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是怎樣的一群人

救死扶傷,這四個字說來簡單,可是要付出的是無數個人十幾年的學習和工作,才能從表象中找到真正的結論,對於外科而言,引起某種疾病的卻往往不是我們以為的那個根源,而清除了病灶又常常會帶來其他的隱患甚至新的困擾、病痛和殘障。

神經外科,是怎樣的一群人

大腦,人體的“司令部”,人體最大的神經中樞,有1000多億個神經細胞分佈其間。因為神經錯綜複雜,功能區交錯重疊,腦部手術一貫被業界視為“難度很大”“風險極高”。但是,在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有一群無畏的求索者,他們迎難而上,不懈追求。多年來,他們用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術,為無數腦疾重症患者帶了福音。

一個高明的外科醫生應有一雙鷹的眼睛,一顆獅子的心和一雙女人的手。

———— 倫·賴特

神經外科,被業界簡稱為“神外”,“神經外科醫生”有人戲稱是“和神並駕齊驅的醫生”。

“神經外科手術,稍有不慎,患者輕則重殘,重則致命。”所以,要把萬分的細心、萬分的謹慎當做了神經外科醫生的第一要務。

神經外科,是怎樣的一群人

我身為一個外科醫生的宿命:始終on call,始終keep active,始終brave moving。

  始終on call 是一個外科醫生的職責。因為相比內科醫生,各種天災人禍會把患者源源不斷送到外科醫生手中,而外科醫生則必須能隨時應答,隨時做好拿起手術刀上臺的準備。

  始終keep active 是一個外科醫生繼續行醫的保障。 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之下,如果外科醫生不能持續保持活力,保持鬥志,那麼很容易被壓力擊垮乃至崩潰。

  始終brave moving 是一個外科醫生實現理想的支柱。現實總是險惡的,因為人心並非總是向善。當自己救死扶傷的理念得不到公正的對待乃至遭受非議, 不忘初心、勇敢前行是唯一的辦法。

就像《週一清晨》Huton教授所說,當深愛的人倒下,我們無能為力,只能讓自己忙起來,“繼續前行”。

神經外科,是怎樣的一群人

古人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而今,在醫者的世界裡,行醫如行舟, 也需急流勇進,而非原地徘徊,更非中途而廢。

神經外科,是怎樣的一群人

敬重每一位外科醫生,更敬重堅守理想的外科醫生。同樣我也敬重在急流中沒有勇進選擇中途退出的人。說到底,外科醫生只是一個職業,需要強大的信念方可涉足並深入。堅守的人是勇士,但退出的人也絕對不是懦夫。絕對不是。

神經外科是一個繁忙與緊張、沉重與繁瑣交織的科室。那種一念即成、一念易碎的生死離別場面,在這裡已司空見慣。We‘re sorry, but we try our best,不僅僅是理解他們面臨的痛苦以及道德困境下艱難的選擇。醫學不單純是奇蹟,不單純是精湛的技藝,卓越的智力以及敏捷的反應速度,還有悲天憫人的胸懷。

醫生忙,這裡的護士也不輕鬆。由於患者數量大,一個護士需要照料幾位病人。由於神經外科術後對護理的要求很高,這要求護士細心,能夠承受壓力。“我們這裡的護士忙起來連喝水和上廁所的時間都很有限。”說起這些,能體會到她們的不易。

忙歸忙,累歸累,醫生和護士們也有輕鬆的時刻,如果做完手術之後,病人順利恢復,患者高高興興地脫了病號服,換上自己的衣服,跟他們說再見的時候。

神經外科,是怎樣的一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