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明屬於夏朝的巴蜀國嗎?

洛神崑崙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廣漢郊外四公里處。

1929年,當地一位農民排水溝時發現了一坑精美玉器,由此開始了對三星堆的研究,1934年由月亮灣考古隊首次發掘。

由於當時條件有限,人們對三星堆的認識各有不同,有說“廣漢文化”、有說“月亮灣遺址”的、也有說“真武村”的等等。

三星堆出土的器物最有特徵的是青銅大立人像、金杖和青銅金樹以及被反綁雙手的裸體男人、海貝等。這些與中原的任何一類青銅器都不一樣。

三星堆自發現、發掘至今已有70年,在70年的考古發掘中,專家學者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那就是已經知道了四川的雅安、成都以及長江中游、湖北的宜昌是三星堆文化的主要分佈地區,古蜀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古蜀文化曾有一個繁榮鼎盛時期。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

但是,三星堆仍然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的不解之謎。比如青銅大立人像的身份、金杖和青銅金樹是否為神權象徵、海貝是貨幣還是祭品、三星堆文化與中原文化是否有關係、是春秋戰國時代、西周還是新石器時代等等。

讓人頗為頭疼的是,一個民族必備的文明因素,三星堆都已具備,就是沒有文字。以至於有人認為蜀人是羌人的一支,也有人認為蜀人是古彝人的一支,而這些說法都不足為據。

關於古蜀國的神秘消失,有“水患論”,“戰爭論”、“遷移論”還有“天災論”,而從考古發掘中都無法得到證明。

高中歷史課本雖把這段歷史列入教材,但也僅為討論課題。

正因為有如此多的未解之謎,我們現在只能推測:

一、古蜀國人就是蚩尤後代。

據考古學記載,蜀人的祖先蜀山人是四川最古老的民族。《史記天官書》記載,從涿鹿之野戰敗後,蚩尤三苗黎族倉皇渡黃河南逃,離開黃河以北的大平原,遠行到遙遠的淮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又復西南入雲貴。而須女織女句芒等太昊少昊族的扶桑氏支,卻由於少昊清陽鷙(玄枵)的管理沒有大規模遷徙,便與蚩尤祖公異地而居了。他們的圖騰就是鳥頭人身。

二、蚩尤後人為紀念涿鹿之野這場慘烈戰爭而作的天像神格祭殿。宋代岳飛墓前有反綁雙手的秦檜石像。是不是蚩尤後人早已有此等“傑作”?哪些反綁雙手的裸體男人會不會是蚩尤後人想像中的炎帝、黃帝以及他們的後人呢?由此可推測為青銅大立人像就是蚩尤。金杖和青銅樹就是神權的象徵。東夷是蚩尤的故鄉,也是蚩尤與黃帝鏖戰之地,東夷民族以天齊(宇宙中心)為″天主”。由此看金杖和青銅樹是神權的象徵並不難理解。

這只是推測而已。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古蜀文化與中原文化是有聯繫的。

從中原古墓發掘出來的零零星星海貝,與三星堆中發掘出來的海貝都是來自印度洋。三星堆海貝的出現,說明古代三星堆人有與中原地區文化交流的痕跡。古代四川最便於聯繫的地區就是當時夏、商王朝控制的地區。

因此,可以說,三星堆文明是是與夏朝同時代的巴蜀國文明,不屬於夏朝。



易學點悟


我的答案是:題主的問題沒有答案。

原因:

第一,現在大家所理解的三星堆文明通常都是指三星堆的青銅文明,也就是三星堆文化的第三期,年代約在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260年。而夏商周斷代工程基於司馬遷 《史記》所記載的傳統歷史體系對夏的斷代為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也就是說按照司馬遷的傳統歷史體系,三星堆文明已經不在夏代的年代框架內。總結一句話就是,依據傳統的歷史體系來說,題主的答案無解。

第二,筆者在研究三星堆文明的過程中,確實發現《史記》的夏史年代體系不可靠,因此把司馬遷的線性歷史體系調整為了夏與商周並行的歷史體系。但若據筆者的歷史體系,則三星堆青銅文明就是傳世文獻中的夏王朝,因此,題主的答案仍然無解。

據此,在本題裡,我們已經無須再討論巴、蜀國的問題,儘管筆者對此原來另有一些認識。如果朋友們對於本次回答還有什麼疑問,歡迎大家留言。筆者研究三星堆多年,歡迎朋友們關注我,讓我們一起討論、學習。謝謝大家!


古史微


三星堆文明是屬於夏朝的巴蜀國嗎?

是的。

三星堆一帶的古文化遺存,即所謂廣漢中興遺址。

而巴蜀的歷史,文獻中記載豐富,雖然充滿了神話傳說色彩,不過,由於這裡是僻處邊遠的少數民族,這些傳說還是可信的。而三星堆正處於這個位置上,而且有著清楚的年代,正好可以彼此驗證。

“兆基於上世,開國於中古。”蜀國的歷史悠久,相傳為為黃帝之後

《史記索隱》說,案世本蜀無姓,相承雲黃帝后。且黃帝二十五子,分封賜姓,或於蠻夷,蓋當然也。文獻上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蠶叢等王的時期。揚雄有《蜀王本紀》說,蜀王之名蠶叢,後代名曰柏濩,後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第二個時期是望帝時期,“後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第三個時期是開明時期。“荊有一人鱉靈,其屍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屍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鱉靈為相。”“凡王蜀十二世。”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後面兩代的蜀王是外來的,而第一代的蠶叢一系才可能是黃帝之後。

那麼怎麼他就是黃帝之後呢?有記載嗎?

這是有記載的。《華陽國志》說,蜀之為國,肇於人皇,與巴同囿。至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陽,是為帝嚳,封其支庶於蜀,世為侯伯,歷夏商周。武王伐紂,蜀與焉。這裡面的黃帝昌意娶蜀山氏之女說,在好多的史書都有記載。如《大戴禮記》《世本》《山海經》等。當然這裡,有一處筆誤,那就是生子高陽,是為帝嚳應該為帝顓頊。這可以看出巴蜀先王是黃帝的子孫,出於顓頊一系。

當然,有人說這無從具體證明。那我們起碼可以看出這樣幾點來,

一是蜀山氏為蜀地土著,起源很早,黃帝子昌意降居若水,反映的是中原文化傳入川西平原一代。而這也是有三星堆文化的佐證的。

我們再來看三星堆文化,有四個階段,一期為新石器時代晚期,二期為夏代至商代早期,三期為商代中期或略晚。四期為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我們在發掘中發現,以小平底罐高柄豆鳥頭形勺等器形為代表的文化遺存,它的時間上至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或略晚,也就是說貫穿三星堆文化四個時期,與後來人們所熟知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巴蜀文化相銜接,故被人們認為是早期巴蜀文化。他們與四川另外兩支文化沒有直接關係,卻與中原的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有不少類似之處。如有泥質灰陶系,多高足豆,三足,尖頂器等。典型的器物有盉,大口尊,豆等。

二是傳說中蜀王先世為顓頊後代,這表明和夏有密切的關係。這是有三星堆考古作證明的。

“顓頊立鯀,鯀產文命,是為禹。”我們再看三星堆文化,與二里頭文化有很多的共同點。而大家知道,二里頭文化就是夏文化。舉個例子,遺址中晚期出土的陶盉,特別高瘦,帶個形制與二里頭的盉是很近似的,也就是管流扁袋足的陶盉,本來是二里頭文化的特色器物,卻出現在三星堆,反映了彼此的關係密切。還有一個,歧峰的玉璋,這隻有很少的幾個地方出現過,陝西神木,河南二里頭,四川廣漢。神木的還不明確。二里頭的屬於三期,也就商時期。這說明 什麼呢,也說明了三星堆與二里頭的影響交流。

三是這個傳說,也表示蜀先世和楚有聯繫,這也是有三星堆的考古來證明的。

為什麼呢?因為楚先世在的祝融八姓也出自顓頊。在《帝系》《世本》《史記楚世家》都有記載。那麼這有考古方面的佐證嗎?

有的。祝融八姓建國,在夏代就很興盛。有《詩》雲,韋顧既伐,昆吾、夏桀。昆吾韋顧都在八姓之內,可見夏朝和他們關係相當重要。而商代就有了荊楚之名。從考古來看,楚地的湖北湖南發現了許多 商代的青銅器,而三星堆出土的幾件容器,也最接近湖南湖北的出土品。而蜀與荊楚的關係,一直到周還在延續。如湖南長沙的楚公戈,就蜀戈的特色。再有三星堆的商代青銅器,從地層上看,也完全是商代的地層。說明什麼呢,在當時,中原的文化與巴蜀交流密切,在中原有的,在巴蜀馬上也就有了。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能看出什麼來呢?三星堆體現出來的歷史是和已知的歷史相印證的。我們所知的那個夏朝時期的巴蜀,那個黃帝后裔的巴蜀,就是三星堆所在地,三星堆文化所印證的巴蜀。

我們再說,禹生石紐的故事說明了什麼,說明禹來自四川。為什麼呢?

說禹生於西南,很多史書都有記載。如《史記》《集解》《正義》《新語 術事》《蜀王本紀》《華陽國志》。

我們看《大戴禮記》中說,青陽居於泜水,昌意降居若水。也就是說,玄囂活動在北方,而昌意一系在南方。若水就是雅礱江,這不只是蜀人獨有的說法,好多書都有此記載。這樣,禹生石紐就不是獨立的了。傳說,昌意娶蜀山氏女,蜀山是哪呢,有人考訂為成都。而蠶叢在哪呢?在今天的松潘玉壘山,這些地點都與石紐不遠。所以說傳說不是偶然的。我們再說夏和蜀的關聯。蜀國有陶盉,牙璋,而牙璋是蜀人的崇拜,而二里頭文化牙璋又最為發達,

這一切都說明,蜀和夏的關係密切。三星堆反映的巴蜀和大禹的關係密切,這是有考證的,總之,就是夏朝的巴蜀。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屬於夏朝,但應是一萬年前的夏朝。這是蒼帝時期的產物。蒼帝變滄帝,預示著中國成了海洋,蘇木也就成了扶桑樹。中國二十四史是一部世界審醜史,高人都隱藏在史書的角落默認不語。

姆大陸沉沒即“天國”淪陷,東方已成為無賴的地盤,即“天地絕通”,中國歷史自此轉向西方。我們的權力中心有兩個,東方天目山被毀,龍宮被搶,只能利用西方的點辦公,於是才有了《山海經》中的“一目國”及出土文物中的“獨眼龍”。後來徐福東渡回老家及大禹治水把這幫王八羔子全收拾了。觀音把這個劃成安置家眷的地方,我們叫震旦國,更準確地稱呼,即眷屬國。之後的戰爭基本在外面打的,這兒就不可能發生大的戰爭。著名人物死後很多埋回來,我們感覺歷史是在這兒發生的。這是一個錯覺。說句讓大家崩潰的話,我們就是一群看墳頭的。我們沒歷史,歷史都在外面。中國考古為何得扒墳?人家五千年的大金字塔都有,你春秋戰國的宏大都城哪?縣衙倒有,一個都不缺。故宮是太子宮,明清兩朝不是全在這辦公。太子長大去中宮當形象代言人,決策權不在他手中。康熙有個上書院,就是最高決策層,揍俄羅斯是這些人指揮的。二十四史是中國史,也是全球簡史,把分散到世界各國的歷史往二十四史一組裝,就是世界史。由於不停地出現“霍亂分子”,墳頭全讓我們看丟了,各家都弄不清墳頭在哪了。天子得姓,諸侯得氏,每個姓氏都有個祖墳。我們不光看丟了墳,還到處胡扒,證明自己有歷史。一群連祖宗都弄不清的人,二十四史跟你有球關係?“三星堆”是運回老家的祭祀品,緬懷蒼帝被人殺死的“國標”。中國人受苦呼叫“老天爺”或“青天大老爺”就是叫他。中國人出殯“披麻戴孝”就是緬懷他,孝衣上的每個物品都是扶桑國圖騰。手持“柳木”是觀音也即西王母,身穿白衣說明我們是“白人”,耳朵塞棉指“高棉”即高麗棒子,腳塔拉著“鞋”不穿指“小日本”……這是故意擱在老家的祭祀品,當然文明有斷層。二球貨,放在老家就是讓咱們看著,現在全讓咱們弄丟了!


張履琚


首先,巴和蜀是分屬兩國,為巴國和蜀國。

三星堆是屬於蜀文化。三星堆文明的跨度是距今4800年至3100年左右(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古蜀文化遺址。夏朝的歷史是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兩者文明時間上有重疊,但分屬不同文明。夏朝是代表黃河中下游的黃河文明,而三星堆是屬於長江上游的蜀文化,有鮮明地域特徵,著名代表器物是:青銅兩目凸出人面和青銅神樹。


青峰山女史


我認為是外星文明。


縱橫網作家


當時中原地區(黃河中下游)是夏朝,但四川是古蜀國。他們互不隸屬,但考古表明有文化交流。

古蜀國傳承至戰國時期被秦國滅亡,但其王子帶一批人遷徙至今越南,曾建立了甌雒國。

在越南和中國的典籍裡,均提到有關蜀泮(即安陽王)在越北稱王的傳說。較早提及的是中國典籍《水經注》引《交州外域記》記載:“後蜀王子將兵三萬,來討雒王、雒侯,服諸雒將,蜀王子因稱為安陽王。” 越南史籍《大越史記全書》的說法較為詳細,提到鴻龐氏傳至末代時,蜀王向雄王求娶王女,但雄王不許。蜀王之孫蜀泮為了報復,乃於公元前257年攻滅鴻龐氏,改國號為“甌雒國”。傳說中安陽王營建螺城為首都,規模宏大,“廣千丈,盤旋如螺形” 。

安陽王在位時,適值秦始皇統一中國,平定百越族的時期。關於此時甌雒國與秦朝的關係,越南學者陳重金(即陳仲金)認為,公元前214年秦派軍攻百越時,安陽王也向秦朝臣服,秦朝遂在越北地區設置象郡。但同時,越北仍有土著不願臣服,致力抵抗,秦軍亦因不服水土而爆發疫病,大將屠睢亦在戰事中陣亡。

秦末政局動盪,南海郡郡尉趙佗乘機建立南越國。傳聞趙佗因要擴張勢力而有意征戰安陽王,但安陽王因擁有一具威力強大的神弩,每發可殺三百人,趙佗知難以制勝,便派兒子趙始詐降,娶安陽王之女為妻,以博取信任,暗中毀壞神弩而去。安陽王不知中計,最終被趙陀所攻破而亡。另外,《大越史記全書》提到,南越國攻滅蜀氏的時間在公元前208年 。

中國學者郭振鐸、張笑梅分析蜀氏王朝的傳說,認為它可能是文郎國(鴻龐氏)附近的大氏族,與中國古代的巴蜀無關。此外,安陽王只不過是西甌的一部份部落和雒越各部落聯盟的首領,基本上未改變文郎國的部落組織,生產力處於低下水平,該政權可能只是一個初具國家政權組織的部落聯盟,而非階級社會國家。


跪射俑


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面積達12平方公里,是中國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自20世紀20年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學家對其進行了大量的考古發掘和專題研究,發現了城牆遺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遺址及文物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國的存在和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梅宇峰


因為有些古籍記載了古巴蜀,所以有種觀點認為古巴蜀文化是與華夏文化並行的原生文化,華夏文化是伏羲黃帝這一支,古巴蜀是蠶叢這一支,三星堆在古蜀國範圍,又在蠶叢文化區間內,應該說三星堆屬於古蜀國的一個時間節點。古籍記載的巴蜀並不多,若感興趣可以蒐集古籍中關於古巴蜀的記載碎片,整理後或許會有個條理清晰的脈絡。


大無量678448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