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有多少人能明白它的真正意思?

全村最靚的仔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沒有人能知道,因為要想明白“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就需要真正的理解《道德經》,要想真正的理解《道德經》,就需要真正的理解中國正統的由天文而人文的思想和文化。


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這樣的人屈指可數。

老子和莊子等先秦諸聖之外,估計就是飽讀詩書,道儒法三家集於一身而並行不悖的主席了吧。

而今天,能夠懂得“上善若水”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接下來,我們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上善若水”吧。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一詞,出自道家經典《道德經》的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在聖人看來,天道就像水一樣

在很多流俗的解讀中,這句話被髮散為:“好人就像水一樣溫柔。”這樣的理解,並不是本意。

《道德經》這本道家經典,從根本原理和具體實踐兩方面,反覆論述了聖王應該如何以天道治理天下,才能使天下得以長治久安,可以永續的生存,獲得自然和諧的發展。

在《道德經》中,“善”這個字出現過許多次,比如第二章中的“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第二十七章的“善行無轍跡…”;第四十九章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第六十二章的“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等等,但幾乎無一處是單純的指人倫意義上的那種善良,好人好事。

“上”,指的是“最高的”。

“善”,指聖人為天道。合於天道則為善,不合於天道則不善。

為什麼說天道,如同水一樣呢?

本章下一句給出了原因: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天道治天下,利萬物而不爭,水,同樣可以通利萬物,不與萬物相爭;天道所處,不物不形,不積不爭,正是常人所惡,水,同樣處下,不處上,亦人之所惡;因此,用水喻道,表達聖人不弊於物,不積不爭,所以才能上善若道。


平凡2850


很多人認為“上善若水”是這樣讀的:上善、若水。其實不然,正確的讀法是:上、善若水。“上善若水”這一詞出自於《道德經》。原文如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幼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全句的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停留在眾人討厭的低窪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正因為猶如水一樣與世無爭,所以才不會招惹怨恨。


“上善若水”一詞中的“善”,指的是做什麼事情要符合公道,品性接近於德,而非簡單的善良的意思。老子曾經說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是沒有情感的,視萬物如草扎的狗,任期自我發展,自我生滅。道的行事方式與善良、愛心、助人為樂這些詞是根本不沾邊的。天地不仁,聖人不仁,天地和聖人都靠不住,人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就是道。依道而行,所做之事才“符合道”。


大家尊崇道義和珍視德行修養還在於他們不去幹涉萬物生長而是順其自然的緣故。所以道生萬物,德養育萬物,陪伴萬物從出生到發育、到挺拔到衰老、到休養到死立。在這個過程中,道生出萬物卻不據為己有了,成就萬物卻不操縱把持,處於高位卻不任意主宰。這也只有水做到了。

水除了符合“道”和“德”,水之善還有其他幾個方面特徵,老子的原文是:

“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幼善時。”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居住之處是否良好,在於地。居住在地上,能穩得住腿腳,才是安穩;居住在空中容易動盪;居住在高峰,則有傾倒之危。一顆心,是否善良,在於是否淵博。


有些人的心,是狹隘的,因為他的心不是往四周擴散變得開闊,而是往中間收攏,越擠越小。相交之善,在於是否講誠信。有些人是不講誠信的,他們言行不一,表裡不一,讓人難以相信。中正之善,在於治。人們取水平線為準,以之為正,用來蓋房子,做傢俱,用來觀照自身。正是因為它的均平、中正的特性才讓人有準則可依。水總是會選擇恰當的時機來發動,時候不到,積蓄不滿,它就不會動作。它的行動,追隨地勢;它的盈虛,順應天時。這就是水之善。

怎樣才能做到“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讓我們做人要像水一樣。“上”的意思指的是最好的、最高的。做人要做到“上善若水”,第一點我們要做的就是擺正自己的位置。第二點就是要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水淨化萬物,也吞吐泥沙。“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說的就是我們要做一個心胸寬廣之人。不因周圍環境而抱怨,自生自滅,而是自己奮力掙扎,不因環境使自己受困,這也是心胸寬廣。


第三點就是要與人為善。有一句話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就是這麼個理兒。第四點就是要講誠信。中國人認為“信是萬事之本”,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誠實守信,這是做人的根本,做人如果沒有誠信,別人不會信任他,就會失去很多東西。


第五點就是人要有適應變化的能力。水可以在大海里波濤洶湧,也可以在小溪中緩緩徐行,更可以在水杯的方寸之地中靜若處子。所以人應該像水一樣有強大的適應能力,無論處在何種境地,都能安然處之,不慌不亂。


最後一點就是要學會把握好時機。“冬凝春水,涸溢不失節,善時也”。這句話是《道德經》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水在冬天凝固,在春天結冰,涸溢不失時節,能夠很好地把握時機。人應該向水學習,做任何事情都要審視奪度,把握好時機,順勢而為。


以上就是我對“上善若水”一詞的理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妙摘


水可凝冰,冰比水硬,

百折不撓,愈挫愈勇;

水可化氣,氣熱蒸騰,

聚氣生財,大象無形;

水向低流,持續做功,

水滴石穿,柔克其硬;

水變形態,任意因盛,

能屈能伸,隨變隨形;

水性雖寒,仁善不爭,

惠澤萬物,棄私而公;

水可聚散,有形無形,

順勢而為,成不爭功。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人善利人,故而不爭。

道德之精,詮釋人生!


田野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道德經》裡的“上善若水”該怎麼理解?

晨曦小荷可能有理解偏差,這裡就不避諱自己的淺陋來試著解答一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點不同的見解或者啟迪。萬望海涵。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這就提出了上善的核心:利萬物而不爭。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專門利人,淡泊名利。這是人生境界。是一種最高境界,達到水之本性,利它而不爭名利。上善對應著中善和下善。中善伐謀、下善伐力。無論你伐謀還是伐力都已經是動了心思,而非本性,而沒有達到無為而為的境界。水無孔不入,水不怕低陋,水不怕剛強,水潤物無聲。

若水,迴歸本性,雖然可能淹溺動物,但更多的是養育萬物。不因小惡而忘大善不為,也不因小善而忘大惡為之。為與不為,在於“道”心,道心一視同仁。恰如水,千萬滴水滴不分彼此。若己若人。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紅字“關注”我,謝謝!


晨曦小荷


: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老子:借水喻人。即做人應如水,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個品格最接近道。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隨高,你低我便隨低,決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靜我便隨靜,你動我便隨動。隨你動靜安然。

做人如水,你遇寒結冰,遇熱沸騰,隨你變化萬千。

能適應任何環境,能包容萬物,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老子說: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世人,做人應該像水一樣,有柔有剛。能大能小。能高能低。擁有廣大的胸襟和氣度。

古人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過客ABC123321


上善若水,這句話有許許多多朋友解釋了,有人引經據典,有人咬文嚼字,有人冥思苦想,有人腦洞大開!

我們要解的是這四個字中最重要的二個字:善和水!我們再從這二個主詞語中分字義先後去解,善是我們人性在社會發展歷史中逐步體會到的一種精神物質,而水是大自然千萬年甚至億萬年亙古不變的自然物質,二者相比毫無疑問後者“水”是上,善隨後,如此我們再來解“上善若水”就非常明瞭了!

一個人,你理解了善是什麼,知道了為什麼做人一定要從善,好比你的生命從此融化與水中,水無比之大,大海就是水,所以這裡“上善若水”的水之意義非常深遠!

一個行善積德的人,他的心底一定如同寬闊的海洋,一個“上善若水”的人是值得人們交往和尊敬的人!

惡人的心❤,小人的心❤,這些人類社會的異類,他們的靈魂中是無法去想象和體會“上善若水”這樣精闢的絕句,因為他們命中不具備這樣的修行!

中國文化真的博大精深啊!



大提琴心聲


“上善若水”最好的寓意是水利於萬物,但卻與世無爭,這是至善者的品行,或者說,如果一個人只講奉獻,不講索取,無論處於怎樣惡劣的環境,都能做到內心平靜,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同時發揮自身優勢,幫助他人,甚至忍辱負重,那麼這樣的人,便具有水的品質,是上善君子。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一書的第八章,原文如下:“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陳鼓應先生在他的《老子註譯及評介》一書中翻譯這段文字的意思為:“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居處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待人善於真誠相愛,說話善於遵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處事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掌握時機。只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怨咎。”

陳鼓應先生作為享譽世界的道家文化學者,舊學深厚,行文簡古,且表達十分優美。他還對老子這段文字闡述說,老子用水性比喻上德之人的人格,水的最顯著的特徵和作用,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之相爭。

老子認為最完善的人格應該具有“處眾人之所惡”的心態,別人不願意去的地方,他願意去,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他願意做,他能夠忍辱負重,有責任擔當,所謂“位卑未敢忘憂國”。他能盡其所有幫助人,盡其所能服務人,但不和別人爭名奪利,所謂“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是柔情萬種的聖物,他給人們奉獻自己的美麗,給萬物以全身心的傾注,但從不指望回報。水處事圓時圓,方是方,在大海中是大海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茶杯中是茶杯之形,隨物賦形,形態萬千。水是胸懷博大的聖物,至柔至善,當萬物需要他時,他傾其所有,而且從不見識低下,爭長論短,滋養萬物而坦蕩寬容,包容天下。

世人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相,而無法透視事物的內核,老子看事物不僅看錶象,而且要看實質,尤其是實用主義通常借用的一面,老子反其道,往往從實用的反面去揭示出蘊含其中的深刻道理。

與水德如出一轍,他得出:“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道理。委曲反而能保全,屈就反而能伸展,少取反而多得,貪多反而迷惑。正因為不同人爭,故天下沒有人與他爭;也正因為不同人爭,故天下沒人能與他爭。

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就是水的品性。世間最至聖的君子,其道德就如水一樣,只講奉獻,不講回報,只講饋贈,不講索取,不擇貴賤,隨遇而安,這樣的人,便能一輩子內心平靜,功德圓滿。


帝國的臉譜


我個人對“上善若水”的理解是這樣的:

一個人他不僅要心善如水,還要行善如水,更要跟水一般順勢而為。

  1. 首先心善如水,用水作比喻是因為水利萬物而不爭,有包容萬物,歸納一切的特性。心善如水,就是要我們像水一樣,學會寬容,學會接納,源源不斷的水象徵著無限的胸襟,無限的胸襟能夠忍受他人不能忍之事,接納他人無法接納之人。這裡的善不是狹義的善良,而是廣義的慈和善,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這種善能夠讓我們更好的為人處世,因為我們寬容,我們原諒,我們接受,我們忍耐,我們化一切事物跟著水流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最終它們被水滋潤著,化去了雜質,化去了負面東西,留下好的,向善的,正義正能量的精華。
  2. 其次行善如水,就是要我們做善事要像流水一樣,一旦出了源頭,就再也不回頭,就自然地一 直向前方流著。你看,江河湖泊流過的地方,哪裡不是草木豐茂,群野遍地,這些動物植享受著水的滋養,一代一代生息繁衍,這就是水的善,水的無私,水的利萬物。我們行善不是多麼高貴的事情,而是像潺潺溪水緩緩流過一樣再平常不過,像它永不回頭,行善到底。那麼行善究竟是為了什麼?一味地付出對別人好,不求回報這又是為何?其實不然,行善是我們的本性,利人就是利己,行善積德幫助他人的同時,我們的內心也獲得了滿足感,一種充盈的,欣慰的滿足感。幫助他人其實就是為自己鋪下了路,人都是相互的,我們行善如終,最有一日善也會回饋我們。
  3. 像水一般順勢而為,強調“不敢為天下先”,人生下來其實就是道的衍生,我們要遵從道,順道而為,道就是萬物運行的規律,是宇宙的準則,只有順著這個規律和準則,我們才能有所為。水是最接近道的物,因為它包容萬物,潤澤萬物,而不圖回報,無私無偏,這種特性跟道一脈相承。所以學習水的順勢而為,就是在學習道。水無常形,在任何情況下都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和形態,有路就走,匯成溪流江河,無路便聚集一處,是為湖泊,遇阻礙則繞道,便有了九曲十八彎的黃河,世界上所有的水共聚一堂,那便是汪洋大海。水遇熱就氣化成蒸汽升到空中,結為雲層;水遇冷就凝固成冰;裝瓶子就是瓶狀,放杯子就是杯狀,灑在地上,也是一灘。我們也要練就出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生活中會遇到千奇百怪的事情,形形色色的人,這時就要運用順勢而為,對待不同的人和事,要有不同的應對之策。順勢而為,便會事半功倍,若違背大勢,就什麼都辦不到,還會招惹更多的是非。

以上為本人一點淺薄之見,願能夠幫到你。


芬芳杜若


老子說: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說的就是女人的。

在老子看來,世間萬物,最值得推崇的就是水。水就是女子的化身。

水造福萬物,滋潤萬物,“到江送客棹,出嶽潤民田。”卻居低窪,不與萬物爭高紙。

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的滋養,生命才能繁衍。自古以來,人類就懂得擇水而居,沿河湖而居。水是最重要的營養物質,其雖低廉,對生命的重要性,卻遠遠超越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居首位。古代所說的人生四大喜事,乃“久早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可以想象,乾渴龜裂的土地,迎來酣暢淋漓的甘露,是多麼令人欣喜。然而這麼不可或缺的水,卻是最默默無聞,謙虛低調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無論江河,都奔騰不息,流向最低窪最卑微的地方。水又是最溫柔多情的。人們總把山與水相提並論,然而,山是剛硬的,鐵骨錚錚,水卻是柔弱的,柔若無骨。水隨山勢,蜿蜒盤旋,山是什麼形態,水就是什麼形態,不計險惡,無孔不入。水之對於山,遷就,妥協,無條件接受,不離不棄,隨遇而安。是可謂,世上最溫柔之物莫過於水矣!李白有詩云“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故鄉的水,不遠萬里,脈脈相送,是何等的深情。所以說,柔情似水似水柔情,人們把最溫柔的女子描寫為目送秋水,雙瞳剪水,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山水之間亦是眉目含情。水還是最清澈純潔的。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中說,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另外還有詩云: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楚水若清空,遙將碧海通;水心如鏡面,千里無纖毫。把水之清描寫得淋漓盡致。任何汙物,以水濯洗,都會變得清潔如新,水是最能包容的,潔靜了它物,不惜汙濁了自己。水亦是最平淡無味的,但卻比任何酸甜濃烈的飲料更有益健康,一日不可或缺。交友亦是如此。有句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真心的朋友往往沒有最濃的感情,也許你並不覺得離開他寸步難行,但他卻淡淡地陪伴你左右,淡淡地為你化解煩憂,淡淡地包容著你的過失,沒有所圖,也不圖所報,只是為你默默付出。一顆真心一片真情,就像一潭清水,至善至柔;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看似平靜,其實暗流湧動;看似很淺,其實很深;看似渾厚,其實清澈;看似冷冽,其實溫暖;看似很遠,卻又很近;看似無情,卻是深情;看似驚濤駭浪,卻又波瀾不驚。水又是最美的。水,看似柔若無骨,卻能變得氣勢滾滾,波湧浪疊,浩浩蕩蕩,波光鱗鱗;看似無色無味,卻能孕育出茫茫綠野,累累碩果,萬紫千紅;看似身處低下,卻能蒸騰九霄,為云為雨,為虹為霞,雲蒸霞蔚,氣象萬千。“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我們做人也應如此。在最惡劣、最困難的處境下,仍然不忘默默地為他人付出。不僅“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還能“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無論自己身處何境,對這個世界都充滿仁愛之心,愛身邊的每一個人,不求回報,不爭虛名,心中有情,便自一番良辰美景在心頭。




春之聲1953


不請自來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原文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指: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爭搶名利,不與世人有一般的見識,也不與他人爭一時的高低長短,應當做到至柔卻又有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在道家學說中,“上善若水”是一種高品性的思想,道家認為,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可以容納萬物。水可以滋養萬物,有養育眾生而不圖回報的品德,它可以讓萬物都得到它所帶來的利益,同樣也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與衝突,這就是道家在水中告訴世人的人生之道。


上善為最高的品行,在道家學說中“上善若水”也就是最高的品行就像水一樣。

水在物質世界中為避高趨下,也就是水會一直向下流動,這代表了水的謙遜的品質,人同樣如此,不要過於表現自己,也不要在人前隨意賣弄自己,一定要長留一顆謙遜的心,要謙虛的接受人們的讚賞和指責,不要自負,不一直以自我為中心。

水一直奔流入海,每一條小溪歸於河流,河流歸於江河,江河歸於大海,這代表著一種最求的精神,人們同樣如此,人生難免會陷入迷茫,但是我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目標,堅持自己的追求,就像水一樣,大海是誰的最終目的,水一直從小溪開始便有了追求,最終歸入大海,人們需要樹立理想,同時為了理想要不停息,不畏懼。


水為至柔,水的從來沒有規則,遇方則方,遇圓則圓,但是水仍舊可以變得波濤洶湧,這代表了水的剛柔並濟,也代表了水的能力,人生在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能力也絕不是一成不變的,能力一定要有剛柔並濟的變化,才可以體現出能力的價值。

水者,海納百川,這是一種吞吐天地的胸襟,代表了水大度的品質,水在時刻的告訴著人們一定要有大度的品行,遇事不與他人斤斤計較,用大度的胸懷開闊自己,用自己的心胸包容萬物。

水滴石穿,水水滴雖然弱小,但是長期的堅持也可以把堅硬的石頭穿透。這代表著水有毅力的精神,毅力是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直接影響這人們努力的結果,人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但是潛力的開發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堅強的毅力,人們如果有了堅強的毅力,那就可以發揮的出無窮的力量。


水可以灌溉植被,水是人們必要的生存資源,水可以滋潤萬物,水可以洗淨汙濁,這是一種奉獻的精神,人同樣也需要這種精神,奉獻是一種品質,予人玫瑰手有餘香,人們在奉獻中可以得到人格的昇華。同時不求回報的奉獻才是真正的奉獻,人們如果都有這種奉獻的精神,那麼世界或許真的會很美好。

謙遜,最求,能力,大度,毅力,奉獻,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水以然包括了人們所有好貴的品行,水看似非常平淡無奇,但是人們卻永遠無法真正的掌控住水帶給人們的啟示。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決不淹沒你的優點;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湧來, 決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動,我便隨行, 決不撇下你的孤單;

做人如水,你靜,我便長守, 決不打擾你的安寧;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 決不漠視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你熱,我便沸騰, 決不妨礙你的熱情。

上善若水,從善如流, 如水人生,隨緣而安。

更多文章請關注二胖品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