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省會經濟好,還是像山東、江蘇那樣的群狼經濟好?

比克馬耶夫內斯特羅夫


一個省當然是每個城市都發展的好,才是硬道理,強省會也只能輻射周邊少數幾個城市。2018年華頓經濟研究院中國地級市及以上城市百強名單排行榜中(不包括港澳臺),江蘇13個城市都上榜,山東有17個城市中有14個城市上榜,兩個省份GDP排名全國第2、3名,我們一起看看江蘇和山東都有哪些城市上榜?

1、2018年百強城市江蘇上榜城市名單

江蘇雖然13個城市都上榜百強城市,分別是:

蘇州排名第7

南京排名第11

無錫排名第16

南通排名第22

常州排名第29

徐州排名第40

揚州排名第45

鎮江排名第51

泰州排名第55

鹽城排名第56

淮安排名第77

連雲港排名第92

宿遷排名第98

2、2018年百強城市山東上榜城市名單

山東共有14個城市上榜,分別是:

青島排名第17

濟南排名第18

煙臺排名第24

濰坊排名第36

淄博排名第41

威海排名第52

東營排名第58

濟寧排名第62

泰安排名第63

臨沂排名第70

聊城排名第78

德州排名第79

菏澤排名第97

棗莊排名第100

附2018年全國城市百強名單


互金圈


看看省會獨大省份的現狀,尤其是非省會城市都什麼樣就知道哪樣好了。

山東和江蘇的確是發展最為均衡的兩個省份,山東17市當中15個入圍全國百強市,數量全國第一,江蘇13市則全部入圍,入圍率百分之百。同時這兩個省份也是經濟總量排名第二第三的經濟強省。

我們來看看山東各市的經濟規模,除了人口僅有百萬的微型城市萊蕪以外,其他全都是2000億以上。

再來看看實力更加強大的江蘇,倒數第一的宿遷放在四川都能穩坐第二。

然後再看下所謂大省會經濟的省份,四川、湖北。

首當其衝的就是省會和非省會落差最大的四川,省內第二的綿陽幾乎只有成都零頭的一半,省會是榮光無限了,但是其他市放在東部省份全市墊底的。

湖北情況比四川好一些,但也僅僅是兩座城市情況尚可,而且這隻體現於總量,人均數據比東部同級城市一樣名次靠後。

類似的還有湖南、河南、陝西。在此不一一列舉。最直觀的還是通過省會GDP佔全省經濟比例來判斷。

如圖,南京和濟南兩個省會是全國所有省會當中GDP佔比最低的,而佔比較高的則清一色的來自於非東部省份。而佔比較低的中西部省會也都不是經濟強市,雖然省內第一,但談不上大省會經濟,比如南寧、呼和浩特、南昌、太原等等。


城市發展報告


所謂大省會,全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四川成都和湖北武漢了,這兩座城市可以說是集中了全省的優勢資源,是高首位度的強省會,兩座城市也雙雙入圍全國十強,排名甚至在大省省會南京和杭州之前。

而群狼經濟最典型的就是江蘇和山東兩省,省內基本無弱市,經濟發展均衡,整體實力強,江蘇13座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部位列全國百強,山東17座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15座位列全國百強,這一點連老大哥廣東都做不到。

在早些年,類似成都武漢這樣的大省會城市飽受詬病,甚至有吸血城市之稱,他們的各項實力在省內一騎絕塵,是第二名的好多倍,但是對兄弟城市的帶動作用有限,可以說是不稱職的“大哥”,而群狼經濟省份依靠外貿優勢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可以說在08年經濟危機之前,群狼經濟模式是要好於大省會模式的。

而隨著08年經濟危機引發的經濟大變革,以及高鐵網引發的交通大變革,促使經濟發展由外貿拉動轉為內需拉動,大省會依靠強大的高鐵樞紐地位強勢崛起,在國內城市的競爭中話語權增強,也從國家層面爭取到了更多政策利好,比如國家中心城市等,對省內兄弟城市也產生了強力帶動引領作用。而群狼經濟省份則缺少一個絕對實力城市做代言刷存在感,在國家中心城市這樣的利好競爭中也處於不利地位。所以最近幾年的趨勢是,大省會模式優於群狼經濟省份。


城市大觀


這就好象共同富裕好還是讓少數人先富起來好?我想還是大多數人會支持共同富裕好。少數人颳了眾人頭上錢,結果呢?攜款潛逃境外去了。當然,這個比喻相對城市發展也有侷限性,不是十全十美的。

江蘇山東經濟模式基本是共同富裕,不搞省會獨大,省會吃肉其他省內城市喝粥,這在蘇魯是不存在的。江蘇經濟老大是蘇州,山東經濟老大是青島。這種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局面是 蘇魯佔據中國強省亞季軍的源動力。(廣東情況特殊,若不是中央舉全國之力在海邊將個小漁村畫個圈子變成世界級城市,恐怕廣東經濟省會獨大模式也好不到哪裡去)

一家獨大的大省會經濟模式缺點是:

首先,一家獨大省會經濟具有強大的吸血作用,舉全省之力來塑造一個省城。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腦力資源,都吸附到省會城市去,導致全省十幾或幾十個城市全都患上貧血病,失去發展動力。

其次,家獨大省會經濟模式主要靠權力支配行政命令條件形成的。其他地級市城市在發展進程中對省會模式發展無法複製。

最後,省會經濟發展成功後,即使加入萬億二萬億俱樂部,但由於處於中國十幾個中心城市競爭中,沒有更多資金返回回饋給全省各地級市,因此地級市還會長期一厥不振。

一省會城市獨大這種典型的兩極分化,在權力型支配下,無疑暗傷了各地級市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動性積極性與能動性。想以省會城市模式給各市作榜樣很難。相反,蘇魯群狼經濟模式充分發揮各地主動性能動性,各市都有榮辱感,都有強烈發展的內動力與競爭力。這樣憑各地共同富裕造就全省經濟興旺發達。


東楚龍野虎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我們拿一省省會獨大的省份和發展更均衡的省份對比就知道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2017年各省省會GDP佔本省GDP的比例: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一城獨大最厲害的是銀川,GDP總量居然超過了整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一半還多,西寧也同樣佔據全省的近半,長春、哈爾濱、成都、武漢、西安的佔比也都超過全省的三分之一,可以說個個都是一城獨大。

我們再看看傳統的經濟發達地區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省會佔比,從圖中可以看得出,經濟發達地區省會佔本省經濟總量都在排行榜的中後位置,其中杭州、廣州、福州都只佔全省GDP的不到四分之一,南京更是隻佔了13.6%,最厲害的莫過於山東省了,省會GDP居然只佔全省的不到十分之一,可以說是全國最均衡發展的省份了。

總的來說,一城獨大的省份基本都在中西部和東北,而沿海地區基本都是多城競爭,像廣東有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城市競爭、江蘇有南京蘇州無錫常州等城市競爭、福建有福州泉州廈門等城市競爭、浙江有杭州寧波溫州等城市競爭,山東有濟南青島煙臺等城市競爭,這些省份基本都是有好幾個以上城市經濟非常厲害的,甚至廣州、南京、福州、濟南這幾個省會城市GDP在本省都排不了第一。

由此可見,全面開花發展的省份才會更發達,而一城獨大往往是從周邊省內城市吸血來集中發展一個城市,這樣的結果就造成了省會特別發達,而省內其它城市則是一貧如洗。


Sultan看世界


對這個提問,想了很久,遲遲不敢回覆!



  • 如果說山東、江蘇是群狼,那麼他們捕食的對象是誰?又在防止讓誰吃掉?



  • 讓一部分地區和人先富起來,東部沿海港口城市依靠政策和地理等巨大優勢快速發展起來,依靠內地廉價勞動力,內陸廉價資源,通過對外貿易的便利優先發展起來。
  • 沿海地區依靠出口、進口及再加工便利也快速發展。




  • 從這個角度說,正如題主所問,山東、江蘇各地如群狼環伺,廣東如虎蟒盤踞,不知那個吃相更好。
  • 內地、內陸輸送青年勞力、留下老幼,輸送資源、留下環境汙染,發展緩慢。



  • 內陸地區要麼繼續為東部優先發展地區提供資源和市場,要麼集中資源發展幾個重要地區,爭取政策扶持。



  • 這也許就是貧困地區被迫一城獨大之因。如果中西部沒有一城獨大,國中能選上那一個?





  • 如果說東部沿海群狼模式好,中西部選擇這種發展模式只能是群羊。
  • 中西部全力發展省會,又說是吸血,人均GDP等打出原形。



  • 因此,不能按常規回答這個問題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能群狼誰不想?一個省十多頭狼那是何等壯觀的場面!

但絕大多數省份(包括廣東)都做不到群狼經濟,當然裡面有歷史或地理的原因。於是乎,做大省會就成了所謂,幾乎唯一的,也見效最快的方法;當然,也最可以掙面子的方法。

好比湖北人,一提到湖北言必稱‘大武漢’,好像一個‘大武漢’就一俊遮百醜了,一個‘大武漢’就把湖北所有的面子裡子都掙了回來(從GDP到教育資源到交通樞紐到人口增量)。成都也是同理,最近鄭州、西安也有這個苗頭。

掙面子對應領導就是掙‘業績’,同樣也是一個心態:一俊遮百醜。每當提到經濟建設,就把那個集全省之力的城市提出來,既說了事實(確實是發展勢頭不錯),又掩蓋了全省其它地方發展緩慢的問題,一舉兩得一石二鳥。


老移民楊老師講英語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了很久,其實不管你的回答是大省會經濟好,還是群狼經濟好,最後都會有人反對,因為這道題目沒有對錯,只是觀點不一樣而已。我先表明我的觀點,我認為群狼經濟好,為什麼呢?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列舉一個群狼經濟的代表,江蘇2018年各個城市GDP的情況,

可能第一眼看圖會覺得,各個城市的差距也不小啊,怎麼能叫群狼經濟呢,為了更好說明此問題,我們再列舉一個大省會經濟的代表,湖北2018年GDP的分佈情況進行對比。

從上面的圖可以看出來,江蘇省會南京2018年GDP為1.28萬億,江蘇總體為9.25萬億,佔比為13.8%;湖北省會武漢2018年GDP為1.48萬億,全省為4萬億,佔比為37%,更厲害的是第二名的襄陽比武漢少了1萬億,只有武漢的零頭。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就是群狼和大省會的差距。

上圖分別為湖北和江蘇的美景。

進行了簡單的比較,就來說說我認為為什麼群狼經濟好吧。

1、省內各城市均衡發展,不會存在“吸血”現象,對非省會城市更加公平,讓他們有更多的自主性去發展自己,而不是為止省會團團轉。

群狼的非省會城市相對發展比較均衡,沒有特別短板;但是獨狼經濟的非省會城市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一切已獨狼為中心。

2、雙拳難敵四手,再璀璨的巨星缺少了好的幫手,也敵不過群狼啊。就好比2014年NBA總決賽,詹姆斯為首的熱火被處於生涯末期GDP的馬刺虐哭,靠的就是馬刺的群狼,團結一致,輪流發揮。

當然,群狼經濟相對大省會經濟,也有劣勢,就是沒有特別突出的點,沒有超巨,就拿江蘇來說,雖然經濟全國第二,但是沒有一個一線城市,而廣東就有兩個一線城市,最近江蘇省政府大力提高南京首位度,希望也能打造一個一線城市,也有這方面的考慮,群山無鋒。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見一起探討學習。


前進的小君君


小編認為這樣視具體情況而定,大省會經濟模式也未必可以適用全國所有省份,同樣群狼經濟模式也未必適用全國所有省份。

像山東、江蘇這樣發達的經濟大省,如果是大省會經濟模式,那麼這個省會的規模是非常恐怖的,可能能夠比肩上海的存在,因為山東、江蘇的經濟規模高達7~9萬億,所以群狼經濟更加適合。

我們現在發現的大省會經濟模式基本上都存在中西部省份,一些人認為省會佔了全省大部分的資源,吸收全省的血,這是為人詬病的方面之一,但小編認為這無可厚非。因為中西部省份是最近十幾年才經濟發展速度才超過東部省份,經濟水平要落後於東部沿海省份,如果實行群狼經濟模式的話,那省裡各市不都是“窮兄弟”了。

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省份享受著各種政策紅利,經濟率先發展起來,各城市的經濟發展也不錯,躋身“萬億俱樂部”城市也有不少。而中西部省份,直到21世紀才有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經濟增速開始反超東部省份,所以經濟水平還要落後於東部省份,如果實行群狼經濟,那麼中西部地區還有拿的出手的城市和東部城市競爭麼?

鄧公說過要讓一部分地區先發展起來,富起來,然後先富帶動後富,最後達到共同富裕,小編認為中西部省份的大省會經濟模式就是這個道理,先把省會做大做強,然後帶動省內其它城市共同發展。我們現在看,很多中西部省份都形成以省會為核心的城市群,比如以成都和重慶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以武漢為核心的武漢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以長沙為中心的長株潭城市群……

而像山東、江蘇這樣的經濟大省,說它是群狼經濟,小編覺得還有待商榷,其實它們各市之間的GDP差距也是比較大的,只是沒有中西部省份的大省會經濟模式那麼突出。小編更認同的是東部沿海省份是“多中心”經濟模式,比如廣東有廣州和深圳;福建有福州、泉州和廈門;浙江有杭州和寧波;江蘇有蘇州、南京和無錫;山東有青島、濟南和煙臺等經濟中心,至於哪個模式更好,小編認為這要視具體位置、具體的經濟狀況而定。


錦繡中源


其實大省會經濟,是所在省份不能夠全面發展而實行的緩兵之舉,如果每個省份都能像山東、江蘇這樣發展均衡,絕對不會去實行大省會兒策略。

大省會城市

縱觀我國大省會經濟的省份,大部分要麼位於中部,要麼位於西部,比如陝西西安、四川成都、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江西南昌、河南鄭州,這些省份,只有省會兒一家兒獨大,甚至省會城市都是可以排進全國前10的城市,但除了省會以外,省內其他兄弟城市的發展,就顯得非常一般,甚至連最基本的工業基礎都沒有。

發展均衡省份

而江蘇、山東兩個省份,雖然省內經濟發展也存在不均衡的特點存在,但是差距比例沒有中西部省份那麼大,所以這兩個省份在我國的綜合實力都是排名靠前的,每一個城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相對應的工業特點,依託於工業基礎,能夠拉動所在城市的經濟增長,未來省份城市相互優化協作發展,每個城市也有對應的工業基礎。

大省會弊端

大省會經濟所造成最直觀的弊端,就是省會城市佔據省內為數不多的資源,人口,教育醫療等都向省會集中,造成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城市變得擁擠不堪。人才爭相去往省份城市發展,造成原籍所在普通城市的經濟越來越不弱,原籍城市想要重新崛起,非常困難,造成強者恆強的格局。在國內城市競爭,進入白熱化的當代,做大省會再帶動周邊城市共同發展的策略,變得不容易實行。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