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提倡中西醫結合嗎?

看歷史和中醫養生


中西醫結合治病是符合國情的,應該提倡,而且要發揚光大。上次抗擊非典病,就採用中西醫結合辦法,用中藥預防,西藥急治,取得較好效果。在當今濫用抗生素,也難對付超級細菌,病毒的時代,各國科研工作者都在從天然的植物藥材中篩選出最佳的草藥,提純有效成份,來治療各種疾病。老祖宗給我們留下那麼多中醫藥書籍,我國在中藥的藥理研究應該更有優勢,期待能多出幾個象屠呦呦樣的醫學家,研發出更好的新藥,治病救人。


曉林晨光


中西醫結合是大趨勢,也是今後的發展方向!

我講個事例,信不信由各人判定。

有個同事患2型糖尿病17年。17年間都不去醫院,自已買藥控制,因為長年血糖在20以上,引發手腳麻木,下肢水腫,結果酮症酸中毒和腎病,被家人送去醫院治療。

醫院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住院一個月出院,又經過2個月的休養,血糖已恢復到正常值6.1,手腳麻木的併發症也消失了。

同事講,也許偶然,在住院半個月時,有天晚上醫生開了一種一次吃2粒的膠囊,結果當晚感覺下肢很暖和,就反饋給醫生,終於吃對藥了。後來結合其他中西醫治療,17年的糖尿病終於"煙消雲散"了!

還更奇的事發生:在醫院住院時請的護工,其父親下肢麻木,打電話告訴護工,想到醫院看病。護工就把那個膠囊藥名,發給其家人,到藥店買來給其父親吃。第二天其父親來電話,吃了一次後下肢麻木緩解了!

所以,吃對藥非常重要!

中西醫結合永遠是對的!


國豪村人1


答案是肯定的:應該提倡中西醫結合。

讀了《錢學森書信選》就可體會到:從人體科學的觀點,中醫有比西醫高明的地方,把幾千年的臨床經驗用陰陽五行的框架來整理成唯象學理論,把複雜的關係明朗化;又進一步補充,如“相生相剋”等,這也就是辯證法!中醫理論的“陰陽五行”“臟腑學說”“經絡學說”“六淫”“七情”,都強調了人體的整體觀以及人和環境,人和工作的整體觀;中醫的“證”是高層次整體性的,系統論是整體論與還原論(微觀原子論)的辯證統一;“經絡是中醫理論的基礎性的東西”,“十二經絡不能代表兩個系統,是一個功能系統”。系統的理論是現代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人體科學的觀點,中醫有許多比西醫高明的地方,將來的醫學一定是集中醫,西醫,各民族醫學於一爐的新醫學。

因此,應該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

西醫傳入中國後,在毛主席的倡導下,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到上世紀末,已從原來的《生物學模式》發展為《社會,心理,生物學模式》,就是中西醫結合的第一個成果;培養出大批中西醫結合的醫生,在臨床上,進行西醫診斷,中醫辯證施治,已取得一定成效,對許多病毒性感染疾病,慢性病,疑難雜證成效卓著。(詳細參閱《邊天羽論文集》)。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中山醫附一傳染科一位被確診為“血吸蟲幼蟲感染”的病人,高熱一個多月,西醫教授多次會診,但高熱一直不退。請中醫熊醫生會診,認為“久病必虛,宜用補。”採用“甘溫除大熱法”,服補中益氣湯三劑熱降,七劑而愈。令教授們信服。

我一生從事中西醫結合工作,退休後正在進行總結。已有幾篇發表在“微頭條”上,題目是:中西醫結合――《人體新醫學》,受到熱評。歡迎查閱,批評,雅正!

在社會主義新時代,應該提倡科學,提倡創新!在醫務界,應該提倡中西醫結合!

謝謝閱讀。



桂花芳香77105282


中醫傳承幾千年,

由於身傳留遺罕。

深入挖掘機己起,

中西結合深探研。

漢醫文化被倭用,

己經超前不一般。

如今禍言四醒起,

誰說儀器不可選。

標本堅治選優劣,

中西結合更樂觀。

四大發明曾笑談,

別把中庸當古玩。

科學怎能鎖中醫,

儀器可當參評選。

中藥西藥早聯用,

還有無知自扇臉。

科學醫學無國界,

還有庸人亂分派。






無名小草134387980


由於中醫和西醫的思維方式不同,所以中醫和西醫是以適宜並存分用。

有人說,中國應當確立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的醫療體制;讓中醫彌補西醫的不足,這叫中西醫互補。錯了!所謂中醫彌補西醫的不足,就是讓中醫解決西醫的治療反應;然而這種治療反應叫醫源性疾病,而且絕大部分醫院性疾病是無法逆轉的。

我們要提倡的是中西醫並存分用。什麼叫中西並存分用呢?就是防疫、診斷、手術、搶救找中醫,慢性病找中醫。

也就是說打預防針、診斷、複查、拔牙、生孩子、出車禍,慢性病的急症要去找西醫。

慢性病一般不會出現急診,只有中醫調養不到位才會發生;此時找西醫解決是非常必要的。換話說,中醫要承擔治療癌症、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肝炎、風溼病等的責任。


宮廷養生


應該提倡中西醫結合嗎?我說應該,比如我吧,要是說不好受,一陣上來就吐,就得先打針吃點藥,把病止住了,因為西藥來的快,在找中醫拿點中藥慢慢條,西醫制標不治本,中醫可以除根治療





紅木大明


應該!因為中醫和西醫是東西方兩門理論的醫學,都是診治人體疾病的,各有長短,應該中西醫結合,掌握兩門醫療技術,診治疾病嘛!比如口唇皰疹瘡瘍,中醫屬上火,用中藥牛黃解毒片治療;西醫屬核黃素缺乏症,用西藥維生素B2片治療,這樣中西醫藥結合用,療效更好嘛!


喝茶養生人


提倡中西醫結合肯定是必須的必要的。

其實說西醫,這個名稱不準確,應該叫現代醫學。在歐美國家都沒叫“西醫”!現代醫學,或者說是醫學,就是一門邊緣學科,只要是有利於研究人體科學的,有利於人體健康的都可以網羅進去,比如解剖學、生物學、生理學、化學、物理學、心理學等等,這也就是醫學生為什麼課程那麼繁重的原因。

中醫呢?其實就是傳統醫學,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有。在現代科學不發達的時候,人們在與大自然相處與鬥爭時必然會有病痛與損傷,自然也就有醫療的必要性,這樣就產生了各個民族的醫學,就是傳統醫學。我國不僅有中醫,還有藏醫苗醫等,猶太人吉普賽人等也有自己的傳統醫療行為,而且很多與“巫”有關,所以有自古巫醫不分的說法。

現代醫學既然能融合各門學科,當然更能接納各民族的傳統醫學。現代也有很多藥是從中醫中藥提煉發展而來,針灸也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用於臨床。

而中國的傳統醫學如中醫,我認為也包括藏醫苗醫更應融入現代醫學的洪流中,勇敢地接受一切現代科學,包括醫學!


大河向西


中西醫可以結合,我認為對於大多數慢性病和一些急性病採用中醫治療方法比較好,可以適當結合西醫的檢查結果。但中西醫的治療方法是不應該結合的。因為中西醫的治療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西醫是以果治果,任何疾病都是果,有果就有因,中醫是從因入手,因變果則變。例如高血壓,西醫治療是吃降壓藥讓血壓降下來,咋一聽有道理,但血壓為什麼升高是原發性高血壓還是繼發性高血壓這是治療關鍵。從中醫角度講肝是調節血壓的,肝分泌膽汁,與大腸存在臟腑別通關係,肝五行屬木,腎五行屬水,水生木,腎司二便。高血壓的病人與遺傳(原發性高血壓),飲食起居不規律,貪涼體寒,愛吃肥厚油膩造成經絡瘀堵,肝鬱肝火旺愛生氣造成氣滯血瘀,喝酒傷肝,長期菸酒,肥胖不運動造成脾失健運氣血虧,肝腎虧虛,肝火旺有關。當人體血壓升高了實際是一個自我保護,因為你的經絡瘀堵才會很自然的來升高你的血壓讓氣去推動血運行的。所以要把造成血壓升高的各種成因解除了,血壓自然正常了。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習慣,飲食起居規律,適當運動,忌各種生冷,少吃肥厚油膩,保持心情舒暢,配合針灸,中藥,刺絡進行調理。


健康是最大的財富


不應該結合,因為現行的執業醫師法都是按照西醫的制度來制約中醫的,如果中西醫結合,還是面臨著西醫制統中醫,永遠都跟中醫相對立,如果不加以保護傳承師承中醫的話,師承中醫將永遠不會翻身,到那時就沒有出路了。國家實施新中醫藥法,也不能紙上談兵,因為有些地方(遼寧省)不實施新中醫藥法,那等於沒實施一樣,還談什麼出路?沒辦法😣中國的有些地方就是太注重學歷與職稱了,也不管你給患者治癒多少疾病和為患者解除病痛。試問學歷與職稱都高的人,他們真的能給患者解除病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