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讓孩子理解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對自己以後價值的影響?

清晨的小王


這個問題有點偽命題的感覺。所謂的教改或者教育學理論總是希望發揮孩子能動性,能主動學習。確實,這樣的孩子效率最高,結果最好,但是,這種孩子是極少數的,而且,這種孩子是天賦,不是家庭引導的結果。重要事情說3遍,這樣主動學習的孩子不是家庭引導的結果。是天賦,是引導,是運氣,是刺激,總之,不是主動培養的結果,培養是陪不出來的。


這種養成理解學習重要性從而主動學習的孩子,基本就是學霸裡的一員。更多的孩子,就算明白重要性,也缺乏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家長的督促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方法。朋友孩子初三中考,整個一年就是盯著,每天讀到12點。這種沒有家長強力盯著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不管孩子是不是理解學習重要性,家長建立權威並監督執行才是王道


從拒絕甜食開始


第一,正面教育。引導孩子長大後想做什麼?想當教育家,當科學家,當歌唱家,想站在舞臺中央,這些都要好好學習。

第二,鞭策激勵。我侄子讀了四個四年級,他父親讓他舅舅帶他到工地上幹活,半年後,侄子找到爺爺說:爺爺,你讓我爸爸送我去學校讀書。後來考上了大學。我自已小時候也是班上最會搗亂的學生,老師覺得我無藥可救了,說:你爸爸每天天不亮就上街賣菜供你讀書,你對得起你爸爸嗎?老師一句話點醒我,我的學習成績也快速上升。



羅霖


蘿蔔加大棒政策,要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那就需要讓孩子瞭解到讀書的好處與壞處,如何做呢?看下文!

帶孩子去不同層次的人所呆的地方看看!

不同的人所在的地方是不同的,農民工工作的環境,是炎炎烈日之下汗流浹背的工地,無遮無蔽;職場白領的工作環境,是一臺臺電腦,一個個方子格之間,埋頭苦幹;而那些老闆經理,他們的工作環境是,一間間舒適的辦公室,有書有空調......

在歐美很多國家,有些人在上大學之前的一年,或者是去旅遊一年,或者是去工作一年,總的來說就是去接觸社會,通過這樣來了解到自己到底想要學習什麼,自己在工作上面缺失什麼,那些需要哪些,大學中該培養哪些!


讓孩子多讀一些名著,多讀書!

名著之所以被稱為名著,就是因為它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或是啟迪別人的心靈,或是給予人超脫世俗的感受。

讀書能讓孩子觀世界之大,從而看到自己的渺小,能讓孩子在思考過程中體會到由心的孤獨,但又感到安心,能讓孩子對世間萬物的存在充滿好奇,但又敬畏自然能,讓孩子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懂得體恤共情......

讀書的人,既能抬頭仰望星辰,也能低頭看見自己,感受到腳下無數細小卻蓬勃的生命,讀書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但又充滿鬥志!富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多了,名著讀多了,那就自然而然的瞭解到了學習的好處!


先讓他學,後讓他了解!

只中國乃至東南亞,很多國家都在做的填鴨式教育,先讓孩子把所有該學的東西都學到腦子裡,等到該用的時候,他就自然而然的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只不過這樣子的教育,對很多家長和孩子來說,太痛苦了,孩子不知道他為什麼要學習,因為他沒有用到學習中的知識,等他真正地用到學習中的知識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原來差了那麼多東西,都沒有學習!

差之毫釐,廖以千里,前期的學習,沒能用功,後面的生活未能盡心,生活中的不如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前期自己給自己埋下的坑。只有孩子真正地運用到理解到學習中的知識,才能體會學習的重要性!


最後以龍應臺寫給孩子的信結尾: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中國大學那點事


學習,就是對世界的一場探險。有些人嗜愛讀書,不惜攜書行萬里路,以求能知行合一;有些人,天生不愛學習,只愛去遊玩各種稀奇的地方和觸摸新奇的事物,不願被那些書本困住自己自由的心緒。如何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如果能讓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明白“學以致用”的道理,他們就會有興趣為了一個新事物,去探索“為什麼”,從而就慢慢地培養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教孩子多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小學生,可以讓它算算賬,多接觸一下科普實驗,培養興學習的趣,讓他看到學有所得,體驗到學習的價值。大一點的孩子,就讓他們多接觸一下社會生活,多出外面增長胸懷與見識,所謂知行合一,這樣他們就會慢慢認識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從而逐漸接受知識的洗禮。


宇輝戰艦


這個問題提得比較有預見性,這種預見性也是作為教育者和父母都該時時刻刻去思考和實踐的,非常好。

1、孩子對於學習價值的理解不到位其實是正常現象

雖然在很多理論中都有提及首先需要有相關的意識,但這種邏輯只限於主動想了解學習的群體,對於學習內容沒有興趣或者根本沒有概念的人來說,想要讓其主動接受思想意識是很難能做到的。成人們其實也有同感,比如“道理都懂,但為何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呢”,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懂了道理就可以做到的。

對於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為什麼父母群體都希望或者逼迫孩子好好學習,是因為父母們親身經歷了各種人生,從受過的苦磨過的難中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也在很多現實事件中看明白了學習對於此刻的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價值。

但對於還未涉世,還未經歷人世間的各種無奈、苦難、痛苦的孩子們來說,很難能夠感同身受,深切感受到為什麼要這樣做。所以即使父母整天在耳邊嚷嚷,“你一定要刻苦學習”,但效果都不是父母希望的,孩子還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那麼這種只停留在說教層面的教育也就沒有什麼很明顯的作用了,時間長了反而還會引起孩子們的逆反和對抗。

2、父母可以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儘早地意識到學習的價值

父母更需要有個意識:學習本身並不是件快樂容易的事,只有那些經歷了好的學習體驗的孩子才會覺得學習是快樂的。所以父母即使承擔了生活的辛苦、家庭的責任,但是否能夠理解孩子的學習艱難呢?恐怕很多父母都無法理解吧,單單讓父母在課堂上坐一整天怕是也堅持不下來,何況還需要手腦並用。而孩子也同樣如此,他們也很難能理解父母一天在外工作的辛苦和不易。我們每個人多數都只能看到自己所經受的,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 所以首先雙方有必要有意識地去了解對方真實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必要了解不同年齡段所遇到的困難和生活狀態。父母不能因為希望孩子專心讀書就不讓其接觸外面的世界,不瞭解正在發生的事特別是家裡的事,孩子也不能因為父母生了你就認為養你是應當的而不去體恤和了解父母的辛苦。只有多去了解對方的所思所想,真實的家庭以外的生活,以及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才能理解對方的不易,也才能跳出自己的世界更為寬泛地理解一些事情。

  • 其次通過閱讀書籍觀看影視作品也能讓我們每一個人看到別人的人生、榮辱、興衰。畢竟每個人的每一瞬間都是定格的一瞬,都沒有重來的機會,所以一切都是單行線,沒有第二種可能性。那麼就需要我們能夠從別的地方借鑑經驗,而不能總讓自己栽跟頭。如果孩子們在讀書的年紀閱讀過大量的史傳或者人物傳記,必然會讓自己的思維認知更加寬泛,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會產生一定的思考,在這種思考之上孩子們才有可能理解自己現在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 再者父母有必要讓孩子提早接觸社會,瞭解社會,瞭解人,接觸不同的人,只有見識足夠,才能拓寬視野,也才能產生出一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人大部分從事的活動都需要動力的,畢竟天生對於學習有極大興趣和認同感的人比較少,所以能使孩子們具有一定的學習動力也是不錯的解法,而這個動力一定是來自於孩子們內心深處的某一種情感,這種情感的生髮又是需要在見識過後才能被激發出來的。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還是少不了父母的引導和高格局,最重要的是必須要讓孩子們有親身的經歷和過後的思考,“實踐出真知”是有道理的,重要的還是要帶孩子去做,一定不能只停留在說教的層面,當然可能從瞭解到明白到真正認同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而且這個時間又會根據每個個體的情況而不同,所以父母們也需要在幫助孩子認清的過程中具有極大的耐心才好,本來教育就不是一件可以著急的事。

您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幸福一生!



旮旯裡的神仙洞


教育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期望—價值”理論。它是說學生認為學習內容越重要、越有意義與價值,學習的興趣越高、學習動力越強,也更容易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

當孩子認為學習內容是有價值的,跟實際生活有關係時,他們也更願意在學習時投入時間和精力。

有的孩子一聽到“學習”、“做作業”,就有一種牴觸情緒,覺得很煩;有的孩子看到課本、滿頁文字的書就開始犯困,難以集中注意力。有的孩子覺得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覺得生活與學習距離越遠,孩子學習就越沒動力,甚至有一種“讀書無用論”的想法。

另外,學習材料的有趣性,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興趣能幫助孩子保持專注,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集中的地方,並維持較長的時間。孩子對於喜歡的課、喜歡的老師,45分鐘下來可以一直保持專心聽講,而缺乏興趣的孩子連在課堂上堅持15分鐘內保持專注都很難。

興趣能“激活”記憶,促進記憶。有研究者讓兩組孩子閱讀同一篇文章,對文章感興趣的孩子閱讀後回憶文章信息的量遠高於不感興趣的孩子。

因此,讓孩子覺得學習內容有價值、對學習材料感興趣,是讓孩子愛上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


子木李


只有經歷過挫折,孩子才能很好的理解學習的重要性。平時不論老師和家長怎麼苦口婆心的說,孩子也是表面懂了,其實沒有真正認識到這個問題。到現在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很好的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都是從一些側面,比如說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甚至利用一些獎勵的辦法,刺激他去完成某項學習任務。而且不論什麼辦法都對某些孩子管用,對某些孩子不管用。也包括失敗以後的挫折感。所以在孩子遇見挫折的時候,不能聽之任之。這時候要關心愛護她,最終讓他走出自己的路。而且在這個心理旅程中,孩子學會了思考,對自己的未來有了自己的想法。



墨客生


怎麼樣讓孩子理解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對自己以後價值的影響,正確引導他,鼓勵他。

做家長的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多指導,少批評。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要有溝通,徵得孩子的同意。當孩子自己承諾的事沒有做到時,要讓他知道自己負責的重要性。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要讓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興趣,發揮自己的潛力,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做父母的我們期望自己都能夠培養出一個理智講理、成功學習、自主獨立、自信積極、快樂感性的孩子。



anhui皖秦


人們常說,孩子,要從小教育,不要等到他長大了,再去教育,那時候,什麼都來不及了。

可是,咱們的孩子有時候年齡小,教育時,你對他說的越深奧,他越不能理解,或者當時,似懂非懂,過段時間就會拋之腦後,沒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實則是在說教,說教不能等同於教育,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他明白事理,就像三四歲的孩子你通過語言,跟他說,他可能不愛聽,或聽不懂,如果通過動畫片,漫畫的形式告訴他一個道理,他很快就會明白,並接受,而且記憶深刻,對於像中學生,這樣大的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得有方法,有個專家曾建議過,他說,把孩子領到三個地點,分別是,公共汽車站,動車高鐵站,還有飛機場,讓他親眼看一下,這裡大部分的人是怎樣的一個群體,為什麼會這樣?也可以領她去採訪十個以上,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人,分別問一問他們的學歷,等採訪完,他自然而然,就會從心底得出最正確的答案。

有時候,追求真相的過程,遠遠勝於上萬次的說教。


今夏暖陽399


"怎麼樣讓孩子理解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對自已的以後價值的影響?"這個問題,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

1、從小培養和教育孩子,要養成認真學習的習慣。

2、注意管理好孩子,平時不要結交不務正業的爛孩子。

3、要孩子認真學習,順利完成國家安排的九年義務教育,有條件的,繼續學習深造等。

4、根據孩子的特長和喜歡的學科與興趣,對應培養學習。比如說有些孩子喜歡的體育、維修、教育、電腦、商貿等。

5、完成學校的學業,再到社會上,去領會各種不同的學習環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