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南非遺柳琴戲

魯南非遺柳琴戲

柳琴戲因用柳葉琴伴奏,也稱“柳琴書””,清末產生於山東省臨沂、棗莊一帶,1953年正式定名為柳琴戲。柳琴戲形成於清代中葉以後,主要分佈在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區。柳琴戲,是魯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鲁南非遗柳琴戏

柳琴戲的來源是以魯南民間小調“拉魂腔”為基礎,受當地柳子戲的影響發展起來的。柳琴戲曲調流暢活潑,節奏明快,並有多種花腔,謂之“拉魂腔”。 [1] 2006年5月20日,柳琴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63,保護單位為臨沂市柳琴戲傳承保護中心、棗莊市柳琴戲保護傳承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