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阻擊新冠肺炎考驗城市“免疫系統”

每經記者:吳林靜 楊歡 每經編輯:賈運可

每經評論員 吳林靜 楊歡

先作一個假設:如果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一座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小城市暴發,對其的控制和管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很大的可能是,可以更快在有限的空間內對疫情加以控制,“封城”不會帶來如此巨大的社會成本、經濟成本,不會波及到這麼多人口的流動……

但疫情始於有著“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一座常住人口超千萬的超大城市。再加上是春節期間,截至2月3日19點20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已達17335例,早已超過2003年的SARS。

在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看來,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傳播,正在給城市“免疫系統”帶來挑戰。

從倫敦的霍亂,到西非的埃博拉,再到此次的新冠肺炎,此類疫情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擴散、遷移和流動,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作為人流、物流的匯聚節點,使得疫情的傳播更容易形成規模。

而地方政府對疫情的防控,正是在考驗一個組織從大腦到毛細血管的反應、判斷和組織能力,考驗一座城市的整體“免疫系統”。

回溯這場阻擊新冠肺炎的戰役,在武漢市衛健委此前發佈的肺炎疫情通報中,相關病例最早發病時間為2019年12月8日。但從官方發佈的信息來看,針對這次新冠肺炎的大規模防治,從2020年1月20日才算是真正開始。

到1月23日10時,武漢關閉離漢通道。外防輸出,內防擴散,一座超大城市被“隔離”了。但因春節和疫情因素,“封城”前後有約500萬人離開了這座城市。國內外的第一波確認感染者,幾乎都有武漢逗留史。

也是在這一天,浙江決定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此後廣東、湖南、北京、上海等多個省份陸續行動,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啟動了一級響應。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一級響應屬於最高級別。省級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調動更多的人力、物力,動員力量更加廣泛,封鎖範圍也可以更大、更迅速,從而更為有效地控制疫情。上升為一級響應,傳遞著一種信號,即這件事情值得全國上下高度重視,需要各地全面協作。

以浙江省為例,是這一波疫情中,全國最早啟動一級響應的省份,甚至早於疫情暴發地湖北。這是因為浙江外出在湖北,尤其是在武漢,經商、學習和工作的人員比較多。春節前夕,這些人員集中返鄉。

於是,浙江很早就部署了醫療資源,構築起了第一道防線:公佈11個市的發熱門診及疾控中心24小時值班電話,公佈省市縣三級95間定點醫院等。同時,群防群治的體系也建立起來,號召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排摸傳染源,重點是排查近一個月去過或接觸過武漢及周邊地區的人員。

上至政府的綜合治理水平,下至基層群眾的防疫意識,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這是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地區應該有的“免疫系統”。特別是對於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而言,我們所面對的是規模和流動問題帶來的雙重壓力。

疫情發生時正值春運,有人要離開武漢回鄉過年,也有武漢人要回武漢過年,這是中國城市發展的特色。而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返程高峰也將到來。當前的重點是如何迅速而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但是及早反思各類問題也確有必要。

如何針對中國的人口規模和城市規模,從未來風險管控和降低各類經濟和社會成本的角度,認真地總結城市化發展的路徑及其帶來的經驗教訓,是中國大中小城市的必答題。當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對城市“免疫系統”的考驗也在繼續。

病毒感染康復之後,人體免疫系統將生成抗體,下次將對相關病毒免疫,保護人體免受傷害。我們希望,在取得這場“戰疫”的最終勝利之後,各地各城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免疫系統”也變得更加強健起來,更好地守護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