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 Cosmos CEO「離職」的 Virgo 到底是做什麼的?

讓 Cosmos CEO「離職」的 Virgo 到底是做什麼的?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Cosmos 又火了,可惜這次不是 ATOM 暴漲,也不是 IBC 協議上線。

Cosmos 創始人 Jae Kwon 的「離職風波」無疑成為近日加密貨幣行業的最大熱點。禍不單行,Tendermint Labs 總監 Zaki Manian 在推特上炮轟 Jae Kwon,稱其沒有離職、一切為 Cosmos 中 Hub 項目去中心化的聲明是在撒謊。

Zaki Manian 表示,Jae Kwon 做的事情絕非去中心化與否,只是想逃避對 Cosmos 應負的責任,在過去 6 個月裡,由於 Jae Kwon 的重心放在 Virgo 項目上,無暇顧及 Cosmos 進度,沒有給 IBC 匹配更多資源,導致部分技術人才的流失。

那麼,讓 Jae Kwon「移情別戀」的項目 Virgo 究竟是做什麼的?它和 Cosmos 有怎樣的關係?此次離職風波後,Virgo 和 Cosmos 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本文將從這三個視角展開。

區塊律動 BlockBeats 找到了 Virgo 官網中對於項目願景的描述:

Virgo 希望為世界提供最好的開放式協作技術。

Virgo 的目標是利用新的基金會來幫助解決世界上最大的挑戰,例如防止災難性的氣候變化和環境破壞,並滿足全球的基本人類需求。

Virgo 的使命是為開放式金融 DeFi 提供免費而易用的軟硬件、技術協議、社交通訊、人員協調等多方面的支持,具體來說 Virgo 將制定平衡透明度和隱私的協議、分佈式社交和通訊協議、合法的可持續發展金融體系、大規模智能集體決策平臺。

Virgo 是一個分散、透明、負責任的人類協作的理念和品牌,由稱為 Virgo 的聯合 DAO(簡稱 UDV)管理。

平心而論,這樣抽象的項目表述讓大部分人摸不著頭腦。實際上,Virgo 想利用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這樣一種全新的組織管理方式,去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金融、社會學問題。

让 Cosmos CEO「离职」的 Virgo 到底是做什么的?

同時,Virgo 提到,會基於 Cosmos 進行開發並反哺 Cosmos 項目生態。

在區塊律動 BlockBeats 看來,這樣的分工意圖是,讓 Virgo 負責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到 Cosmos/Tendermint,而 Cosmos 自己則負責完善跨鏈的技術和生態體系。

Virgo 項目雖然尚未成型,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 Github 和論壇中看到一些蛛絲馬跡。

在 Github 上,我們能看到 Virgo 核心成員相當大一部分源於 Cosmos/Tendermint。成員在 Github 討論比較活躍。其中,既有在討論 DAO 投票機制和管理制度的改進、宣發標語的更新、捐贈機制的設定,包括如何運用新的 DAO 組織架構改變現有世界存在的金融和環境方面的宏觀問題,也能看到討論諸如 Virgo 成員會議紀要是否要上傳到 Youtube 這樣的微觀問題。

在 Virgo 論壇上,區塊律動 BlockBeats 發現,主題帖的討論範圍涵蓋了社交審查、環境保護、民主政治、DEX 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穩定幣、協議開源、嫁接 Libra 等多個維度。不過,大家在 Virgo 論壇上的討論熱度仍然不高,大多數帖子在去年 12 月發出後長時間得不到回應。

让 Cosmos CEO「离职」的 Virgo 到底是做什么的?

對普通用戶來說,可能更多的討論出現在 Discord 上。區塊律動 BlockBeats 進入了 Virgo 的 Discord 群組後發現,部分對 Virgo 或是 Cosmos/Tendermint 感興趣的社區愛好者和投資者會來此詢問相關問題。

让 Cosmos CEO「离职」的 Virgo 到底是做什么的?

至此,我們從有限的資料中可以大概總結 Virgo 項目:

這是一個目標宏偉到可能現在來看有些不切實際的鏈上 DAO 平臺,基於 Cosmos 並與其共生共贏共同發展,願景或許有些像以太坊的 MolochDAO,作用或許有些像谷歌的 Google X。

最後一個問題,也是大家最關心的是:此次離職風波後,Virgo 和 Cosmos 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區塊鏈的早期代幣投資猶如傳統風險投資,不確定性的風險近乎高到極致,所以區塊律動 BlockBeats 不可能下一個結論說,「離職風波」對 Cosmos 未來發展一定不好,或 Cosmos 和 Virgo 前景一定光明。

但我們至少可以做一些邏輯推演。

早期最知名的核心人物離職案例當 BM 莫屬,先後出走石墨烯公鏈 Bitshares 和社交平臺 Steemit 後,又聯合創立了大名鼎鼎的 EOS。在比特股中,BM 創新地提出了 DPoS 共識算法,也就是通過委託的方式代理選舉節點,又在 Steemit 中,大膽地採用了三代幣機制,試圖平衡加密貨幣的波動性和激勵價值恆定性的矛盾。

然而,這兩個項目 BM 都沒有堅持到最後,轉而開發當時的集大成者 EOS。

讓我們回顧一下 Jae Kwon 的履歷。2008 年金融危機後接觸比特幣、2014 年研究拜占庭容錯方向的共識算法並於同年發表了 Tendermint 相關論文、2016 年首次提出 Cosmos/Hub 的概念。這樣看來,Jae Kwon 在區塊鏈世界裡也是一個善於嘗試和創新的人才,似乎有些像 BM,他創立的 Virgo 是否會逐漸脫離 Cosmos 嗎?

可能並不會。原因在於,從邏輯上說比特股和 EOS 這兩個項目是並列關係,而 Steemit 和 EOS 是被包含與包含的關係,所以 BM 出走前兩個項目轉移陣地到 EOS 是正常的。

再看現在的情況,Cosmos 和 Virgo 的關係顯然是包含與被包含,至少在當前時間節點,市場對於跨鏈和 DAO 題材的認知如此。此外,假如 Jae Kwon 脫離了他在 Cosmos/Tendermint 上的資源和聲望,Virgo 可能獨木難支,這樣的棲生性使得 Virgo 難以完全脫離 Cosmos 獨立發展。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投資的世界裡最大的確定性就是不確定,在謊言和騙局充斥的加密貨幣領域,投資者更要獨立、理性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