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宋代徐鉉奉宋太宗之旨編寫了

《圍棋義例》,其中總結了32個術語;這些術語有些現代還在使用著(但其中部分術語含義已變化),有些術語則已不再使用(下邊術語字體為灰色的)。

下邊按照《圍棋義例》中的術語,在《忘憂清樂集》(同為宋代的李逸民所撰寫)下卷死活題註解中找到一一對應的術語;然後嘗試用圖例的形式,與現代術語一一對應起來。

拋磚引玉,敬請指正。

格式

術語(摘自圍棋義例);

圖例(忘憂清樂集下卷死活題);

對應的現代術語(未必唯一)。


:歷也。沿邊而下子者曰立,恐彼子有往來相沖之患也。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六鷁退飛式;

同現代(以下僅寫作“同”):立。

此術語可能有部分情況非此含義(以下每個術語均有此句,下略)。

:行也。連子而下曰行,使有粘連不斷之緒也。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五車式;白3、黑4均為行;

相當於現代(以下僅寫作“相當於”):長。忘憂清樂集下卷死活題中的“長”,即使有爬、貼、頂、拐等含義,大部分也稱之為“行”。

:走也。隔一路而斜走曰飛,有似禽鳥斜飛之義也。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詐降式;

同:飛。

:籤也。兩路斜籤而下子曰尖,使有覷之之意也。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獨飛天鵝式;

同:尖。

:連也。彼欲以子斷之,我即以子連之,故曰粘。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五車式;

同:粘、接。

:間也。謂以子間之曰斡。(注:《圍棋義例》中為幹,《忘憂清樂集》中為

多音:wò握、guǎn管。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四皓出洞式;

相當於:挖。

:侵也。以我子斜侵彼子之路,而欲出之曰綽。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長生式;

相當於:扳。

:攔也。以彼子斜攔我子之頭,而反閉之曰約。

字面意思:敵斜攔我子時(例如“綽”就是一種“斜攔”),我擋住,即為“約”;又根據風姿綽約這個成語,猜測圍棋的“綽約”術語應有一定相關性。例如:一路扳粘收官,扳的一方叫作“綽”,扳擋的一方叫作“約”。

在忘憂清樂集下卷死活題中,“約”有四例: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三江式;

黑“約”(擋)了白P1的“綽”(扳)。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四皓出洞式;

上一步白O18的斷,勉強算“斜攔”吧,所以黑N18叫作“約”也有點意外。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四皓歸洞式;

上一步白T15的拐,勉強算“斜攔”(基於白S14的斜)我子。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七賢式;

這個真不知道如何“約”的。

從上面四圖可以看出,“約”的主要含義是“擋”;但與後邊提及的“捺”所表示的“擋”不同。

:隘也。兩子正相對而立者謂之關,有單關、雙關之名。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進賢式;

同:關、跳。有時“關”的含義為關(跳)形狀的罩。

:突也。直速子而入關謂之衝。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五車式;

同:衝。

:視也。有可斷而不斷,先以子視之曰覷。

按“可斷而不斷”的字面意思,現代點方之刺比較適合用“覷”。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高祖困滎陽式;

同:刺、覷。但《圍棋義例》中的“刺”,則非“覷”意;後邊會提及“刺”。

:提也。棋死而結局曰毅,既毅而隨手曰復毅,俗又謂之提。今集中但以提字音之,欲易曉也。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忘憂清樂集下卷死活中未見到用“毅”的地方,而用“提”。


題例:爛柯式;

同:提、拔(E12的白子)。

:札也,有若兩虎口相對者,夾而札之,使有復毅。

多音:zhā扎、zhá札。

忘憂清樂集下卷死活中僅二例: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機深式;

現代此著謂之“擠打”。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精義入神式;

現代此著謂之“斷打”。

相當於以自己的一子(上兩圖的Q18和白C4)作為根據,擠(扎)入對方虎形中;此二例在“劄”後,均產生了打吃,不知是否必須如此才能叫作“劄”。

另,它與後邊講的“刺”有點混淆。

:撞也。我彼之子同路,而直撞之之謂頂。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對面千里式;

同:頂。

:按也。以子按其頭曰捺,自上而按下也。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高祖解滎陽式;

相當於:擋(對方的衝,或一些其它形式的擋)。

:翹也。我彼之子皆相倚聯行,而我子居下,勢不能張,而欲先取其勢,則以我子斜出一路,而拂彼子之頭,若翹首之狀也。《經》曰:“寧輸數子,弗失一先。”正此意也。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幽玄式;

相當於:跨。

:閉也。閉之使不得出曰門,隔一路曰小小,一作行。門,二路曰大門。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雲起成霞閣;

同:門、枷。

:段也。段之而為二曰斷。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三將破關式;

同:斷。

:擊也。謂擊其節曰打,連打數子曰趕。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詐降式;

同:打、叫吃。

:破也。深入而破其眼曰點,旁通其子透點。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七賢式;

同:點。

:殺也。兩邊逐之,殺而不止曰徵。

圖略;同:徵。

:截也。謂以我子截住彼之頭緒,次著斷也使之急曰。

音:niè聶。

忘憂清樂集下卷死活中未見到用“嶭”的地方。

可能相當於:跨。但前邊那個“蹺”明顯也是跨。

:集也。凡棋有求全眼者,則反聚而點之,有聚三、聚四、花聚五、聚六之類。

忘憂清樂集下卷死活中未見到用“聚”的地方。

相當於:殺棋時做成聚形。

:奪也。先投子曰拋,後應子曰劫。乃有實東擊西,棄小圖大之功也。

圖略;應同:劫。

:逼也。以子促而逼之曰拶。

多音:zā匝、zǎn攢。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對面千里式;

應相當於:緊氣(但未打吃)。不過也有“拶”時即打吃的情況。

:投也。以我子投彼穴中,使其急救曰撲,所以促其著也。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三將破關式;

同:撲。

:束也。使其無眼曰勒,與劄刺之義小異耳。

多音:lè勒(馬)、lēi勒(住)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雲起成霞閣;

相當於:卡(眼)。

:刺也。連子而直入曰刺,若戈戟之傷物,此亦使之無全眼也。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幽玄式;

與現代的“刺”含義不同。相當於:“刺”入虎形,但未打吃。此例即為上述“亦使之無全眼也”。

再給幾個“宋刺”的例子,但均在“刺”時打吃;題例均為:三江式。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感覺這個“刺”,與前邊說的“劄”有點分不清。

:甲也。兩子夾一子曰實夾,兩子自夾曰虛夾。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題例:對面千里式;

同:夾。

:蟠也。兩棋隔絕而欲連之,沿邊而度子曰盤。

古今對照:宋代圍棋術語圖例

忘憂清樂集下卷死活中未見到用“盤”的地方,而用“過”。

題例:高祖解滎陽式;

同:渡;現在也有說盤渡、盤過的。

:慢也。棋家取其玲瓏透空,疏而不漏之謂也。

忘憂清樂集下卷死活中未見到用“松”的地方。

可能相當於:《凡遇要處總決》中寬攻的意思,攻擊宜松。

:和也。兩棋相圍而皆不死不活曰持。有兩棋皆無眼者,有兩棋各有劫者,有各一眼活者,有彼棋兩段各一眼,而我棋一段無眼間,其中而俱活者。蓋取其鷸蚌相持之義,故曰持。

忘憂清樂集下卷死活中未見到用“持”的地方。

相當於:雙活。


又,忘憂清樂集下卷死活題中有一些術語未在《圍棋義例》32術語中提及,例如:虛打、殺(與“打”略有不同)、出、做眼等,在此不再贅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