基本的如醫療險,重大疾病險,意外險等,而不是不理財。

無知不可怕,傲慢才可怕。無知可以通過學習變成有知,傲慢則會阻擋你前進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