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在歐洲為什麼感覺那麼不老實,吵著要脫歐?

走南闖北283998051


英國投歐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你是怕中東難民。太多。對英國的經濟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二是英國,想從歐盟脫離出來。做自己想做的事。


鄂西小五哥


1、歐盟的目標不是共產主義,甚至都不是共同富裕。

歐盟是連橫對抗美國以及前蘇聯的一個政治工具。

在歐盟裡,首先是強調責任和義務,尤其是,為了當老大,法德兩國爭的死去活來,把個曾經的日不落冷落在一邊,弄的灰頭土臉。

在歐洲,英法德,有類似於亞洲中日韓的情形,大體上,三國的矛盾錯綜複雜,從來沒有協調一致過,或者二打一,或者各打各,熱門非凡。但是,亞洲的中日韓,總歸會平靜下來,因為三國的體量不同,隨著發展,日韓必然會被中國所輾軋,而英法德,感言勢均力敵,誰也不服誰,誰也沒辦法誰。

但是,歐盟裡有一些小弟,是日子不好過的,這就需要那些想當老大的人,自抱腰包,來補貼小弟。法國在這個過程中充當了排頭兵,收穫名譽,而英國掏錢,還得不到名聲,自然是感覺很不爽的事情。

2、歐盟,是以法德為軸心的。

他們打著歐盟的旗幟,在共同的名義下,構建著法德利益共同體,而英國,在歷史上從來就沒有與法德向好,因此,彆扭著,是自然的。

想當初,法德一定想弄一個歐元,已經讓英國人很不順眼,懂經濟的英國人搞不明白,沒有財政支持的貨幣,能活得久嗎?

本來是你們大家抱團,你們取暖,憑什麼讓我跟著做這個冤大頭?這大概就是英國國民的心態吧。

現在,在歐盟的懷抱裡,那些本來日子過不下去的國家,比如蠢豬幾國,就以不講理的方式,吃白食,自己製造的困境,卻由歐盟其他國家買單,這樣的沙比事情,英國紳士,怎麼可能願意呢?

3、英國政治制度的落後,選擇了悲劇性的結果

其實,事實並不完全向上面所說的那樣,至少在經濟安全上,歐盟對成員國構成了巨大的保護,在共同的利益下,他們可以與美國、中國和其他經濟體,以歐盟的名義,要更多的好處,這是顯而易見的好處。

只不過,把複雜的政治經濟問題,讓一幫根本就不懂國際政治和秩序的P民來投票,那麼結果可想而知。

只有不負責任的政治家,才會做出這樣不負責任的選項,但是這樣的選項,卻實實在在地把英國從歐盟裡分割出來。

我猜,很大程度上,英國是自己玩的太HIGH,得意忘形了,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結局,但是,英國人應該清楚:蛋糕掉在地上的時候,一定是果醬那一面朝向地毯的。

美國是慫恿英國脫歐的,中國也是樂觀其成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以孤單單的英國蕞爾小國,要想在與美國中國的討價還價中佔到便宜,恐怕是他們忘記了當初,他們是怎麼和美國一起忽悠瘸的蘇聯/俄羅斯吧。

4、脫歐的好處也是明顯的

外國人,在英國獲得了許多的工作機會。

而且,隨著許多地方的戰亂,這些戰亂大多是英國追隨美國乾的壞事,一批批的難民和合法、非法移民進入英倫三島,英國人損失了更多的工作機會。

這讓許多英國人憤憤不平。當脫歐成功後,更多的工作機會,會留給英國人,而且,英國和美國一樣,是老牌的帝國主義無賴國家,從來只管拆別人家的房,誰管別人住不住房?這一點,英國與歐洲人的政治正確,又形成了反差。

在脫歐的背景下,英國可以堂而皇之地繼續拆別人家的房了,而提供住房的,只能是其他歐洲國家,誰讓你們政治正確呢?

脫了也就脫了,其實,自己過自己的日子,本來就是很安逸的事情,更何況,還有一個美國在背後拉自己的表哥一把。

世界本來就應該是多極的,一個多極的世界,符合中國人民的理論,也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關注行學組,給你不一樣的觀點。


行學組


首先,因為英國人當初在加入歐盟的時候就起心不良,他們實際上是美國派到歐盟中的間諜。雖然歐盟為英國加入歐盟打開綠燈,並且做出了許多的讓步。但是,英國加入歐盟之後仍然是蹬鼻子上臉。因此,在英國加入歐盟之後,不斷的將歐盟內部的事務秘密的透露給美國。而且,在美國的秘密要求下,不斷的刁難歐盟內部的相關決議,甚至刁難歐盟中的主要領導國法國和德國,並且在歐盟舉行的多項議題上面,投否決票與反對票,導致許多非常好的決議流產。因此,遭到了歐盟的內部許多國家的反對,而與歐盟產生矛盾,與法德關係也漸行漸遠。


因為,美國非常清楚的知道,當初建立歐盟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用歐元與美元相抗衡,這是美國極其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美國才會支持英國加入歐盟,並且搗亂歐盟,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早日搗爛歐盟,讓美元沒有挑戰者,讓其霸權繼續在世界上橫行霸道的繼續維持下去。因此,背後卻是美國的陰謀。

表面上看起光鮮的英國,實際上一直都是美國的一個棋子而已,不管美國有著怎樣的陰謀,怎樣的計劃,怎樣的設計,英國都是美國的最主要的棋子。而美國將英國這顆棋子放在歐盟之中,就是希望能夠早日搗毀歐盟,讓歐盟早日解體,從而不能夠形成對美元的任何威脅,對美元的任何挑戰。試問:這樣的一個英國又怎麼可能老實的待在歐盟之中,與法國和德國緊密合作呢?



法國和德國早就已經發現了英國加入歐盟之後的圖謀不軌,另外再加上英國首相卡梅倫曾經在歐盟的會議上面與法國和德國發生爭執,並且聲稱:“一分錢都要掰扯清楚”。因此可以看得出,實際上,英國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故意刁難法國和德國的領導,刁難法國和德國在歐盟進行的決議之中的計劃了。而將其排除在外,也只是時間問題。


卡梅倫自己也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所以,他以公投的方式來決定英國是不是繼續留在歐盟?結果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從而選擇了辭職。因為他已經將英國從歐盟中帶了出來,自己也無法在歐盟有立足之地。同時,也無法面對英國內部責任追究和政治鬥爭。


英國作為美國的棋子,猶如孫悟空鑽入了牛魔王的肚子裡面,又怎麼可能老實呢?只要理解這些,那麼,對於英國的脫歐,以及在歐盟中的作亂,就有了一個全新而真正的認識。英國只是美國安插在歐盟中的一個局,法國和德國也只是親密合作,將英國這個毒瘤挑出去而已。


簡單的說,就是英國作為美國間諜的身份已經被暴露了,所以導致英國已經在歐盟之中待不下去了。如果說英國不選擇自己脫歐,難道要被歐盟開除出去嗎?為了自己的大英帝國面子,英國也只能夠提前做出決定,乾脆自己脫離歐盟,以防止被歐盟開除出去。如果是那樣,那麼,英國就更沒有任何的面子可言,英國將可能會失去更多。因此,才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自己以公投的方式主動脫離歐盟。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英國在歐洲算是一個另類。幾百年前英國就是世界頭號強國,其軍事實力讓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國飽受侵略和摧殘,著名的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就是以英國為首的掠奪行為。那種開過去幾艘軍艦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的行為被稱為大炮政策,在美國沒有崛起之前,英國也是美國的老大。在侵略別國和掠奪資源方面,英國可算是鼻祖。正因如此也推動了歐洲列強並以英國為首的工業革命和文明,致使其科學技術、製造和航海業快速提升,隨之而來的金融服務和管理及科學技術也快速發展。當英國的國旗插滿全世界的時候,曾被尊稱為日不落帝國。但近百年來,英國開始走向衰退,首先是美國的崛起,二戰以後,英國不得不從老大迅速脫變為美國的小跟班,在歐洲的影響力開始滑坡,但英國的自尊始終存在,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體系中英國始終扮演著一個攪局者的角色,而在歐盟,英國宣佈退出也是其自尊和自身利益優先的表現,這與美國有很大關係。



牧馬人1720


應邀回答。

歷史上英國是個“日不落”帝國,造成英國人在心底裡始終非常驕傲自大,它和美國關係好,把自己看得高過歐洲各國。一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越來越少,它本國經濟也開始式微了,它這種心態也隨著失落了,它不得不申請加入歐共體或稱歐盟,但心裡上始終和歐共體很彆扭。甚至還幻想做歐盟老大,當然它知道自己沒有德國法國的實力。當時法國的戴高樂就反對它加入,後來薩科齊對它也很反感。英國加入歐盟後,它許多做法還是遊離於歐盟之外的:英鎊還在獨立使用結算,歐盟各國人進入英國還得簽證,許多方面它和歐盟不合作,它特別反對歐盟的移民政策等等,其實它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早有脫離歐盟的想法基礎。

看上去是首相卡梅倫開了個打賭公投的玩笑,表面上偶然的,其實歷史證明這是必然的。有了這樣的機會,許多骨子裡就想脫歐的英國人就會天天吵著趕快脫,擔心不想脫歐的人會不讓脫歐成功。

今天吵吵嚷嚷了三年半終於成功脫歐了,其中蘇格蘭是幫了忙的。但是別急著高興英國人,在脫歐路途中,你們也有不少人在猶豫不決,甚至不願脫歐,以後能保證不再申請再入歐嗎?是否還要吵?

英國接下來的吵吵嚷嚷的事多了——蘇格蘭、愛爾蘭以及威爾士已經有鬧獨立的苗子了,好戲有的看啦!😃😃😃😃


翕張文章耕耘者


應該說,是一部分人想脫離歐盟。

既然是一部分人想脫離歐盟,那就有一部分人想加入歐盟。

歐洲人一開始提出一個很誘人的主張,就是強強聯合,把歐洲最好的國家捆綁在一起對抗美國,這就是歐洲共同聯合體,簡稱歐共體,也就是歐盟的前身。

歐共體確實起到很好的平衡作用,於是歐共體開始膨脹,把一些貧窮的歐洲國家也發展進來,這就是歐盟。

這些後發展進來的國家多數是東歐國家,發展他們進來是出於政治原因,但是要付出經濟代價,也就是發達的歐洲國家要拿出一部分資金給貧窮的歐盟國家,英國分攤的是百分之六。

分攤出去的錢最終沒有回到英國,而是去了德國法國,這樣英國人沒有在歐盟裡得到任何的好處,反而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要知道英國的國防預算也不過是百分之二。

出錢也就罷了,德法還不讓英國人說話,在歐盟裡英國人是沒有說話權利的,這是因為他沒有使用歐元,而是繼續使用英鎊,這讓英國非常非常的不爽。

不讓說話也就罷了,德法還一直公開嘲笑英國人,引發英國人公投脫離歐盟的導火索就是卡梅倫在歐盟會議上反覆被嘲笑,引起英國人極大的反彈,雖然卡梅倫忍了,但別人不忍,於是就開始公投,就出了英脫離歐盟的結果。

英國脫離歐盟,不是英國人想脫離,而是他們之間的勾心鬥角的結果。


觀上靈雲


因為現在的歐盟已經不能給英國帶來他們所需要的價值了,並且歐盟內部的捆綁式條約制約了英國的發展

  1. 歐盟成員國的貿易自由。這就是說只要是歐盟成員國國家之間的貿易必須優先考慮,假設英國能出口到中國賺更多的錢,但是根據歐盟條約,它必須先出口到德國賺少部分錢,這樣英國的優勢產業沒有帶足經濟體的發展。


  2. 人身行動自由。這就意味著歐盟成員國的難民英國要無條件接納,英國本來就是一個彈丸之地,但是因為其富饒的經濟體,吸引著大量的難民湧入,而根據歐盟條約,英國必須接納這些難民,這就嚴重影響到了英國的個人生活,加劇了犯罪等社會問題。

當初歐盟的創立是在冷戰存續期間,西歐國家在美國的援助下走出戰爭創傷,但已經無法恢復到戰前的國際地位。西歐國家為了自強,開始走向一體化的道路。

英國最初是不贊同這種聯合的,所以一開始英國並沒有加入。但隨著冷戰加劇,英國也慢慢感覺力不從心,而且,聯合後的歐洲大陸在經濟發展中顯示出了巨大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最終於1973年加入了歐共體。

顯然如今的英國已經不需要歐盟這個“累贅”自然也就要退出


歷史探究家


我認為,這和英國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傳統有關。英國和歐洲大陸隔著英吉利海峽,經濟發達且有獨立的工業體系,完全能自給自足。經濟上,英國遠超普通南歐國家,所以在歐盟裡總有種吃虧的感覺,交著很高的會費,卻不會有更多的發言權。歷史上,英國一直奉行光榮孤立政策,連車輛行駛方向都與歐洲大陸相反,度量衡也是獨特的英里、英畝。所以,英國想要脫離歐洲大陸有一定的民意基礎。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同意脫歐,尤其是英國老人,他們認同自己不僅是英國人,也是歐洲人。


有點兒厲害啦


脫歐主要是歐盟日子比以前難過了,前些年全球經濟都是蓬勃發展,現在都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歐盟就像一個大家族。英國是一大家子裡面掙錢比較多的,家裡有些人不上班也不掙錢,但是花錢照樣,比如希臘,有些人工作不好,只能低保,還的家裡接濟,比如意大利,天天幫扶窮親戚英國家裡女主生氣,要求分家,家裡男主感覺都是一個先人。再說家族裡麵人互相幫助是應該不願意分家,最後投票,沒想到女主竟然獲勝,最後分家成功


一包麻辣片


1827年在黨派之爭中,坎寧勝出當上了首相。雖然他的首相生涯只有100天,但他卻是影響英國曆史深遠的一個人物,尤其是外交政策方面。有歷史學家甚至認為,坎寧的首相生涯如果長一些,英國可能會是另外一副模樣。

坎寧認為,與歐洲關係不親不疏,不遠不近,最符合英國的利益。他對這一政策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光榮地置身事外”。坎寧以後的英國政治家們也認為,也基本認同坎寧的觀點,即歐洲大陸,不能一家獨大。

所以,歷史上,英國向來幫著老二老三打老大。比如,拿破崙要稱霸歐洲,英國就聯合其他國家打法國。普法戰爭後,德國取代了法國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並相繼與奧俄、奧意訂立三國同盟,英國也不得不與法國和俄國結盟。

坎寧的時代,英國要維持日不落帝國,已經捉襟見肘了,何況19世紀後期,歐洲列強此消彼漲,涉及殖民地的各種衝突和爭端,往往讓英國不能“光榮地置身事外”。在現實和利益面前,英國也不得不隨時作出調整。

英國對歐洲事務往往隔岸觀火。但當危急到英國自身的安全的時候,英國也會不惜代價投入戰爭。一戰前,英德關係,好過英法關係。二戰前,英國的綏靖政策更是舉世聞名。但最後,英國不得不捲入戰爭。

至於英國為什麼要脫歐,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已經回答過,這裡就不重複了。1955年,歐洲還沒有從大戰中恢復元氣。法國找到英國,希望結盟共度難關。法國甚至提議和英國合併成一個國家,尊伊麗莎白女王為國家元首,或者成為英聯邦國家之一。但無論哪種提案,都被英國拒絕。

於是法國回頭去找了西德、比利時、意大利、荷蘭等國,大家都有抱團取暖的想法,才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這便是歐盟的前身。英國雖然後來加入了歐盟,但中間也摩擦不斷。總之,英國脫歐,這不是第一次,只是這一次脫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