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的年味儿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文化联古今。齐鲁故地山东乃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这里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浓郁的民情风俗。勤劳、质朴、善良、热情、豪放、好客的山东人,创新性地将齐鲁传统年节习俗、好客民风与时代风尚兼收并蓄,打造“好客山东贺年会”这一丰盛的节日飨宴,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到山东过大年,体验齐鲁大地特有的年味儿。

齐鲁大地的年味儿

■ 人们在泰山之巅岱顶观新年朝阳腾空而出。摄影/侯贺良


齐鲁大地的年味儿


每年,悠扬的新年钟声从曲阜孔庙大成殿、泰山岱顶、济南灵岩寺、汶上宝相寺等地传来,一声声祝福,绵长地回荡。至圣先师孔子灵光睿智润泽下的山东是中国著名的祈福之地:春节期间,看济南灵岩寺、聊城海会寺、济宁汶上宝相寺等各寺法会,祈求来年事事如意,更上一层楼;去曲阜孔庙、邹城孟庙、各地文庙祭拜,祈愿新年学业有成、蒸蒸日上;到烟台南山、临沂蒙山、潍坊青州云门山,祝愿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山东盛大的祈福活动,为家人祝福、为好友求福、为自己守望希福。

齐鲁大地的年味儿

■ 曲阜孔庙大成殿。以孔子为代表的孔氏家族历经2000多年,成为中国历史上传承最为久远的世家,其过年方式自古就有着严格的礼仪制度。摄影/薛尧


孔府过年品风俗


身着宋代服装的迎宾人员,在山东曲阜阙里宾舍门前分列两排,左手抱右手,两个拇指相对,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行义礼。客人迈过一尺高的门槛,鱼贯穿过仪门,踩着芝麻秸进入内宅……去年除夕,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家庭过年模式—孔府过年礼仪,在孔子的出生地曲阜“复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部分恢复孔府过年礼仪。与孔庙、孔林合称“三孔”的孔府是孔氏族人曾经居住的地方,被尊称为“天下第一家”,以孔子为代表的孔氏家族历经2000多年,成为中国历史上传承最为久远的贵族世家,其过年方式自古就有着严格的礼仪制度。


由于孔府是世界文化遗产,一般活动都在孔府旁的阙里宾舍举行,这里曾是孔府“喜房”的遗址。除迎宾、过门槛、踩祟外,曲阜还恢复了包括内宅请安、兰堂试讲、过年服饰、写春联、贴门神、剪纸窗花、挂天灯、放鞭炮、大祭天地、祭祖等共26项孔府传统过年仪式。这些仪式分别要在孔府的仪门、客房、贵宾室、休息厅以及大堂孔子像前、钟楼、门厅等场所举行。


作为中国传统家庭的典型代表,孔府过年礼仪无疑是中国春节文化的一个缩影,恢复这些礼仪展示了孔府的年俗;以孔府节庆为主题的体验式文化之旅让游客有机会感受儒学文明和中国礼仪,通过在“孔府过大年”,感受典型的中国年味,从而让略有些被淡化的春节年俗走进平常百姓中间,唤起大家对春节更为朴素悠远的憧憬。

齐鲁大地的年味儿

■ 孔府除夕请祖仪式。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家庭过年模式——孔府过年礼仪在孔子的出生地曲阜“复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部分恢复孔府过年礼仪。


齐鲁新春文化游


春节出游,是国人过节的新风尚。特别是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很多子女在孝敬老人方面逐渐改变原来的习惯,由以往的送衣送食改为送旅游。送父母外出旅游的人逐年增多,“孝心旅游”迅速升温。


在泰山之巅,看新年朝阳腾空而出;在中国海岸线的最东端——成山头,看阳光照耀临海碣石,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在“文化圣地”的山东中西部,拜圣人、登圣山,祈福迎祥过大年;在“黄金海岸”的海岛渔村,畅享地道的海上新年;在济南芙蓉街、青岛劈柴院、淄博周村古商城、枣庄台儿庄古城、潍坊青州古街、泰安老县衙古街等地,也都为旅客再现旧时新年景象,重拾悠远朴素的市井旧年味儿。

齐鲁大地的年味儿

■ 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济南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趵突泉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摄影/李超


山东历史悠久,民风淳厚,民间习俗与民间艺术世代传承,千姿百态。春节中不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影。巨野县的鲁西南鼓吹乐,荣成市的海洋渔号(荣成渔民号子),定陶县的柳子戏(马堤吹腔),章丘市的五音戏,滨州市的吕剧,汶上县的山东梆子,夏津县的山东大鼓,栖霞市的胶东大鼓,济南市的济南面塑,威海市的威海剪纸,荣成市的石岛渔家大鼓,滨州市的黄河号子,莱芜市莱城区的张氏吹打乐,烟台市福山区的福山擂鼓,济南市的千佛山庙会,莱西市的莱西秧歌,烟台市的胶东花饽饽习俗……可谓数不胜数。


山会、庙会人流如织,花灯、焰火瑰丽璀璨……

齐鲁大地的年味儿

■ 两名外国留学生在素有“天下第一村”的淄博周村体验中国传统民俗“骑毛驴”,快乐过春节。摄影/张红霞


走山东,吃鲁菜


作为我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东特色的孔府宴、山珍宴、海鲜宴等饮食文化颇有特点,鲁菜(山东菜)的形成和发展与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民风习俗有关。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山东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如胶州大白菜、章丘大葱、金乡大蒜、莱芜生姜都蜚声海内外。鲁菜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也是黄河流域烹饪文化的代表。


鲁菜可分为济南风味菜、胶东风味菜、孔府菜和其他地区风味菜,并以济南菜为典型,有煎炒烹炸、烧烩蒸扒、煮氽熏拌、溜炝酱腌等50多种烹饪方法。济南菜以清香、脆嫩、味厚而纯正著称,特别精于制汤,清浊分明,堪称一绝。胶东风味亦称福山风味,包括烟台、青岛等胶东沿海地方风味菜。该菜精于海味,善做海鲜,珍馔佳品,肴多海味,且少用佐料提味。此外,胶东菜在花色冷拼的拼制和花色热菜的烹制中,独具特色。孔府菜做工精细,烹调技法全面,尤以烧、炒、煨、炸、扒见长,而且制作过程复杂,以煨、炒、扒等技法烹制的菜肴,往往要经过三四道程序方能完成。“美食不如美器”,孔府历来十分讲究盛器,银、铜等名质餐具俱备。孔府菜的命名也极为讲究,寓意深远。

齐鲁大地的年味儿

■ 每年春节,胶东人都要做表达胶东人文化内涵、心理情感的花饽饽。摄影/牛国栋


山东有最精美的鲁菜馆、最长的街宴、最具标准化的鲁菜美食节、最大的“枣山”、最大的烙煎饼鏊子、最具规模的团圆宴、最大的餐桌、最长的香肠、最具情趣的“雪里红”糖球、人数最多且最具特色的火锅宴、单体最大且数量最多的胶东花饽饽、品种最多且个头最大的观赏南瓜、最富年味的胶东花饽饽、最具个性化的礼品葡萄酒、最大花糕……来山东,足可实现“过年走山东、吃遍齐鲁菜”的百味体验。

齐鲁大地的年味儿

■ 舞狮表演寄托民众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摄影/石礼海


烟台祭海仪式


除了盛大的祈福活动,靠海的山东大地在农历正月十三(当地人俗称的“海生日”)锣鼓齐鸣,鞭炮震天,秧歌劲舞,渔民欢腾。这就是山东烟台人的“祭海”仪式。绵延于海岸线的百余个村庄共同延续着一个传承了500多年的渔家特有民俗:向大海虔诚祭拜,祈求风调雨顺,人舟平安,鱼虾满仓,丰收而归。铿锵的锣鼓,粗犷奔放、风趣幽默的大秧歌“粉墨登场”,传达着渔民最美好的愿望,也为新春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几百年来,“祭海”早已不再是一种迷信的祭祀,而成为一种承载着浓郁渔家文化的特有民俗;祭海的形式、内容也由传统的祭神,而变为欢送渔民出海、预祝渔业丰收、敬畏海洋、感谢赐予、祈福平安的盛大节日。有人把它称为渔家的“狂欢节”。


“祭海”年年都有,当地人说,老一辈人一直流传。在当地文化部门申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份材料上,记载着这样一段“渊源”——“海生日”祭祀风俗起源于明朝,到了清朝雍正十三年裁卫设县后,烟台的渔业生产比较发达,海上运输也比较方便。那时,渔民出海捕鱼时常遭遇船毁人亡的海难事件。一种海里有龙王的传说便开始流传,并认为每年正月十三日是海龙王的生日。因此,渔民们为了祈求海龙王保佑人船平安,满载而归,每年正月十三这一天,家家拿着饽饽、猪头、鞭炮、纸香等祭品,到海边或龙王庙前祭祀,以求一帆风顺,年年有余。此风俗延续至今。

齐鲁大地的年味儿

■ 锣鼓齐鸣、鞭炮震天、秧歌劲舞、渔民欢腾,这就是山东人的祭海狂欢。摄影/高远


春节符号中国结


临沂市郯城县红花乡为“中国结艺之乡”,这里生产的“中国结”占全国“中国结”市场销量的60%左右。在“春晚”舞台、商场超市、宾馆酒店等大型公共空间都能看到中国结装饰,在城市、农村的百姓家庭中,中国结也是大家所喜爱的节日装饰和春节礼品。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近年来关注“中国结”在春节中的应用:中国的编结技艺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绳结即已摆脱实用的“羁绊”,把单独的结型和玉环、玉磺等组合成组佩来使用,视作祥瑞饰物,集装饰、寓意、比兴于一身;或者用于器皿的络纹装饰,以相对独立的审美姿态进入装饰领域。明清时期,绳结技艺发展到更高水平,在轿子、窗帘、彩灯、帐钩、折扇、腰带、发带、花篮、项坠、香袋、荷包、烟袋等诸多日常生活用品上,都能看到绳结装饰。

齐鲁大地的年味儿

■ 济南趵突泉迎春花灯会人来人往。山东元宵灯会还有泰安岱庙灯会、烟台山灯谜迎春会、淄博奎盛园民间艺术花灯节、东营黄河口元宵灯会等。摄影/侯贺良


一直以来,编结吉祥物也流传在祭祀、典礼和节庆空间中。今天,人们结合精神需求把“中国情结”加以放大并在春节得到很好的应用。特别是将中国结符号化、典型化,集中用于春节节庆,是近二十年的事情。典型化的“中国结”主要为大红色,间以中黄,以盘长结及菱形、圆形等对称构型为主,整体上蕴含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吉祥平安的寓意,而且在融入现代春节过程中,创新增添了“五谷丰登”、“吉祥有余”的题材;在春节期间广为运用,不仅作为实物装饰悬挂,而且应用在春联、年画、“福”字图案中,切合喜庆情结,成为重要的春节符号。


临沂市郯城县红花乡的农民在继承传统编结技艺的基础上,自发开展结艺生产,尤其面向春节等节庆市场不断创新,目前已由农耕社会用作传统服饰和器物配饰的盘扣、绦子等编结物件佩饰,转变为体现春节文化的节日挂饰以及包括家居饰品等几个门类在内的1000多个花色品种。面向春节市场的中国结产品有中国结挂历、喜庆结、福字中国结、鱼结(如“吉庆有余”、“年年有余”)、板结等,用于家居装饰、晚会现场及酒店商场等公共空间的装饰,服装等喜庆佩饰以及作为春节礼品等,满足民众追求喜庆祥和、吉祥富贵、年年有余的节日企盼。


布满春节装饰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是狂欢的盛会。蓬莱阁庙会、庙岛显应宫庙会、滨州丈八佛庙会等庙会人山人海,喜气洋洋。济南趵突泉迎春花灯会、泰安岱庙灯会、烟台山灯谜迎春会等灯会流光溢彩,令人眼花缭乱。到山东过大年,感受纯正的年味儿,回味浓浓的齐鲁情。

齐鲁大地的年味儿

■ 流光溢彩的济南趵突泉迎春花灯会。摄影/侯贺良


>>> End <<<


齐鲁大地的年味儿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2012年01期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文明》杂志淘宝店订阅:打开淘宝app,复制链接并搜索进入店铺,即刻订阅各期文明杂志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客服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