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好!這份宅家抗“疫”消毒防護寶典

新型冠狀病毒來襲,個人防護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隨著近日廣州在確診病例家中防盜門把手上檢測出病毒核酸,居家消毒也成了人們關注的話題。如何做好居家日常預防性消毒?家居環境中清潔盲點有哪些?84消毒液怎麼用?……小編整理了一份宅家抗“疫”消毒防護寶典,一起行動起來↓↓

收好!这份宅家抗“疫”消毒防护宝典

●居家清潔消毒應該注意這些

一、勤通風

應加強通風換氣,建議頻次為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半小時,應將門窗同時打開,形成對流。

二、勤洗手

1.外出回家一定要洗手。

2.接觸可能被汙染的物品後必須洗手,或用手消毒劑消毒。

注意:每次洗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動水下衝洗,或直接使用免水洗手消毒凝膠。洗手要用正確的方法:“七步洗手法”,口訣:“內(手心)、外(手背)、夾(指間)、弓(指背)、大(大拇指)、立(指尖)、腕(手腕)”;要洗足夠長時間,至少20秒。

收好!这份宅家抗“疫”消毒防护宝典

三、換洗衣物

外出衣物經常換洗,必要時可以用沸水煮沸消毒,或使用84消毒劑等浸泡消毒。

四、物體表面清潔

日常宜採用溼式清潔為主,每日用清水擦拭物體表面1次,地面用溼拖把擦拭1—2次;家中有健康狀況不明人員來訪後可消毒,居家也可按每週1次消毒。

五、餐具消毒

把需要消毒的餐具放在一個專用的鍋裡煮沸15分鐘以上。

收好!这份宅家抗“疫”消毒防护宝典

六、口鼻分泌物處理

家人咳嗽、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掩住口鼻,用過的紙巾等垃圾要單獨放在一個垃圾袋,並及時處理,其家庭成員避免接觸。

●家居環境中不可忽視的清潔盲點

在日常家居環境中,手機、電話、鼠標鍵盤、電燈開關、水龍頭、門把手等,都是經常觸碰的地方,但衛生情況又經常被忽略,造成潛在的間接傳播風險,需要高度重視。

收好!这份宅家抗“疫”消毒防护宝典

手機:手機也得消毒。現在的觸屏式手機,只需要關機之後用消毒溼巾或者手消擦一遍就行。

地板:地板等表面可使用消毒液進行消毒。選擇消毒液時,要選擇背面有“消衛證字”許可證號的產品,消毒效果比較有保障。使用消毒液,按照產品說明書中對於不同物品消毒的配比說明進行配置即可。

水龍頭:有自動感應水龍頭的家庭不多,大部分人洗手都是打開水龍頭,洗完後又關上水龍頭。假如有手上有病毒,洗手後關水龍頭又會沾染上。

馬桶:上完廁所後,為了防止馬桶內的水噴濺出來,應該蓋上蓋子再按衝廁鍵。上廁所、沖廁所後要及時用洗手液和流動的水洗手。並且最好定時對馬桶蓋進行沖洗。

收好!这份宅家抗“疫”消毒防护宝典

▶有效:醫用酒精

注意:75% 濃度的效果最佳。

▶有效:含氯消毒劑

注意,不是名字裡含有「氯」字,就是含氯消毒劑。

在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漂白粉、含氯消毒粉或含氯泡騰片等都屬於含氯消毒劑。

「氯二甲酚」「對氯間二甲苯酚」雖然名字裡都有氯,但其實屬於酚類消毒液。

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看商品包裝和有效成分。

●84消毒液該怎麼用?

說到消毒,你會配置消毒液嗎?這可不是往水裡簡單倒一點84消毒液就行,用多了會灼傷皮膚,腐蝕衣物,用少了不起作用。

收好!这份宅家抗“疫”消毒防护宝典

一般來說,濃度為300—500毫克/升的消毒液就可以在家中使用。如果用礦泉水的瓶蓋來測量的話,每瓶蓋約為7毫升,將兩瓶蓋5%濃度的84消毒液,倒入裝有3瓶礦泉水(每瓶約590毫升)的容器中,就可以得到濃度為300—500毫克/升的消毒液。這個濃度的消毒液可以用來擦拭傢俱表面,消毒洗手間、廚房等容易滋生細菌、汙漬的角落,而且,配製好的消毒液,要當天配置,當天使用。

含氯消毒劑不能和潔廁靈同時使用,容易產生有毒氣體;也不推薦和酒精同時使用,消毒效果可能減弱甚至可能產生有毒氣體。

●加熱和紫外線消毒,哪個更靠譜?

對於耐熱物品,比如餐具、玩具、奶瓶等小物件,煮沸超過 30 分鐘或蒸汽蒸 5 分鐘就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

天然的紫外線是太陽光,但由於太陽的照射溫度不能達到 56 ℃ ,且日照紫外線的強度達不到紫外線燈的強度,所以曬太陽不能殺滅病毒。

收好!这份宅家抗“疫”消毒防护宝典

但曬曬被子、曬曬衣服還是推薦的,因為紫外線會讓病毒存活時間更短、更脆弱。

有人說了,紫外線燈可以嗎?

強度足夠的紫外線是可以殺滅病毒的,但操作時請注意安全,嚴格遵守產品說明書;開放紫外線燈時,人與寵物需迴避,以免眼睛和皮膚受傷;

紫外線消毒會存在死角,購買產品時可以選擇多燈管的產品,以減少死角。

紫外線照射時,也可能產生臭氧,因此事後需要適當通風,散去臭氧。

●新聞多一點:

疫情“心病”怎麼治?心病還需心藥醫

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成了全網熱議的話題,在鋪天蓋地疫情信息的“轟炸”下,有的人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失眠、抑鬱等心理問題,影響情緒,進而影響人的免疫力。

心理專家指出,抗擊疫情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疫情引發的社會情緒和公眾心理問題,也需要“對症下藥”,公眾至少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是科學認識,學習瞭解相關知識,緩解自己的過度焦慮和恐慌,並對信息獲取渠道進行篩選,通過準確可靠的信息來源瞭解疫情發展動態。

二是積極採取預防措施,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感染是對防控疫情做到的最大貢獻。

三是樂觀應對,坦然面對和承認真實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強迫自己否認存在的負面情緒,也不要太過於關注疫情信息,使自己過度焦慮。人們應使自己的焦慮水平保持在一個適中程度,不要輕易被他人的情緒和想法所感染,當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處於一個自我無法調節的消極狀態時,可以尋求外界專業的心理援助。

四是充實假期生活,多關注自己的情緒和心理變化,並把注意力轉向有意義的事件上。面對這個春節的超長假期,人們應該給假期每天的生活做一個計劃,合理安排好假期生活。

(編輯:鄭曉娟綜合自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天津日報、廣州日報、科技日報、中國青年報、中新網、央視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