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天真無鞋105837551


作為清朝官員,林則徐去銷煙是道光皇帝授權與許可的。虎門銷煙反映了清政府試圖禁菸來維護清朝統治的目的。因為鴉片使大量白銀外流,造成財政和經濟危機,此外,官員士兵大量吸食鴉片使腐敗和軍隊戰鬥力下降,嚴重動搖清朝統治,當然抵制外來侵略才能維護清朝統治。


易道說古論今


民族英雄林則徐官至一品,心憂天下,為官清廉,可謂有清一代名氣最大、最具正能量的官員。
虎門銷煙更是名揚史冊併成為中國近代史上高舉反帝鬥爭旗幟的第一人,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英雄,但林則徐的禁菸思想和我們理解的禁菸是有出入的。
大家都知道毒品最大的危害是對人身心的巨大摧殘,林則徐關心民眾疾苦也沒毛病,
但林則徐禁菸的出發點並不在此,他真正的觀點是禁洋菸(外國進口的鴉片)而不禁土煙(中國人自己種植的鴉片)。
首先來看林則徐給道光皇帝的奏摺:“鴉片流毒天下,若猶洩洩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白銀)果皆散在內地,何妨損上而益下,藏富於民;無如(無奈)漏向外洋,豈宜籍寇資盜,不亟(急迫)為計?”
在這裡,林則徐強調鴉片氾濫的最大危害白銀外流,如國庫空虛、無餉銀供給軍隊、為列強增加財源等,而且肯定強調的是洋菸,因為假如是土煙,在林則徐看來是等於“(白銀)果皆散在內地,何妨損上而益下,藏富於民”。
其次,鴉片戰爭五年後,即1847年林則徐在給江西撫州知府文海的信中表示:“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民嗜洋菸而不嗜土煙”,對於土煙,林則徐又說:“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可見,他認為國人吸食中國人自己種植的鴉片“如人一身血脈貫注”,太正常不過了,而且暗含提倡之意。
因此以林則徐代表的大清朝其實並不關心鴉片輸入導致的民眾健康問題,林則徐禁洋菸不禁土煙,他所反對的,並非吸食鴉片,而是進口鴉片,他們最關心的是銀子。

廣聞視點


林則徐虎門銷煙真實目的是為了應對白銀流失,說白了還是國家經濟出了問題。清政府早在雍正時期就已經頒佈禁菸令,此後歷任皇帝都頒佈過禁菸令。但是鴉片暴利,還是很多人鋌而走險,加上官府腐敗,肆意通融,大煙也就越禁越烈。到了道光年間,已經到了肆意妄為的地步,而且白銀大量流失,對清朝的經濟衝擊很大,所以才要禁菸。

鴉片戰爭以前,中外貿易中,中國總是貿易順差,賺取了大量白銀。西方各國很早就對中國這個龐然大國感興趣,他們認為可以在中國賺取大錢。但是事實讓他們很失望,英國的主要產品就是毛紡織品,這種商品曾經在海外打開許多國家的市場,但是到了中國銷路並不好。

英國的這種產品既不精美,也不便宜,在中國幾乎無人問津。英國還向中國輸入金屬、甚至從印度運來棉花。但是銷路都不好,這些對中國來說可有可無,中國的綾羅綢緞、土布都比英國的毛呢製品看上去有檔次,而且還便宜,並且到處都有。中國也是產棉大國,印度棉花幾乎不佔優勢,中國幅員遼闊,也不缺礦產資源。英國的產品到中國來,必須賠本才能賣出去。

但中國的產品對英國人來說卻是必需品,中國的茶葉、生絲、瓷器、土布,這些貨物在國際上都是硬通貨,轉手就可以賣出大價錢。一般英國的貿易船從中國離開時,滿載的貨物,返回中國時,船上只有用於購買貨物的銀元。就這樣,大量的銀元流向中國。

清政府此時還是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這就導致西方國家從中國交易的貨物有限。為了追求高額利潤,西方國家就想盡快打開中國的大門。但他們有沒有像樣的產品,於是英國人發現了一個暴利產品——鴉片。

本來鴉片是作為醫用藥品進口的,每年需求量很小,只有幾百箱。英國人發現這個產品以後,在印度迅速擴大生產,幾年之內就向中國輸入幾千箱。這給東印度公司帶來了巨大利潤,這東西一箱的成本只有200盧布,而運到中國後,一箱就可以買到2000盧布。每年印度政府靠著收鴉片稅,收入就高達1000000英鎊,佔全年稅收的1/10。

大量鴉片的輸入,給中國人帶來災難,上至達官貴人,下到普通百姓。一旦吸食鴉片,精神萎靡,身體消瘦,然後就是等死。而且據統計,道光年間吸食鴉片的人高達好幾百萬,這也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經濟。中國出口大量的茶葉、生絲、布匹、藥材、瓷器等產品,都不夠抵償鴉片的利潤。

而且白銀的大量流失,使得各地已經開始出現銀荒。粗略估計,鴉片戰爭前二十年,中國流出的白銀高達1億兩,這相當於流通銀幣總額的1/3以上。銀荒還造成銀貴錢賤的現象,由於白銀的流失,銅錢變得不值錢,本來7、8百文就可以兌換一兩白銀。結果銀荒一來,要1700文才能換一兩銀子,銀價漲了一倍。

為了應對這些事情,清政府這才提出禁菸。雖然林則徐的禁菸不是從“民族主義”出發,但是他的禁菸行動無疑也是一個“愛國行動”。他打擊了鴉片對中國人的侵害,維護了國家利益,主權的完整。但林則徐作為一個清政府的擁護者,他的作為還是有一些侷限性。


老蟲


林則徐手段不行,手段行的話,至少鴉片不會成為戰爭的導火索。他的對手‘’賣國賊投降求和派‘’穆彰阿,明顯手段高他一籌,當時穆彰阿考慮到,洋人的鴉片並不是直接賣給吸食者,而是分銷給中國的販賣者。主張只抓吸食者和中國的二道販子,並且主持制定了法案,法案頒佈後一年半,犯法者絞監候(死緩),禁菸需徐徐圖之,不應用力過猛。

我個人覺得在教科書中林則徐這個人被過度臉譜化了。似乎他有著超越時代的先見之明一樣。尤其是請洋人吃滾燙的“冰淇淋”捉弄別人這種事都能被標榜為不卑不亢的外交智慧。我感覺有些過了。弱國出讓一部分利益和市場,來換取安全和技術,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事實上日本就是這樣做的,所以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了。你主動讓還能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你被打哭了再讓,那時底褲都沒得談。

1839年正是林上摺子聲稱“夷兵除槍炮外,擊刺俱非所嫻,而其腿足裹纏,結束緊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甚至還認為“至岸上,則該夷無他技能,且其渾身裹纏,腰腿僵硬,一僕不能復起,不獨一兵可手刃數夷,即鄉井平民,亦盡足以制其死命”這番言論在事後看來充滿了盲目樂觀和可笑的成分,並且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妥妥的被打臉了。事實上訓練有素的英印軍隊和清軍拼刺刀基本上就是1比10的交換比。按說這個時候林已經拋棄了傳統儒家的“華夷之防”的思想開始派人翻譯《萬國公法》了。和那些傳統的儒家清流比思想境界還是明顯高了一個檔次。可是在具體的軍事問題上依然顯得如此草包。這也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文官和士大夫們普遍不尚實幹的風氣。

當然這個也可以算是時代侷限性吧。後來張之洞辦洋務的時候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涉及到細節實務的事情還不得不讓滿人端方去解決。還有,我覺得禁菸這個事情本身是好的。但是沒有必要把洋人都抓了關起來。他完全可以採用比較溫和的手段去繳鴉片。也不至於把矛盾激化到這個地步。雖然他並不是引發戰爭的人,但是如果處理妥當畢竟能讓英國人少一個開戰的藉口。他的這種強硬為他自己掙得了好名聲,但還是最終讓朝廷來背鍋。從這裡可以看出來,雖然他是個好官。但是處理事情的能力和手腕未必稱得上一流。鴉片戰爭這種本可以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的問題,硬是被一根筋的清政府弄成戰爭,開放通商口岸這種本可以通過經濟政策手段解決的問題,非讓列強用槍炮,這是明顯的外交弱智和眼光狹隘以及自大狂。用本答主的說法,明知道跟人XX這事是避免不了的,就該通過談判要點彩禮或者利用幾家的爭奪來選其中給自己好處的一家。

對這個人要辯證的看。你說他先進吧,他對軍事理論完全沒概念。他還認為本國的鴉片危害比進口鴉片要小。說他迂腐吧,似乎也不是。他知道找人翻譯萬國公法,願意去了解自己的對手。而不是像很多士大夫那樣平時大談心性,臨難一死報君王。只能說他是個人才。只不過沒有脫離時代的侷限。現在用上帝視角看似乎是個蠢人而已。中國的朝貢體系就是中國中心論,那些外邦理所當然應該視中國為宗主國,那些外邦的使者到中國來也是可以被授予中國的官職的。但要是和其他國家進行平等外交,中國不就喪失了這個唯一性了嗎。可能表達的不是很好,不過我覺得讓中國進行平等外交就跟讓奧地利大公國改信新教一樣。

英國向中國傾銷鴉片不就是為了扭轉巨大的貿易逆差嗎。完全不是蓄謀已久借鴉片來搞垮中國人。林則徐禁了煙,他沒收入了,當然要打。如果禁菸能以另一種方式解決,我相信戰爭會往後延很多年。正是鴉片戰爭,讓列強看到了清政府的軟弱,自此以後,像摧枯拉朽一樣接連被侵蝕。林則徐的氣節我是承認的,但他明顯高估了當時清政府的戰鬥力和小看了列強。

林則徐雖然確實不像教科書說的那麼開明,而且有剛愎自用之嫌,本來他也歷來以剛直,敢任事為名(剛愎自用的好的一面),可說他沽名釣譽,有些太過,畢竟他很早就有禁菸之思,他認為在廣東所為乃是為國盡忠,為民請命。觀林則徐一生,可謂政績卓著,當然這些所謂的政績對於當時中國的衰落沒有什麼卵用,可他盡到了他的責任,他是個於時無用的大清官僚典範,這是他個人的悲劇,是近代中國悲劇的開場戲。無論如何,我個人還是覺得尊敬地稱他為一聲“林公”並不為過。

正解,林公硝煙主戰的骨氣我是佩服,他的眼光和對國際局勢的判斷也是當時第一人,大才!但是也就因為這點也讓我不恥,但凡他有心為國為民為種族,洋務運動也輪不到李鴻章等人,說白了還是想維護士大夫階級,所謂清流,明哲保身。


歷史深度揭秘


虎門銷煙在中國歷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禁菸運動對中國的近現代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林則徐虎門銷煙真實目的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了解它發生的歷史背景。

16世紀到19世紀初,在長達幾個世紀的中英貿易中,中國始終佔據著出超地位,每年都保持著兩三百萬兩白銀的貿易出超的優勢,也就是說我們對外貿易是賺錢的!此時的清朝國力非常強盛,被稱之為天朝上國,而清朝統治者以此沾沾自喜,妄自尊大,最後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這個政策嚴重約束了中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阻礙資本主義的萌芽,同時也切斷了中國對世界各國的文化科技的交流,導致中國的國力從強盛開始走向衰落。而英國在此時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取代了手工業的生產方式,生產方式的改變使得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代表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生產力!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資源,正是英國資產階級夢寐以求的潛在市場。而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中國政府堅持奉行的閉關鎖國政策正是英國向中國傾銷其工業產品的絆腳石!

掠奪和貪婪是英國資產階級的本性, 在英國向中國販賣鴉片之前,中國自給自足根本不需要英國的商品,而中國對外出口的茶葉絲綢瓷器等產品卻使中英之間的進出口產生了貿易逆差。而資本主義的英國商人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就通過向中國傾銷鴉片來獲取暴利進而達到資本主義向外擴張的目的。

然而,隨著鴉片大規模的輸入,對清朝統治者產生巨大的威脅,在鴉片貿易未盛行之前,對外貿易的順差,大量白銀的輸入,對國家財政和銀本位的貨幣制度起到了促進和鞏固的作用, 但是鴉片貿易導致大量白銀外流,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因為當時百姓用的銅錢,但是繳納稅賦時必須用銅錢換成白銀,由於白銀的短缺勢必會導致銅錢對白銀的兌換率的上升,銀價上漲,徵稅難度加大,引起地方秩序的混亂!同時白銀的流失也會動搖銀本位的貨幣制度!而鴉片本身對人體具有巨大的危害,長期吸食容易上癮和麻痺神經,當時不僅有普通百姓吸食鴉片,在軍隊也有大量士兵吸食,嚴重的降低的士兵的戰鬥力!

鑑於這種情況,林則徐上書道光皇帝:“迨流毒於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洩洩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1847年,時任陝西巡撫的林則徐在寫給他的學生、江西撫州“署知府”文海的信中,居然提出可以種植鴉片:“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捨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林則徐所擔心的,只是消費者是否能接受國產貨:“第恐此種食煙之人未必迴心向內耳!”

林則徐所反對的,並非吸食鴉片,而是進口鴉片。作為地方官,承擔著發展經濟的現實壓力,鴉片戰爭後,地方政府默許之下的國產鴉片種植,開始迅速而悄然地推行。地方政府之所以喜愛鴉片,因為能徵收超出糧食20倍的稅收,“州縣因之添設陋規,私收鴉片煙土稅,亦數倍於常賦”。農民之所以喜愛鴉片,因為“種植罌粟花,取漿熬煙,其利十倍於種稻”,“鴉片之利,數倍於農。小民無知,孰不棄農而趨利乎?”(《籌辦夷務始末》道光十六年九月壬午)。“種罌粟一畝所出,視農田數倍,力又復減省。”

林則徐禁菸的真實目的是為了防止白銀外流,增加稅賦,充實國庫,其本質上是為了穩定銀本位的貨幣制度,維護統治者的利益。但是禁菸運動客觀上也有其積極的意義,虎門銷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在中國的泛濫,也在民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次的禁菸運動,增加了中國人民對鴉片危害性的認識,同時也讓很多人看清了英國向中國販賣鴉片的本質,從而也喚起了中國廣大人民的愛國意識。





AAS00


虎門銷煙可謂是近代中國意義重大的一次事件,在當時中國國民普遍種植鴉片,吸食鴉片,販賣鴉片,製造鴉片的各種利益集團下做這件事情是需要很大魄力的!這麼做的目的我認為有這麼幾點。

一:提高國民精神意識狀態!

很多吸食鴉片的人都是心態麻木者,沒有理想追求,只想頹廢過活,追求鴉片帶來的虛幻感覺。此事件可以打擊那些利益團體的經濟來源!

二:改變民族精神!

當時的民眾對西洋人崇拜,畏懼,怯戰等心態,使得對外戰爭很不順利而失敗。此事件可以讓國民看到我國人不怕洋人!

三:提高政府的民心認可度!

當時的清廷已經腐敗墮落到了極致,民眾對其也是心灰意冷,民心渙散,此事件可以大大提高民眾對清廷的認可度!

四:改變洋人對我國的認識而適當尊重!

當時洋人靠著幾桿破槍數百人就敢在數億人口的我國橫行霸道,就是他們覺得我們落後,不敢言語。此事件讓洋人的行為適當的收斂!

總體來說,這次事件意義重大,讓當時的很多前衛者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我華夏人的精神尚存,所以就有了後面的改革變法這些事件!


學史明心


一方面這是在向英人展示強硬,也希望這樣能嚇退英商不敢再販賣鴉片,英方不敢挑起戰端。

另一方面,這也昭示國人,他禁菸的決心。從而讓道光帝和朝廷反對禁菸派能夠堅定的支持他繼續禁菸。

讓我們看一下林則徐禁菸前後都做了那些事,從而對於硝煙的目的有個全面的瞭解:

當時任兩廣總督鄧廷楨在廣州推行轟轟烈烈的禁菸運動之時,北京爆發了 一場廣泛的爭論,議題是關於徹底清除鴉片交易的最佳方法,這 種非法交易已對人民的健康和風化產生了有害的影響,並引起了 鉅額的白銀流出中國。



鴻臚寺卿黃爵滋在 1838 年 6 月 2 日上呈 的一份奏摺中,言辭激昂,要求將所有一年之內仍不戒菸者處定為死罪。大多數官員認為這個建議太嚴厲了,但它得到了一小部 分人的支持,其中包括湖廣總督林則徐。

林則徐在一份一百多年來備受愛國主義者讚揚的奏疏中警告說,若鴉片不予禁絕,數十 年後中國將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林則徐稱『興 念及此,能無股慄!』他具體地提出了六點方案,涉及銷燬煙槍煙具、在一定期限內改造菸民、懲治本國鴉片商販和吸食者等, 只有關於外國走私者一項比較謹慎。

林則徐不是一個空談家,而 是一個實幹家,他在自己的湖北和湖南轄區,成功地實施了這項 方案,查沒了 5,500 杆煙槍和 12,000 兩毒品。皇帝對林則徐的 言辭和成就印象深刻,遂於 1838 年 12 月 31 日委命他為欽差大 臣,負責禁絕廣州的鴉片交易。



欽差林則徐(1785-1850 年),福建侯官人,是古老中國培養出來的典型官員。 1804 年考中舉人, 1811 年中進士,歷任多項 官職其中有翰林院編修、雲南鄉試正考官、浙江鹽運使、江蘇 按察使、江蘇巡撫,最後於 1837 年授補湖廣總督。他的剛正不阿和清正廉潔使他獲得了『林青天』的美名。林則徐於 54 歲時被任命為欽差大臣,是一位閱歷豐富、廉名卓著的人。備受鴉片之弊困擾的皇帝曾十九次就此問題與他磋商。

1839 年 1 月 8 日, 林則徐從北京出發,於 3 月 10 日抵達廣州。 林則徐設行轅於粵華書院,誓言鴉片之害不靖決不離粵。他 的方針是放手嚴懲中國的鴉片販子、窯口主和吸食者,同時沉著堅韌地面對外國商人。他知道英國的威勢,希望儘可能避免與它衝突;但鴉片必須禁絕,那怕不惜一戰。他對中國鴉片販子的查 剿相當有成效:到 1839 年 5 月12 日,已拘拿了 1,600 名違反禁 令者,收繳了 42,741 杆煙槍和 28,845 斤鴉片;另外,又審判及 嚴懲了一些與走私者勾結的腐敗官吏。

外國走私者構成了一個更為艱鉅的難題。林則徐藉助於翻譯在澳門出版的外國報紙及一些外國地理著作來盡力瞭解西方,他 還延請美國傳教士伯駕(Peter Parker)醫生為他翻譯了瓦泰爾 所著《國際法》(Le Droit des gens)中有關各國禁止違禁品和宣戰之權利的三個章節。他兩次致函維多利亞女王,請求她進行干預。

他的第一封信分發給廣州的洋人團 體,但可能沒有送達英國;在該信中,林則徐敦促女王制止鴉片的種植與加工。在更著名的第二封信中,他宣稱:

眾夷良莠不齊, 遂有夾帶鴉片、誘惑華民, 以致流毒各省 者……以中國之利利於夷……豈有反以毒物害華民之理?……試 問天良何在?聞該國禁食鴉片甚嚴……何忍更以害人之物恣無厭 之求?設使別國有人販鴉片至英國誘人買食,當亦貴國王所深惡而 痛絕之也……貴國王自不肯以己所不欲施之於人……王其詰奸除 匿,以保義爾有邦,益昭恭順之忱,共享太平之福。

這封信在 1840 年 1 月由『擔麻士葛號』(Thomas Coutts)船主彎喇(Warner)帶往倫敦,但英國外交部拒絕接納彎喇。 林則徐從天理、人心、中國的禁律和政府決策等幾個方面, 勸諭在廣州的外國商人。他宣稱他本人來自福建沿海,熟知夷人之詭計,不會墮入其圈套。

1839 年 3 月 18 日,林則徐責令他們在三天之內呈繳所有的鴉片,並出具一份嗣後永不敢非法夾帶鴉片的甘結;如違反這份甘結將貨盡沒入官,人即正法。林則徐提出每箱呈繳的鴉片將獲五斤茶葉的獎勵,但他從未提及金錢賠償: 他也從未考慮英國政府對鴉片貿易的經濟利益。

洋人不理會他設置的 3 月 21日之最後期限,林則徐便威脅要處死兩名公行的保商。洋商們象徵性地交出了 1,036 箱鴉片, 這自然不能令欽差大臣滿意。兩名公行總商伍浩官和年邁的盧茂官被套上枷鎖,伍浩官的兒子和盧茂官的兄弟被投進大牢。隨後林則徐又轉向英商顛地,據稱此人壟斷了大半的鴉片進口和白銀 出口;顛地被勒令向廣州知府自首。

但他表示除非欽差大人擔保他平安返回,否則便不自首。伍浩官向洋商苦苦哀求,提醒他們 說,如果顛地繼續抗命,他本人肯定要掉腦袋。3 月 23 日,義律自澳門赴商館與英商會合;24 日,林則徐下令中斷貿易,撤走華人買辦和僕役,幷包圍了英國商館。三百五十名洋商被困在商館區裡,因廚師、挑夫和僕人的撤走而大為不便,但他們並未缺乏 食物,行商、漢語教習和從前的僕役經常偷偷送來麵包、家禽、 羊肉、雞蛋、食油和食糖。最大的不自在是單調無聊、氣候悶熱 和前景迷茫,軟禁持續繳了六個星期。

在義律看來,這是對英國人生命、自由和財產採取的強盜行徑;但在林則徐看來,這卻是中國法律的正當實施及對走私歹徒的正義懲罰。 林則徐放出風聲稱,只要先交出四分之一的鴉片,買辦、僕役和廚師即可返回商館;再交出四分之一時,來往於黃埔與澳門 之間的舢板即允許恢復行駛;交出第三個四分之一時,便將撤離對商館的圍困;當最後的四分之一交清時將恢復貿易。 必須指出的是,在圍困商館之前的數月中,鴉片貿易一直處在停頓狀態。



1839 年 3 月 22 日,馬地臣(Matheson)記錄道『最 近五個月裡在廣州一箱鴉片都未售出』。約有五萬箱鴉片等著出 手,還有更多的鴉片正在從孟買運來的路上。義律一時覺得將鴉片交給林則徐將可緩解貿易停頓,且不失為一條讓中國人來承擔損失的妙法。



1839 年 3 月 27 日,他以英國政府的名義發佈一條 公告,令所有英國商人將他們的鴉片交由他轉繳給林則徐:

本總監督茲……謹以不列顛女王陛下政府的名義並代表政府, 責令在廣州的所有女王陛下之臣民,為效忠女王陛下政府,將 他們各自掌管的鴉片即行繳出,以便轉交中國政府……且本總 監督茲為了不列顛女王陛下政府並代表政府,充分而毫無保留地願意對繳出鴉片經我之手轉交中國政府的全體及每一位女王 陛下的臣民負責。

由於這份宣言,鴉片的所有權易手了:它不再是商人的私人 財產,而成了英國政府的公共財產。義律的決定被馬地臣譽為『頗 具政治家風範的大手筆』,馬地臣同時也坦言稱『中國人已落入了使他們自己直接面對女王陛下的圈套。如果中國人拒絕接受鴉片的話……我們的處境就要大大地不妙了。』



義律擔保要向林則徐繳出 20,306 箱鴉片, 但到 5 月 18 日時他實際交出了 21,306 箱。林則徐本打算將這些鴉片押送到北京查銷,但運輸這麼多的 一批東西,十分複雜,致使皇帝令他就地銷燬。為銷燬這批鴉片挖了三個大坑,每個坑有 150 英尺長、75 英尺寬、7 英尺深。銷 煙開始於 6 月 3 日,是日,當著一些在省大員和外國參觀者的面, 鴉片煙球被砸成碎片扔進大坑,坑裡有兩英尺深的水。大量的鹽和碳拋向大坑,石灰遇水發熱沸騰,工人們攪拌混雜其中的鴉片 直到它們完全溶化,然後將之衝進旁邊的一條小溪,溪水帶著溶化在石灰漿中的鴉片流入了大海。



林則徐似乎贏得了一場對鴉 片的道義和法律的完全勝利,但這個勝利卻是虛幻的,因為英國 人是決不會善罷罷休的。


常棣tandy


林則徐做為一位近代史上評價極高的人物,他的主要功績就是抵制鴉片和銷燬鴉片。當時,英國在印度大量種植罌粟,除了少部分用於醫藥,絕大部分製成了可供吸食的鴉片,大量銷往中國,藉以套現白銀,為國內的工業革命注入了發展的資金。從乾隆晚期開始,英國人的鴉片就少量銷往中國,當時,清朝實行海禁,只開放了幾個港口和外國人做生意,所以,鴉片的輸入是極其有限的,遠遠滿足不了英國鴉片商人的胃口,他們的鴉片在倉庫裡堆積如山,異常滯銷。可是,隨著乾隆的去世,後繼皇帝的無能昏庸,以及官僚集團的腐敗透頂,英國人通過不斷地賄賂清政府的官僚和買通漁民,他們的鴉片大量的湧入到中國,從沿海逐漸滲透到內地,吸食者如過江之鯽,這讓英國人嚐到鴉片貿易的甜頭,也使得清政府和民間的財富大量外流,民眾的身體健康也帶來極大的損害。這個時候,清廷的有識之士已經看到了鴉片帶來的禍害,皇帝也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遂派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辦英國人販賣鴉片事宜。林則徐通過霹靂手段,查收了英國人倉庫裡的鴉片,並集中在海邊銷燬,這給了英國鴉片商極大的打擊和震懾,他們便向英國政府施壓,要求英政府向清廷提出抗議和交涉,逼迫清廷賠償鴉片損失和開放沿海其它港口,腐朽的清廷將林則徐革職查辦,發配新疆,林則徐在被髮配前,因病去世。清廷因為拒絕賠償英國的鴉片損失和開放其它港口,英國人發動了對中國的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拉開了帷幕,中國逐漸滑入了任憑西方列強宰割的深淵,一場苦難的行程開始了!


麥田裡的圓圈


民族英雄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史上高舉反帝鬥爭旗幟的第一人,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英雄之一,虎門銷煙更是名揚史冊,中學學到課本上林則徐點燃了洋人鴉片的那一刻,心情是無比激動和自豪的,我們都知道毒品最大的危害是對人身心的巨大摧殘,但林則徐的這次禁菸,似乎關心的重點不是鴉片對中國老百姓身體的危害,為什麼這麼說呢?看看他給道光皇帝的奏摺上是怎麼說的:“鴉片流毒天下,若猶洩洩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果皆散在內地,何妨損上而益下,藏富於民;無如漏向外洋,豈宜籍寇資盜,不亟為計?”,這是什麼意思呢?林則徐這是強調說鴉片氾濫的最大危害是白銀外流、軍隊戰鬥力減弱、未來將國庫空虛,無餉銀供給軍隊、為列強增加財源等,而且強調的是洋菸,因為假如是土煙就無所謂,在林則徐看來是等於“(白銀)果皆散在內地,何妨損上而益下,藏富於民”。

我們再來看看林則徐在1847年(鴉片戰爭五年後)給江西撫州知府文海的信上是怎麼說的,他說“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民嗜洋菸而不嗜土煙”,對於土煙,林則徐又說:“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可見,他認為國人吸食中國人自己種植的鴉片“如人一身血脈貫注”,太正常不過了,而且暗含提倡之意。從以上就能看出來林則徐禁菸的出發點是禁洋菸(外國進口的鴉片)而不禁土煙(中國人自己種植的鴉片)。

  因此以林則徐為代表的大清朝其實並不是真正關心鴉片輸入導致的老百姓的健康問題,林則徐禁洋菸不禁土煙,他所反對的,並非吸食鴉片,而是進口鴉片,他們最關心的是銀子。


歷史果然很精彩


大家都知道毒品最大的危害是對人身心的巨大摧殘,林則徐關心民眾疾苦也沒毛病,

  但林則徐禁菸的出發點並不在此,他真正的觀點是禁洋菸(外國進口的鴉片)而不禁土煙(中國人自己種植的鴉片)。

首先來看林則徐給道光皇帝的奏摺:“鴉片流毒天下,若猶洩洩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白銀)果皆散在內地,何妨損上而益下,藏富於民;無如(無奈)漏向外洋,豈宜籍寇資盜,不亟(急迫)為計?”

在這裡,林則徐強調鴉片氾濫的最大危害白銀外流,如國庫空虛、無餉銀供給軍隊、為列強增加財源等,而且肯定強調的是洋菸,因為假如是土煙,在林則徐看來是等於“(白銀)果皆散在內地,何妨損上而益下,藏富於民”。

  其次,鴉片戰爭五年後,即1847年林則徐在給江西撫州知府文海的信中表示:“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民嗜洋菸而不嗜土煙”,對於土煙,林則徐又說:“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可見,他認為國人吸食中國人自己種植的鴉片“如人一身血脈貫注”,太正常不過了,而且暗含提倡之意。

  因此以林則徐代表的大清朝其實並不關心鴉片輸入導致的民眾健康問題,林則徐禁洋菸不禁土煙,他所反對的,並非吸食鴉片,而是進口鴉片,他們最關心的是銀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