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炒股虧錢,為什麼很多人還要去炒?

華叔817


炒股確實是一個風險很大的事,一贏二平七虧損是一個必然,不管再怎麼努力,都會有大部分人是虧損的,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既然炒股虧損概率很高,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一定要去炒?

1、賭性十足:人都有賭性,賭可能會贏,不賭一定輸,因為看似沒有輸錢,但輸了機會。

2、理財意識:隨著人們的收入不斷增長,盈餘也越來越多,錢放著貶值很嚴重,所以為了不讓錢貶值,選擇炒股。

3、利益誘人:普通保本理財產品看似保本,但利潤也不會很大,對人沒有刺激作用,也就是誘惑不大。但股票不一樣,漲起來太兇猛,對人賺錢慾望的刺激是非常大的。

綜上,天檀認為股票應該做,也必須要做,但一定要用閒錢做!如果採取賭身家的方式,風險就不可控了!



喜歡嗎?記得關注點贊,留下腳印,常聊!


天檀


我是寶媽,說說之前的經驗吧,因為剛開始我炒股是賺錢的,嚐到甜頭了,看著自己買的股票數字變紅,心裡那一個痛快,不斷學習,看盤知識,信心大增,剛開始幾千小試牛刀,結果,吃到甜頭,加大投入,結果迎來斷涯試跌停,投進去資金越跌越不捨得出來,進這樣被深套了!我覺得越來越多人投股票,有那麼一段時間選個好股賺錢特快,比做實業一個月,一年都來的快,所以被糖衣炮彈給跳得找不著西東了,就一頭砸進去,卻不是一入股市深似海,再回頭已是空空如也😭😭😭


大額頭漂流記


因為都想投機,都想把套住的錢再解套,然後越套越多,因為都想掙傻瓜的錢,不相信自己其實是那個傻瓜。就像買彩票心理一樣,只因為看到或者聽到別人中了五百萬的消息,雖然明知道自己中獎幾率是那麼渺茫,但還是要試,還是要去買,因為自己不甘心,我已經被一隻股票套了有三五年了,我想說的是,股票啊,你可以沒事的時候玩玩,但不要想著要在股票行情裡賺錢,放5萬塊錢進去,比你打麻將要小得多,娛樂而已,切記。


一個80後的感慨


炒股是為了掙錢,這話不假。可是問題是你憑什麼在股市能掙到錢?股市是能掙到錢的地方,然而絕不是撿錢的地方。

炒股是需要有專業知識做儲備的,知識從哪裡來?需要學習,有書本上的,也有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所以在交易當中,階段性的盈虧都是正常的,最終要的是結果,結果就是你在股市中要賺到錢。

炒股的技能是需要磨練的,沒有人能夠生而知之,而只能學而知之,所以無論是你的理論知識還是操作技能,都需要努力學習和實踐。技能從哪裡來?就是從一次次的盈虧中總結出來了,可以說別無他法。這就好比是電燈的誕生一樣,曲曲折折,得經過千百次的實驗才能給人類帶來光明。

炒股最終是虧損的嗎?那錢都誰賺去了呢?股市肯定是有賺錢的,而且肯定有賺大錢的,這個你完全不必擔心,而且要有信心,但是得需要努力。成功取決於你的努力程度和天賦。最終的結果除了七分的努力外,還要看三分的造化。我的話說完了。你相信命運嗎?如果不相信就去努力改變,主席有句話是人定勝天,這是何等的豪氣!這種自信的態度是成功必不可少的。




交易與感悟


在股市裡面每一個股民最大的錯覺就是我能夠賺錢!現實是:大多數股民幾乎都是虧錢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人是有賭性基因的,尤其是男性,他們希望通過一定的投入,甘願冒一些風險,獲得巨大的回報。比如彩票:明知道中獎的概率很低。但是全國依然有那麼多人去購買股票。我們經常在電視看到誰買彩票中獎了,中了很多錢。但是我們身邊沒有這樣的人。

彩票也是反映了人性當中的一點賭性和投機的心理,這個可能跟人的進化的基因當中是有點關係的。

在原始社會的時候,母性可以通過去樹上摘果子獲得食物,而樹上的果子相對來說是比較穩定的:產量穩定、風險也比較低。缺點就是營養價值不太夠。所以女性是比較保守的,在投資方面能夠表現的更加透徹,像彩票、股票、期貨、外匯這一類投資者當中女性的比例是很低的。女性更加偏愛一些貨幣類的基金,投資回報低,但是風險也比較小。

而男性是要出去打獵的,去捕捉那一些兇猛的野獸,甚至要和獅子、老虎、熊去搏鬥。這種在野外和野獸搏鬥的過程風險非常大,受傷是常有的事情,更有可能會喪命。但是每個男性成年以後,都會跨出這一步去加入狩獵隊伍。因為狩獵帶來的回報很大,一旦你成功之後,你會獲得野牛或者羊,那麼整個部落就能夠獲得一頓非常大的肉類食物。可以給整個部落補充營養。

這是一種賭性,甘願冒風險的一種基因。到了現代社會當然是比較文明的,不用再冒這麼大的風險去和野獸做這種殊死搏鬥;在現在的文明社會生存最重要的是要你能夠賺錢,而我們最常見的賺錢方式就是工作,賺的錢比較穩定,但是收入並不高,無法超過社會的平均水平。

但是股市不一樣,股市是一個有可能會創造奇蹟,給你帶來超高回報的一個市場,況且還有那麼多的所謂股神的故事在激勵著這些股民,所以不斷有新的股民像遠古的狩獵場一樣的原始人類走進這個狩獵場,希望能夠獲得自己那一頭野牛。

從理性角度來講,我們都知道股市獲得盈利的概率是比較低的,尤其是在A股市場,因為波動性太大了。而絕大多數的人無法做到真正的理性和有效的管理自己。本來是抱著低買高賣的操作方法來賺錢的,最後的結果往往是高買低賣,你想在A股捕獲一頭“野牛”,但是往往成了別人口中的小兔子

筆者雖然是財經領域的作者,也經常會談到股市

,但是本身我自己是個業餘的散戶,有不少吃虧的經驗,在具體的投資股票方面,我是沒有什麼有效的經驗能夠持續盈利,我更多的是勸說人不要在股市裡面玩,能退出這個股市就退出股市。當然錢多的那種人不在這個範圍之內。還有那種極具交易天賦和投資天賦的人也不在這個範圍之內。我自己是一個普通人,所以我覺得對普通人來講的話,股市最好還少碰,如果一定要進來,多做一些準備工作。


壹號股權


提的問題有誤。

準確的說,股市是符合二八定律,八成散戶終究會虧損,一成保本,一成贏利。

那為什麼明知八成會虧,還要參與呢?我想原因不外乎以下有幾點:

1、財富效應

一成賺錢的人,放射出來的效應是非常巨大的,幾倍的回報效應,應一句話,可以誘導人犯罪,挺而走險。

2、盲目自信

一成賺錢的人,身邊這種人,並不出眾呀,智商情商都不如我,憑什麼他可以賺,我就不行?怎麼也得證明一下。

3、政策、媒介的影響和互聯網的高度普及

天天信息轟炸,遲早會影響到一個不炒股的正常良民,一個偶爾的切入點,就會去開個戶,去學習去嘗試。

4、人的劣根性

入市容易出市難,很多不自律的投資者,看到的只是個合法賭場,難逃賭欲的擺佈。自律的,股市的確是他們不錯的理財平臺,可與共和國分享經濟增長帶來的鉅額紅利,一成賺錢的人就在這部分人中產生。

5、擇業

總會有部分人會選擇金融,選擇職業股民或證券專業工作。這部分人有的是服務性工作,有的是自己交易。

6、入行門坎太低

這點我不用解釋大家都清楚,全世界只有中國股市入市門坎最低,除了印花稅和交易擁金,其它都是免費的,幾百元就可以入市交易一兩手玩玩,現在開戶更便利了,一個手機在家裡就可搞定。



華龍谷


炒股能賺錢,人們都是衝著賺錢才入市,便不是明知最後虧損還入市。

君不見,每次牛市開始時沒幾個人去證券公司開戶,都是在牛市中後期入市,越後期越多人,多到證券工作人員日夜加班,加點,人滿為患。

為什麼?

就是牛頭時沒幾個人賺錢,牛市中期賺錢人多,基本上人人賺,外圍的人看見別人賺錢,心動,眼紅,才急著開戶入市。

用股市術語講,叫賺錢效應。

早十幾年前,有人在證券門前賣報紙,讓他發現一個規律,沒人買報紙時他就買入股票,門前人越少越多買,到報紙不夠賣時就將股票逐漸賣出,開戶排隊時離場,賺到盆滿缽滿。

如果你細心點,每次牛市,證券股都升最早,跑贏大盤,就是人多開戶,交易,證券股票當年盈利肯定大增,買入等於賺錢。

我炒股多年,敢講沒有賺錢效應,永遠不會牛市。

無利不起早,永遠都準確。


真是頂瓜瓜


暴富心理誘導投資者不願意遠離這市場,貪婪是股市投資大忌,切記。

股市以其獨特的魅力使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對其產生一種長相戀的情結,市場上廣泛流行的“死了也不賣”即是許多投資者一種典型的“戀股”特徵。對股市的“戀”、對股票的“戀”、對行情漲跌的“戀”,是許多投資者共有的一種特徵,但“戀”過了頭就變成了“貪”。“貪婪”正是股市投資之大忌。 “貪”字變成“貧”。

  一、當上漲行情運行結束,轉為調整下跌階段之後,絕大多數持有股票的投資者仍會繼續留戀之前的上漲,不管大盤如何下跌,不管行情是否已經轉勢,大多數投資者的操作行為仍是持股待漲。

  二、對曾經賺過錢的股票有所眷戀,對其股價的漲跌過於關注,耗費了很多精力,並把該股目前股價與之前“賺錢時”的股價作比較,甚至把價格比較的結果作為買賣的依據。

  三、受思維意識的影響,對自己以前操作成功的經歷念念不忘,對自己之前操作失敗的經歷卻刻意迴避與淡化,從而對股市的認識和在具體操作上經常會“在同一個地方摔跤”。其實,股市中失敗的教訓比成功的經驗更為寶貴。

  四、容易受到看漲、看高心理的影響,對股票的高位價格具有極強的好感。

  五、對分析師給予的所謂的目標價往往“一見鍾情”。如果目標價是20元,即使上漲到了19.90元也“打死不拋”,因為還有0.10元的目標沒實現。須知,分析師們的目標價會隨時修正的。

  六、對過去的報表數據有著深厚的戀情,經常會出現“這隻股票業績這麼好,為什麼不上漲?為什麼還下跌”的情況。須知,報表數據總結的是過去,行情更重視的是還未披露的報表數據。

  七、對市場傳聞與小道消息有著濃厚的興趣。常識告訴我們,市場的信息永遠是不對稱的,當消息流傳到普通投資者層面上時,此消息要麼是已經滯後了,要麼是別有用心的,十有八九是虛假和無用的。

  八、對股票的頭部價格有著深刻的記憶,總想著已經到過的價格,後面還應該再看到這個價格甚至更高,但股票的實際表現往往是“過了這村沒那店”。

5種錯誤的炒股心態及對策

一、斤斤計較型:

  一支股的盈虧取決於操作正確與失誤,一般來說,做股想賺錢,首先第一步先要保本,第二步才能有賺錢的機會,所以買賣股票在價格掛單上起到重要任務,正因如此,所以很多投資者朋友就會很在乎掛單時的小小差價,斤斤計較一兩分錢,該買的時候,總想等再跌低兩分,由於掛低了兩分,結果無法成交,看好的股卻一路拉昇,有的甚至在短短十多分鐘就漲停了。而漲幅達到很高的個股,也獲利豐厚時,該獲利了結的時候,可有的投資者總想賣個好價錢,由於高持了一兩分錢,無法成交,結果原本可以賺錢的股卻一路下挫,一瀉千丈,有的甚至當天跌停,又是來回坐電梯。如果你的心態調整不好,你就會一直鬱悶,一直怨氣,一直後悔,心情欠佳,最終影響到下一次的操作!

  建議:既然看好的股,就要相信當初的研判,對看好的股有信心,做股不要斤斤計較一兩分錢,能進股市的,我想也不會是連兩分錢也付不起吧,我們賺錢不是隻賺兩分錢的,是更大一個差價,往往這樣就會因小失大的,大方點吧。再說了,如果你選的股是不好的,遇到突發事件令股票太跌的話,你就算是抵掛兩分,最終還不是一樣深套,深套了也不差兩分錢吧?買股要果斷,賣股要武斷,切勿憂柔寡斷!

  二、追求品牌型:

  有的投資者朋友總愛買好股,不是問朋友就是問親戚,總問有什麼好股介紹。這樣的朋友有點不理性,也有些天真,認為有好股票,就一定賺錢,那不見得每個人有好股票就一定賺錢的,許多朋友手中的股也曾經風光一時,也曾在漲幅榜上留名過,但為何後面不賺錢反被深套呢?那說明了有好股,不會操作的話同樣是賺不到錢的。的確,有好股,賺錢的機率得大些,賺錢的速度也快些,但那是股的本身存在的優勢罷了,不能單用好股衡量賺錢,那是極不理智的,重要的還是操作,買賣點把握很重要,其中“買賣”兩字裡面又包含許多專業和經驗。比如開車一樣,你會開駕駛的,再差的車你都能來去自如,但你不會駕駛的,給你法拉利開,你最終還是把車撞成一堆廢鐵,所以不要進入這個肓區。如果你的心態調整不好,你就會一直鬱悶,一直怨氣,一直後悔,心情欠佳,最終影響到下一次的操作!

  建議:選好股票的同時,更要把握好買賣點,嚴格遵守止損止盈的操盤紀健。沒有不賺錢的股票,只有不賺錢的操作!理性總結賺錢與虧損的原因!

  三、追求完美型:

  股市裡常有一些過於自信的投資者朋友,他們的買賣股票總會肓目的去設一個目標,而沒有任何有力的依據證明該股今後一定會走到目標價位。有的朋友總認為,這股沒有跌到設定的價位我就不買,結果一等就是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都沒有調到理想進場價位,白白浪費寶貴的黃金時間,還錯過了市場更多的賺錢機會。有的朋友持有好股時,總想漲到理想價位才賣出,結果並不能如願以償,最終因為過於自信和貪婪,結果不賺錢反深套,也種情況常有發生。其實買股誰能買到最低呢!賣股也不可能賣在最高的,你又不是神仙,股市又不是你家開的,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的。

  建議:去魚頭去魚尾,吃個魚身就可以了,只賺取中間安全那個波段就可以了,何必追求完美呢。不貪心是賺錢的唯一的笨方法,但也是最安全的!記住股市的天敵就是貪婪和恐懼!如果你的心態調整不好,你就會一直鬱悶,一直怨氣,一直後悔,心情欠佳,最終影響到下一次的操作! 四、藕斷絲連型: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調倉換股的經歷,有時真的是一買就跌,一賣就漲,有的股賣出以後,還上漲許多。有些朋友賣股後,一回頭看看,天呀,漲了那麼多,又開始後悔當初的決定了,總會哀聲嘆氣,總愛說早知不賣就好了,這樣做股的話真的容易老。其實世上是無法精確預知未來的,也沒有那麼多早知,要是有早知的話,我就會天天買漲停的股了;要是有早知的話,我可能也不做證券這行業了,我去做明星,世上沒有那麼多早知的,有了早知我們的人生就顯得沒有任何意義了,因為什麼事都讓你知道了,還有奮鬥,還有動力嗎?

  建議:市場每天都在變化,當某股不確定百分百要漲的時候,我們不要冒很大的風險去賭一支沒有底的股,就算漲了,那又怎樣,漲停的股天天那麼多,你能天天買到嗎?賣了就賣了,不要回頭多看了,如果真的漲了,你不妨總結一下當初選股的理由,如果你會釣魚,不會釣不到魚的,用同樣的方法去釣更大的魚吧。如果你的心態調整不好,你就會一直鬱悶,一直怨氣,一直後悔,心情欠佳,最終影響到下一次的操作!

  五、霸王條約型:

  有的的投資者在調倉換股過程中,最不希望看到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的現象,他換股後,總希望買入的股不跌,賣出的股不漲,這樣他(她)心裡才能平衡,反之,心裡就極為難受。有的投資者找別人給他分析股票的時候,希望別人的分析馬是立竿見影,建議賣的,就不能再漲,否則視其專業不行,不夠負責;建議買的,就不能要再跌,中間波動都不可以,否則視其專業不行,不夠朋友。不管是朋友分析也好,專業人士分析也罷,只要提出來的建議若不能對現,心裡就會責怪他,埋怨他,儘管表面不說出來,心裡也有著很大的意見,總會想,就知不聽他的就好了,還不如自已操作呢。其實這不能怨別人的,只是自己的心態不好罷了,與個股與他人無關。因為你本身缺乏理性,沒有認識到股市場存在的波動和變化,市場是沒有規律的,總是千變萬化的,不能機械化操作,也許你的朋友或專業人士分析股票時,是根據當時的基本面、政策面和技術面來分析,比如:今天分析(600XXX)認為不理想,但明天或後天(600XXX)的基本面發生了新的變化,也許是政策面的利好剌激,也許是有題材利好剌激,它當然會漲起來了。相反,今天分析(600XXX)認為不錯,但明天或後天(600XXX)的基本面發生了新的變化,也許是政策面的利空剌激,也許是上市公司基本面突然惡化利空的剌激,它當然會跌下去了,那麼原前的一切分析就失去了原有參考價值,你又不能再用前面的分析做投資決策了。另外,有時賣出的股可能還有10%的最後上漲空間,但回調的空間可能有30%,當風險大於收益的時候,你願意冒很大的風險去賭最後一點點收益嗎?安全是第一。如果你的心態調整不好,你就會一直鬱悶,一直怨氣,一直後悔,心情欠佳,最終影響到下一次的操作!

  建議:如果有這樣的朋友,請你更要理性分析,認真瞭解股市存在的波動與變化。你要知道,任何人給你參考,我想都是善意的,市場每天都有新的變化,不能機械化操作,要靈活操作,注意跟蹤和發現,策略應對新的變化。

  作者堅信股市裡從不缺乏賺錢的機會,只缺乏賺錢的本領,賺錢是靠方法,虧錢肯定也是有原因的。資本市場從來不同情弱者的,我們要有過硬的專業、豐富的經驗、準確的消息、嚴格的紀律、正確的理念外,最重要的就是良好的心態,心態的好與壞直接能影響你的思路,思路也能直接決定你的出路,所以說做股就是做心態,如果朋友們有以上的經歷的話,那一定要克服種種困難,調整好心態,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只要你不貪婪,不恐懼,那麼你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的後悔,如果這也後悔,那也後悔,豈不是天天在後悔中度過,這樣的活法是不是很累呢?


吃ru的熊貓


同樣是十年時間,比特幣漲了一萬倍,上證從2700點再到2700點;大家卻認為比特幣是騙局,股市裡哪怕現在虧了,大家還是認為有希望賺錢。其實這都是一個認知與人性中賭博的情緒使然。當然,大家有了認知,是否更應該去了解下怎麼做個成熟的投資者,做個偉大的投資者?

我們認為,優秀的投資者需要培養,更需要匹配!期望 鈺奇恆豐 2月18日

成功的投資者往往對自己的交易系統,自己的性格非常熟悉。懂得投資是順應天時地利人和時,並不只是看什麼好就買什麼,看什麼跌就覺得什麼不好,他們是心裡有稱,投資有規則,有自律,成功就自然而然了。但往往我們都認為他們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可能基於以下原因:

一、每個人所處的時代的環境不一樣。現在跟巴菲特那時候的投資環境是千差萬別。

二、每個人的性格是有差異的。

三、每個人的知識和能力是有差異的。

四、每個人的資源是有差異的。

那麼回到“偉大的投資者是可以培養的”, 假設這個話題是有待商榷的,因為偉大之所以偉大,就在於高不可攀。那我們降低標準:“優秀的投資者是可以培養的”。這個顯而易見,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比較優秀的投資者,他們都有共同的一些特徵是我們可以學習的。獨立思考、逆商較高、情緒穩定、自信、知識淵博等等就不一一例舉了。

但至少一點, “優秀的投資者是可以培養的”,我認為是可行的。那如何培養的。我認為培養的前置條件的:匹配。那如何做才是匹配的?

那我們得看一下需要匹配的是什麼,匹配的是不容易變化的,不容易成長的。 比如每階段的客觀環境和條件、人的性格特徵、品質。

鈺奇恆豐專注投資者教育,我們堅信“優秀的投資者是可以培養,更需要匹配”。讓我們拭目以待,“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快樂交易員


關於這個問題,有人笑稱,若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一身才華!還有人說,因為社會生存壓力大,所以逼良為娼,鋌而走險。當然這是說笑的,每個入市的股民都是具有理性思維的成年人,必然也有自己入市的理由。

知道有風險,但是人都是具有自視過高和過度樂觀的傾向,總覺得自己是最聰明和最幸運的那一個。古希臘最著名的演說家德摩斯梯尼說:“一個人想要什麼,就會相信什麼。”因為周圍有很多人炒股發大財了,因為聽了太多一夜暴富的例子,所以相信股市就是提款機,別人能做到的,自己憑什麼不能做到。

還有就是好奇心的驅使,可能很多人一開始都只會拿點閒散小資金玩玩練練手,看看股市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結果一入股市深似海,股市就是一個這麼神奇有魔力的地方,剛開始入市賺錢,然後哇,這來錢好快,然後開始沉迷,然後開始虧錢,虧幾次開始深灰意冷準備立場的時候,又來個神操作完美的高拋低吸,然後自己又覺得好像還是有點天賦的,於是又留了下來,真是好奇害死貓啊。

最後,人往往都是對自己有過高期望的,不願意輕易承認自己的平庸。往往在自己事業領域一般的人,或者日子過得普通的人都希望通過股市改變命運,因為這幾乎是一個沒有任何門檻的地方,但是股市的殘酷就在於它證明了,平庸的人在哪裡都是平庸的。大家往往想要的太多,努力地太少,所以往往沒能從別人的悲慘經歷中得到深刻的教訓,反而給別人提供了得到教訓的悲慘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