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依然以儲蓄為主,佔比高達88%,對此你怎麼看?

淡淡禪風


中國家庭的金融資產依然是以儲蓄為主,但是中國家庭的金融資產僅僅佔家庭總資產的23%。剩下的77%是房子。

在這23%的金融資產當中,88%是儲蓄。與此同時,我國居民存款達到70萬億,人均儲蓄接近5萬元。也高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3萬元的1.7倍。


不是已經買成了房子就是在買房子的路上。

把以上幾個數據結合在一起看,我們就會比較清楚,有一句話說得好,中國人的理財要麼是買成了房子,要麼就是還在攢錢買房子的路上。這些年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一路攀升,每當房地產成交量大的時候,中國的儲蓄率就會下降,而一旦國家宏觀調控房地產滯漲,那麼中國的儲蓄率就開始上升。這個規律非常的有意思。

代表中國現在大家最主要的需求,還是房子,無論是剛需還是投資。雖然說現在房地產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面,出現了一些結構性的低迷。但是問題在於並沒有其他能夠代替房地產的投資方式湧現出來。

所以一旦房價開始滯漲,一旦遇上國家宏觀調控,老百姓第1件事就是攢錢,因為沒有其他可以投資的,第二,把錢攢起來以後還可以買房子。


家庭保障需求

中國目前的家庭保障覆蓋的還不是很完善,包括養老以及醫療保障,國內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佔比只有38.8%,還有很大一部分人由於各種原因沒有交納養老保險,那麼這些人老了怎麼辦呢?

所以有相當一部分的人,他們是需要存錢來預備以後的家庭風險的。


銀行打破剛兌後努力吸收存款

剛才說到了我們國家沒有很多的投資品,恰好碰上銀行打破剛兌,結果卻是銀行推出了其他很多用於吸存的產品,比如大額存。尤其是中小銀行,他們要跟大的銀行來搶存款,這樣子才能夠在經濟總體低迷的環境下生存下去。而打破剛兌之後,老百姓的錢更多的會選擇大的銀行來儲蓄。中小銀行就面臨壓力,甚至大銀行之間也會爭搶存款。至少不能讓本行的存款流失到其他銀行去,所以銀行就設計了很多擦邊球的產品,用來吸收存款,比如結構化理財,大額存單等等。這樣子一來,正好房地產最近沒什麼搞頭,其他的理財產品有不行,所以銀行的存款就上升了。


金融見聞錄


最近,權威部門公佈數據,房地產佔中國居民家庭財富的77%,另有23%是屬於金融資產。而在這僅有的23%的金融資產中,家庭儲蓄卻佔到了88%。與此同時,我國居民存款達到70萬億,人均儲蓄接近5萬元。也高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3萬元的1.7倍。

對此,專家們指出中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佔比降不下來,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方面,勤儉持家,積穀防饑,乃是我們中國人的優良傳統,對於很多人來説存錢是對未來的一種保障。另一方面,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於是2.1%。很多老年人有錢不捨得花,還有存錢的好習慣。這也是中國人的儲蓄率遠超過西方國家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前些年中國儲蓄率是逐年下降的,從2012年的49.69%下降到2018年的44.91%。但最近一二年儲蓄率卻又有小幅度回升,這主要是什麼樣的原因呢?

首先,很多居民存錢是為了買房、買車。隨著現在房價越來越高,首付款的數額也越來越大,本來買套房首付只要幾十萬的,現在動輒也要上百萬。很多城市居民家庭把錢存在銀行裡,並不在意利息多少,而是想要在城市裡買房置業,湊夠首付款。當然,還有人存錢是以備不時之需或者突發事件需要用錢。

再者,國內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佔比只有38.8%,還有很大一部分人由於各種原因不願意交納養老保險,那麼這些人老了怎麼辦呢?要麼買份商業養老保險,要麼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但是更多的人,還是選擇趁自己年輕時多多儲蓄,等年齡大了的時候,再拿出來一點點使用。現在很多國人都害怕 “未富先老”的結果。

最後,國內的投資渠道不暢,導致儲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之前國內儲蓄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大量儲蓄資金為了追求高收益率,都去買了線上線下的各類理財產品,也有人買了銀行理財產品,結果線上線下理財產品不斷爆雷,導致血本無歸。同時,銀行理財產品也已打破剛性兌付。這讓很多投資者又想起了銀行存款的安全性。此時,銀行方面又恰好推出了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等創新型儲蓄品種。於是,大量資金又開始迴流銀行存款領域。

我國居民存款達到70萬億,人均儲蓄接近5萬,家庭儲蓄卻佔到了金融資產的88%。專家們驚呼,中國居民家庭儲蓄率又回升了。其實,這樣的儲蓄率的回升也是迫於無奈,由於線上線下理財產品都已經打破剛兌,投資高收益產品風險開始上升。一些厭惡投資風險的資金開始逐步迴流儲蓄市場,這就是導致我國儲蓄率開始逐步重新回升的根本原因。


不執著財經


我國居民儲蓄率的確很高,但是說佔比高達88%,這就有些言過其實了。

從2010年開始,我國居民的儲蓄率是逐年下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居民儲蓄率約為46%,最近兩年時間,不太可能上升到如此高的程度。

全球儲蓄靠前的5個國家分別是中國、瑞士、瑞典、墨西哥和德國,英國儲蓄最低。

為什麼儲蓄這麼高呢?

1、經濟增速放緩,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加。未來很長一段時間GDP將維持中低速增長,在科技沒有質的突破之前,居民才增長的速度跟不上CPI速度,迫使人們儲蓄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

2、退休養老壓力大,國家雖然年年在提高離退休人員養老金,但是提高的幅度有限,這也促使民眾儲蓄。

3、居民缺乏有效的、合理的投資渠道。目前居民投資的渠道主要集中在股市,房地產,債券等方面,沒有更多的選擇。而現有的投資渠道坑太多,套路太多,居民謹慎情緒下只有選擇銀行儲蓄。

4、居民消費潛力還需要進一步挖掘,需要進一步加強供給側改革。居民部門不是原因消費,而是當前的結構不適合居民的消費,換言之,企業家應該轉型升級。

5、居民儲蓄高,有利於我們整個社會的創新,只有足夠的儲蓄,人們才可能靜下心來進行創新和發明創造,當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後,質變也就水到渠成,大國也就順勢崛起。

總之,儲蓄高即是好事,也是壞事,主要視看問題的角度。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我國居民存款達到了70萬億,人均儲蓄接近5萬,高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3萬元的1.7倍。相比於美國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4萬美元,可是讓他們突然拿出4000美元可能都是困難。

我國的這種高儲蓄到底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傳統觀念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來的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切都是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存錢更是一種保障;

其二,我國的社會福利體系遠沒有西方發達國家完善,而且他們大多數市民都參與社會保險。美國的養老金基金是世界上最大的基金,規模達到了GDP的120%。也就是接近24萬億美元的養老金儲備。可是我國多年來一直是養老金空缺,跟西方國家的平均值相比也至少空缺了10萬億美元以上。採用現收現付制使得結餘還不到2、3萬億,只夠一二年的養老金支付。也就是需要存錢防老,這也是銀行儲蓄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是抓住儲蓄不放。

其三,我國投資渠道太過狹窄,除了投資房地產,要不就是股票,產業投資的成功率太低。而股票又是成為了割韭菜,房地產很多家庭都已有了居住房產。而且幾萬元、十幾萬也只能是杯水車薪。也只能放在基金和存入銀行,甚至連基金也是風險不小。

按照我國股票市值50萬億,其中個人投資估計只有30%不到,個人的市值在10多萬億。相比於70萬億的存款,還真的只有20%不到在股票金融市場,而大部分都是在銀行和銀行基金裡。


鞅論財經


截至19年6月末,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達187.57萬億元,存款總量大。其中,住戶存款達78.42萬億元,這與我國居民儲蓄率高有很大關係;非金融企業存款達58.08萬億。

為什麼我們的儲蓄率如此之高,而且還居高不下?

一方面儲蓄是國人的傳統,很多人之所以存錢,也是因為覺著只有存錢才是最大的保障;

另一方面,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1%。很多老年人有錢不捨得花而且也花不完,他們還有存錢的好習慣。這也是國人的儲蓄率遠超過西方國家的主要原因。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太難了!總在為未來焦慮,總是希望在現在攢夠未來的錢。

實際上,家裡是有儲蓄的,但同時國人現在存款沒那麼多,因為這幾年儲蓄存款是在走低的。所以,我們儲蓄還是佔比較高,但大家存的錢實際上越來越少了。

這又是為什麼?即便儲蓄率佔比較高,但是我們很多人存款並不多,原因主要在於消費支出過大。

首先,房貸、車貸掏空積蓄。我們的房價在過去的20年裡一直在瘋長,2016年下半年,我國樓市的價格直接翻了一倍。其實很多人已經買不起房子了,但無論是父母為了孩子結婚,還是孩子為了自己有個居所,即使掏空6個錢袋子也要買下一套房。雖然現在國家房價調控力度空前,但大多數人買房仍然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賺錢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還談何攢錢?當然,但除了房貸之外,還有車貸這個“大擔子”。


其次,大量消費透支“存款”。2018年第一季度,我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經達到711.48億元。而在2010年,這一數字僅為76.89億元,相當於8年翻了8倍! 當下,我們身邊隨處可見信用卡消費、某唄消費,這確實給大家提供了便利,但都是提前消費。也不是說這樣不好,但很多其實都並非剛需。

而除了正常的提前消費之外,很多的消費貸更是讓國人背上了新的負擔……如此,還怎麼存錢?


郭一鳴


高儲蓄率是一個很好的事情啊!這樣的高儲蓄率才是我們經濟穩健發展的基礎,這樣的高儲蓄率也才能夠讓我們整體擁有更高的抗風險能力,而居民的抗風險能力也很強。

1

高儲蓄率是我們經濟穩健發展的基礎

我們的高儲蓄率是我們經濟穩健發展的基礎。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依然以儲蓄為主,佔比高達88%,這樣的高儲蓄率可以說是我們經濟穩健發展的基礎。

現在我們的高儲蓄率之下,居民在銀行存款很多。這樣的話,銀行就能夠有充足的儲蓄資金去放出貸款,這樣好多實體企業在經營中就能夠在銀行進行貸款,實體企業通過貸款就能夠更好的發展自己的產業。這樣以來,銀行貸款就能夠很好的支撐我們國家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

因此,高儲蓄率可以說是我們經濟穩健發展的一個基礎。

2

居民抗風險能力較強

高儲蓄率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抗風險能力較強。根據2018年的人民銀行數據,我國存款餘額總共是72.44萬億元,人均存款是5.17萬元。而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人均支出是19853元。

也就是說,我們的個人存款5.17萬元,按照2018人均消費支出19853來算,平均個人存款能夠花2.6年才能夠花完。

也就是說,我們的居民抗風險能力是非常強的,平均來說,如果失去工作的話,大概2.6年才能夠把存款花完。

因此,總體上來說,我們的居民抗風險能力是很強的。

3

這樣的模式很好

這樣的高儲蓄率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是很好的,很穩定的。在高儲蓄率的情況下,銀行能夠獲得充足的存款進行貸款,企業貸款以後能夠發展的更好,而企業發展好了,經濟發展好了,居民的工資也會上漲,然後就會存更多的錢,這樣我們的經濟就能夠更好的發展了。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太正常了。這個數據應該不包括房產投資,如果將自有住房或投資住房都算入之內,那麼比例將大幅下降。為什麼德先生專門講房產呢?因為後面還會將他提及。

這個88%的定義是:在居民可以投資的金融性資產中,例如互聯網理財、股票、基金,理財產品,銀行存款等等,發現銀行存款類產品佔比最高,可以達到88%。其實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主要原因就是被各類投資品種出事或者暴雷給嚇的,除了銀行存款外,其他品種都不敢過多的參與:

1.在可供理財的居民家庭中,這兩年出事的互聯網理財平臺就已經有了幾百萬戶。損失的資產上萬億吧。

2.證券市場在2019年開始才有了一些好轉的跡象,在之前參與,那簡直就是走上了不歸之路。

3.基金產品不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到期違約跑路的案例也是層出不窮。如果是證券類基金產品,折價50%以上的也是非常之多。

4.理財產品,不論是保險理財產品還是信託理財產品,拒絕兌付,延期兌付,這兩年也是高危高發地帶。看一看招行同錢端產品的案例,就知道購入理財產品,即使小心慎重,也是防不勝防啊。

5.民間借貸,現在借錢容易收款難,這是一個不容駁斥的現實。

這就是這幾年投資的面臨的危局和困境,主要原因還是經濟形勢不明確,向上的趨勢還不明顯。另外,互聯網的發展過快,政府的監管跟不上,所以產生了大量的道德風險事件和違約事件。對於大部分都是非投資專業的居民來說,在這種外部環境風險極其大的情況下,最佳的方法,那就回歸最保守最可靠的投資方式,那就是儲蓄方面,這也是我們看到家庭剩餘資產儲蓄率大幅增高的主要原因。

另外就是房產、房產。房產吸納了大量的居民家庭資產,很多隻家庭因為購置了房產之後,再沒有可以投資的任何資產,同時即使有了餘錢,也只敢做最保守的銀行儲蓄,因為隨時會面臨著逐月房貸還款的壓力。房貸壓力是上中下三個階層都面臨的壓力,自然將居民家庭資產的儲蓄率大幅提升。

同時因為有了房產和房貸的存在,是從宏觀指標來看,我國居民儲蓄率是逐年下降的。從2012年的49.69%下降到2018年的44.91%。

這個比率的下降就意味著居民家庭被掏空了存款。那麼誰掏空了存款呢?

1.房產和房貸。房產只要購置就面臨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要揹負著房貸壓力,那麼可儲蓄的資產就越來越少。

2.消費的支出增長。消費觀念確實是逐漸改變,即使有錢沒錢也敢去做適當的超前消費。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念更加超前,負債消費那是一個比較流行的認可思想。

3.各種各樣的理財方式,各種各樣的上當方式。“高端人群陷於私募,中產階級忙於屁/凸/屁,基礎人民被網貸催收”。這幾年新起的各種各樣的理財方式大量吸金,造成了居民財富的集聚流失。

所以目前展現出來的就是兩個看起來對抗,但其實合理的指標。一方面居民的總體儲蓄率在逐步下降。另一方面居民可供支配的金融資產中,銀行存款等儲蓄方式又高達88%的佔有率。

這幾年居民的手頭不富裕啊,看看這些指標就明白了。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點點下面廣告,讓德先生再賺點錢!


勻楓財技大兜底


大家好,我是信貸員焦斌,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依然以儲蓄為主,佔比高達88%,主要動因是家庭預防性儲蓄主因;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發佈《2019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家庭存款激增,儲蓄率也從2013年以來首次出現反彈。家庭預防性儲蓄動機增強是背後的主因。


目前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結構單一,依然集中於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佔比接近九成。醫療、養老和子女教育等預防性需求是家庭儲蓄的重要因素。超過六成受訪者屬於風險厭惡型。


較高的預防性需求,推高了儲蓄比例,降低了其他金融資產的投資份額。從調查結果來看,全國家庭儲蓄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應付突發事件及醫療支出”佔48.19%,“為養老做準備”佔36.78%,“為子女教育做準備”佔23.97%,“其他原因”佔20.57%,“不願承擔投資風險”佔13.82%。城鄉家庭儲蓄的主要原因先後位次基本一致。為醫療、養老和子女教育預防性儲蓄成為儲蓄的主要動因.


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有待完善,以降低居民對預防性儲蓄的需求。較高的預防性儲蓄導致金融資產結構單一化,同時也不利於擴大國內消費需求。


《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9》發佈:家庭人均財產超20萬,房產佔比仍居高不下

房產佔比偏高、金融資產結構單一;導致較高的預防性儲蓄等都與擴大內需背道而馳,導致國內需求增長乏力。單一的資產結構更加難以抵禦資產風險,不利於居民財產穩定增長。較大的財富差距對勞動供給、生產投資也有不利影響。鑑於此,需要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切實改變資產配置不合理、財富差距加大的現狀,轉變居民的投資預期、縮小財富差距。


調查報告顯示,居民家庭的金融資產分佈依然集中於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佔比高達88%,接近九成。在有數據可查的35個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中,僅有8個國家的存款和現金佔家庭金融資產比例超過了50%,這一比重超過60%的國家只有3個國家;在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覆蓋範圍比較廣的北歐國家中,瑞典、丹麥、芬蘭和挪威的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所佔家庭金融資產比重分別為19.34%、19.95%、31.14%和38.75%,均處於較低水平。單一的金融資產結構不利於居民家庭平衡資產風險,而且難以實現保值增值。


信貸員焦斌


首先,我對這個儲蓄佔的大比例數據持懷疑態度。當前我國居民家庭仍然以儲蓄作為主要的金融資產去配置這個是沒有值得懷疑的地方。

據廣發銀行聯合西南財經大學發表《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指出, 1.家庭總資產配置中,房產佔比高達77.7%,金融資產配置僅佔11.8%,家庭總資產配置中,股票佔比不到1%。2. 金融資產配置中,42.9%為銀行存款,股票僅佔8.1%,基金則僅有3.2%。

我個人認為在2015-2016年在房地產去庫存政策背景下,居民手上的儲蓄快速減少,轉為房地產和負債, 儲蓄佔比當前在金融資產配置中僅為42.9%。

這些數據說明,我國居民理財觀念還不普及,多數居民仍然願意用最低收益的儲蓄方式去作為金額資產配置方式;另外,說明股市在監督管理方面確實還存在機制不全的地方,多數人都沒有能夠獲得穩定的收益,僅有少數具有專業理財技能的居民願意主動配置股票資產。

    隨著股市監管制度的完善,居民理解觀念的普及,在廣大的年輕人觀念中理財觀念將快速發生變化,將來股票、基金、保險、黃金等金融資產的佔比一定會提高。



蘇雄輝


居民儲蓄率高有利有弊,從社會經濟的抗風險能力來說,儲蓄率高有利於抗風險。

但是從經濟的運行來說,儲蓄率過高,銀行需要把這些資金全部貸出去並保持一個低壞賬率,也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銀行借貸融資成本相對較高,也不利於中小企業發展。

居民儲蓄率高從側面反映了居民大眾投資選項的匱乏,隨著經濟不斷髮展,居民收入不斷增長,大家的投資意識和投資需求都有很高的提升,意味著中國的金融市場還需要進一步的規範,並且發展潛力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