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宋亡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的”說法?

歷史熱點縱橫


漢奸魔舞幾時休?

"宋亡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這句話,是明治維新時,充滿對中國領土野心的日本,為分裂中國群族,削弱中國戰力,進而侵略佔領殖民中國的野心家精心炮製的政治謊言,大肆鼓吹的滅亡中國邪惡謬論。

日本的間離中國輿論陰謀,被日本扶植的漢奸集團具體實施,漢奸集團拿著主子滅亡中國利劍,利用極為愚昧狹隘偏執的原始社會宗親民族觀念,侮辱貶低漢人之外北方遊牧漁獵方民族韃虜,挑起十八省建立漢華國家的國家內部族群分裂內耗內戰。

日本培植的漢奸集團,完成了主子使命,最終把中國淪陷給了日本主子。

漢奸們鼓吹的亡中國邪惡謬論值得一駁嗎?

稍有一點點中國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戰國時趙武靈王胡服射騎降服河套陰山蒙古,秦始皇時代,扶蘇鎮守蒙古包頭,西漢遠佂西域,成吉思汗衣冠冢的鄂爾多思,清滅葛爾丹大小和卓等,,,,遊牧的蒙古始終伴隨中國歷史,本身是華夏一支,(超越炎黃概念),有相互征戰,有共同生活,有分有合,蒙古的入主,怎麼能稱宋亡之後無華夏呢?

滿族和蒙古人一樣,受明朝封官和節制,中華一支的滿人入主又怎麼能稱是明亡之後無中國呢?

反觀宋朝,儒禍瘋狂到"存君理,滅民欲"的喪心病狂程度,是貪官汙吏犬儒們的天堂,卻是平民百姓和守疆護土軍人地獄,能不被強者改朝換代嗎?

再說和尚禿驢朱元璋的明朝,開國就閉關封海,殺功臣剝人皮陪葬活殉,皇帝不主朝政,宦官主政,閹黨嚴黨奸臣賊黨崛起爭鋒,犬儒東林黨殘酷壓榨百姓,平民百姓咋會不盼望這比地獄更殘酷的家王朝早點完蛋呢?

反觀蒙古元朝,滿人清朝,都有個共同特點:因為這倆個民族人數太少,時刻擔心被人多勢眾的漢人推翻,而不得不放鬆某些管制,奔放自由的民族習性,受儒毒禍害淺等原因,而在統治期間對百姓苛稅壓榨程度低,百姓的苦難相對好一點,而某些惡劣地方,也是因為賣身為奴的犬儒漢奸漢人胡做非為造成。

由此可知,百年漢奸所鼓吹的"宋亡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謬論邪說,純屬百年來真正的漢奸賊寇分裂華夏別有用心的包藏禍心陰謀。



因為按儒家傳統理念,蒙元和滿清都屬於夷狄,不是華夏“正統”。


1279年的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是南宋對蒙古軍隊最後一次有組織的抵抗,陸秀夫兵敗之後揹負幼帝於崖山跳海,10萬軍民投海殉難;只有願意被異族統治當順民的人活下來了。蒙元統治時期,漢人被稱二腳羊,甚至有被奪初夜權之說,地位之低賤,活的之艱難,可想而知,這不是亡國是什麼?這不是無華夏是什麼?

別跟我說什麼元朝也算中華,那中國是蒙古不可侵害的一部分嗎?咱高攀不起!


明亡當然該亡,但滿清的剃髮易服,打斷了漢人的脊樑,殺盡了國人的禮義廉恥,只有孬種及其後代活了下來,這不是無中國是什麼?

國人得要臉,別一邊說著“威武不能屈”一邊說什麼包容!明明被征服了,卻說把別人累壞了,這就是不要臉!


猛哥厲史


日本人有這麼個歪理: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日本人認為,自從元朝軍隊在廣東崖山消滅最後一支南宋的軍事力量,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跳崖後,中華文明在中國就滅絕了。後來滿清入關,更是將華夏文明摧毀殆盡了。在南宋和明朝末年的時候,有不少漢人跑到了日本,帶去了先進的文明與文化,加上日本在當時對中華文明和文化崇拜得五體投地,在唐宋的時候向中國派了不少人來中國學習,連大唐的都城長安都被他們“微縮”後搬回日本當時的首都奈良去。所以呢,在滿清入關後,日本就認為自己是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繼承者。日本鬼子一心想吞併中國的理由,其中一條就是“既然蠻夷的滿清能入主中原當正主,那作為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繼承者,日本更有資格和理由入主中原當正主了。”為了給自己入侵中國找理由,也為了獲得中國人的支持,更為了在精神上和文化上徹底摧毀中國人的自信心,讓中國人永永遠遠做日本“大東亞共榮圈”下的順民,所以日本就處心積慮的編造了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歪理。一方面是為了麻痺中國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我麻痺,好讓自己的侵略戰爭戴上一頂“尊華攘夷”的光環。

其實日本人的歪理是很扯蛋的。南宋亡於元,明朝亡於清,只不過是朝代更迭。雖然建立元朝和清朝的都是少數民族,但中華民族的文明和文化並沒有被改變,而是傳承和發展了下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既是一部文明發展史,也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各民族雖然有過戰爭,但也有交往與融合。正是這種交往與融合,創造出了絢爛的中華文明之花。而日本卻認為外來人員和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權不能代表華夏文明,把朝代更迭硬說成是文明和文化上的滅絕,你說可笑不可笑?

據歷史學家考證,日本神武天皇就是中國人徐福,就是那個帶著三千童男女下東海幫秦始皇找長生不老藥的徐福。他們到達的地方正是日本。如果照日本人的邏輯,那豈不是“徐福之後無日本”了?而到了二戰後,日本被美國佔領,麥克阿瑟成為日本的太上皇。他徹底的改造了日本,將日本從一個軍國主義國家改成了一個有日本特色的美式民主國家,連憲法都是美國人給起草的。照日本人的邏輯,說“二戰之後無日本”不算過份吧?

大量的事實證明,日本炮製的所謂“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是徹頭徹尾的歪理邪說。 可這樣的歪理邪說居然還有不少中國人深信不疑了。如今網上有不少人就宣稱,想要了解中國文化就得到日本去,那裡的中國文化才正宗。現在國內的中國文化都是泊來品,都是經過統治者閹割改造的。可見日本人炮製的文化炮彈是多麼的厲害,多麼的“潤物細無聲”啊!不知不覺就佔領了許多中國人的心。

可能是日本人覺得這太好玩了,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近期又炮製了一個“秦始皇之後無中國”的謬論。在這謬論中,日本人將秦地與中原分開,認為秦人並非漢人,而是西戎人,屬於“蠻夷”。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焚書坑儒,已經將中華文化滅絕了。這回日本人玩得實在太過火了!周秦同源啊!秦是周天子正兒八經封的,有中央的紅頭文件,你怎麼說他不是華夏一員?秦國的強大軍隊就是在滅西戎的戰爭中打造出來的,日本人卻回過頭來說秦國就是西戎,秦人就是西戎“蠻夷”。這什麼鬼邏輯啊?我估計要是沒有人反駁他這種謬論,以後他還會編出“商朝之後無中國”、“夏朝之後無中國”、“黃帝之後無中國”甚至“元謀人之後無中國”、“盤古之後無中國”等謬論出來。不信,大家就看著吧!


血染戰旗紅


現在,網上就流傳一句名言“宋亡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其實,這一句話是日本人說的,是為侵華戰爭製造輿論宣傳。言下的意思,就是說日本傳承了中國唐朝文化,沿襲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正統。所以,小日本在侵華戰爭爆發之前,都把中國叫做“支那”,認為華夏大地是被少數民族和“夷狄”統治的國家。換句話說,蒙古和滿清統治中國之後,夏商周開始傳承的中華民族文化就這樣斷裂了。小日本統治中國,就是維護中華民族文化的正統。這就為侵華戰爭製造了合理的輿論宣傳。實際上,正確看待元朝、清朝與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關係,可以看出這一句話的荒謬性。

如何看待“宋亡之後無華夏”

有人說,唐宋在日本,明在韓國,大清在中國。宋後無中國,明後無華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宋朝結束之後,元朝使華夏漢族丟去了原有的統治地位,丟失了傳承的土地和華夏文明。明朝結束之後,中國也沒有天下中心之國的地位。

持這一種言論,主要都還是宋朝的滅亡,不是簡單意義的改朝換代,卻是中國第一次亡國。在標誌南宋滅亡的崖山海戰中,宋朝的覆滅,使中國整個文人精英階層都全部殉國。從夏商周開始相承的中華文明,在這裡就斷層了,一直深遠影響延續到現在。

我們看兩宋時候,雖然一直重文抑武,在軍事上屢次受到外敵的侵略,經常被稱做“弱宋”。但是,全面來看,宋朝的工商業、文化、經濟、手工業、農業、科技等各個方面,也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峰,成就也超過了前面的隋唐和後來的明清。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壓制工商業的朝代,也大力向海外對外貿易。

雖然宋朝不斷向少數民族政權納貢稱臣,國庫歲收依然充足。在宋朝時候,只爆發過幾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在宋朝時候,華夏的漢族文明領先世界,富有濃厚的人文精神,科技發達,國民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後,也能獨自支撐五十年,可以看到頑強地反抗精神。

蒙古軍隊佔領中國北方領土時候,採取了惡劣的種族滅絕手段。當時,北方蒙古統治的地方,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屠城記錄。蒙古的大規模屠殺使北方漢族人口大規模減少,屠殺程度非常觸目驚心,可以說中國精英一代都毀於蒙元的手中。

在宋朝之後,華夏漢文化也沒有振作起來。宋朝時候新型商業經濟發展、市民社會的發育、科學技術創新都無從談起,中國喪失了良好發展機遇。雖然百年之後,明朝朱元璋領導漢人富國成功。但是,明朝漢人在遭遇到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重創之後,文化上也變為保守,八股取士束縛了人才,抑制商業貿易發展,虐殺精英文人功臣。漢文化由此也沾上了胡人的專制與暴戾,失去了春秋以來華夏文明應有的自由和開放氣息。明朝時候漢人雖然不斷喚醒華夏文化意識,卻沒真正覺醒。在內閣組黨風氣流行,學術風範茂盛的時候,此時天災與人禍又不幸地發生了。中原地區嚴重的內戰,當漢民族傷痕累累的時候,滿蒙組成的聯軍又踐踏中原,對中原百姓奴役和支配,也就殘酷扼殺了華夏文明一次復甦的好機會。

所以,有人就說在1279年,南宋的陸秀夫死了,也標誌趙宋王朝的總結,古典意義的中國也隨之消失。幾千年積累的文化被破壞。所以,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如何看待“明亡之後無中國”

持“明亡之後無中國”的,主要是說滿清統治了中國,漢族人的中國在地域上不存在了,在文化上也不存在了。

這一種觀點,主要認為多爾袞在漢民族最虛弱的時候,建立了大清。之後,他的子孫入駐山海關,用著騎兵征服漢族的華夏中原。滿清佔領中國,為了推廣文化,要求“剃髮易服”,也就是男子都剃髮,打扮為滿足男人的髮飾。同時還宣佈,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當時,無數江南人受著儒家思想影響,不為所動,用一身傲骨來做無聲地抗議,為此還掀起了一定規模的反抗,但是依然抵抗不過滿清八旗的軍隊,這也製造“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的屠城血案。

這些人還認為滿清統治誤我中華文明發展。滿清統治中原大地,只會用刀和兇暴,也只是一個蠻族,沒有創造偉大文明。如康熙皇帝可能喜歡化學、算術、天文,卻永遠難以預料這些東西能給他帶來的變化。由於蠻族喜歡支配奴隸,使滿清統治者對文化創造和發展也沒什麼興趣。這就是滿清皇帝禁止前朝發明的火藥技術、禁止《天工開物》的發行、限制民間廣泛冶煉鋼鐵、消滅造船技術,甚至閉關鎖國,把中華文明封閉在一個圈子裡,失去了原來的開放性和進取性。所以,這些人就認為滿清的文化就是一種韃靼文化,依靠掠奪的寄生文化,只對愚民和培養奴隸感興趣,不關心人的自由和社會進步,這與華夏文明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蒙古與滿清的統治,都是中華文明繼承與發展

實際上,這一句話是日本人打擊中國人的自信力。雖然蒙古與滿清的入主中原,帶來遊牧文化與先進農耕文化的碰撞。在中原漢文化的摧殘和毀滅過程中,漢文化沒有被徹底毀滅,反而是強大的漢文化同化了這些遊牧民族文化。

尤其是“明亡之後無華夏”完全是牽強附會,中華和華夏這兩個字是可以互相代替的。實質上,華夏民族至從黃帝與炎帝開始,就是在不斷容納和吸收其他民族過程中發展壯大起來的,這也是華夏文明的包容性、開放性和進取型。華夏民族不是漢族的血緣共同體,歷史事實也證明漢族人從誕生開始,也不斷融合著其他少數民族血緣和基因,純粹擁有中原地方漢族血統基因的人也幾乎不存在了。存在的,卻是一個認同與接納漢族文化的共同文化和群體。如北方的漢人,與其他少數民族雜居過程中,也融合其他少數民族的基因和血緣。南方南遷的漢人,與當地少數民族生存中,也融合了當地少數民族的血緣和基因。滿清入主中原之後,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就是學習華夏文明。滿清皇帝的皇家教育中,聘請學識淵博的儒學教師,讓滿族貴族的漢文化造詣能超過一般人。滿清,也被中原文明所漢化,成為華夏文明共同體。

所以,中華民族至從誕生開始,就是以漢族為主體,多種少數民族並存與共同發展的民族結構。現在的滿族、蒙古族都是我國五十六個少數民族之一。中華民族就是在不斷吸收周圍少數民族過程中發展壯大的。各個民族對華夏漢族文化的高度認同,這也是中華民族能夠綿延生存發展的根本原因,這也就是四大文明古國中,也唯有中國能夠綿延發展下去,不如其他三個文明古國已經滅族滅種,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實質上,在元朝和滿清統治時候,漢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在中華民族境內實現了空前交流與合作,這也是中華民族融合發展關鍵時期。

元朝和清朝,都為中華文明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為中華文明增添了新的成分,使中國歷史不可缺少的大環節。

由此可見,“宋亡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是分裂中華民族的錯誤論調。按照這一種言論,新疆、西藏、滿族居住的東北都不屬於中國的。實際上,包括對中國發起文化攻擊的日本人,從古代開始也在不斷學習中國文化的,日本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所以,這一種言論是無稽之談。


七彩飛揚


中國每一個朝代都有其朝代的特徵。秦始皇統治中國的時期,以秦地文化為主要內容,文字,語言,官話都是以咸陽為標準。

但是時期不長。

西漢劉邦統治中國,繼承了秦朝的官僚結構與統治方式,從中央到地方的中央集權制度,繼承了天下統一的大局。

但是,西漢的語言與文化以劉邦家鄉山東的風俗文化為主,(今天的江蘇沛縣原屬山東地區,古人云,坑灰未冷山東亂,指的就是那時的政治局面),官話也用山東話為標準。

宋朝統治中國以開封文化與風俗為準,官話為河南開封方言為標準。

蒙古人統治中國,以蒙古習慣為準,天下穩定以元大都文化風俗為標準,(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漢文化),語言官話以北京地方方言為國語。

這是蒙古人統治中國的政治模式。明朝以安微風陽文化風俗為準,後來以明朝首都南京話為官話,江南文化為正統的中國文化。

燕王朱棣造反,又以燕地方言為官話,改北平為北京,明朝首都定都北京。

開啟了明朝十三帝的歷史。

清朝入關延用明朝政治體制,文化與傳統,仍然繼承明朝的官僚體制,內外政策。

中國是東亞的中央之國,中國的改朝換代直接影響到中國周圍的民族與國家的政治標準與文化標準,他們自古以來與中央集權分分合合,但是文化與傳統一脈相承。

這些國家有蒙古,朝鮮半島,日本,越南,東南亞各國。

每一次中國的改朝換代他們都失去了舊的文化主心骨,而感到痛惜。

他們又帶著上好的禮品進貢給中國新的朝代。

改變他們原來的傳統,跟隨中國新的朝代文化傳統。

這種局面到西方列強瓜分東亞之後有所變化,西方改變了他們的文字,但是文化與傳統並沒有改變。

宋亡之後無華夏,明滅之後無中國,就體現了這些中國番屬國的心理狀態。


寶樹白石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看完這一句,趕緊重溫了一下當時的歷史,不禁一絲寒意湧上心頭。我們口口聲聲說中國上下五千年,哪來的五千年曆史,崖山之役後,我們的歷史已經亡了一次。

從小就開始學習應試教育的歷史,唐宋元明清,歷史順序背了無數遍。這幾個朝代每個人都知道,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成吉思汗,忽必烈,滿清十二帝等等。

當我們在歌頌那些古代領袖時,有多少人會想到我們的祖先是漢人?我們不是古代蒙古人的後裔,更不是清朝滿族人的後裔,從歷史角度看來,元朝和清朝很顯然是屬於外族入侵,近千年來,漢人的歷史至少被滅了兩次。不明白為什麼很多國人會把成吉思汗,忽必烈當成偶像,更有很多國人總是喜歡談論康熙乾隆等等。可以說元朝和清朝應該是漢人的黑暗歷史。

順便插一句,我相信我們中國人大部分都痛恨日本人,主要應該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在我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每個國人都知道,南京大屠殺日本鬼子殘暴虐殺了30萬中國人。讓我們記憶深刻的也許是因為當時有照相機,可以把那些黑暗的歷史片斷保存下來然後直觀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但我不明白我們能那麼恨日本人,可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崇拜成吉思汗,康熙,乾隆?那個時代沒有照相機,只有文字記錄,我們不可能直觀的看到當時的場景。如果說日本鬼子沒有人性的話,那麼元朝,清朝更加沒有人性。我們從小就學習歷史,不知道我們的歷史課本究竟被刪減了多少,但歷史永遠在那裡,只可能被修飾,不可被修改。

當年吳三桂為了陳圓圓,“一怒衝冠為紅顏”,打開了山海關大門,引狼入室,讓中國百姓從此萬劫不復。清朝入關後,在中國進行了長達37年的大屠殺,人民總數從明朝末期的2億人驟減到1900萬。

其中著名的有嘉定三屠(20萬人),嘉興大屠殺(50萬人),揚州十日(80萬人),廣州大屠殺(70萬人),四川大屠殺(540萬人),汾州大屠殺(40萬人),贛州大屠殺(20萬人),南昌大屠殺(20萬人)等等。還有很多大屠殺死難人數不詳。屠殺手段毫不遜色當年的日本鬼子。清朝不是漢人的歷史,而是我們漢人歷史上的一個殖民者。也就是從清朝開始,日本人才稱呼當時的我們為——支那,這個滿是侮辱的詞!

再讓我們來看一看當年的蒙古。南宋 “重文輕武”,導致經濟發展與軍事發展不平衡,在面對蒙古入侵後亡國。

說到這裡,我們先談談忽必烈的崖山一戰,20萬南宋將士全軍覆沒,10萬漢人祖先不願擔當亡國奴而投海自盡,雖然被滅國了,但這是漢人歷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頁!崖山一戰,中國滅亡。元世祖忽必烈,滅了宋朝後的屠殺手段,毫不遜色後來的日本和滿清。

北方5000萬百姓,在入侵者肆無忌憚的滅族屠殺下,最後只剩下700萬人口。據史書記載“宋人到中原後發現,中原地區千里無人煙,白骨遍地,井裡塞滿了死屍而水不可飲。”當時沒有照相機為我們留下那黑暗的一頁歷史,我們可以想象,怎是一個慘字了得!

忽必烈的爺爺,也就是現在無數人崇拜的成吉思汗,“一代天驕”,我不明白“驕”在哪裡?成吉思汗曾經說過這樣一句流氓的話:人生最大的樂趣是把敵人斬盡殺絕,搶奪他們所有的財產,看著他們親屬痛哭流淚,騎他們的馬,強姦他們的妻子和女兒。如果這也算是人們崇拜的英雄的話,那我只能無語。

兩次亡國,侵略者幾百年的滅族活動,我們漢人的尊嚴以及華夏文明幾乎損失殆盡。後來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再一次提醒我們,元朝與滿清只是華夏的侵略者。

作為漢人的我們,決對不應該到處誇耀我們元朝時期的疆土擴張的多大,甚至打到歐洲什麼的,那是我們的恥辱。同樣,作為漢人的我們,更加不應該把侵略者後代,如康熙乾隆等清朝皇帝作為崇拜對象。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帕斯曾說:世界上有兩民族最可憐,猶太人沒國家,中國人沒靈魂。這是一句每次我看到,都能讓心臟刺痛的一句話。

我們可以沒有一切,但是我們中國人不應該沒有靈魂!銘記歷史,永不忘本,我們是中國人。即使我們是吃地溝油的命,也要永遠都有一顆中南海的心。


墨軒說事


這是哪個磚家,哪個歷史學家說的。你別張口閉口人家說的,元朝難道不是中國少數民族的蒙古族,清朝不是中國少數民族的滿族。這分明要割斷歷史,割裂各民族。他們同樣在祭奠黃帝,祭奠孔子。他們已經同化在中華民族大家庭。難道你閉著眼睛不承認這個歷史事實嘛?


哈哈95128931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元朝和清朝在滅國戰爭的時候,對我們的人民進行了無情的屠殺,對我們的文化進行了無情的破壞。元朝的時候漢人是三等公民,和四等公民。是蒙古人眼中最卑賤的奴。我們輝煌的文化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所以就叫做無中華,這個觀點的等於說我們亡了一次國。明朝滅亡之後,沒有華夏。是因為清朝建立的的過程中,乾的是和元朝一樣的事,都是通過血腥屠殺來征服這個中國的。而且建立之後大興文字獄,壓迫人們的思想。搞得中華大地死氣沉沉。強迫人民剃髮易服。搞得文化閹割和滅絕的政策。我們的文化,再次沉淪,所以叫做無華夏,(日本人利用這一點。大做文章,妄圖推毀我們的家國意志。動搖我們保衛祖國河山的信心,他們的陰謀永遠都不會得逞。)


楚之南風繁花盛開1


一個人活在世上,都會被這說那說,何況一個國家?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標準,不敢是狹隘的,還是片面的,還是激進的,還是客觀的,或多或少都會參雜自己的情感和觀點在內。大家想想,按照這些說法,宋後“中國亡”,明後“華夏死”,那我們算什麼?蠻奴嗎?夷人嗎?我們的文化算什麼?被玷汙的狗屎嗎?英語參雜著日耳曼語和阿拉伯語,希臘文化更是多文化的融合,這些又算什麼?人家有覺得自己是狗屎嗎?歐洲各國皇室幾乎都是近親,這又要怎麼算?尼瑪算是一家嗎?那為何不統一算了,還要相互打了個上千年。

發出這些感嘆的大多是些文人騷客,在國破家亡時的激昂憤懣,過個幾十年你看他們還會不會這樣說。


不爭而勝


這種觀念太極端。

先說這個宋亡之後無華夏,(一般說是崖山之後無華夏)居然敢從文明角度來判定華夏文明死亡,大言不慚。元朝才入主中原多少年,百年不到,這期間你要說是壓迫中原人那是肯定的,但你要說蒙古人毀滅了華夏文明,簡直扯淡,是漢字被滅了?還是焚書坑儒了?(在文化上,元朝還是很開放和多元化的)還是民風民俗都改變了?還是漢人為主體的華夏人都被殺絕了?如果說是民族血氣被打斷了,那麼元末群雄反元又是怎麼回事,怎麼來的明朝?

蒙古人入主中原,除了改了中原人的國號,依我看,根本沒有改變什麼,與其說蒙古人改變華夏,你倒還不如說是中原人更多地改變了蒙古人更合適,您瞧瞧,曾經叱吒風雲的蒙古人,不過百年就被腐蝕得連馬背都上不去了。

再談這個明亡之後無中國,更是從國家概念上否定清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了。清朝自入主中原起,就一直以中原正統自居,雖然有很多人說其是“沐猴而冠”,但人家好歹都說自己是中原之國,而且有著廣泛的國際認同,你不承認也沒用。再說了,清朝立國,基本是“清承明制”,統治手段跟歷朝歷代也差不多,要論其對中原人最大的影響,恐怕也就是剃髮易服了。我說句讓一些狹隘漢民族主義不爽的話,那就是民國之版圖乃至華夏今日之版圖,還得多虧清朝咧。

反正,我說話,很容易得罪兩撥人,一撥人是狹隘大漢主義者,一撥人是所謂的“大清遺老遺少”,之前寫了篇批清清朝文字獄的文,就被私信罵是“皇漢”,對大清說了幾句客觀話,又有人說我是“清狗”,哈哈,兩頭不“討好”,無所謂了。

中國,它一直就不是單一民族的國家,我們的歷史就一直是一個融合外來者的歷史,我們對華夏身份的認同,更多的是對幾千年文明成果的認同。幾千年來,你可以看看,多少西方所謂的強盛帝國早已經灰飛煙滅,而華夏大地上,卻總有一股無形的力量讓這片土地不斷的在紛亂之後大一統、衰敗之後又復興,並且持續至今,宋亡又如何?明亡了又如何?

很喜歡那麼一個說法,說是“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聽起來很有道理的樣子,咱們應該就是一個“國家即文明,文明即國家”的特殊存在,宋明,表面看似國家被滅,但是文明卻存留了下來。

文明不滅,你怎敢談“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以後無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