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代名瓷之首冠——祭紅釉

何為祭紅釉?

從明開始,景德鎮瓷工繼鈞紅之後,又創造了另一種高溫銅紅釉——祭紅,它妖而不豔,紅中微紫,色澤深沉而又安定,釉中無龜裂紋理,是顏色釉瓷中之珍品。

萬代名瓷之首冠——祭紅釉

清乾隆 祭紅單色釉天球瓶

明清以降,瓷器被廣泛應用到祭祀用器之中,祭紅因“如朝霞霽色”又稱“霽紅”。據《景德鎮陶錄》載:“今廠器做‘霽紅’,而陶俗皆做‘濟紅’。其實‘祭紅’為是。蓋宣窯造此,初為祭郊日壇用 也。”至乾隆時期,紅釉瓷器更以祭紅釉為大宗,佳品輩出。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民間有一傳說:有一燒瓷藝人,技藝超群,專為宮廷燒製御瓷。這位藝人僅有一女,名叫繼紅,天生麗質,父女相依為命以燒瓷為生。一次因皇宮要燒製御品佳瓷,御窯連燒數十窯也未成功,眼看日期已到,再不燒成御瓷的窯工全得被殺害,繼紅為救其父和眾窯工,便以自己鮮血做釉料燒製出一種稀世罕見的、色調安定肅穆的釉瓷,繼紅少女救了父親和眾窯工,自己卻因失血過多而亡,為紀念這位捨身救眾的女子,後人便將此瓷稱之為“祭紅”,改“繼”字為“祭”。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祭紅製作之難甚於其它顏色釉,傳統的製作方法可謂不惜工本,古代配方中不僅有珍珠、瑪瑙、玉石等還需摻入黃金,其配料之廣,價格之高讓後人驚歎,但即使樣,在採用同一配方時,只要溫度、氣氛、時間稍有差異,也常燒製不出好的成品,由於祭紅瓷歷來難燒,因此,它比其它名貴色釉瓷更為名貴。

明代永宣年間,景德鎮瓷工繼鈞紅之後,創造了祭紅。祭紅嬌而不豔,紅中透紫,色澤深沉而安定。古代皇室用這種紅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紅。因燒製難度極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價特高。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祭紅"是最難燒造的品種之一,自古以來,"祭紅"是最難燒造的品種之一,就連影片中的那個"祭紅"大花瓶,也是由於開拍前屢燒不成,才臨時改用另一件"郎窯紅"取而代之的。

今天燒造一件合格的"祭紅"瓷尚且這樣困難,更何況科學技術十分落後的古代了。傳說如此逼真而悲壯,充分說明了歷史上"祭紅"來之不易,據文獻記載:明代造鮮紅不成是事實。明朝初期雖然已試製成功"祭紅"而且宣德"祭紅"也不錯,但是到了正德、嘉靖、隆慶三代封建王朝"祭紅"頻於失傳,無法燒出。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祭紅是中國傳統陶瓷產品的佼佼者。是高溫顏色釉中的一顆明珠。其釉面特點是紅不刺目,鮮而不過,釉面不流,裂紋不出。它的別名繁多,"霽紅",有稱"雞紅"或"極紅",其實都是一個品種。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繼承和發揚是當今每一個陶瓷工作者的兩大課題,也是職責所在。”大漢窯“人勇於擔當投入大量資金,通過無數次的實驗,在艱難中摸索出祭紅的燒製方法,成功的燒製出一批祭紅瓷器。雖然成功了,但是在祭紅的研究中,”大漢窯“的員工們還在不斷嘗試和研究。並且希望祭紅的燒製不在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使祭紅產品能夠走入每一個平常百姓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