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的朋友,空調的生產成本是多少?

萬小勇50676376


分享一下我以前的工作經歷吧。

本人之前在給美的空調研發打下手。工作了四五年。空調如果不算研發成本。 一臺市場上售價5000的中央空調。製造成本應該不超過1500。人工材料。損耗。電費一些亂七八糟的。 這些都是不包含稅費。

但是一臺空調不是說買好原件就直接拼湊了。還有研發費用,運輸費用,認證費用,營銷,售後,交稅各種費用。

新款空調研發週期至少也得一年半到倆年,這期間要做很多實驗調試,我們實驗室一年電費都要五六百萬。當然不是隻研發一款機器。還包括定期抽檢,市場質量問題的返廠產品測試分析。各種各樣的檢測。研發期間物品損耗都不算。人工也不算,這些肯定也是不少錢。一個研發工程師至少20萬一年。

還有就是物流費用, 營銷。還要包括各級經銷商利潤。各種稅費。這些我雖然不瞭解。但肯定也是筆不小的費用。還有售後都是需要費用的。 所以規模越大的廠家利潤就越高。

看了一下美的2018的年報。中央空調毛利潤在30%多點。至於淨利潤自己去查吧




遇見你就笑lll


內外電機100-200.壓縮機300-800,幾斤鋁跟銅。裝上電路板套上個外殼。再配上幾十塊的3米銅管。這就是-臺空調成本。雜牌1.5p12-1300也賺錢。品牌貨27-2800。爆利呀


tsbbbb


有些人真的無語!

既要高質量產品,又要最低的價格;

一邊懟企業不搞研發投入,一邊又說“山寨”真香;

既想娶個“如花似玉”的老婆,又不想出那筆彩禮錢;

既要求是“處女之身”,卻不想自己卻是個沾花惹草的主!

如今這個年代,認真做產品、實幹的企業真的是太困難了,太委屈了,辛辛苦苦研發出來的產品,一夜之間就被山寨廠抄的一乾二淨!

就說這個奧克斯,不完全統計,從2016年到2018年,格力起訴奧克斯空調“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光勝訴就達12次之多,算上美的,奧克斯敗訴的官司更多了。

自己有多少鈔票,買多少價位的東西,產品那麼多,總有一款適合你的!

可惜有些人偏不,還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把你的成本價套出來,然後義正辭言的懟你,高價低配,沒有性價比。

笑著說國外的東西有多香,轉過頭就懟國內的產品沒技術,沒科技含量。沒有利潤,哪能研發創新,沒有創新進步,哪能趕超別人!天天坐在家裡,等政府補貼,救濟嗎?

這次的貿易戰爭,特朗普就點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政府補貼企業問題!希望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取消政府補貼!

哎!現在實幹企業難幹,還是捫頭撈錢真爽!

無腦的噴子,請繞道!來一個拉黑一個!


數碼你我他


這種問題很無聊。

一分價錢一分貨,供貨商三六九等,產品質量也有高有低。

就拿最重要的壓縮機來說,有國產的比如格力的凌達,

合資的gmcc 智瑞在 海立,

外資的日立 松下 三菱電機 三菱重工 谷輪 艾默生,

每個品牌也有每個價位,檔次的產品


A新銳


冰箱廠上過班,流水線三百多個崗位,每臺我們能有幾分錢,廠內加工費不足三十元,(廠附近有很多配套廠的喲),壓縮機最值錢三百元左右,空調真正成本只有一半左右,還有你看不見的成本,大廠生活費每天八千到一萬,後勤的,電費,招工的人都要開支的等等。


我是孩兒他爸724


現在的很多新技術新專利忽悠老百姓的,什麼實用專利其實就是大學裡工業設計的作業。格力這幾十年有沒有搞出個革命性的專利?為什麼不好好把最基礎的東西做好一點,一臺空調用個二三十年不壞。空調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就是製冷制熱,定時,風量等基本性能。現在不光是格力,絕大部分的企業都是搞名堂,有了故事有意味著能提價。


用戶1163548881471


有些東西貴它有貴的道理!總有一些不懂行情的吃瓜人以為空調就能吹出冷風就是好東西!便宜有便宜的做法!比如說將行業標準裡面用的變頻直流電機換成非直流非變頻普通交流電機、將變頻直流壓縮機換成普通的交流壓縮機、將電子膨脹閥換成毛細管、將蒸發器冷凝器雙排換單排,單排換半排、將空調裡面的相關銅管件用鋁管代替、等等...........裡面的貓膩可多了去了!總有些傻子還以為自己撿了大便宜![捂臉][捂臉][捂臉]


飛奔de和諧號


我就知道家用空調裡面壓縮機的起動電容一個15元,風扇的起動電容一個3⃣️塊錢,格力家用空調的控制主板芯片壞了,市場上賣一塊主板不用50塊錢,線路接對了,用起來沒毛病,可靠的,一臺家用空調真的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東西,給董婦人吹的格力空調像神一樣的


用戶1732224966844


一平百歲山礦泉水3元.1升汽油5.2含稅含利潤。沒人說貴,一平農夫天然礦泉水成本估計幾分錢。水的總成本不超2毛,誰賣給你


董軍成1


空調技術很成熟,買材料自己都能組裝一臺空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