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的烏魯木齊市民側記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郭軍鴿)提著淘好的米、洗好的黃蘿蔔、羊肉、洋蔥等,王明輝夫妻倆從家來到村委會,煮好抓飯、拌上兩個涼菜,趕抗疫“前線”的工作人員回來前又匆匆離去。

“就想著幫點忙,讓他們吃上一口熱乎飯。”52歲的王明輝是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東灣村村民,他說,“村裡的黨員幹部、村醫、民警奮戰在抗疫‘前線’,有時候都是吃碗泡麵了事。全民抗擊疫情,我也想出點力。”

面對疫情,一個普通人能做些什麼?連日來,在首府戰“疫”一線,有無數像王明輝這樣的普通人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以往過年,大廟村忙活一年的村裡人、回來的打工者,都會聚在村口,拉拉家常,說說新鮮事兒。但今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破了這些延續多年的傳統。

防控“卡口”,禁止串門聚會,時時體溫檢測,大喇叭不間斷……從大年三十開始,這個小村莊陡然緊張起來。除了沒有人群扎堆和往日的喧囂,就連進出村子的主要道路也有人值守。

“自我閉關,是避免自己和家人感染疫情,老百姓當然得支持!”村民馬俊的語氣絲毫不含糊。

在水磨溝區七紡片區沿河北社區,居民蒼麗萍每天都會準時“上崗”。她的工作就是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對排查信息進行登記,並宣傳相關防疫知識。

幾天前,在家休息的蒼麗萍看到社區招募志願者的信息,主動報了名。得知社區蔬菜直銷點延伸服務進小區,她又和父母商量,將自家閒置的商鋪免費拿出供蔬菜直銷點使用。

“和來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們共同戰‘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我很驕傲。”蒼麗萍說。

看到社區工作人員每天走家入戶宣傳,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為大家進行心理疏導,經開區(頭屯河區)火車西站片區東林街社區居民段麗華申請加入其中,承擔起為轄區居民採購配送生活必需品的工作。

“1+ 1>2,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形成合力,沒有過不去的坎!”段麗華說。

堅持每天對自家門店街道進行衛生掃除、消毒的商戶;變身“代購”“送菜員”“大喇叭”的志願者;自發組織起來宣傳防控知識的隊伍;退休不退崗的老村醫;為防疫“前線”的工作人員送去熱饢、蔬菜水果的陌生人……

越來越多普通人正在通過做力所能及的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添磚加瓦。

“社區幫忙買菜、倒垃圾,很貼心。我們自覺宅在家也是一份貢獻。”正在居家隔離的市民艾尼卡爾·阿斯卡爾說。

守望相助,眾志成城,一個個困難正在被克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