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80和驍龍855同是7納米制程,為什麼有人說麒麟980性能卻遜色了不少?

走路自帶WIFI


麒麟980跟驍龍855雖然都是7nm製程,但是麒麟980跟驍龍855之間任然還是有差距的,我們可以從兩者之間的參數以及架構來看看差距在哪裡:

麒麟980

CPU

2x A76 ( 2.60 GHz)

2x A76 ( 1.92 GHz)

4x A55 (1.80 GHz)

共8核,最高可達2.8GHz

GPU:

麒麟980採用Cortex-A76架構,和麒麟970的CPU相比性能提升75%左右。

NPU(AI):

麒麟980採用雙npu設計,npu由華為和寒武紀1M共同開發,與麒麟970相比,AI處理能力提升220%左右。


驍龍855

CPU:

Kryo485 Gold (2.84GHz)

3 Kryo485 Gold (2.41GHz)

4 Kryo485 Silver (1.78GHz)

共8核,最高可達2.84GHz

GPU:

驍龍855採用Kryo 485架構,與驍龍845的CPU相比性能提升45%左右。

NPU(AI):

AI方面,驍龍855採用第四代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與驍龍845相比AI性能提升3倍


分析對比

在CPU方面麒麟980跟驍龍852雖然都是擁有8核,但是可以看到在主頻上面,驍龍855是要比麒麟980要強一些的

GPU方面呢麒麟980採用的是ARM的Cortex-A76架構,雖然是首發但是還是要比高通855魔改過的Kryo 485架構要差

NPU既AI方面是由麒麟980跟寒武紀1M合作共同開發的,跟驍龍的四代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是有的一拼的。

跑分方面來看呢,麒麟980的CPU跑分跟驍龍855的差距不大,主要是GPU方面差一些,不過華為有GPU Turbo3.0技術實際體驗情況並不會差太多


總結

麒麟980跟驍龍855相比呢在CPU跟GPU方面由於頻率跟架構的差距與不同,導致麒麟980性能方面遜色於驍龍855,不過作為一顆國產芯片來說已經很不錯了,起碼最近幾年跟驍龍處理器的差距越來越小了,加油。


青山9527


    麒麟980和驍龍855,同樣採用了臺積電的7nm製程,同樣基於ARM架構,那麼它們之間的性能之間有什麼差距,為什麼會有差距呢?下文具體說一說。


    1、CPU對比

    製程工藝

    兩款處理器均採用了臺積電的7nm製程工藝,容納的晶體管數和功耗相差不多。


大小核組合

  • 驍龍855採用了“1+3+4”的結構,1個A76超級大核2.84GHz,3個A76大核2.42GHz,4個A55小核心1.8Ghz;

  • 麒麟980採用了“2+2+4”的結構,2個A76超級大核2.60Ghz,2個A76大核心1.92Ghz,4個A55小核心1.8Ghz;

  • 從主頻方面可以看出,驍龍855有一定的優勢。


    geeekbench跑分

    下圖顯示了驍龍855和麒麟980兩款處理器的跑分情況,可以看出單核性能,驍龍855有一定的優勢,多核性能方面兩款處理器相差不多。


    2、GPU對比

    驍龍855搭載了自研的Adreno 640 GPU,並且加入了一系列特性的支持,比如HDR、樣件加速、VR等,GPU是高通處理器的優勢。

    麒麟980搭載了ARM Mali-G76 MP 10 GPU,為了彌補硬件的不足,華為自研了GPU Turbo技術,優化了軟硬件協調工作,提升了GPU性能。

    從實際跑分來看,驍龍855的GPU要優於麒麟980,特別是在高畫質、高幀率的抖動情況。根據規劃,華為下一代的GPU很可能使用自研的“笛卡爾”架構。


    3、AI方面

    麒麟980整合了第二代NPU,來自於寒武紀,採用了雙核設計,每分鐘可以識別圖像4500張,EMUI 9.1內置的AR測量等功能與NPU有很大的關係;

    驍龍855並沒有獨立的NPU,高通的AI引擎由CPU、GPU、Hexagon 690等分擔,根據高通的說法是驍龍845 AI性能的三倍。


    4、基帶方面

    從數據來看,驍龍855搭載了X24基帶,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有一定的優勢。實際使用過程中,4G LTE網絡的峰值網速為150Mbps,所以用戶體驗相差不多,而且都能滿足“4G+”網速的需求。


    總之,麒麟980的綜合性能與驍龍855相差不多,主要的短板仍然是GPU,隨著華為使用自研的“笛卡爾”架構的GPU代替ARM的公版GPU,相信差距會越來越小。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這只是跑分軟件給你的錯覺罷了,其實不是那麼回事。

麒麟980的CPU架構是2x魔改A76核心+2xA76核心+4xA55核心,4mL3。所有A76核心均搭配512kbL2。其魔改核心等效公版2.9Ghz。

驍龍855的CPU架構是1x不知道改沒改的大A76核心+3x A76核心+4xA55核心,2mL3。只有一個A76核心搭配512kbL2,其他三個A76核心搭配閹割的256kbL2(這樣看,這個唯一搭配512kbl2的核心是承擔了忽悠重任的)。

CPU部分無論是從大核心的數量上,還是從大核心架構上,麒麟980都比驍龍855有優勢,很多人只看頻率,頭腦中對CPU根本沒有IPC概念(不同架構同頻性能是不同的),不看二緩三緩,這純粹就是知識淺薄。

跑分只能說錢塞到了,和性能沒有絕對關聯。


往昔的智慧


長話短說,主要架構不同;頻率不同

麒麟:2超大核+2大核+4小核

2x A76 ( 2.60 GHz) 2x A76 ( 1.92 GHz) 4x A55 (1.80 GHz)



驍龍:1超大核+3大核+4小核

Kryo485 Gold (2.84GHz) 3 Kryo485 Gold (2.41GHz) 4 Kryo485 Silver (1.78GHz)


玩機百科


事實上我們說高通華為在處理器層面其實都是非常均衡的,在這一點蘋果雖然在處理器層面性能比較強勢,但其實是不均衡的,作為一款soc來說,蘋果其實是不合格的,原因就在於蘋果在基帶層面表現非常差,甚至基本就沒有這樣的技術,而華為和高通都有,非常頂尖的基帶技術,同時華為的基帶應該是整個行業裡最頂尖的。

但如果說到處理器的本質層面,我們發現華為的麒麟處理器確實有明顯的短板,華為採用的是AR m的公版架構,在CPU層面確實表現比較強勢,基本可以維持和高通驍龍8系列的同一水準,不過在這GPU層面確實是非常差,這個差相比的就是行業內頂尖的處理器。

業界都宣傳表示,蘋果以及溝通都有自主架構的能力,在這一層面上華為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會被在性能層面大幅度的拉開,但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我們說公版架構影響的還是CPU的性能,而華為的CPU性能一直不弱。

所以華為的GPU層面啊,大幅度的缺陷還是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在這一層面可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同時追趕。

與此同時我們說華為在AI方面以及功耗比方面一直表現還是不錯的,這也是華為處理器的一個非常好的優點。華為也深知自己在GPU層面可能有不足情況,所以也積極的研發,比如說軟件層面的優化,可以保證華為在相關遊戲以及視頻領域上沒有太大的缺失。

從最新發布的麒麟810處理器,我們可以看出華為其實還是可以大幅度的進步的,比如此次就在次旗艦芯片上面完全碾壓了高通驍龍的730,也就是說未來在旗艦芯片上,如果持續進取,技術革新也是有可能和高通驍龍8系列處理器平起平坐,至少在硬件水準上平起平坐。

所以用戶對於麒麟芯片實際上是要有耐心的,這些技術的沉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而是需要相對來說比較長的時間做技術的迭代。






互聯網的放大鏡


主要是架構上的區別,這就好比殲20機身的隱身塗層要先進於F22機身的隱身塗層,這就是後發的優勢。要知道855比980晚了整整半年才發佈,對於像CPU這種12個月就迭代一代的高科技產品,晚半年等於是落後了對手半代。要知道華為在移動芯片領域才崛起多久,而高通在移動芯片領域已經耕耘多少年了。而855相對於980的優勢也不是特別明顯,所以,孰優孰劣,在5G時代就知道了。除非ARM不給華為下一代的IP授權。不過,從目前的世界局勢來看,美國除了解除對華為封鎖繼續跟中國進行貿易談判,貌似也沒有更好的牌能打。


米立子菌


980只能說趕上第一梯隊,當然855強,主頻很重要,855的架構也要領先很多


路木大


cpu強過高通,gpu不如高通


小帥鍋子


因為他們不愛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