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中國外貿結構優化,有利於抵抗疫情衝擊

  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4日電 題:《王曉紅:中國外貿結構優化,有利於抵抗疫情衝擊》

  作者 王曉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教授)

  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正在蔓延,並在世界範圍內快速形成負面影響,這無疑會對中國貿易造成一定的衝擊。疫情的影響既有短期的直接效應,也可能在信心、預期等方面產生一定的長期影響,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採取積極對策。

  一、疫情對外貿可能產生一定影響

  從2003年的“非典”經歷來看,疫情對外貿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給出口生產企業帶來一定損失。受疫情的影響,春節假期延長,企業普遍不能按時開工,不能按期交貨,可能影響與客戶的合約。且企業需要支付的工資成本仍高居不下,一些中小企業正面臨資金鍊斷裂問題,生存受到影響。

  二是疫情將影響近期國內各類交易會和展會的舉辦,導致國外客商訂單下降。從“非典”來看,該疫情直接影響了當期的國內各種商品交易會,導致新籤外貿合同明顯減少。以當年春季廣交會為例,據統計,2003年4月15日-20日的成交額只有 44.2 1 億美元,僅164 個國家和地區的16400 多位客商與會;與2002年春季廣交會到會客商逾 12 萬人,出口成交額168 億美元比較大幅下降。當前,由於疫情的影響,國外客商到中國參加各類商務活動的意願可能有所下降,交易活動也必然大量減少。

  三是國內企業參加國外展會交易活動受限,導致訂單和商機受到影響。從“非典”來看,2003年4月2日瑞士政府以“防止非典傳播”為由禁止包括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在內的廠商參加瑞士巴塞爾鐘錶和珠寶展覽會,使 130 多家香港和 40 多家內地的鐘表企業遭受重大損失,香港珠寶及鐘錶業全年訂單因此減少兩至三成,間接損失超過 100億港幣。當前,疫情還在蔓延,有的國家已經禁止中國公民入境,導致企業無法參加境外各類展會和訂貨會,可能帶來一些訂單損失。

  四是產品出口及服務貿易將受到不同程度的直接影響。由於疫情的影響,國外可能對來自中國的肉、蛋、奶、蔬菜等農產品出口進行嚴格的限制。此外,旅遊及會展等商務服務貿易也受到一定影響。由於國外對中國簽證限制以及對國人旅行等方面的告誡警示,導致中國消費者無法去相關國家旅遊,同時也嚴重影響外國人入境旅遊。從行業來看,勞動密集型產業可能受到較大影響,有可能進一步加速轉移。長期來看,對外商投資的信心和預期會產生一定影響。

  二、中國外貿具有強大的抗擊力將抵消疫情的負面影響

  總體上看,目前疫情對外貿的影響是有限和可控的。應該看到,當前中國經濟的韌勁和迴旋餘地越來越大,外貿的規模和結構較“非典”時期具有更強的抗擊力,有利於抵禦疫情造成的影響。

  首先,從“非典”時期看,2003年中國進出口總額8400億美元,2004年達到11547.4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35.7%,數字可以反映出,“非典”疫情對外貿的影響總體是有限的。2019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1.54萬億元,規模相當於2003年的五倍多。

  其次,從出口產品結構看,機電產品為主,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快速增長。2018年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額佔比58.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佔比30.1%。從服務貿易來看,知識密集型新興服務貿易快速增長。2018年旅行、運輸和建築三大傳統領域服務進出口貿易額佔比63.4%,下降2.2個百分點;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額同比增長20.7%,總量佔比達32.4%。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正在成為增長的新引擎。2018年中國承接離岸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的執行額佔比分別為45.3%、17.3%和37.4%,研發服務、工程技術、檢驗檢測等領域同比分別增長15.5%、27.1%和74.5%。以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市場採購貿易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連續3年保持高速增長。因此,外貿結構的不斷優化,價值鏈的不斷升級,有利於我們抵禦來自疫情的外部衝擊,更加堅定信心應對暫時的困難。

  此外,中國旅遊服務貿易一直是最大的逆差項,2018年逆差達2374億美元,一些國家對中國公民入境旅遊的限制會減少逆差;中國農產品出口規模很小。因此,這兩項對中國外貿總體影響並不大。

  三、採取積極的應對策略

  此次疫情的時間長度決定了對經濟貿易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也將對中國的品牌形象產生重要影響。

  為此,一是引導企業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號召,把嚴格防控疫情傳播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打贏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阻擊戰,把疫情控制在最短時間,就是把經濟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是堅定不移地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高出口商品質量,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提高外貿抗擊外部風險的能力,這既是長期戰略也是短期策略。

  三是各級政府要切實做好穩外貿、穩外資、穩就業的工作,把緩解外貿企業的資金困難壓力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增加出口退稅支持力度,擴大貸款融資規模,尤其要重視解決中小外貿企業的融資困難。要切實解決疫情給外資加工貿易企業在生產、員工生活等方面造成的困難,以穩定信心。

  四是加強外貿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疫情過後,要積極支持和組織外貿企業參加相關的交易會和展會,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商業機會,彌補疫情造成的訂單損失。同時,針對疫情可能帶來的企業違約問題引起的外貿爭端,政府部門、行業協會要做好提前預案,建立幫助企業解決爭端的應對機制。

  五是積極擴大優質肉、蛋、奶等農產品和醫藥用品等人民生活必須品和疫情急需醫療用品的進口,相關應急進口商品可實施零關稅措施。(中新經緯APP)

王曉紅:中國外貿結構優化,有利於抵抗疫情衝擊

  王曉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