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何在科技方面如此強大,之前為什麼沒有感覺到?

低調有內涵的紳士


因為華為沒做手機之前的客戶不面對普通人而是通迅營運商!又不打廣告!大家知道時已是世界巨頭!


天眼看塵世


華為科技如此強大,之前國人無感,但美國西方己經感到華為給自己帶來的壓力,能讓美國政府動用國家和盟友力量來進行圍堵的私人企業,也許目前也只有華為企業一家,中興只是美國官方加點壓力就負出慘重的代價,而華為企業站在風口浪尖上能夠頂住來自四面八方的驚濤駭浪擊打,華為應該值得中國人敬佩。華為企業憑自己的力量在與美國西方列強抗爭,不妥協不退讓的民族精神讓世界刮目相看,華為企業不是魯莽的抵抗,而是他們在早時己經預感到美國會用卑鄙的手段來打壓華為企業,未雨綢繆在企業的的科技研發中投入了大量資金,擁有龐大的科技人才並開發出自己獨立的技術項目,做為一箇中國人,當中國企業遭遇外敵霸凌時,我們應該團結一致共同對外,而那些製造分裂的別有用心的非我族類,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



老虎208626539


在20年前,就是2000年左右,美國納斯達克有一家明星科技企業叫思科,市值一度超過5000億美元,比微軟和蘋果都厲害。但是,人們並不瞭解它。有人給出了一個巧妙的比喻:“如果說微軟是一座漂亮大廈,那麼思科就是躲在大廈後面燒鍋爐的”。在北方的冬天,沒有暖氣是過不下去的,燒鍋爐的太重要了,但誰又注意過他呢?思科是做路由器和交換機出身的,它直接和電信和移動打交道,普通用戶接觸不到,因此就沒有感覺。


華為也是一樣。華為以研發交換機起步,剛開始的20年都是和電信局做生意,雖然在通信圈名字越來越響亮,但是普通老百姓並沒有聽說過,他們只感覺到了上網越來越快,費用越來越低,這些都是華為中興們的功勞啊。直到,華為開始做手機,做筆記本電腦,直接面向終端用戶。直到美國開始打壓華為,新聞鋪天蓋地,中國普通老百姓才瞭解到,我們原來有一家這樣牛氣的高科技企業啊!


聊科技愛生活


個人開始關心華為略早,大約同步於5G的關注,2010以前只知道華為一些零散的信息:比如中國申請專利數量最多,比如全員持股員工收入頗豐,比如在4G時代歐洲通信行業巨大的份額。

之前個人將華為或者恆瑞這一類公司當做“房間裡的大象”,你看不到他,但他們一直存在。個人也喜歡稱他們的研發方式為“陣地式創新”,就好像古代大軍對壘,大國無戰法,雙方都需要有一定數量的兵力投入,然後互相平推,不講機巧。這就是我當年關注華為的原因,在通信領域華為投入研發基數高。當然,作為投資領域的關注者,我們很失望與華為不上市,使得投資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去關注中興通訊。

我們在企業中發現了一個現象,突破式的創新來自於中小企業,這源自於這一類企業數目龐大,而在已有的行業當中他們幹不過大象,所以他們尋求突破,又叫彎道超車。比如特斯拉的電動車繞過了BBA,喬布斯的手機繞過了諾基亞。但如果企業是一個行業的守擂者,那麼必須要在本行業進行穩定的研發投入。這個比例,有前途的公司大約會讓研發費用保持在總營收的10%-20%。這是一種國際打法,全球化的戰法,羅氏,英特爾,高通都是如此。而華為,由於其多年在歐洲等國際市場和巨頭對抗,其走的路徑也是這一條。

根據通訊行業10年更迭的慣例,2016年開始關注5G,華為5G的研發大約起於2009年,在5G技術上2016年一些小點如下:兩款面向高頻和低頻的5G測試樣機,空口技術SCMA、F-OFDM,不增站點提升3倍頻譜效率,聯合日本運營商成都外場試驗。以及中國通信業集體推進的Polar code。2018年以前6億美元的5G研發投資。直到Polar code作為EMBB場景的編碼方式之一。我們一度認為,華為的手機業務是旁支,因為華為真正厲害的向來就是通信設備行業。大部分專利囤積於此,所以,直到華為手機成為中國銷量第一以前,早期關注華為的人都集中在通信行業領域,有我們這種觀察者,也有通信行業的從業者。

普通中國人切入的角度並不相同,之所以華為如今被廣泛討論,是華為強勢的切入了消費者領域。其實一開始,個人覺得華為還是應該在通信設備領域:一方面是因為聚焦更符合我們的審美,另一方面手機行業很容易出現更迭。就好像手機替代傳呼機,而智能手機又替代傳統手機,如今手機迭代週期大約3年。而這個領域,打陣地式創新的企業適應力比較差。而如果一旦出現革命性的新產品,很容易出現當年諾基亞那樣的困境。

不過還好,華為的手機業務很不錯。雖然4G手機整體進入萎縮階段,但華為替代了大量三星的份額。這也帶來了一些煩惱。華為總是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個人喜歡華為,但很清楚,輿論之於華為,是把雙刃劍。

為什麼華為的強大之前沒有感覺到?因為大多數人有“可得性偏差”,這是心理學裡面的一個理論,我們總是看好我們關心的事情,比如投資者對於居家附近的企業,自己上班的公司總是更加樂觀,再比如自己很容易理解的產品比如手機。而對於5G通信,醫藥知識或者激光雷達技術,芯片技術的獲取,大多數人不容易接受,這是普遍的可得性偏差。所以大多數人更喜歡寬泛而感性的內容,知識分享平臺充斥了商業雞湯。

個人希望對於企業,能更多的用理工科的方式來討論,那就是技術。雖然個人對於技術精進很不足夠,但中國一直缺少技術探討,而多於感性和精神上面的探討。學術、科學、理性之於一個社會的,必然比你心情好不好重要的多。在現階段,大約我們要重新關注一下“德先生”和“賽先生”,如果你覺得中國現在進入了一個岔路口,如果你覺得,未來我們還是應該依靠理性的話。雖然是普通人,儘自己所能,對科普,多投入一點。這是個人一點粗淺的看法。


凱恩斯


華為讓大家最為熟悉的可能就是華為手機業務,但是華為業務範圍還很廣!

華為目前業務主要有三大方面,1、運營商業務;2、企業業務;3、消費者業務。

  1、運營商業務。華為已經是世界第一。今年上半年,愛立信完成營收1063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819億元;華為實現銷售收入2455億元人民幣超出愛立信三倍。在前輩愛立信面前,華為已經是高不可攀的巨人。

  2、企業業務。華為成為僅次於思科的世界第二。這塊業務在華為的版圖中,目前體量最小,但發展勢頭最猛

  3、消費者業務。華為成為世界第三。畢竟目前在全球市場份額上,第二是蘋果,第一是三星。

華為全球全年實現銷售收入,如下圖:

關鍵業務進展

推動無處不在的聯接:發佈業界首個基於3GPP標準的端到端全系列5G商 用產品與解決方案,面向萬物互聯,實現百萬級聯接應用。全面升級 意圖驅動的網絡解決方案。

使能無所不及的智能:發佈華為AI戰略與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包括全 球首個覆蓋全場景的華為昇騰(Ascend)系列芯片、 產品和雲服務。發佈ARM-based處理器華為鯤鵬,並針對ARM 原生應用、大數據、分佈式存儲等應用。

促進個性化體驗:基於在性能、攝影、人工智能、通信、設計等領域 的多項突破性創新,消費終端產品競爭力和產品體 驗大幅提升,智能手機份額穩居全球前三。全場景智慧生態進一步完善,終端雲服務生態愈加繁榮 :全球註冊開發者數量超 過56萬,華為與開發者共創美好應用服務生態。

打造數字平臺:打造智能、融合、開放、安全的端管雲協同數字平 臺,助力客戶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發佈業界領先的全棧雲解決方案,從芯片、硬件、 軟件、解決方案、行業生態等各個層面為企業數字 化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聚焦構築全棧的平臺能 力、端到端服務能力和全方位生態合作 ;


無名小鬥


首先,華為被普通大眾所熟知起源於2014年華為MATE7系列手機的巨大成功,彼時這個系列的手機第一次出現了斷貨的情況,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個時候的華為公司在他們眼中也只是做手機終端的公司而已,但對於華為已經在通信行業深更20餘年的事實,只有少部分通信行業從業人員才知道或瞭解。

在2002年被視為華為的冬天,那個時候華為的技術儲備還不算厚實,任老闆也有出售公司的打算,慶幸的是沒有達成實際交易。自此時起,華為大力投資於自主研發。

起於2008年的3G時代,也是華為在國內迅速擴張的開始,3G格局已佔絕對優勢,這個結果是多年技術累積而厚積薄發的終極體現。

進入4G時代,華為超越愛立信成為世界第一的通信設備供應商,華為在各通信領域的專利數量亦持續領先。但普通大眾對通信行業和華為還是不甚瞭解。

時至今日,A國的極限施壓才讓國人重新知道了華為、認識了華為或者瞭解了華為,我覺得30年艱苦發展的歷程在此時被公眾所瞭解也是一件好事情。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沒有十幾萬人的持續艱苦奮鬥就不會有華為今日的偉大成就,在這些成就面前,其他的謾罵、詆譭和不解都不值一提。


Mr鯰魚


華為為何在科技方面如此強大,之前為什麼沒有感覺到?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實現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

1、在通信領域,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而華為的產品直接或間接的普及到看全球1/3的人口。

2、在芯片領域,雖然目前也有幾家國產芯片品牌,例如麒麟,澎湃,以及比較火熱的崑崙芯片。但實際上這些品牌中最為出眾的依舊是華為的麒麟芯片,畢竟麒麟芯片起步較早,而且目前擁有很多成熟的技術,甚至現在的澎湃芯片下一代產品還沒有著落。麒麟芯片的研製也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財力,才有現在這樣的成就。

3、在5G領域,華為在5G領域擁有絕對領先的端到端5G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5G極簡站點、5G綜合承載、5G雲化核心網、5G極簡運維等,以及5G在芯片領域的研發等都是全球領先。可以說華為的端到端5G解決方案已領先市場一年多,已經贏得了客戶的選擇。在華為的支持下,多家歐洲運營商如沃達豐等宣佈5G商用。目前,華為的商業合作也處於領先,在全球簽訂了30多個5G商用合同,發貨了4萬多個5G基站站,持有2570多項5G專利,核心標準提案數3045,行業第一。

綜上所述,華為為何在科技方面如此強大,之前為什麼沒有感覺到?是因為在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裡接觸更多的是華為手機,很少關注研究華為的主營業務--通信等領域,最近,如果不是美國全面壓制華為,估計也依然很少人能真正看到華為的強大,所以很正常。


泰瑞聊科技


為什麼沒感覺到?我來告訴你。一些國人對國內公司還有很大的偏見,如中國公司研究出的東西,就覺得沒什麼,同樣的東西外國公司研究出來,就覺得非常了不起。

我現在想告訴你個秘密,就是中國可能是地球最強國,你可能覺得我是在開玩笑。那我給你說說。

咱就說芯片,如果大家都斷了光刻機,中美誰能生產出芯片,答案是中國,為什麼?因為中國能生產光刻機(雖然不是最先進,但也落後不了多少了),美國不能,就這麼簡單。這好像顛覆了大部分人得認知,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最終原因是,一些國人是拿西方整體跟中國個體(甚至拿外國整體跟中國個體比)比較的結果。而且某個國家就一個強項,中國這項是弱項,用這項比較完了之後,有些人馬上得出結論,中國不如這國,我也是服了。

那別人說了美國GDP全球第一,我想告訴你第二個秘密就是可能這是假的不能再假的事實,中國可能才是GDP全球第一的,而且應該是遠遠領先美國。有人會問了,你的根據是什麼,不會是世界銀行的購買力平價法吧?這個方法,我根本不信,我主要的是自己的判斷,我來說說,首先,中國鋼產量冠絕全球,發電量冠絕全球(比美日俄的總和還多),汽車產量第一,汽車銷量多年第一,(中國製造業早就全球第一了。)貿易全球第一。這如果這還不是GDP第一,也太說不過去了。第二,也是最重要一點,GDP應該跟貨幣發行量大體相當,才不會發生大的通貨膨脹,而美國貨幣發行量在那擺著呢,而且通貨膨脹控制的很好,這難道也是假的,呵呵,不錯,當然是假的,其實,美國GDP就是用美元強行把全球GDP強加一部分到自己頭上,為什麼,因為是國際貨幣,大部分美元都存在國外,如果這些美元迴流,美國能承受十分之一就不錯了,它是國際貨幣,發行量只要不超過全球GDP,就不會有大的通貨膨脹。


極品傻子鼻祖


這個問題要看問那些人了。如果問中國乃至世界通信和運營商範疇之內的人,那麼這就是個傻問題,因為至少二十年了,華為在通信的全球領域,從小有名氣到如雷貫耳是前十五年,最近這五年,華為早已是通信領域的全球老大。

不信,好奇的人可以去問問移動、聯通和電信運營商中跟設備稍微有點關係的人,他們看見華為多少年了,哪怕只是個縣城的運營商。在這個領域內,誰敢說華為沒有技術?這不是最近兩年爆發的,這是早已站在了時代的巔峰。

作為普通大眾,對IT的瞭解可能僅限於電腦、手機、上網等消費電子的有限層面。華為從幾乎是十五年前開始做手機,可以說一開始的確是一塌糊塗,真的很差。似乎從最近五年開始爆發了,但海思的成長、包括現在如藏寶庫一般一樣一樣搬出的B計劃,為什麼讓人信服?因為華為從一開始走的就是自研的道路,海思讓華為手機變得無比強大。這種強大在於無懼任何人掐脖子,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華為的黑科技不是一夜之間誕生的,99年初我有幸去這家企業在北京上地的研發中心去學習過一週,當時的華為北京研發中心已經是規模巨大、集聚數千研發工程師的龐然大物了。所以到今天,華為推出任何黑科技,我都不覺得奇怪。這家企業,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將研發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厚積薄發,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

祝賀華為,祝福華為。不會被捧殺也不會被打垮。勝不驕敗不餒,他們專注於自己,以互聯世界為己任。站在人類歷史長河的角度,華為是偉大的。


自在0113


我很同意大家的分析,但我還是不贊同把愛國和買華為綁在一起這個觀點,十年前可以這麼說,華為的手機還沒什麼競爭力,愛國也是一張增值的牌,但現在的華為手機、平板、電腦、音響。跟最高端的蘋果比較,可以說很多性能平分秋色,部分性能已經佔領高點。不瞞大家我之前是深度蘋果用戶,從4用到8,去年沒買iphoneX,而是今年初買的p30pro,6月出去演出身邊五個iphoneX,各種型號都有,說說感受,電池:因為出去演出,我們都是一早晨不停拍照,我耗電不到20%,蘋果的基本都是一半以上。信號:真的不用比,在內蒙沙漠的幾場,同樣一個運營商,蘋果電話都不通的,我的最起碼的都有3g。拍照夜拍就不用比了,白天:因為是演出,舞臺較遠,5倍以上就是秒殺,iphoneX照出來都是噪點。照合照,所有人清晰的情況下能背景虛化,iphoneX只能第一個人清晰,後面人都是虛的,搞半天只能不用人像模式[捂臉][捂臉],系統上iphone過度畫面舒服一些,生態好很多。真不知道除了這些,手機還能比什麼?我搞不懂為啥買華為要愛國,沒必要,喜歡買就是了,開始系統操作不適應,過兩天就好了。昨天發佈的平板,智慧屏,電腦,音響,你們看看發佈會比較一下就知道了,那個多場景協同,真的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